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北京的街,是带有画面的街,有《京华烟云》中曾、姚、牛三大家族三十多年的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有《城南旧事》中北京城南虽然遥远但依旧在心上若隐若现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有《茶馆》寓悲于喜的笑声,有《血色浪漫》中热血、真实而又飞扬跋扈的青春,有《钟鼓楼》里"北京清明上河图"般的城市记忆的鲜活浮世绘,有《霸王别姬》中段小楼和程蝶衣凄怆的唱腔,有老街坊不紧不慢穿行在胡同里长长的光影间,永远礼貌客气,永远干净体面,带着京范儿,过着简单而讲究的日子……</h1> <h1> 国槐花儿乘着风儿纷纷飘落,落蕊呀铺得满地都是。脚踏上去,松松软软的,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受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有风迎来扑来,护送着我一路清凉……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中所描述的"落蕊轻扫",其实三伏天就已经上演了。抖落双肩"霜花",让人不禁想到京城的这个风物,已将季节的秘密悄悄地透露给了我。远远近近,京腔破空荡漾而来,分外动人,湖广会馆的京剧还在唱吗?那京腔京韵的多情鼓点,是多么清脆。这闹中取静的歌声,真算得是北京城不可复制的真文化了!在旅人们奔波于各大景点忙于拍照之时,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就在一声声悠长的京腔京韵里拉开了帷幕。</h1><h1>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故宫。故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相较于这个名字,紫禁城或者才是许多人心中难以淡忘的回忆。</h1> <h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紫禁城,描摹着自己想象中的红墙繁华。这座历经近六百年风云变幻的古老宫殿,即使素面朝天,也能让万千游客放慢脚步,尽情呼吸着空气中的墨香……皇家的威严、奢华、大气、恢弘,明清气象的变幻万千与宫廷风韵的雍容华贵,携着老旧、悲凉、萧瑟的气息,在一砖一瓦间淋漓展现着。不管是前朝后寝,社稷清庙,还是画栋雕梁,丹楹刻桷,都绝非简简单单的奇技淫巧,而是承载着宫室气度和家国所必须的威严。尽管其间早已透出了没落的气息,然而深藏其内的人文底蕴却依然让人叹为观止着。</h1> <h1> 静静地走在紫禁城的地面上,我心里反复出现的,是"物是人非",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让人在摩肩接踵的人群里依然可以听见往事的呼吸,感受到户限为穿的人事纷纭,稍微安静下来,依然几乎能够看到那些来去匆忙诚惶诚恐而又满怀希望的身影,紫禁城,是最好的所在。</h1> <h1> 人实在是太多了,有全国人民都到了紫禁城的感觉,随着人流异常缓慢地走过厚厚的宫墙时,即使再拥挤的人潮也无法阻止那些砖墙那些亮亮的青石传递给我的某种言语,分明是春秋流逝的无奈与苍凉。</h1> <h1> 走过午门,视野很快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虽然依旧是人山人海,但心境一下子开阔起来——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还有略显斑驳的红墙黄瓦,使整个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在大片的无遮无拦的天宇下显得格外厚重而又气势恢宏。此时,抬头看天,一色的灰蒙蒙,阴阴的,在全国多日被高温炙烤的盛夏,今天,紫禁城竟然用这样的天气迎接了我。一座座肃穆的宫殿,在这样的天空下,显出一派苍凉与落寞,让人无端地感慨着由辉煌走向衰败的历史沧桑。</h1> <h1> 碎石砌就的小路上分明有一种声音在回荡:笃笃笃……清脆的足音敲出的正是岁月的琐碎。被当年无数怀揣着各种权谋的臣子、太监和宫女们踩过的小路,被游人的鞋底磨得失去了光泽、踏坏,甚至塌陷的砖石也已长满绿草。朱漆大门上的门钉,檐上的木雕和中轴线上的种种图案,还有雕花栏杆被拉长的影子都兀自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延续着中国古老技艺的传奇……</h1> <h1> 屋角的雕塑,精细、生动,有龙,有凤,有花卉。导游说太和门前的一对铜狮,堪称中国第一大神兽,它们成双成对,左雄右雌;雄狮踏球,不仅象征权力,亦代表统一寰宇,造型威武,具有咄咄逼人的刚猛无俦之势;雌狮在戏逗小狮,寓意子嗣昌盛。狮子雄视古今,使得空旷的太和门广场更为空疏。这种中国古建筑独具风格的陈设显示了宫廷的奢华和帝王的威仪。由于年代的久远,狮身有不少修补过的小方块,犹如岁月的沧桑泪痕。而乾清门前的两只铜狮的耳朵是耷拉着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宫其他的狮子,则都是立着耳朵,双目圆睁。