<h3>作者 陈朝荣</h3><h3>攝影 陈朝荣</h3><h3>编辑 瑪 麗</h3> <h1><font color="#ff8a00">谨以此文献给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负伤和活着归来的战友!</font></h1> <h1>作者简介</h1><h3><br></h3><h3> 陈朝荣,广东揭西人,生于1942年4月,1962年6月参军入伍,1965年任41军123师政治部新闻报道员、攝影干事。1979年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为战地记者。</h3><h3> 战后转业至广东省计生委工作,后任广东省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艺术家,塔山之星勋章荣获者,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高级会员,广东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士。</h3><h3> 《解放军报》、《南方日报》、《广东人口报》、《精彩人生丛书》、《家政》等报刊先后报道其事迹。并著有《战地记者见闻录》《舍己救人好干部邵荣雁》、《琼崖小兵》、《要饭篮与照相机》等书。</h3><h3> 简历已入选于《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h3><h3><br></h3><h3><br></h3> <h1><font color="#167efb"> </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1><font color="#167efb"> </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炮击304高地、315高地</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1日下午6时15分,师基本指挥部转移到那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指挥部设在529高地附近的一个小山坡上。这里距前线比较近,可以听到前面传来的枪炮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还是按老一套办法:自己动手修建“房子” —— 猫耳洞,铺下一块胶布,钻进去又对付一夜,什么洗脸啦,洗澡啦,根本无法考虑。不过,这一夜总算是平安夜,过的较平静、安稳。前方的战士正在浴血奋战,我们这些机关老爷们,还可以躺一躺、松一松,这些等级差别,任何时候,任何国家的军队都存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2日早上天刚亮,师长派人通知我:带上武器和照相机,准备执行任务。我胡乱吃了半块压缩干粮,喝了几口水,便赶到公路边,和领导一起上车。跟着领导外出一般都较安全,没必要再带小何一起去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几部吉普车沿着河安方向的3号公路前进,经过安乐县城,半个钟头,就到达310高地后侧。我们沿小路上山,很快到了山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310高地位于扣旺前面,是通往河安的必经之路,也是敌346师指挥所外围的第一个重要屏障。加上西侧靠公路边山坡上有军械库和粮仓,敌人一个排把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7日12时,我们搭乘坦克的先头部队367团2营5连经过两次激烈争夺,已拿下此高地。后该部队赶往扣屯执行新任务,310高地又被敌人重新占领,由一名敌副团长亲自指挥,其中一个连守在西面山坡上,即阻击我军通过公路,又负责守卫军械库、粮仓,另一个排控制住山头,难怪20日369团的3营打的激烈。经过半天的浴血奋战,终于占领了山头,敌副团长见势不妙,留下一个排为掩护,当替死鬼,其他人马,逃之夭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现在,这座山头已成为我前线指挥部。</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 <h3>310高地上的前线指挥部,王师长(前右2右手持木棍者)和诸兵种司令官在研究敌情。(1979.2.22)越南那民</h3> <h3> 站在山上往南望去,3号公路从旁边绕过,敌人的军械库、粮仓仍在冒烟,但已成为废墟。