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提升教师的新教育理念,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旺苍县教科局精心组织了这次“海门新教育培训”活动。这是为新教育人量身打造的,特别是对新教育一知半解的我们来说,更是“雪中送炭”,让我们在新教育的发源地亲眼目睹,亲耳临听,亲身感受!我们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与丰盈!每一次学习都要有收获,把精神带回去是领导的嘱托。</h3> <h3> 8月13日,我们黄洋小学8人随着近120人的旺苍“新教大军”,怀着敬畏,心着钦佩,带着期待,乘着那火车去海门,去学那神奇的新教育,享受那丰盛的精神宴……列车在轨道上飞驰电掣,我望着窗外,默默地坐着,好像在美美的欣赏沿途风景。其实我内心是思潮起伏,满怀憧憬!尽管经历了两天车程的颠簸,我的伙伴们仍然很精神,斗志昂扬,团结守纪,注重形象!并没有想像中的疲惫,因为我们即将与相约已久的新教育见面了!满心欢喜与期待!</h3> <h3>以专业的情怀做教师,拓展生命的长宽高</h3><h3> 一一记新教育通识培训</h3> <h3> 许星海博士首先从宏观上阐述了什么是新教育,介绍了新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新教育是中国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新教育实验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全体新教育人的核心价值追求,它犹如一轮高悬的明月引领着教师们前行的方向。新教育认为,一所学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新教育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指导学校师生行为的“基本法。想要新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必突破“三个关键因子”: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和新父母学校。他认为素质教育是新教育的理想主张和形态,逻辑基点在于提升教师精神生命,让教师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人和创造者。新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家长,主要以教师的成长为基点,这引发了千万教师的共鸣,并因此成为了新教育的守望者!以原文呈现共享之:</h3> <h3> 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吴勇主任的《以专业的情怀做教师》讲座中,提到的“情怀”两个字特别的打动人。“情怀”就是一种情感、一种情爱、一种情愫,一份情操、一份情意、一份情理。说得通俗点,情怀就是对学校、对教育充满了热爱之情。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关爱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钟爱学校的每一位学生。<br></h3><h3> 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霍姆林斯基,另一个是陶行知。有什么样的教育情怀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评价本身就是教育。他说教师要涌动激情的潮水,这是学生,家长和我们(老师)这条纽带的粘合液,润滑剂,失去激情课堂就似“温吞水”。还要求我们要具有敏感之心,盛开快乐之花,养成阅读习惯,具备反思品质,以专业的情怀做教师!</h3> <h3>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
我们可以以学科渗透,主题教学,综合实践和专设课程为实施途径,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袁卫星所长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br></h3> <h3> 营造书香校园 共读共写共成长</h3><h3> ——记新教育“书香校园建设”培训</h3><h3><br></h3> <h3> 第二天的培训板块是“营造书香校园”,以专家报告、绘本课堂和生命叙事展开。特别是苏州大学陈国安博士关于《中国种子 中国阅读 中国文化》的报告,引经据典,博古通今,迎得掌声不断。一针见血的剖析中国教育现状,主要是在“三独会盟”的当下,教育更为弱势和难办!若要改变,得从中国种子一一基础教育开始,以中国阅读着手一一关心师生的认同感,唯有读书能促使师生的精神独立——最终形成中国文化。他说:中国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学生不读书,而是老师不读书了。这句话深深的刺痛着台下每位老师的心!由此新教育的营造书香校园行动因运而生。</h3><h3> 无论是安子教授还是下午四位榜样教师都谈到书香校园建设需注意的问题:一是站在儿童的立场选择书籍;二是以多元活动的方式开展阅读;三是聚焦未来的方向构建课程,特别强调专业阅读,各学科由各专业老师指导,阅读不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但阅读方法和技巧主要由语文老师指导。所以人人都是领读者!四是关注过程的评价系统!</h3><h3> 书香校园指向为每一个学生寻找到此时此刻最适当的阅读书籍,为每一位教师探求到此时此刻最适合的指导方式,为每一所学校营建起此时此地最适宜的阅读情境,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与“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让师生浸润于幸福而完整的阅读生活中。</h3> <h3> 少年若天成 习惯成自然</h3><h3> ——记新教育”每月一事“培训</h3> <h3> 培训的第三天的主题是“推进每月一事”。精彩的报告和生命叙事告诉我们:新教育认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就是良好的习惯。习惯如何养成?新教育的答案是从推进每月一事入手,从一件件小事开始。主要体现在从小处、从身边和孩子的实际出发,确定培养学生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等操作流程开展活动,将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贯穿其中。<br></h3><h3> </h3> <h3> 全国首届新教育实验十佳榜样教师殷卫娟主任在《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报告中说到:德育教育的现状困境是说教多,落实少。老师在问怎么做?她是这样回答的:新教育理念在那儿,关键看老师自己的理解,并对此设计活动。按计划行动起来,让时间和行动证明你的优秀。她还讲述了到她家“拥有好习惯”的德国男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习惯必须得培养。她的奇迹树班的故事很是感人,她设计的活动课程主题鲜明,环环相扣,效果明显!我们都为她们对教育的专注、投入和博爱所折服!正如陈凤老师说:”给爱一个支点,撬起一个春天!</h3> <h3> 反思自省 预学习 遇成长</h3> <h3> 有人说“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海门教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他们也将自己宝贵的讲座资料传至公共邮箱xjypxzx666@163.com(xjy123456),供尺码相同,朝向相同的新教同仁学习!同时在新教育APP中有你需要的所有资料!我们深切感悟到新教育的一切皆从阅读开始!阅读,令人的灵魂走向高远,是“新教育”实验项目的基石,也是抵达“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下面是我们每天学后随笔,重温经典,记录顿悟,充实心灵!</h3><h3><br></h3> <h3> 中国传统哲学一向强调自省的精神。孔子说: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说: “吾日三省吾身。 ”这是要求我们经常反思自己,并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我想,只要我们有预设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预学习,遇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