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背景音乐是朋友的一首原创——《千寻》,</h3><h3></h3><h3>他叫小泽,也希望他的音乐之旅充满乐趣。</h3><h3><br></h3> <h3>这是一次慢行的旅程,也是向往已久的旅行。</h3><h3>自北京至西宁,西宁至张掖,张掖至敦煌,敦煌回兰州,兰州返北京均为绿皮火车。</h3><h3>车上的时间多为夜晚,能看到日出日落,能欣赏朝霞晚霞,能迅速和周围的朋友打成一片,能给自己一个缓慢的假期。</h3><h3>悠游~~</h3><h3>一堆零食,两个镜头,三人出行,只是火车晚点四小时,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火车精简版青甘大环线之旅。<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行程均为自定,定好年休的时间,规划线路,订车票,订宾馆,预订门票(莫高窟的门票最早可提前30天预定,七八月为旺季,基本提前半月正式票几乎售罄)。</h3><h3>此行计划西宁两日,张掖一日,敦煌两日,返兰州可游览半日。时间有限,行程严丝合缝,只希望在难得的假期浏览精华,不负此行。<br></h3><h3>临行前打印了此行所经之处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装订成册,要求琦琦提前做好功课。</h3> <h3>旅行就是走不一样的路,看不同的风景。<br></h3><h3>看太阳从山顶升起</h3> <h3>看晚霞如此壮阔</h3> <h3>看黄河奔流不息,</h3><h3>看青松立于山巅,</h3><h3>看地里种着不同的庄稼,</h3><h3>看人们有另一种自在……</h3> <h3>看青山苍翠,</h3><h3>看云雾缭绕,</h3><h3>和友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h3><h3>友言:“西部之山峦岂可用妩媚来形容,只可用‘巍峨’‘雄浑’”</h3><h3>好吧,我只保留后一句妩媚之意……</h3> <h3>还有搞怪的琦</h3><h3>一路鬼马</h3> <h3>晚了四个小时的列车,并不妨碍我们旅途的兴奋,在清醒的状态下,没有漏掉任何一幅新奇的画面,每一处感觉赞叹的景色都要迫不及待用手机记录下来。</h3><h3>只是路越走越远,翻看之前觉得至美的图片相比此刻平淡无奇,景色越来越美,旅途越来越精彩……</h3><h3>列车穿行于秦岭山脉,途经的隧道很多,别有洞天又豁然开朗,驶过兰州,山体逐渐显出红色,呈现丹霞地貌特征,唯一的缺点路边房屋过多,离线路护栏不足半米,杂乱不堪,即影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h3><h3>进入青海境内,宗教氛围变得浓厚,沿途山顶庙宇逐渐增多,就连民居修建也是飞檐斗拱</h3><h3>而琦一路吃 吃 吃……</h3> <h3>顺利到达西宁,原计划下午到达参观塔尔寺。晚点四小时,安顿好已是晚上。</h3> <h3>七八月份西宁市内各大宾馆人满为患,且房价为一年中最高,像我们单独家庭出行,先比较评价定好宾馆,再查各app的价格,往往同一宾馆不同app价格差别也蛮大的。<br></h3><h3>宾馆位于西宁繁华的新千广场,闹中取静,住宿环境很是超值。</h3><h3><br></h3><h3><br></h3> <h3>“莫家街”和“水井巷”是西宁市很著名的两条小吃街,就像北京的“王府井小吃街”,都是外地游客纷纷打卡,本地人却不爱光顾……</h3><h3></h3><h3><br></h3><h3></h3><h3><br></h3> <h3>我们去的“莫家街”,各色小吃聚于此,游客也多。<br></h3> <h3>烤羊肉,羊肠面,羊杂面,酸奶,酿皮,炒凉粉,炒黄蘑……<br></h3> <h3>再来扎黄河啤酒,青稞甜醅……凉风习习,很是清爽<br></h3> <h3>拍照的时候才发现镜头带重了……</h3><h3>所以很多照片还是用功能强大的手机拍的。</h3> <h3>Day1:前一晚逛了莫家街,今日茶卡盐湖,途经日月山,橡皮山,夜宿共和县</h3><h3>早上发现,由于海拔压差所有标注涨袋勿食的食品都涨袋了,拧开防晒霜霜剂直接喷了出来。</h3><h3>于是……我比平常白了四个色号。<br></h3><h3>导游前一晚告知我们在西宁大厦集合,相比较我们所住的新千广场,预想中的西宁大厦应该更加气势宏伟,万丈高楼,等到了才发现是座平平的建筑,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西宁的大IP。不像我,明明腿长一米八,爸爸可以把我拍成一米吧……</h3><h3>第一站,茶卡盐湖</h3><h3>途经凤凰山,因该山形似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山上供有华夏三祖——九天玄女 西王母 轩辕皇帝,是“九龙朝凤”的圣地。神像,宫殿依山势而建,绵延不绝,气势雄伟,导游告诉我们在西宁不允许给佛像拍照,所以入乡随俗,借用官方图片。</h3><h3>穿过隧道,山谷苍翠,谷底泉水奔腾,山顶也有一座小小庙宇,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真的感受到浓厚的宗教色彩,在这里人们的思想更趋近于真善美的宗教本源,民风淳朴善良。</h3> <h3>石狮造型鬣毛直竖,怒发冲冠,野性难驯,有着大西北的狂放,不似我们平日见到那般温润灵秀。</h3> <h3>穿着我人生第一条红裙,真的应了那句“老要张狂”!</h3><h3>拿出十二分的激情去拥抱旅途,全程自High,倘若做不到金钟护体,那就满身沙棘。</h3> <h3>第一天出行的至高点:</h3><h3>橡皮山 3817米</h3><h3>耳朵像是塞了耳塞,快走几步会有些喘,轻微的高反……</h3><h3><br></h3> <h3>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的四大盐湖之一,位于青海省海西州,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h3><h3><br></h3> <h3>我们来的时候正好,</h3><h3>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没有暴风雨</h3><h3>湖面如镜,倒映天空,惟有好风景</h3> <h3>盐湖的小火车直通湖中心,游客可以选择步行也可以选择乘坐“小火车”。