我的任务是跟随前线指挥部,暂时无法下山去看一看。</h3><h3><br></h3><h3> 再朝东南方向,310高地下边是一片一平方多公里的开阔地,3号公路从开阔地穿过,在一个小村庄前向右转弯,途经三、四个小村子和几片竹林,直达河安县城。302高地在公路右边,315高地座落于公路左边,距离河安很近。</h3><h3><br></h3><h3> 310高地的左侧扣旺附近,从3号公路上分出一条汽车能通行的军用公路,经过304高地的右侧,进入群山之中,就可到达那怀—— 敌346师总据点、越南中央第二广播电台。</h3><h3><br></h3><h3> 这两天,王师长命令通讯部门加紧和前指取得联系,了解他们是否到达扣屯,但收到的电报很乱,看不明白,甚至有121师的电报和越军求援的电报。王师长就猜测附近有一个敌人信号较强的电台或者通讯机构对我军的电台讯号进行干扰。现已查明,那怀地区的群山之中不仅是346师指挥部、越南第二广播电台,较大型的越军通信站也设在那里。</h3><h3><br></h3><h3> 越南中央第二广播电台,是60年代末,越南人民抗美斗争进入最高潮、最艰苦的时期,苏联帮助修建、中国提供的材料。修建第二广播电台的目的是,万一河内被美国佬炸平,这里就可以成为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指挥中心。这里除了广播电台、大型军事通信站外,还有通讯学校、军械库、弹药库、军需库、大型发电厂。</h3><h3><br></h3><h3> 当年我国除了为越南人民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粮食、武器装备、弹药以及其他医疗卫生设备之外,还派出大批军队开赴抗美援越一线。同时,派了许多军事专家,帮助修建坑道、工事。304高地的坑道、暗堡,就是我军军事专家特别设计指导修建的,坑道四通八达,全部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可惜时间太急,一下子无法找到当年设计的专家及图纸。</h3><h3><br></h3><h3> 304高地的南面就是开阔地和3号公路,和它遥遥相对的是310高地,北面是那怀敌346师指挥所。可以说,310高地是敌师指挥所的前哨阵地,而304高地则是核心阵地。核心阵地一旦被我攻下,敌师指挥所和第二广播电台再也保不住了。因此,346师在304高地上布置的火力特别强,367团昨天的几次进攻均失利,伤亡也较大。</h3><h3><br></h3><h3> 今天,367团正在重新组织力量,准备再一次发起强攻,开阔地上停着5辆正在待命的坦克,就是为了367团再次进攻而配备的。</h3><h3><br></h3><h3> 开阔地尽头,在小村子前,还有一条小路向西北方向,直通到304高地。我在山上远远看去,除了公路上5辆待命的坦克之外,还看到两辆被我军炸毁的敌军车,以及隐约可见的敌军尸体。</h3> <h3>毕副师长(前者)和炮团干部测量炮击座标。(1979.2.22)越南那民310高地</h3> <h3>炮兵紧张地测量炮击方位。(1979.2.22)越南那民310高地</h3> <h3> 前线指挥所气氛紧张,有的领导在地图上比比划划,画上箭头,有的用望远镜观察敌阵地。除了师里几位领导之外,367团、369团的领导和坦克、炮兵的司令官都汇集在一起。</h3><h3><br></h3><h3> 我完成了几幅指挥部的上层活动及炮击河安的照片之后,听说302高地昨天夺下,尚未打扫战场,很想亲眼目睹敌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的情景,便找到369团陈孝元政委,要求派几个人护送我到302高地。陈政委笑着说:“您老先生真会开玩笑!”</h3><h3><br></h3><h3> 我是认真的呀,能抓到这样的镜头是很珍贵的。</h3><h3><br></h3><h3> 我知道很珍贵,到302高地虽不远,但一路情况复杂,必须派一个排的人陪你去,现在准备攻打315高地,战斗部队这么紧张,去哪儿找人护送你呀?</h3><h3><br></h3><h3> 几个人护送我不就行啦!</h3><h3><br></h3><h3> 开玩笑,您的命这么值钱,一个排的兵力恐怕都顶不住,现在连一个排的兵力都难抽出来。</h3><h3><br></h3><h3> 陈政委和我是同龄人,耐心给我解释了其中奥妙:302高地战斗虽然结束,路也不远,但路上都是河沟、竹林、茅草丛、岩石小山洞,被打散的越南散兵游勇都躲了起来。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如果人少的话,敌人有可能出来袭击一下,造成不必要的牺牲。没有一个排以上的兵力,危险性都会很大。