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知足

★宪戈★

<h3>很久以前就想写写“学会知足”这篇文章,但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时间写。前几天与一位京城好友相聚之时,不知不觉中聊到了人生知足而乐时,那些知足和不知足的点点滴滴再次深深触动了我,迫使我挤出时间写下了这篇的文章。</h3><h3><br></h3><h3><b>知足其实是一种无私的境界,高雅的修养,是一种无比宽阔的胸怀。知足者,可以在身处逆境时坦然处之,可以在身处顺境时不渝情理。反之,则会走偏方向,朝着陷阱奔跑,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甚至还有可能给子孙后代背上沉重的包袱。</b><br></h3> <h3><br></h3><h3><font color="#010101"><b> —1—</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b></font><b>学会知足,就要定一个合理的人生目标。人生的路没有捷径,要一步步的向前走,人生的目标靠投机取巧是不行是,要一个个的去实现。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享受到每一天的劳动成果。</b></h3><h3><b></b> 朋友A生于60年代末的大山里,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每遇到干旱,一家人总是为吃饱饭而四处求生,生活极其艰难。</h3><h3><br></h3><h3>A的父母不识文化,算得上老实巴交的农村人。那时候,村子里要是哪一家没有儿子,尽管你生育的女儿再有本事,在村子里仍然是没有地位的,“接不上香火”一说一直会成为左邻右舍茶余饭后的热话题。</h3><h3> A父母的思想和众多村民一样,陷入了养儿防老的俗套。为了传宗接代,他们连续生育了5个子女,直到A为儿子后,才终止了生育。 <br></h3><h3> A的到来给其父母增添了无限光彩,村民们从此终止了对他们家的“评头论足”。然而,A一家却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困境,一年的口粮只够半年吃,大多靠亲戚朋友救济。 <br></h3><h3>伴随着A的一天天长大,A父母为了让儿子摆脱文盲,卖掉了家里的鸡鸭鹅,决定让A到离村四公里的小学念书。因为家境原因,A的四个姐姐们只能跟着父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br></h3><h3>大概是家庭的贫困激励了A的求学上进心。从小学到初中,A的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省里的一所重点中专录取,刷新了村里甚至乡里没有中专生的历史纪录。 <br></h3><h3>A的刻苦用功受到了老师们的极其重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得到了老师们的深深教诲。 <br></h3><h3>那时候无论是乡里还是县上,都特虽缺人才。A中专毕业后,很快被安排到乡里当秘书。一时间,A成了村子里父母们教育子女成才的活例子,同时也为村子里的穷孩子们认真读书树立了榜样。</h3><h3><br></h3><h3> A在工作上的刻苦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赏识,短短10年时间,A从一般工作人员升为乡长、书记,后又到县上任某局局长。 <br></h3><h3> 坐在局长宝座上的A没过多久,似乎和以前不一样了,每年春节回到村里时,穿着整齐的中山服,在村里的小道上迈着方步,当寨邻老幼与他打招呼时,他总是朝天上看,哼下鼻音匆匆而过。 <br></h3><h3>A所在的局是县上的主角局,权力较为集中,大小项目都需他签字画押,方能开工建设。尽管如此大的权力,但在工作几年后的A眼里,权力太小。从那时起,权力欲在A的心里开始渐渐膨胀。 <br></h3><h3>就这样,A在本职工作上不再努力,整天朝思暮想当上副县长,拥有更大的权力。于是,他开始将手伸向审批项目签字盖章上,捞起好处,用于自己“跑官要官”的开销。</h3><h3><br></h3><h3> 欲望还让A失去了理智,每当县里班子调整时,没得列入考察的他总是耿耿于怀,暗地里组织自己的亲信对考察人选进行诬谄,为自己创造机会。 </h3><h3>一次次的“跑官要官”、一次次的诬谄别人,A的愿望一直都没有得到实现。 <br></h3><h3>一次次的失望让A对组织产生了不满。在他看来,自己当过乡里乡长、乡里书记,局长也干了这么多年,组织应该要给自己戴上副县长的“帽子”才对。 <br></h3><h3>思想上滑坡、工作上松劲、纪律上松懈的A,整天与企业老板处在一起,过着“工资不动、老婆不用”的纸金醉迷般生活。 <br></h3><h3>从此,A的形象在村里开始大打折扣,村民们遇到他绕着走。好景不长,因为贪污行贿,A被组织审查而走了上不归路,得知他具体情况后的妻子也离他而去,年迈的父母因他而伤心纷纷离开人世。 <br></h3><h3>2009年的一天,某县人民法院对A案进行公开审理,A在最后陈述中说:“他生长在大山里的农村,过怕了穷苦的日子,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走出农村,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领导的赏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工作。导致他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原因,是他自己的目标不坚定,是他自己对权力报有投机取巧的幻想,其实这些都是泡影,不可能实现的。如果组织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将学会知足,踏踏实实的把本职工作干好,把家庭经营好,把孩子培养好。”<br></h3> <h3><br></h3><h3><font color="#010101"><b> —2—</b></font></h3><h3><b>学会知足,就要学会去比,去跟生活工作中不如你的亲朋好友以及同学去比。要向那些顶着烈日仍坚守在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们学习,他们终其一生,高楼建了一座座,并无他们一平米,能够带着不被克扣拖欠的工资,与父母老婆孩子过一个团圆春节,也就其乐无比。