</h3><h3>步行单程四千米,大约40分钟,小火车单程票价五十元,也可以购买往返。</h3><h3>强烈推荐单程步行,沿途走走拍拍,站在岸边选景也非常的美。</h3><h3>我们便是走到湖中心再坐小火车返程。</h3><h3><br></h3><h3><br></h3><h3><br></h3> <h3>茶卡拍照有三宝,红衣墨镜遮阳帽</h3><h3><br></h3> <h3>游人如织,</h3><h3>每个人都希望找到独享的位置,取景框中再无他人。</h3><h3>于是向前走,顾不得欣赏景色,一窝蜂的奔向湖心……</h3><h3>其实起点也很美,</h3><h3>盐雕作品就地取材,用青盐和卤水雕刻出超大型的人物,建筑……给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冲击</h3><h3>虽然盐雕比冰雕保存时限稍长,但还是抵不过时间的冲击,因此也被称为“速朽”艺术。</h3><h3><br></h3> <h3>茶卡又被旅行者誉为“天空之镜”</h3><h3>天气晴好时,水天相连,湖面与山峰交相辉映,如同一面空灵的镜子。</h3><h3>纯净,景色绝美</h3><h3>自由,以观自在</h3> <h3>茶卡海拔高,紫外线强,湖面反射紫外线更是厉害,所以必须做好防晒。</h3><h3>化学加物理,</h3><h3>琦琦涂了好几层才敢让她把小脸露出来。</h3> <h3>茶卡虽然不是最大的盐湖,但绝对是最著名的……几年前在杂志上看到茶卡盐湖时还是人迹罕至,随着各种直播的热推,茶卡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只怪我们来的太晚。</h3><h3>临近湖中心,游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小火车的下车点允许游人下水,湖中的盐层已经被踩坏,露出淤泥,盐湖变黑湖,触目惊心,人们仍在陶醉的拍照……</h3><h3>希望大自然的馈赠可以留给我们更长时间……</h3><h3><br></h3><h3><br></h3><h3><br></h3> <h3>因为青海湖沿湖治理,我们夜宿海南州的共和县,也许这边藏民居多,银行,邮政还有路边小店都用汉藏双文标注。</h3><h3>一天大多时间都在路上,22:30到达宾馆,第二天一早6点继续出发……</h3><h3>未欣赏到日出的美,却被映照在青海湖上的阳光所震撼。</h3><h3><br></h3><h3><br></h3><h3><br></h3> <h3>Day2:青海湖二郎剑,塔尔寺,穿行唐蕃古道,路遇拉脊山</h3><h3>山路蜿蜒,高山草甸风光很美</h3><h3>转过一个弯道赫然出现的景色总会引起一阵惊叹</h3><h3>沿途很多牧民,房子各异,有圆形、方形的蒙古包,有泥土混合的房子,条件好一些还有砖石搭建……</h3><h3>我们经过的时候正是清早,</h3><h3>东边太阳已经升起,西边月亮还未落下</h3><h3>牧民的或帐篷或毡房升起袅袅炊烟</h3><h3>绵羊在山坡,平坦之处有牦牛</h3><h3>偶尔有一两只淘气的黑牦牛撒欢儿的跑</h3><h3>有忠心耿耿的藏獒看护……</h3><h3><br></h3> <h3>汽车沿着盘山道前行,</h3><h3>导游说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青藏高原,走的是唐蕃古道,也就是以前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需要进藏的必经之路。</h3><h3>“青藏高原”和“唐蕃古道”几个字带给我的震撼远远大于沿途令人叫绝的风景,我自以为的“高山草甸”风光竟然是“世界屋脊”,竟然就是李娜那首绝唱的“呀啦索……”,真的真的震撼到我</h3><h3>赶紧百度了一下昨天经过的“日月山”,原以为不起眼的景点未做停留此刻悔不当初。</h3><h3>日月山以唐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途径此地而闻名,又被称为“草原门户”和“西海屏风”,最高海拔4877米,最低处3452米,因山体土质呈红色,所以古称赤岭。它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藏汉两族正是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时留下的踪影,而如今日月山口矗立的日亭和月亭为后人修建,原来的早已被破坏。<br></h3><h3>山路虽然比不上十八盘,但也颇为险峻,再加上高反,路给人的感觉并不好走,而当年的文成公主正是沿这条路自国都长安,到达吐蕃都城逻些,跨越了当今的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全长约3000公里,这位被册封为公主的宗室之女促成了汉藏之间的亲密交流,唐蕃成了翁婿之亲,从此200多年间,两国使臣和商人往来不断,终于在长安与拉萨之间,踏出了一条3000多公里的“黄金路”唐蕃古道。</h3><h3>在文成公主入藏后的9年,松赞干布去世,她才25岁,本可以回长安,但她依旧生活在吐蕃,直至公元680年逝世也葬于琼结,和松赞干布灵归一处。</h3><h3>唐蕃古道正是汉藏友好的历史见证,所以也被誉为是民族团结的“千年平安路”。<br></h3><h3><br></h3> <h3>文成公主入藏四十年,</h3><h3>带去了唐朝的乐曲,农耕技术,刺绣纺织技术……</h3><h3>推动了藏文的创立,</h3><h3>推行了佛教文化……</h3><h3>促进了藏地的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h3><h3>正因如此文成公主被藏民作为神一样的崇拜和供奉。</h3><h3>每一位和亲的公主都是用一人的幸福换来一方的和平安定!