眼下正准备攻打315高地,这是该团的主要任务,兵力显得紧张一些。</h3><h3><br></h3><h3> 对比之下,我这个任务算得了什么?既然如此,我再不好使陈政委为难了,降低标准,提出另一个要求:派一个武装战士,陪我到下面开阔地走一走,看看坦克部队、被炸毁的敌军车和敌人尸体,这个要求立即得到采纳。</h3><h3><br></h3><h3> 陈政委把警卫排长叫来,要他选一个精干的兵,陪我下到开阔地看一看。</h3><h3><br></h3><h3> 全副武装的战士来了,陈政委亲自交代: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一定要保护陈记者的安全。</h3><h3><br></h3><h3> 我和警卫兵小刘抄小路下山。他端着冲锋枪在前,我跟随在后。路上他说,这3天特别紧张,昨天攻打302高地很激烈,369团也死伤很多人。为了今天能攻下315高地,团首长一夜没怎么合眼,研究如何打法……</h3><h3><br></h3><h3> 不足20分钟,我们便到了山下。</h3><h3><br></h3><h3> </h3><h3> </h3> <h3>正在待命的坦克兵,准备向304高地再次发起攻击。(1979.2.22)越南那民</h3> <h3> 五辆坦克整整齐齐停在公路上,目标朝着304高地。</h3><h3><br></h3><h3> 我找到排长,请他把在路边休息的坦克兵招呼上坦克,做好“待命出发” 的姿势,连拍两张,便和警卫兵往村子方向走去。</h3><h3><br></h3><h3> 一位坦克兵大背着冲锋枪,两手提着两只鸡,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我一愣:奇怪,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动作?呵,对了!电影中很多“国军” 进村抓鸡追猪,赶百姓的牛羊,就是这般模样,只不过国民党兵大部分歪戴帽子,衣扣解开,口叼一支烟,枪多数横跨在背后。而我们的兵,衣帽整齐,风纪扣紧扣,腰带扎的紧,軍容风纪相当好。他走到我面前,怪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首长好!</h3><h3><br></h3><h3> 出发前不是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吗,怎么还进村抓老百姓的鸡?</h3><h3><br></h3><h3> 首长,您还不知道呐!18日我们的坦克队伍经过打兰,被他妈的40火箭筒击毁了5辆,击伤3辆,都是从民房和竹林里打出来的。我几位战友都被烧死在车里,死得真是好惨呐。越南人真他妈的軍民不分,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早知这样,先把村子轰平再说。现在抓两只鸡算得了什么?首长,您说对吗?</h3><h3><br></h3><h3> 我们军队战士的军装都是两个口袋,干部是四个口袋,没有军衔作等级区分,加上我的年纪与部分团的年轻干部不差上下,下基层时,不熟悉的战士称我为“首长”是常有的事。</h3><h3><br></h3><h3> 坦克兵越说越激动,倒使我哑口无言地点了点头。</h3><h3><br></h3><h3> 的确也是,在国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教育得不错,执行得也不错,使我军成为举世闻名的军队。但面对越南军民不分,“全民皆兵” 的特殊情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执行起来就有许多困难,许多特殊情况,甚至在执行中会付出血的代价。因此,我没有什么理由再责怪战士了。</h3><h3><br></h3><h3> 也好,下午将有激烈的战斗等待着他们,喝喝鸡汤,补补身子,未免不可。那个兵向我告别后,高高兴兴地走了。</h3><h3><br></h3><h3> </h3><h3><br></h3><h3> </h3> <h3>被炸毁的敌军车辆</h3> <h3>在交叉路口被击毙的敌军。(1979.2.22) 越南那民</h3> <h3> 在通往304高地的小岔路口处,我拍了两辆烧焦了的敌军用汽车和三具人民军尸体,这三个人民军算是“陈尸路边”两天之久,有的脑浆外溢,有的胸部中弹,在太阳底下晒着,发出阵阵腐烂味,我实在受不了,点了支烟和警卫兵小刘赶快离开,来到村口。</h3><h3><br></h3><h3> 这是七、八户人家的小村子,村四周都是茂密的竹林,有三间被炸塌,其余的完好无损,但大门都开着。</h3><h3><br></h3><h3> 小刘怕我踩到地雷,要我跟在他后面,保持两米的距离。