</b></h3><h3><br></h3><h3>朋友B是北方人,1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他,他的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概是同命中人的缘故,大家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只要有时间,便会在一起小聚,吹吹生活,聊聊人生。<br></h3><h3><br></h3><h3>B比我大将近20岁,共有姊妹3人,他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妹妹。家境不太好的他为了让两个妹妹完成学业,在老乡的带领下,主动辍学来到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这座山城,开始了打工生活。</h3><h3><br></h3><h3>那时的他先是在一家宾馆里当服务员,妻子在一家餐馆里当洗碗工,两个孩子在老家由父母照管。每个月末,除去生活费,夫妻俩都会将自己辛苦挣下的报酬通过邮局寄回老家,供两个妹妹和自己的孩子上学。 <br></h3><h3>B虽然没读过好多书,但具有经商的聪明头脑。在宾馆上了三年班后,他便学会了管理宾馆的整个流程。 <br></h3><h3>2004年年初,他离开了打工所在的宾馆,与几位有点小资本的老乡合伙租下了城区的一家楼房,自己做起了控股宾馆的老板。 <br></h3><h3>管理的精细化、宾馆设施的先进化,让B经营的宾馆很快融入生意兴隆的快车道,人民币犹如开着水龙头里的水,哗哗地流进他的腰包。 <br></h3><h3>B的命运转变了。他告别了租住的几十个平方米的“窝”,搬到了近200个平方米的高楼上,新式家具一应俱全,妻子戴上了金项链、金耳环,摩托车变成了小汽车。两个妹妹在他的支持下,纷纷走进了大学的门。 <br></h3><h3>那时候,一起玩的几位老兄每每在工作上遇上不开心的事时,总是会报怨道:“这工作有啥干的,一个月几百块钱,人家B从一个打工的都能自己当老板,难道自己会比他还差。” <br></h3><h3>当然,B有钱后并没有忘记经常一起聚的弟兄们,只要有时间,他都会邀约弟兄们到他的宾馆喝喝茶、整整酒。唯一的变化是,不再是对以前那种脚踏实地的生活侃侃而谈,更多的话题转向了人生如何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 <br></h3><h3>以B那时的身价,总资产应该不低于400万。也许就是这400万资产,和他那永不知足的心,让他一直追逐着发大财的梦想。 </h3><h3><font color="#010101">2010年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经营得好的公司年收入数千万。B被如此丰厚的利润吸引着,与几宾馆的几位股东转让了宾馆,用资金组建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走向“放贷收息”的经营之路。 <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经营宾馆期间,B接识了不少工程老板,也认识了不少政界上的朋友。公司开业后,短短两个月,放贷近千万,月息都在三分以上,那个收入,算一算让人着实吃惊。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r></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高收入更加改变了B的生活方式,他不再和我们这帮弟兄来往了,每次电话联系都说忙于外面应酬。与此同时,自从他看上公司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后,便与他一起苦苦打拼的妻子离了婚,重新组建了家庭。</span><font color="#010101"><br><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通过近5年的努力,B住上了豪华别墅、开着豪车、带着小他近30岁的女人,过着让大家无比羡慕的生活。而这时,B放在外面的贷款已达2个亿,好些贷款都是他老乡们做生意赚来的。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初,伴随着城区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链断链崩盘后,B的小额贷公司也跟着倒闭。短短两个月时间,B的别墅被查封、豪车被抵账,走在哪儿后面都跟着一帮要账的,昔日对他“恩恩爱爱”、且年轻漂亮的妻子也离他而去。 <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看到B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今年初,仍在过着平凡生活的弟兄们决定约B聚聚,主要目的是开导他多往好处想,别走绝路。 <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饭桌上,B对大家说:“他老家和他一起从小长大的,还在过着衣食简朴的生活,一家人齐乐融融。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得到了许多,但由于自己一时欲望太大,难以满足而走上今天一无所有的地步。如果能够回到从前,他宁愿跟原妻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哪怕一年四季拼搏在建筑工地上,只要一家人开心快乐,足也。”</font><br></h3> <h3><b><br></b></h3><h3><b> —3—</b></h3><h3><b>学会知足,就要有知足的心态,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若为之愤然怨天,岂不是一生无味?换个角度看世界,放眼都是艳阳天。</b></h3><h3><br></h3><h3><b></b>朋友C生长在省内的另一个城市里,家境很好,父亲是当地镇里的干部,母亲是镇上中学的老师。 </h3><h3><br></h3><h3> C是省里的民院毕业的,比我大10岁。因为就他一个儿子,父母对他管教非常严格,从小学到高中,父母都给他列出了学习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br></h3><h3><br></h3><h3>大概缘于父母精细化的管教,C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C喜欢上了写作和写字。那时候,我在贵州都市报社工作,由于都有同一爱好,我们相识在报纸上,相知在QQ里,相知在电话中,最后成了要好的朋友。 <br></h3><h3>C个头一米七八,国家脸,高高的鼻梁,是位人见人爱的帅小伙。