</h3><h3><br></h3><h3><br></h3> <h3>沿途供游人合影拍照的白牦牛</h3><h3><br></h3> <h3>白牦牛被当地人称为“白富美”</h3><h3>我也应个景儿~</h3><h3>沿青海湖有无际的油菜花,大片的青稞地,</h3><h3>连绵的草地,成群的牛羊,</h3><h3>溪水在草原蜿蜒出一条路,汇入青海湖,有的则是在草原上形成一片海子,与青海湖遥遥相望……<br></h3><h3>湖面浅蓝,深蓝,天上的白云还能把水面映成白色,</h3><h3>目之所及,色彩变幻,明艳饱满,皆是美景……</h3><h3><br></h3> <h3>我们在“二郎剑”稍作停留</h3> <h3>海拔3200多米的青海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深沉内敛,晶莹透彻,就像纯净的“高原蓝宝石”。</h3><h3><br></h3><h3><br></h3><h3><br></h3> <h3>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古称“西海”,</h3><h3>《西游记》中的小白龙便是此海龙王的三太子……</h3> <h3>玛尼文化,已经深入到藏族人的骨髓里。</h3><h3>清澈的河水里刻在石头上的“六字真言”,是“水玛尼”;</h3><h3>山体上,摩崖石刻的经文是“山玛尼”;<br></h3><h3>而随风飘动的五彩经幡,这是“风玛尼”;</h3><h3>蓝幡象征天空</h3><h3>白幡象征白云</h3><h3>红幡象征火焰</h3><h3>绿幡象征江河</h3><h3>黄幡象征土地</h3><h3>风吹过经幡,就是诵经一次……</h3> <h3>琦琦在石头上蹦蹦跳跳,鞋子湿了好几回……<br></h3><h3><br></h3> <h3>青海湖回西宁的路上路过拉脊山。</h3><h3>拉脊山是祁连山的一个支脉,横亘于西宁南,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它的山峰高高隆起,就像被拉起的脊梁。</h3><h3>在拉脊山的脚下行走,侧面看山高万仞而壁薄,而群山环抱时又像天然的屏障,正是适合牛羊生息的优质牧区,而到了黄土高原则是以农业为主。</h3><h3>青海是多民族聚集地,藏族土族蒙古族多信仰藏传佛教,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东乡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广袤的土地孕育生灵,利万物而不争,这让我想起三江源,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澜沧江。</h3><h3>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就是在这片土地生生不息</h3><h3>还有一趣闻,路遇拖拉机,给琦出一上联“拉脊山里拖拉机”,到现在还没想出下联……</h3> <h3>中午品尝西宁的炸酱面,牛肉面和大名鼎鼎的“干炒炮仗”</h3> <h3>西宁之行的最后一站“塔尔寺”,</h3><h3>也是全部旅程感悟最深的一站。</h3><h3>参观塔尔寺,就要先了解宗喀巴大师……</h3><h3>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传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被誉为世界第二佛陀,中国第一佛陀。他创建了一整套佛学体系,其重要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也是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基础。“格鲁”意为“善规”。因为宗喀巴大师戴黄色桃形僧帽,所以又称格鲁派为“黄帽派”、“黄教”。宗喀巴大师“提倡苦行”,僧人不结婚,戒杀生,禁饮酒,断绝世俗交往。<br></h3><h3>塔尔寺为先有塔而后有寺因此得名,传说宗喀巴降生时在脐带血滴落之处长出菩提树,十万片树叶每一片自然显现狮子吼佛像,后其母绕树修建一座佛塔,便是塔尔寺最早的主建筑物,后经历不停修建,便是今日塔尔寺大金瓦殿的主殿。</h3><h3>现在主殿外的菩提树正是塔内菩提根系所生,信徒都以能捡到殿外菩提叶为造化,每日便早早有信徒守候,只可惜菩提树也被保护起来,寻一片叶子极难,我们也无缘得见叶显佛像</h3><h3>大金瓦殿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大殿底层为琉璃砖墙壁,大殿内的柱廊都用藏毯包裹着,上方高高地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h3><h3>原进入大殿,正面为12.5米的银塔,此次所见银塔外又包860多公斤的金塔一座,形成金塔包银塔,银塔包瓦塔,瓦塔包菩提树的独特景观,金塔上镶嵌鸡蛋般大小的各种宝石,均为信徒供奉,透过琉璃砖所见庄严肃穆。</h3><h3>塔尔寺周围有八座山,形似莲花,而此殿所在位置正是莲花的花蕊,所以被信徒认为是离佛祖最近的地方。每天藏民都会早早过来占一席之地,磕等身长头,据说殿外木板每隔两三年便会磨坏需要更换一次。</h3><h3><br></h3> <h3>广场上的八宝如意塔,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h3><h3>导游告诉我们可以拍摄,但不要在塔下合影。<br></h3> <h3>首先参观小金瓦殿,1692年建成,屋顶使用35公斤黄金,如果想做功德,便可以将布施的钱贴在涂有酥油的石碑之上。</h3><h3>转经筒内刻有六字真言,转经一圈即为诵经一遍,转经必须顺时针转动,单数为吉祥数。</h3><h3>墙面所绘即为塔尔寺三绝之一的“壁画”,喇嘛将矿物质染料以绿松石,蜜蜡,砗磲和动物的动物的胆汁调和绘制而成,颜色鲜艳且不易褪色,已有四百多年历史。</h3><h3>檐顶之上有牛,羊,鹿,鹰……兽首,均为动物老死之后将内脏掏空做成标本,已经供奉了两百多年。</h3><h3><br></h3><h3>沿路参观长寿佛殿,也称小花寺,是为七世达赖喇嘛念长寿经而建,而六世达赖喇嘛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仓央嘉措。</h3><h3>“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后人正是通过仓央嘉措留下的这首诗歌而在理塘找到第七世达赖。</h3><h3><br></h3><h3><br></h3> <h3>大经堂,意为“显宗经院”,是塔尔寺规模最大的殿堂,是全寺僧众聚集礼佛、诵经的场所。塔尔寺下设四大扎仓(学院),其中显宗学院成立于1612年是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研究显宗教义的学经部门;密宗学院成立于1649年,是研究密宗教义的部门;时轮学院成立于1817年,是研究天文、历算、占卜的学经部门;医学院成立于1711年,是研究医药治病的部门。大经堂是参尼扎仓的经堂,也是4个学院全体喇嘛聚会念经的大礼堂。
