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群前的遐思(3) 这就是深藏在人迹罕至的群山深处的群楼五座一田螺土楼群景观。

王从仁

<h3>这五座群楼,正中间那座长方形土楼,名叫步云楼,其占据四角的三座均为圆型土楼,也被俗称为四道菜。和长方形步云楼连在一起,四菜一汤楼的格局也就形成了。名字分别叫做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和椭圆形文昌楼组成。</h3><h3> 这组群形土楼建筑,是在海拢787.8米高的山凹里,是黄氏家族最早约有500年历史的避乱地。</h3> <h3>同上。</h3> <h3>居住在土楼里的居民与游客在交流中进行商品交易。</h3> <h3>所有的土楼均归私人所有,整个大家族依然居住在土楼内。</h3> <h3>远观田螺土楼群。</h3> <h3>五彩的土楼大门内。</h3> <h3>应该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了,否则十几、二十几.百年以后,这些被称为瑰宝的闽南土楼建筑群,又会以何面目展示给后人呢?</h3> <h3>土楼建筑的外观,是泥土砌垒的艺术,更是先祖智慧的沉淀。</h3> <h3>你能想像出这是泥土艺术的结晶吗?</h3> <h3>延续使用了不知多少代的捣饬糍粑的生产工具?</h3> <h3>可不要小看了这座土楼建筑,它是目前发现的建筑时间最早,建筑时间最长,一楼户户房间里都有一口饮用水井,且非常不符合建筑守则的一座土楼建筑。它始建于1308年(元至大元年),至1338年历时30年方才完工。本来师傅在修建二层时,发现二层已偏离没计建造中心,向左边偏科了。面对如此浩大土木工程,师傅很是愧疚,一病不起。徒弟呢,决心把师傅指挥垒偏了的错位给纠正过来。于是在指挥修建三层时,徒弟暗自暗示,要向右斜一点,结果当三层竣工时,用排量尺一排,非但没有完成纠偏效果,和师傅二层向左偏的斜度几乎相同。徒弟百思不得其解,这不是贻笑大方的亊情吗?也就是说这座五层高的土楼建筑从建成之日起,就偏离中心,成为危楼了,尔后经缜密测算,它的二.三层向右倾斜,四、五层向左倾斜,倾科最大角达15度。然而已经经历了700年风雨的裕昌楼,像一只虽败犹荣的苍鹰,依然风雨无阻的抵砺前行,难道这不是土楼建筑史上的奇迹吗?</h3> <h3>风雨中前行的土楼风姿。</h3> <h3>楼中有门,门中有家。</h3> <h3>土楼群内打糍粑的手工制作者在表演糍粑的制作工序。</h3> <h3>1966年,在祖国内地各地,在5.16通知的影响下,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已经开始烧起,而在田螺土楼群的右角下方,一座被叫作文昌楼的椭圆形土楼,正在黄姓族亲们的手中,日见增高,直至封顶。据考证,这座文昌楼,也是南靖土楼群冢族中最年轻的一座,以文昌楼为代表,为我国的土楼建造画上了句号。</h3> <h3>这是一座1926年毁于战火的近代土楼建筑,其对面部分因原先居住在里面的人家不愿意再修复回迁,所以到1984年,才由一位名叫张重的新加坡华侨根据需要,修复了南半边的二层土木建筑。</h3> <h3>南靖土楼群建筑圈内的石桥村,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恕来看看吗?</h3> <h3>有土楼,有石桥,有流水,有人家。</h3> <h3>体检一下在土楼群斜坡路上的感觉。</h3> <h3>石桥村里看石头。</h3> <h3>同上。</h3> <h3>步云楼前看(老)媳妇。</h3> <h3>住两天也愜意。</h3> <h3>舍不得离开的石桥村。</h3> <h3>东倒覀歪楼,历经700年风雨的裕昌楼外墙。</h3> <h3>石桥村的当代土楼建筑,属南靖县文物保护单位。</h3> <h3>田螺土楼群一角。</h3> <h3>逛逛土楼中的小集市。</h3> <h3>舍不得离开的田螺土楼群。</h3> <h3>来云水谣镇不品茶不算真游客。</h3> <h3>我在风雨中感受南国风雨情。</h3> <h3>越看越感觉四菜一汤土楼群形象亲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