在父母的眼里,无论是人才还是学识,C都是他们的骄傲。 <br></h3><h3>大学毕业后,C顺利的考上了公务员,在省城的机关里工作。文字功底扎实的他,对工作总是得心应手,领导们也很赏识他。尤其是其中的一位上级女领导,还希望他做她的女婿,后因双方三观不同未成。</h3><h3><br></h3><h3>尽管没有实现上级女领导的“期望”,但C刻苦努力工作的劲头深深感动了他的领导和同事们。短短10多年来,C从一般工作人员升到了副处长级,真可谓一路顺风顺水。 <br></h3><h3>应该说C 在从政上很看好的。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C在副处长这个位子上不再动,转眼间工作了8年有余。 <br></h3><h3>8年的时间里,C并没有因为长期得不到提拔而气馁,他和往常一样,除了兢兢业业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爱上了写散文、诗歌等文学写作。最让他拿得出手的,要算他的书法,初学时他喜欢临摹启功的字,刻苦的练习,加上C很好的悟性,功到自然成,如今他的字越来越漂亮,倍受朋友们的青睐。 <br></h3><h3>大概是长期在副处长的位置上不动的原因,C对任什么长并没有多大兴趣。用他的话说,作为一个人,解决好自己的生存之本后,在仕途上不顺时,应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发挥好自己的特长,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照料好自己的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换个活法,何乐而不为呢! <br></h3><h3>其实C的不懈努力,组织一直是看在眼里的。前不久,C已顺利升为正处级。虽然没带“长”,但这是他有知足的心态,对工作仍保持兢兢业业换来的。<br></h3> <h3><b><br></b></h3><h3><b> —4—</b></h3><h3><b>学会知足,就要学会感恩。我们虽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但是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让自己的心底永存感恩之情。感国家之情,感单位和领导之情,感父母家人之情,感亲朋友好之情。</b></h3><h3><br></h3><h3><b></b>朋友D今年50有余,出生在大山里的农村。他为人忠厚,谈吐有佳。一次偶然机会,我与他相识相知,后来成为要好的朋友。 </h3><h3><br></h3><h3>D精通政治学和经济学,每当与弟兄们一起聚会时,他总谈吐自如,一起玩的弟兄们都喜欢听他谈古论今。</h3><h3><br></h3><h3>D当过小学教师,后被破格提拔到任乡镇副职,工作没多久后,能力突出的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升。 </h3><h3>2011年正逢大旱,D当时任某乡党委书记。当时正在报社供职的我,带着同事们前往旱区采访抗旱救灾事迹。那一次的采访,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位谈吐自如的老朋友书记。 <br></h3><h3>那是当年4月的一天,我们扛着“长枪短炮”到一个干旱最严重的村里时,D挽起袖子、穿着一双解放鞋,脸上淌着大汗,正带领着200多位村民打井找水。</h3><h3><br></h3><h3>D作为乡镇“一把手”,亲力亲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镜头深深感动着我,感动一同前往采访的同事们。</h3><h3><br></h3><h3>由于D的工作出色,为了让他在多方面得到磨炼,组织上又安排他到县里的教育局任局长。 <br></h3><h3>2013年,根据工作需要,D又被组织安排到某某区主持教育局工作。后因多方因素,D调到了州里某局任科长,一直工作到现在。 <br></h3><h3>D具有多方面的工作资历,工作业绩也很突出。从他这个年龄看,在仕途上已经不具备再往上进一步的优势。但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一直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呢? <br></h3><h3>D的说法是,他出生在农村,能走到今天这个位子上,忘不了党的恩情,忘不了组织的关心,忘不了领导们的帮助,忘不了父母、亲戚朋友和同事们的支持,是感恩的心让他懂得知足,让他不忘初心,继续奋斗! <br></h3><h3>从朋友A、B、C、D的情况看,学会知足,并不是放下理想的追求,二者并不对立。知足,既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更是人生的更高所在。要实现人生的价植,就必须从知足做起。 <br></h3><h3>当然,生活中,知足和不知足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尽管怎样,知足是美丽的,也是最快乐的。当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遇到曲折和困苦时,一定要高扬起头,成功之时也不骄傲自满,泰然处之。因为,逃避的不一定躲得过,面对的不一定最难过,孤单的不一定不快乐,得到的不一定能长久,失去的不一定不再拥有。</h3><h3><br></h3><h3>只有学会了知足,你才会将脸迎向太阳,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不会为明天而烦恼,也不会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h3><h3><br></h3><h3>愿天下人都学会知足!<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br></h3> <h3><font color="#ed2308"><b>作者简介:宪戈,本名尤立宪,男,汉族,贵州兴仁人,曾在贵州都市报社等媒体工作,高级编辑,著有《责任与良知》(贵州名记者丛书)一书。现供职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室。</b></font><br></h3> <h3><br></h3><h3><br></h3><h3>温馨提示:任何平台转载此文请与作者本人联系,或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图片若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