在大经堂,我们见到了塔尔寺三绝之一的第二绝“堆绣”。堆绣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分为平剪堆绣和立体堆绣,平剪堆绣是将剪裁成的各色布料图案堆贴在设计好的白布上,再用彩线绣边即成。而在剪的图像内垫上棉花或羊毛,然后粘绣在对称的布幔上,再将堆绣好的不同形状的图像用绣缎联成画卷并装饰象牙和各种宝石则为立体堆绣。
塔尔寺内有三个禁忌,一是进入大殿不能踩踏门槛,二是殿内不能拍照,三是不能用手指不能触摸佛像,法器。所以很多内容都无法为大家展示……<br></h3> <h3>全国有两千多位活佛,而塔尔寺就有84位活佛,活佛所收徒弟会承担起其养老,居住在寺内专门院落,而不愿收徒的活佛会进入养老院。每一院落由一名活佛和两位徒弟组成“家庭”,未经允许是不能参观的</h3><h3>塔尔寺原“厨房”有五口大锅,最大一口直径2.6米,现已不再使用</h3> <h3>塔尔寺三绝之一的第三绝“酥油花”,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一般二十斤牛奶提炼一斤酥油,寺内酥油花的原料均为信徒供奉。酥油花是用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质矿物染料,塑造成各种佛像、人物、花 卉、树木、飞禽、走兽,有的还组成宗教故事、人间天上生活及神话故事。</h3><h3>塔尔寺有两个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上花院和下花院,艺僧十五六岁入院,终身从艺。我们参观的酥油花馆为现代建筑,虽然听导游讲解制作工艺,但进门的一刹那还是被震惊到久久不能语,那种美无法用语言形容出,恢弘的殿堂无一空白,数米的菩萨金刚,精致的亭台楼阁,小巧的花鸟鱼虫……全部用酥油制成,种类繁复,色彩夺目,巧夺天工。</h3><h3>墙上的酥油花全部向前呈20度左右的斜度,一是便于观者稍抬头即可观全景,二是怕酥油花自上而下融化,上面的融液弄花下面的造型。因受气温的影响,一般每隔一两年就要重塑一次。由于酥油花的融点很低,15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艺僧们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为防手温回暖,必须不时浸冰水、抓冰块,让手指保持冰凉。因此,每位艺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甚至残废。如果没有对佛的虔诚之心和对宗教艺术的献身精神,是很难做到的。这些正是喇嘛艺僧们年复一年用寒冷受伤的手指流淌出的属于春天和梦想的斑斓色彩和灿烂文化。</h3><h3>欣赏完酥油花,我们的塔尔寺之行终于圆满!<br></h3> <h3>在小金瓦殿,大金瓦殿随处可见磕长头的藏民,</h3><h3>将身体伸直匍伏于地以五体顶礼,称之为磕长头,塔尔寺藏民多为原地磕长头,也有十万长头,长者磕完需要一年半载,年轻者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br></h3><h3>看藏民磕长头时,身边放着水壶和干粮,鞋子脱下放好,左手持108颗佛珠以计数,有的磕一个长头拨一颗珠子,有的磕十个长头拨一颗珠子,也有的在右手食指带有计数器……<br></h3><h3>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磕长头时,总会被这种坚韧的内心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震撼到!</h3><h3><br></h3> <h3>修今生,求来世,虔诚到愿将一切供于佛前。</h3><h3>他们认为最珍贵的东西不能珍藏,家中最好的宝石,最好的酥油,最好的子女……都要留给寺院。孩子一定选家里最聪明的,六七岁便送入寺院,一生向佛。</h3><h3>他们将供奉的珠宝,子女献于佛前认为无上的荣耀。</h3><h3>我在藏民脸上所看到的撼动人心的虔诚,一定是因为深深的刻在自己的生命里所以才能成为自然流露在脸上的那感动上苍的虔诚……</h3> <h3>塔尔寺之行正遇“辩经”</h3><h3>下午三四点后如果天气晴好僧人们会在九间殿辩经,这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学习方式,目的是考验僧人们思辩能力。</h3><h3>他们一方坐,一方站,站立者提问时伴随击掌,振振有词,坐者却往往不动声色。</h3><h3>辩经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着深刻寓意的。辩经的起势是拍手。每次提问时,先退后几步,跟着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到左臂上,前跨步,当提问者喊出一声“底”,并随之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再与左手拍击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把右手又顺势向下伸去再收回,这一连串的动作虽然干脆利落,却寓意深远。那一声“底”是祈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智慧。</h3> <h3>僧人们或振振有词,或面红耳赤,或窃窃私语,热闹的场面不亚于吵架,我们不懂藏语,却仍然可以在他们的语气和动作中感受到精彩</h3><h3>而僧人们面对围观游客的心无旁骛也让人很受感动……</h3><h3>能近距离感受“辩经”是此行之幸!</h3> <h3>西宁两日结束,夜间火车晚点20分钟,到张掖西站已经十一点半。</h3><h3>幸好宾馆紧邻出站口,卧倒休息。