进了村子,算是安全地带了,我拔出手枪,推上子弹,叫小刘在门口站岗,我自个儿进屋看看。</h3><h3><br></h3><h3> 其实,我私闯民宅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每次单独出来执行任务,政治部的 “烟棍” 们都交代个任务,火柴用完了,打火机没火石了,帮搞点火柴、香烟和盐之类的小件物品(这些,可以不属群众一针一线之列)带回去。他们很羡慕我,经常有机会出来看新鲜,不像他们,天天呆在指挥部 “待命” ,但也很担心,可能最早 “壮烈” 的一个就是我。不过既然决心出国参战,就顾不得那么多了。</h3><h3><br></h3><h3> 按原计划自卫反击战是5—7天,今天已是第6天了,所带的干粮已尽,“马料”(香烟)也抽完,3天没喝上盐水。烟和火柴,是一部分 “烟棍” 的命根子。</h3><h3><br></h3><h3> 我先后进了三间房子,从桌子抽屉翻到厨房,终于找到两盒火柴和一小包盐,这点小小意思,不算违反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吧”!</h3><h3><br></h3><h3> 出了门口,我向小刘招手:“走!” ,我们顺原来的小路回到310高地。</h3><h3><br></h3><h3><br></h3><h3> 下午1时40分,对304高地、315高地及河安县周围敌阵地开始炮击。</h3> <h3>榴弹炮、加农炮开始向敌阵地猛烈轰击。(1979.2.22)越南那民</h3> <h3> 只见王师长抬起右手,看着表,一声令下:“开始”,刹时间,震天动地,炮声隆隆,85加农炮、152加榴炮、130火箭炮,同时向几个敌阵地全面开花。虽说不上 “万炮齐鸣” ,也可以说是数百门火炮齐轰。</h3><h3><br></h3><h3> 我们站在310高地上观看。这种场面,本人从军17年来第一次 “别开生面” 。304高地方向,19管的130火箭炮带着一簇簇火光,不停向敌阵地喷射,整个阵地处于火海之中。85加农炮发出的阵阵怒吼,飞向315高地,高地烟硝弥漫。射程达28公里的152加榴炮弹,正在河岸周围敌人军事设施上开花,</h3> <h3>王师长(左3手握望远镜)在观察炮击。(1979.2.22)越南那民310高地</h3> <h3> 不到一个小时,250吨炮弹不间断地向敌阵地倾泻,我感叹自己手上的120双镜头相机缺乏远距离拍摄的作用,只好下到山坡边的洼地里,拍摄85加农炮和152加榴炮轰击敌阵地的近距离镜头。</h3> <h3>敌人各阵地浓烟滚滚。(1979.2.22)越南那民310高地</h3> <h3> 炮击结束,坦克开始越过304高地前面的小山包,冲向304高地。367团3营9连的战士,跟在坦克后面冲上阵地,展开战壕、坑道争夺战。南面远处的315高地上,369团的战士们同时展开攻坚战……</h3><h3><br></h3><h3> 战斗结束,我军对敌346师指挥所的包围形成。敌人已成瓮中之鳖。</h3><h3><br></h3><h3><br></h3><h1><font color="#167efb"> 我弹药车辆被炸</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深夜,连续不断的爆炸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我和周围的人都爬出猫耳洞,看看究竟发生什么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站在山坡上,对面山坡上也站着很多炮团和其他部队的干部战士,看着地里的15辆汽车在爆炸、燃烧,火光冲天。大家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上前抢救。因为车上有大批正在爆炸的炮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束手无策的干部战士,只能心痛地跺脚,看着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在燃烧,一车车的炮弹在爆炸。</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数天来,各部门浴血奋战,终于把敌人包围在那怀一带,包围圈正在不断缩小。这场战争已属定局,胜利在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魁剥地段敌火力点被消灭,道路打通了,后勤运输部门自由自在地通行,粮食供应充足,战地生活有了保障。慢慢的,有的干部战士敌情观念淡薄,思想逐渐放松,尤其非战斗部队、保障分队,觉得和往年在国内野营拉练差不多。这数天中,越军散兵游勇和特工队的概念在脑子里几乎淡忘。