导游介绍,清朝皇家禁止臣子进入后宫,更严禁后宫干预朝政,严禁女人走到朝前去。这两座铜狮子的耳朵耷拉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要警示后宫嫔妃和佳丽们,对于前朝的政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莫管是非。要说文化,在这个重重殿宇、层层楼阁的建筑群里,难道不更在这些细微的雕刻上?这里藏着往昔光阴的灵魂,见证了世态的冷暖,俯视了生命的起落,星月轮转,物是人非,这一刀一刀的刻痕,正是最好的传奇。</h1> <h1> 游人如潮,很多人都去摸朱漆大门上鼓鼓的门钉,希望给自己带来好运,祛除百病。门钉横竖都是9颗,这是等级的象征,能够享受得起"9"的,只有皇帝。</h1> <h1> 很多人都去看各个宫殿里的陈设,我也站在铁栏外贪婪地凝望,企图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与栅栏的缝隙,寻找一丝残存的明清遗风。檀香木的架子床上挂着红色的纱帐,装修精巧华丽,摆设讲究,整个房间朴素而又不失典雅。红与黄,即使褪了色也总给人以神秘圣洁的感觉,威严中带着皇家的神圣不可侵犯。</h1> <h1> 宫殿屋顶上的骑凤仙人,依旧欲腾空飞翔般祈愿着吉祥,仙人身后的一只只望兽,瞪着一双双溜圆的眼睛,目睹着这里几百年来的沧桑变故。然而今天的我已经听不懂它们的诉说了,只是从它们那一贯漠然的眼神中,依稀地感觉它们一定什么都知道。晨钟暮鼓,岁月悠悠,历经数百年风吹日晒的神兽,用数百年不变的姿势,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注视着殿檐下的后来者,看他们在成堆的史料中寻找着历史的真相,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h1> <h1> 站在紫禁城巍峨壮观的城墙上,抬眼望去,撷芳殿依旧是雕梁画栋、红墙碧瓦,充满着朝气与生机,只是不见了代表着国家的希望与未来的皇子们。文华殿周围绿树翠竹掩映,门前栽种了成片的海棠。海棠所特有的清新儒雅,恰合了文华殿的特色。那里虽然没有了浩瀚的经典与博学的鸿儒,然而仍可以感受到几千年来文化的脉搏,带动着我的心一起跳动。武英殿、慈宁宫依然矗立,雕刻细腻精绝的断虹桥,依然轻盈匀称、曲线优美、稳健牢固,犹如自天上截取的一段彩虹,只是不见了风华正茂的多尔衮和大玉儿…… </h1> <h1> 这样一座六百年的庞大宫殿,到底发生过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故事?有多少曾对极权崇拜的灵魂还在这里漂浮?有多少孤独无助的鬼魂还在这里游荡? </h1><h1> 明成祖朱棣的功绩足以使其排到中华历史上的精英帝王之列,他五次出征漠北,为北方安定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朱棣还多次派郑和出使西洋,将大明的天威宣扬到海外,他还将都城迁到北京,天子守国门,奠定了之后北京的地位基础。朱棣还命人编制了《永乐大典》,创造了一代盛世——"永乐盛世"。然而,他在铁血统治方面却与父亲朱元璋出奇的相似,残忍嗜杀,性格多疑,两次对宫人痛下杀手,对三千宫人施以凌迟之刑,场面无比暴虐残忍、惨绝人寰,并且每一个宫人处死的现场朱棣都要去现场观摩。他们如今还在这儿吗?光绪年间,八国联军打进京都,慈禧挟持光绪准备西逃,珍妃拼死力谏慈禧准许皇上坐镇京师,力挽危局,结果惹怒了太后,被残忍的推入井中淹死了。她如今还在这儿吗? </h1><h1>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上,一瞬间模糊了古今。我还从未体验过与古人如此贴近的感觉,仿佛他们就浮荡在你周围的空气里。</h1><h1> 曾经的王者早已在滚滚历史中成为了传奇,飞檐上的骑凤仙人、龙、凤、狮、海马、狻猊、押鱼、獬豸 、斗牛、行什身上的釉彩已斑驳,身姿却依旧挺拔,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之上,曾经的傲气渐渐消散,唯余历尽千帆后的淡然洒脱,静静看着宫墙内的悲欢离合。</h1> <h1> 想起了一首诗:怨谁?怨谁?这不是晴天里打雷?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别瞧这白石台阶光滑,赶明儿,唉,石缝里长草,石板上青青的全是霉!那廊下的青玉缸里养着鱼,真凤尾,可还有谁给换水,谁给捞草,谁给喂?要不了三、五天准翻着白肚鼓着眼,不浮着死,也就让冰分儿压一个扁!顶可怜的是那个红嘴绿毛的鹦哥,让娘娘教得挺乖,会跟着洞箫唱歌,真娇养惯,喂食一迟,就叫人名骂,现在,您叫去!就剩空院子给您答话!</h1><h1> 这首诗名为《残诗》,是徐志摩的作品。1924年11月,溥仪被赶出了皇宫。那个冬天,成了末代皇帝内心深处永远的伤痛,也让诗人引发出无限的感慨。繁华与衰败的切换,凝重又沧桑的历史,在这样的季节,没有半点绚丽的色彩来修饰和遮掩,一切真实而生硬地摆在眼前,沉淀着浮躁,直指着心灵。</h1><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