</h3> <h3>Day3:张掖七彩丹霞地质公园</h3><h3>琦琦同学在火车上已经开始“预睡”……</h3><h3>张掖一天我们奢侈的睡到自然醒,慢悠悠采购,吃饭,再休息,连续几天的走,大人困孩子乏,休息半日。</h3><h3>今天我们只游览丹霞地质公园,中午一点出发,出租车司机是本地人,胖墩墩,一路欢声笑语,憨萌憨萌快让我笑破肚皮。</h3><h3><br></h3><h3><br></h3> <h3>地质公园可由东门,西门和北门进入,进入后有景区大巴车到达各观景台。</h3><h3>景区有五个观景台,二与三观景台紧邻为一个落客点,所以一共有四个落客点。</h3><h3>我们的目标是观看七彩丹霞落日所以选择在北门进入,这样游览顺序为二三一五,最后到达欣赏日落的最佳观景台四号,正好走完全程</h3><h3>其实,现在各观景台不再用数字代替,七彩仙缘台(二号)、七彩云海台(一号)、七彩锦绣台(五号)七彩虹霞台(四号),记下方便寻找。</h3><h3>咨询完前台整个景区游览需要两小时左右,日落时间20:40左右,于是我们开启游客中心纳凉模式,吃哈密瓜,喝杏皮水,吃零食,吃冰棍,偌大的游客中心干净整洁,便利温馨,服务台工作人员着民族服饰,有游客问询必站起回复,有免费充电,有免费电子书阅览,有免费开水供应。</h3><h3>最叹为观止的是卫生间,镜子、台面一尘不染,清洁用品、手纸备品一应俱全,真的是“厕所革命”的样本了。</h3><h3><br></h3> <h3>张掖丹霞地貌50平方公里,地处祁连之阴,梨园之阳,层级错落交织,色彩斑斓,被认为全球最刻骨铭心的二十二处景致之一,七彩萍,七彩锦绣具有敦煌魔鬼城和新疆五彩湾之神奇,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h3><h3>张掖丹霞地貌分为七彩丹霞景区和冰沟丹霞景区,我们去的是七彩丹霞,也是最为大众熟知的景色,冰沟丹霞发掘比七彩丹霞晚一些同样很值得一去。</h3><h3>七彩丹霞如其名,欣赏日出,日落最为壮观,也是我们此行最浓墨重彩的一处。<br></h3><h3>这是二号观景台欣赏到的“七彩屏”,</h3><h3>阳光之下,山体色彩斑驳,是大自然赋予的美丽画卷,</h3><h3>而七彩屏一侧山体为白色,仔细观看如珍珠一般也有浅浅的各种颜色。</h3> <h3>《三枪》中的麻子面馆,据说一砖一瓦皆从安徽和河北运来,这也是景区内唯一一处人文景点。</h3> <h3>景色如画卷,却是画卷也绘不出的美丽,</h3><h3>造型之奇特,正是百万年来形成的奇迹。</h3><h3>来到这里,只能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给我们的瑰丽神奇!</h3> <h3>张掖丹霞无树无草,</h3><h3>仿佛山石的色彩已足够斑斓无需任何点缀,</h3><h3>又毫不吝啬的将这份美示于外让游人观赏。</h3><h3><br></h3> <h3>正如西北姑娘和汉子,热情,直爽……</h3> <h3>晴天,山体颜色还是有些“干”</h3><h3>其实,观赏丹霞最美的时机是雨后初晴。</h3><h3>丹霞经过雨水润湿,色彩更为鲜艳,造型更加灵动,阳光透过云层映在山石之上,</h3><h3>真真的是景色绝美,</h3><h3>此行我是欣赏不到了……</h3> <h3>太阳落山的晚。</h3><h3></h3><h3>晚上八点,四号观景台已经人满为患,都为欣赏这奇绝之景,一睹日落西山的壮观……</h3><h3> 我们,也留下了这难忘的一刻!</h3><h3>将近九点,师傅过来接我们,</h3><h3>“感觉怎么样,好看吗?”</h3><h3>“太美了”</h3><h3>“我天天看,天天看,怎么也觉不出特别好看呀,上次我在车站拉活,碰到一个老人家问他去不去看丹霞,他说‘娃,我在那放羊都放了大半辈子了,我还掏钱去吗?看够了’”</h3><h3>哈哈……</h3><h3>果真是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旅行啊,就是从我们待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耍。</h3><h3>另外,张掖丹霞还有次日游,持票可以第二天免费重游。</h3> <h3>Day4:敦煌西线——影视古城,玉门关,雅丹魔鬼城,逛敦煌夜市</h3><h3>晚上十一点半的火车,早六点多到达敦煌,</h3><h3>一出站就感受到了这“飞天之地”的厚重,广阔与大气。</h3><h3>敦煌,上学时画示意图,敦煌站是敦煌线的尽头站,对它的向往始于飞天,始于茫茫戈壁,始于兰新线的遥不可及……</h3><h3>现在敦煌线的尽头站修到肃北,我也没有想到就在今年实现了自己的敦煌之行!</h3><h3><br></h3><h3><br></h3> <h3>敦煌古城</h3><h3>我们逛的敦煌古城其实是敦煌影视城,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h3> <h3>影视古城是1987年中日合拍历史故事片《敦煌》时仿造宋朝沙州古城建设,提起影视城,导游给我们讲了个津津乐道的小故事……<br></h3><h3>据说当时故事片拍完,日方想将影视城卖给当地,如果不买那就将它拆掉或者一把火烧掉,时任敦煌文化局的魏局长听说后对日方提了三个要求:一是要钱没有,要拆必须一块砖瓦不能留全部带走二是赔偿环境污染费三是如果烧了残渣带走,戈壁以前什么样子就恢复成什么样子!<br></h3><h3><br></h3> <h3>就这样,保留下来的影视城又拍了《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h3><h3>城不大,一小时便可走完,也可租赁戏服,或富家小姐,或带刀侍卫,或父母官,游走于集市,巡视于街巷,高居于庙堂……欣赏着西域特有的建筑风格,听讲解慢慢品说,真的生出穿越之感。</h3><h3>有游客倚门回眸化身风情万种的金镶玉,有游客身穿囚服入牢笼呼天喊地,更有一大哥怡春院挑帘左顾右盼脸上神情活灵活现,逗得我直接笑喷……</h3><h3><br></h3> <h3>还有这图形,据说古代以此区分男女厕所,</h3><h3>我是真真的举着手机跑到男厕门口拍的,幸好当时没人出来,要不真得被当作怡春院挑帘之徒了……</h3> <h3>提起玉门关,我们都能想到那句“春风不度玉门关”。</h3><h3>可导游是这样介绍的:相传和田美玉都在此经过,所以“玉门关”因此得名,距今已经两千多年历史。玉门关高十米宽五米,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其实比羊圈大不了多少……得见真颜,果真如此。