军152加榴炮和130火箭炮进入阵地后,引起了敌人的注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下午刚刚进入那民地区的这批车辆和弹药是军炮兵团后勤处的车队。从扣兰到安乐县,只有这条通农至河安、高平的3号公路,这条3号公路并不宽,尤其那民地区这一段,多数只能单向行车。而今天进入到这一地段的部队和车辆太多了,军炮团后勤处只好用推土机在公路右边铲了一个大口,将车辆开进路边的干枯稻田地里,运输汽车整整齐齐地停了一大片,足有百余辆,可惜间距太紧,一辆紧挨一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2时,越軍的一发迫击炮弹不知从哪个方向打过来,击中了其中一辆装弹药的车,一声巨响,周围挨得紧的弹药车一辆紧接一辆爆炸开了,并持续烧了近一个小时,谁也无法上去救。弹药是战士们的生命,幸好152加榴炮和130火箭炮都在各自阵地上,由炮兵们严密守护,炮口朝着那怀地区敌指挥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次炮兵后勤处遭敌袭击,爆炸的汽车15辆,炮弹500余发,2人牺牲,损失太严重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1><font color="#167efb"> 惨剧发生</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6日下午,我坐在猫耳洞前聚精会神地写日记。洞上的大胶布挡住斜阳,凉风阵阵吹进来,觉得有些心旷神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轰、轰、轰,……连续十几声的炮响,震得整个山坡都在晃动,猫耳洞上的泥沙土块,不断往下掉。平时向敌人开炮,除了震耳的响声之外,不至于晃动的这么厉害。这次为什么像地震一样地动山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有一个人突然把我往前一推,钻到我后面的洞里。与此同时,一块拇指大的弹片穿过我头顶上的胶布,落在我脚边,把地下的胶布烫破了。我回头看看闯进我 “房子” 的不速之客,原来是x科长。我很不高兴地问:“你为什么钻到我这边来?” 他慌慌张张地说:“敌人打炮了,打在我们阵地上!”“那你自己有个洞嘛,” “来不及了,只好借你的洞避一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也紧张起来,立即收起笔记本,顺手摸了一下刚刚掉下的弹片,真的很烫,手立即缩了回来,食指烫的起了一个小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时,山顶上人声嘈杂,有的骂:他妈的,瞎了狗眼,自己炸自己的人。有的说:快,快点救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到底怎么回事,是敌人轰击我指挥部,还是自己炸自己?我更觉得糊涂。</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背上装着照相机的挎包,站了起来,往下面洼地一看,军炮团停在下面的19管130火箭炮,炮口正在冒烟。没错,大炮是向敌指挥所射击,但是,山上的喊声、呼救声、哭喊声仍然不停。我赶快约了何飞跃上山看看。组织科郑科长说:“一门130火箭炮计算错了一个米位,打到自己的阵地上,我们机关死伤的就不知有多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山上,左边的一个帐篷被炸塌,两个人正夹着通讯科长张明礼一拐一拐地走出来,他的左腿受伤,一条腿骨被炸断。右边山顶,侦察连指导员张家发坐在地上哭泣。他们连队出生入死,经历无数次险境,才牺牲8个人。这次,在自己的炮弹轰击下,却死了8人,伤了5人。原以为从敌人的重重封锁下闯过来,80多人可以安全回国,谁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侦察连卫生员是个天真活泼的小伙子,谁见谁喜欢,这次却被炮弹片拦腰削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米位之差,19发炮弹,18发落在自己的阵地上,落在师机关和直属连队的营地中,造成60人的死伤,其中被炸死的就有34人,天呐,相当于一个小战役死伤的人数!真是一幕惨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和小何在山上转,见到一个个的炮弹坑,周围血迹斑斑,地上还有头骨片,一块块的肉,还有两个肾。