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现在的中年人、青年人都不愿意种田,因为种田难赚钱。</h3><h3> 不过,凡事没有绝对。这不,今年43岁的铜鼓县三都镇三都战坑村村民钟仁海,自2016年以来,每年都种将近200亩有机水稻。</h3><h3> 1993年高中毕业后,钟仁海烧过锅炉,开过小店,卖过建筑模板。2014年,在外闯荡了21年的钟仁海回到了铜鼓。“铜鼓这个时候在发展旅游业,势头很好,我决定也来争吃旅游饭。”</h3><h3> 钟仁海相中了三都镇的东山村坳下自然村,建设了“我们农庄”农家乐。一位外地朋友跟他说:“我们以后到你农庄,要吃你自己种的大米、蔬菜,喝你自己酿制的米酒,吃你们自己养的鸡鸭鹅。”</h3><h3> 这句话给了钟仁海深深的启发:现在大家都十分重视餐桌上的安全,“我们农庄”的大米、蔬菜,以后要全部自产。</h3><h3> 2016年初,钟仁海与合作伙伴在当地流转了200亩地,种植有机水稻。之所以种植面积这么大,钟仁海有他自己的想法:铜鼓旅游事业正如火如荼发展,这有机大米,完全可以作为旅游产品来做。</h3><h3> 钟仁海种有机水稻,选择的是3个本地常规品种,可以留种育秧。常规品种的优势,是米饭的口感更好。</h3><h3> 2016年插秧季节,钟仁海和他的合作伙伴白天就忙着插秧。傍晚,农庄往往又有客人。他们回到农庄,冲一个澡,换一身衣服,又开始洗菜、做饭,招待客人。“等到客人走了,收拾好农庄,往往到了晚上十一二点。”钟仁海说,“有几次忙完事情,往沙发上躺了一下,就睡着了。半夜醒来,再开着车往家里赶。”</h3><h3> 半个月下来,三个大男人个个累得腰酸背痛。</h3><h3> 从育秧到收获季节,钟仁海坚持做到全过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当地一些农户非常吃惊:“你们这样也会有收成?”</h3><h3> 秋收的时候更累。他们每天要将收割机收下的稻谷打包,背到马路边,然后装车,送到5公里的水晶厂晾晒。晾晒好的稻谷又要收起来,打包,进仓。“那段时间,经常忙到凌晨两点才收工,第二天又要晒稻子或者收稻子。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睡一觉。”钟仁海说。</h3><h3> 秋收季节,当地农民的水稻亩产能达到一千多斤,钟仁海的有机稻亩产不到500斤。</h3><h3> 钟仁海给自己的稻米注册了商标,取名叫做:仁海粮芯。他的理念是:选良种,用良法,种“良心稻”,让客户放心。</h3><h3> “我们农庄”使用的都是自己种的大米。客人吃了,都说好。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仁海粮芯”有机大米获得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今,“仁海粮芯”有机大米每月定期向上海、北京、杭州的60多位客户供货,并且客户越来越多。客人们说:“虽然比普通大米贵一些,但是这大米吃着放心,值得!”</h3><h3> 说起种植有机水稻三年来的感受,钟仁海说:“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快乐。我们的有机大米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市场前景不可估量。”</h3><h3><br></h3> <h3> 铜鼓三都镇东山村的坳下自然村,这里的农作物很少长虫子,这里的村民鲜有人使用农药。说起原因,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h3><h3> 乾隆年间,邹姓、曾姓两姓人家相继到坳下结庐开荒,繁衍生息。可是,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十分烦恼,这里虫子比别的地方似乎更多,他们年年栽种的水稻、蔬菜、瓜果收成都不好。</h3><h3> 有一年冬天,一个叫花子倒在村口的大树下,奄奄一息。村里一位曾姓员外让仆人把叫花子抬到家中,又请一位邹姓老郎中过来给他号脉抓药。几天之后,叫花子身体渐渐好转,一个月后,身体完全恢复。</h3><h3> 住在曾员外家里时,叫花子听到员外因为虫灾收成不好,经常叹息。离开员外家那一天,叫花子向主人告辞。一番客套后,叫花子说:“可在村口大树下,建一座横跨东西的锁龙桥。既可方便行人,又可以将虫蚩锁于村外,不来祸害村民。”</h3><h3> 叫花子走了,员外和村民们当时根本也没有把这句话当做一回事。</h3><h3> 当天夜里,全村人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一位神仙对他们说,在村口建一座锁龙桥,可将虫蚩锁于村外。</h3><h3> 大家都很吃惊,认定那叫花子是上天派来的神仙。他看到村里人那么善良,就决定帮帮大家。</h3><h3> 于是,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不到一个月功夫,就在村口建起了一座三米多长的石拱桥,并依据叫花子取的名字,叫做“锁龙桥”。</h3><h3> 自从这锁龙桥建好之后,村子的各种害虫越来越少,后来竟然销声匿迹了,大家的粮食瓜果年年丰收。</h3><h3> 200多年过去了,这锁龙桥依然保存完好。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如今,坳下自然村的虫害特别少,当地村民的水稻、瓜果、蔬菜,鲜有打农药的。</h3> <h3> 送米热线:18270618303,郑先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