</h3><h3>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后,设置了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下令修建了“两关”,一为“阳关”,一为“玉门关”。</h3><h3>去往玉门关路上,能够欣赏到茫茫戈壁,还能隐约看到远处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到了玉门关,登高远望,遍布沼泽,水草丰茂,俨然一处沙漠绿洲……</h3><h3>探寻遗址前,先参观介绍丝绸之路及玉门关的博物馆,介绍了张骞出使西域,汉代入西域路线图,入西域变迁图,“三绝三通”,还有采桑图、播种图的壁画砖……</h3><h3>站在沙盘前,我和琦看丝绸之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至敦煌,有北上蒙古高原,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横跨昆仑山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的“西北丝绸之路”……</h3><h3>丝绸之路经历过繁荣推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也经历过战火连年后的萧索和没落,而2013年9月,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再次激发这古老而又崭新道路的无限活力!</h3><h3><br></h3><h3><br></h3><h3><br></h3> <h3>玉门关西行90公里,就是雅丹地质公园,黄色的茫茫戈壁颜色慢慢加深,到了雅丹就是真正的“黑戈壁”了,关于它的形成说法不一,传统认为暴露地表的岩石和碎石表面的水分蒸发时将所溶解的矿物残留下来并经过磨蚀,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层乌黑发亮的深褐色铁锰化合物--荒漠岩漆。但是我们走近仔细观察时,发现是在黄色细沙之上又均匀的布了一层深色的沙砾。</h3><h3>雅丹地质公园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魔鬼城。而“雅丹”之称由来据说得于一位发现它的维族向导的名字。<br></h3> <h3>景区内需要乘坐大巴车游览,也是四个站点,可以下来短暂游玩。雅丹的环境保护非常严格,不能越过标示,不能跨过护栏绳,否则就要清除脚印,将黑戈壁恢复如初,赞👍看来“只留下脚印,将垃圾带走”的文明旅游理念在黑戈壁也是万万不行的,哈哈。</h3><h3>每个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态,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像宝塔、像宫殿、像麦垛、像昂首屹立远眺的金孔雀、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像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船队、像怒目远视的武士,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美女… <br></h3> <h3>在这里你只需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就能欣赏到雅丹的生动与神奇</h3><h3>最后一个景点,叫做“西海舰队”,纵横罗列,浩浩荡荡,真的就像在沙漠里行进的“海上舰队”</h3><h3>回去路上,我和琦看着窗外的雅丹,这个像汽车,那个像帆船,那个像房子,那个嘛?真像个石头……</h3> <h3>大漠深处,平沙莽莽</h3><h3>红衣似火,天边而来(请谨慎拍砖😏)……</h3> <h3>敦煌驶出刚进入戈壁,路两边一侧栽种红柳,一侧栽种胡杨,气候的干旱少雨,造成树木虽种植多年高度仍与人相仿。</h3><h3>提前胡杨,想的是它在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旺盛的生命力,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h3><h3>提起红柳,我就只能想到红柳烤肉了,长枝,大串,肥肉香酥,瘦肉劲道,肥瘦相宜,鲜嫩多汁,再混合着木香……能把自己说的口水直流,吃货本货无疑了。</h3><h3>这张是骆驼刺,也是骆驼的食物,据说还能制作刺蜜,又能入药。</h3><h3>茫茫戈壁最多的应该就是这几种植物了……</h3> <h3>敦煌有很多大型实景演出,各有特色,只在敦煌待一晚的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夜市”小吃。</h3><h3>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夜市”转转就好,吃饭可以在夜市旁边,紧邻清真寺的那条街上吃。</h3><h3>可是地标的“夜市”夜景还是要拍的,吃完饭,转了半天,将近九点,天还没黑,灯还未开,带着遗憾回宾馆睡觉……</h3><h3>美篇的第四张图,壮阔的落日晚霞就是火车行驶在茫茫戈壁时拍的,时间是北京时间二十一点整……</h3> <h3>知道旅行的目的</h3><h3>不去抱怨食住简陋,不去抱怨舟车劳顿</h3><h3>常保未知之心,常保敬畏之心,常保感恩之心<br></h3><h3>把旅途交给自己<br></h3> <h3>夜市前街地面上镶嵌着一幅幅金属的刻画,楼兰古城,米兰古城,班超墓,库尔勒铁门关,乌拉泊古城遗址……历史的浸染遍布城市各个角落。</h3><h3>导游说,敦煌有一半多的人都从事旅游工作,这就是靠天,靠地,靠老祖宗吃饭,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敦煌人对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敬畏、保护以及对待四面八方游客的真诚……</h3> <h3>Day5:敦煌东线——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莫高窟</h3><h3>敦煌真的神奇,各种自然景观展现于此,茫茫戈壁,戈壁绿洲,还有田园风光,成片的葡萄架,哈密瓜……最最神奇的还是鸣沙山环抱中的那一泓月牙泉……</h3><h3><br></h3> <h3>鸣沙山,庞大的驼队,游人骑骆驼也需要经营者调度,一般四五只骆驼一组,后一只骆驼缰绳系于前一只鞍子上,骆驼跪地休息时只有游人骑上它才起身……