</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山下公路边,停着一排长长且整齐的尸体。山坡上,123师卫生科助理员陈文尧拿着一张纸,在一个个炮弹坑周围捡被炸散的骨头和肉。通信营军医不约而同也在捡,一块布包着肢体、骨头,并下到路边,为尸体们拼凑,这样,阎王爷也好接收他们。</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开战以后,130火箭炮营一直跟在123师指挥部附近,怕分开后遭特工队袭击。出事后当夜,炮营悄悄地转移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1><font color="#167efb"> 接粮队遭伏击</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又一个坏消息传来:121师363团接粮队于2月24日7时40分在班俊敌粮库接取粮弹,并于当日10时许进至片吞地区突遭敌人袭击,造成103人牺牲、81人负伤、41匹军马被打死的重大损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此次战役前,上级动员,教训越南只是3至5天,最长时间不超过7天。而进入越南境内之后,由于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突发情况也较多,有的干粮丢失在路上,加上支前民工一路上丢盔弃甲,所带干粮及战士们必须补充的军需物资丢弃一路,为此,部队断粮已经5天了。为了补充粮食和弹药,121师电令363团派两个连队,带加强火器、米袋前往班俊敌军需仓库接取粮食和子弹,并强调要提高警惕,严密组织,搞好战斗编组,交替掩护,搜索前进。同时令侦察连占领班俊周围的制高点,担负363团接取粮弹的警戒任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接取粮弹的2连、4连干部战士400余人及1营、2营的42匹马,在团王副参谋长的率领下,7时40分开始行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这次接取粮弹的行动中组织不严密,部队松散,加上团副参谋长下令关闭电台,以致通讯联络中断,指挥不灵。当部队进入敌人的伏击圈后,领导还认为361团、362团都经过这一地段,见到拐弯处山上的工事,误认为是兄弟部队的工事,不会有敌人的大部队埋伏,个别敌人的散兵游勇足以应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直到1号、2号、3号高地的敌人一起向公路上接取粮弹的解放军部队开火,这时的部队才紧张起来,但已经迟了。部分干部战士牺牲或负伤,多数人纷纷卧倒在公路上或挤向公路左侧的排水沟。团副参谋长命令2连、4连抢占1号、3号高地,由于通讯联络失灵,无法指挥,只能被动挨打。这时,王副参谋长和胡营长不幸中弹牺牲,许多干部战士也相继牺牲或负伤,马匹中弹倒在血泊中。虽2连和4连先后组织突围,但伤亡仍然十分严重。</font></h3> <h3>政治机关的同志向战士们展示军功章,鼓励大家杀敌立功</h3> <h3>123师政治部的弟兄在猫耳洞前。右起:文化干事李志鹏、宣传科长丁富华、宣传干事陈武忠、另两位警卫战士。</h3> <h1><font color="#ff8a00"> </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致敬</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为共和国英勇献身的战士!</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作者 陈朝荣</font></h1> <h3>美篇全部文章及图片均为陈朝荣作品,请勿随意拆载。根据国家新版权法的规定,抄袭改编他人作品,最高罚款不超过50万元。若有采用转载者,请与陈朝荣联系,并注明出处,写上陈朝荣供稿字样。</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 尊重原创 版权所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敬请关注战地记者战场见闻系列篇(十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018年8月22日初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018年8月23日定稿</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