行走时,驼队都有自己的路线,长长一队沿向天边,耳边传来驼铃阵阵,恍然置身于大漠之中,悠远,苍凉,落日,孤烟……<br></h3> <h3>倒是这骆驼,看游客日复一日,蜜汁微笑,羡慕这长长的睫毛……<br></h3> <h3>爬到鸣沙山山顶,才能拍到月牙泉全景,我们时间紧张,所以借用图片一张。</h3><h3>月牙泉有四奇,来之前我们是做过功课的。一是月牙之形千古如旧,二是恶境之地清流成泉,三是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四奇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倒是琦琦补充:水与沙不渗之奇……</h3> <h3>先来个百度词条:</h3><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br></h3> <h3>这是不是我们的小网红,日日义务巡视、守护莫高窟的“乐乐大王”?</h3> <h3>我们拿到的是当天的应急票,只能参观四个窟。</h3><h3>洞窟不允许拍照,不允许触摸,游客几乎都能遵守,偶有用手机偷拍者会被工作人员厉声制止。<br></h3><h3>1900年,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发现16窟甬道壁后的藏经洞,</h3><h3>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用200两银子换取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h3><h3>1908年,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藏经洞中拣选了三星期,自诩“洞中卷本未经余目而弃置者,余敢说绝其无有。”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把斯坦因依靠翻译而忽略的更珍贵的经卷和语言学、考古学上极有价值的6000多卷写本和一些画卷,装满10辆大车,运往巴黎,<br></h3><h3>1909年,清政府要求清点莫高窟文献,<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王圆箓及布政使私藏,攫取,</span></h3><h3>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王圆箓</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span><br></h3><h3>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而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h3><h3>我们呢?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h3> <h3>除了瓜分,还有破坏……</h3><h3>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span></h3><h3>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h3><h3>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很大,</h3><h3>还有1940年,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据传他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唐壁画,如今人们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画,而盛唐壁画因前人覆盖时为了增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划得面目全非。关于此事至今众说纷纭,大师对弘扬敦煌文化艺术所做贡献不可磨灭,如若因一己私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也确实算得上污点了,</h3><h3>在洞窟参观,我也见识到了先人的“到此一游”,时间久远了些,“光绪十一年七月初七”……</h3> <h3>风吹过,铃声隐隐入耳……</h3> <h3>历史遗产是不可复制的,我们欣赏就好好的欣赏,敬畏这些有生命的文化!</h3> <h3>如果还能做些什么?那就告诉我们身边的人好好的去爱护他们……<br></h3> <h3>Day6:兰州半日,木塔巷,中山桥,远眺白塔公园,赏大水车,寻黄河母亲</h3><h3>到达兰州将近十点,寄存行李,绕道站前……</h3><h3>天气欲雨未雨,“兰州”二字与云雾相伴,蔚为壮观。</h3><h3>站名为书法家张邦彦题写,作为第一次所见的游客,当然是很纳闷为何“兰”字上面的一横最长而底下的两横短,看起来很有头重脚轻之感,也许这只是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风骨。</h3><h3><br></h3><h3><br></h3> <h3>木塔巷得名于巷口的木塔寺,现寺已归隐而巷在……</h3><h3>巷子不长,却有着兰州的烟火气息……</h3><h3>尕媳妇酿皮,兰州烧饼,甜馍馍……</h3><h3>逛一个城市最接地气的便是菜市场,这里还有新鲜的百合卖,也有豆浆油条……猜猜我们买的啥?两袋正宗红油火锅底料,哈哈。</h3><h3>沿着黄河走,有着各色小吃,冰糖葫芦,鲜核桃,烤土豆,炸土豆,土豆片……就是烤土豆如果能来点番茄酱的话更地道了……</h3> <h3>中山桥</h3><h3>我们打车在木塔巷下车,悠然逛完巷子,遥遥便可看到中山桥和远处山顶耸立的白塔,走近时更为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所震撼。</h3><h3>中山桥又叫黄河铁桥,建于1907年,位于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有了它,我们才能“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h3><h3>从镇远浮桥到黄河铁桥,百余年间,它经历了洪水的冲刷,战争的洗礼还有意外撞击的考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为“中山桥”。</h3><h3><br></h3><h3><br></h3> <h3>立于岸边斑驳的镇远桥将军柱,横亘于黄河之上的中山桥,见证了兰州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兰州人民的铮铮铁骨……<br></h3> <h3>白塔寺公园</h3><h3>白塔寺在山巅,相传为纪念元代以为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西藏著名喇嘛而建,与中山桥遥相呼应<br></h3><h3>兰州半日,不足以细细游览,远眺白塔,亭台楼阁,绿树成荫,随山势起伏,与奔腾的黄河水形成兰州独有的画卷</h3> <h3>兰州水车</h3><h3>作为古代的“自来水工程”,黄河两岸夏秋水涨时,水车日夜不停转动,流入园地,以利灌溉</h3><h3>时代变迁,留存不多的水车点缀了黄河两岸,我的耳边仿佛也能听见昔日的流水欢歌</h3><h3><br></h3> <h3>第一次近距离见到黄河,我真的觉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话值得商榷……</h3><h3>本来还能洗的清,黄河水啊,跳进去可真的洗不清了~~</h3> <h3>羊皮筏子又称排子,是兰州民俗文化遗产,也是独特的黄河文化,已有300多年历史,排子可大可小,最大的由一百多个羊皮组成,而常见的多由十几个鼓鼓的山羊皮“浑脱”而成,过去主要是在黄河用于运输瓜果蔬菜或行人,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乘坐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h3><h3>我们到达前一天正赶上兰州暴雨,从黄河滩涂就可看出前一日水势暴涨,河水退去沿岸经营的商家正在用水冲刷淤泥,我们望了望汹涌奔腾的黄河水,河面颠簸前行的羊皮筏子,还是“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果断放弃。</h3><h3><br></h3><h3><br></h3> <h3>在兰州当然要吃正宗的面,原以为兰州遍地都是面,到了才发现真是难寻,司机师傅告诉我们不用特意去吃马子禄,金鼎,地道的面就在街街巷巷里,味道都差不多的。</h3><h3>于是我们边走边找,也碰到两三家,我就是纳闷,为啥招牌都是“牛肉面”,不是“牛肉拉面”,少个字会不会不正宗?给朋友打电话,差点没把他笑喷,哪有什么拉?正宗的兰州牛肉面它就只能叫牛肉面,兰州人一般会亲切的称呼它为牛大,没有一个兰州人会管它叫兰州拉面,我们平常所见街面上的“正宗兰州拉面”都是假的。</h3><h3>最后我们误打误撞走进“沙家卤面牛肉面”,拿着号码牌看着伙计们行云流水,食客们告诉吃啥加啥,我突然紧张的发现听不懂伙计讲啥,轮到自己,也不理伙计问啥,蹦出来两字“都行”,果真都很行,牛肉面,小菜,牛腱子地道的很。只是喝汤得用勺子吧,遍寻不着,找伙计要勺子,“没有,端起碗喝”,</h3><h3>对,端起碗喝,像个兰州人一样……</h3><h3>半夜码字,忆起牛肉面我又饿了,馋的一塌糊涂,一口清汤误终生啊……<br></h3> <h3>我们走了很久才到黄河母亲雕像前。</h3><h3>母亲神态慈祥,目光有爱</h3><h3>小儿憨态可掬,顽皮可爱</h3><h3>正是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h3><h3>兰州之行的结束,是我们整个旅程的结束……</h3><h3>开始踏上回程的火车!</h3> <h3>这一路有很多巧合,我们存包的号码牌、西宁游的家庭编号、雅丹的观光车编号都是11;在玉门关偶遇的被爸爸背着还吃着安慰奶嘴的外国小朋友第二天又在鸣沙山见面;西宁乘坐的车牌号29380的旅游大巴两天后又在敦煌遇到……</h3><h3>这一路有多幸运,西宁两天天气晴朗,我们遇见最美的青海湖和茶卡;张掖天气也是晴好;敦煌本干旱高温,我们到时阴天凉爽还落下几滴小雨,游览莫高窟时天气开始放晴,导游都说我们异常幸运,敦煌一年仅有的几天阴天都让我们碰到;本计划西宁返程,后改为兰州回,当天西宁至兰州段暴雨损坏路基封路,兰州至北京无碍,真真体会到自己人品爆发……</h3><h3>表扬琦琦同学,</h3><h3>一路自理,自立!</h3><h3><br></h3> <h3>如果说离家最贪恋的美味是啥?</h3><h3>当然是“火锅鸡”呀!</h3><h3>所以回家第一顿儿必须是它,</h3><h3>吃的那叫一酣畅淋漓,风卷残云,不忍直视,尸骨荡然无存……</h3><h3>只能借用库存图片</h3> <h3>不远千里带回来的“重物”,</h3><h3>一只敦煌的哈密瓜,主要因为找不到刀……</h3><h3>就这样活儿活儿的背了3128公里(此数据为铁路客运运价里程。不含北京西至北京南站间换乘地铁里程,不含相关城市至火车站间各种交通里程,哈哈)</h3> <h3>清旷辽远,大漠如烟</h3><h3>驼铃声声,长风如歌</h3><h3>在茶卡盐湖,在丹霞观景台,在戈壁雅丹……帽子不知被吹飞多少回,前一秒回眸浅笑拗造型貌似女神,后一秒披头散发疯狂追帽变身女神经……</h3><h3>所以还有这些,</h3><h3>乱发渐欲迷人眼,狂放不羁爱自由……</h3><h3><br></h3><h3>八天的旅程,游记写写停停却用了半个多月</h3><h3>在这过程中,为保证内容可靠翻阅资料,对我而言这又是一个收获的过程,将新的感悟融入记忆,旅途中的所见又有了新的认知,我的西部之行也愈发的圆满。</h3><h3>体会的时间长还是感悟的时间更长?这需要我自己慢慢的去回答……</h3><h3>享受一下片刻的惬意,甚至是遐想,我想感悟更长久些……<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