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39b54a">一九八九年四月二日,那年我虚岁12。属马。爸37,妈36,哥17,爷爷79。爸妈千方百计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条件,举全家之力,倾囊而出,三千元卖了村里的大院子,花九千五买了城里的小房,收拾下来共一万一千元!家就在县城安顿下来了!爷爷说我们家在村里是一等户,到了城里是拉等户。爷说的有道理啊!爸妈为了逃脱“拉等户”的地位,吃苦耐劳同时也节衣缩食。不敢怠慢,一天都不歇着,努力的为家创造价值!这才有了后来我买来的流行款自行车,有了我想买啥就买啥的任性,也有了我和哥安心学习的坚强后盾。爷爷知足,说这样的日子天天像过年,只可惜转过年1990年春天,爷爷就走了……我无忧无虑的窜着胡同,主要在1989年到1991年之间,这才留下了许多美好且深刻的回忆!</font></b></h3> <h3><font color="#010101">1990年某一夏天。雨特别大,西院隔道老刘头不住的土房子被大雨浇倒了,我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特大暴雨!我家和邻居之间的墙也倒了一部分!不一会就雨过天晴了,路上的水很深,路况不好都是泥,这时候各家的小孩都出来了,都穿着几元钱一双的彩色塑料凉鞋,款式基本相同,一路趟水一路踩泥,来到了电视台门口,那时候电视台门口和双排道的柏油马路之间特别低洼,保存了大量的雨水,大人都说趟埋汰水起赖,可玩到兴头上谁还顾得上那些话呀!一直玩到泥水上身湿透才回家!那塑料凉鞋也特别结实,不像现在的鞋,一沾水就开胶,再说,挺贵的鞋谁敢用来趟水?那时候鞋带一旦折了,把折的地方对接到一起,用热铁一烙,还是一双新鞋,哈哈!要是现在坏了就得撇!!</font></h3> <h3>二高中是我最大的游乐园。曾经它的校门是这个模样的(当宿舍是二层红色砖楼的时候,还有个更老的校门模样),我家就住学校斜对面。特别熟悉,有时候觉得二高是自己家的一样。我特别向往这个高等学府[呲牙],这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尤其学校内部有个汽水厂,3元一箱。夏天时候,爸就喊我“闺女,买箱汽水去!”,我就骑着爸给我买的20型号的小自行车去了,当时那车花了255元!可得意了!是一般人两个月的工资呢!我骑着它去汽水厂,回来的时候不敢骑,用手扶着放在后货架上的汽水箱子,歪歪扭扭的推回家!现在想想,我也挺任性啊!现在我都不给儿子买饮料喝。不买汽水,有时候我也带几个小伙伴去二高校园玩。我们假装大大方方的走进校门,心里其实可忐忑了,怕人不让我进,我告诉小伙伴别紧张,别瞅他们,假装大方的,真不让进的话我来对付!门卫有时候不拦我,我就溜进去;拦我的时候我就找借口,反正每次都能进去。到校园的南面摘樱桃,毛桃,还有山葡萄,有时候躺水泥台上还睡一觉[呲牙]赶上校园里有老师溜达,我们就猫起来。那时候在二高校园认识了丁香花,还见识了水冲厕所[流汗]看高中生军训,看水泵厂干活,后来95年发大水,还关注了81191部队官兵驻扎的模样……我还偷摸送去了一封感谢信呢!用毛笔在大红纸上写的,不知道应该送给谁,就偷偷放在了操场上一个大卡车前……</h3> <h3>“开板”和“关板”这两个词,你理解不?看图就能明白点了!当二百和商业城都是大趟房的时候,窗户上都用木板做安全保护,早上拿下来叫“开板”,代表开始营业了!晚上要把木板按上去叫“关板”,代表不营业。最常去的是二百里北侧靠东边的文具柜台买本,国营营业员那个胖阿姨脸拉的挺长,大眼睛,她不爱搭理我,求半天说半天才把本能给我看看。记得她姓李,每次买本都可害怕她了,提前都预祝她今天心情好!商业城里卖衣服的人还挺好,“T”字型的房子,每次都是我妈领我进去左一圈右一圈来回的转,现在回想起来就是想货比三家,省点钱。工商银行紧邻商业城,在北侧,也是平房,但我没进去过,也没有钱可存哪!</h3> <h3>虹桥,大家都这么叫,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原因!因为路口西北角那个楼叫虹桥大厦,是个商场,里边卖自行车,家电啥的。以至于后来人们就称这个地方为虹桥了!这个路口小时候不常转悠,离我家挺远。右侧食品厂基本想不起来了!92年就动迁了盖的邮局和家属楼。倒是二百南面房西侧的“振华商店”是最常去的,一是东西便宜,二是营业员态度好,在那儿,我最常买的就是“杏仁蜜”了,还有炉果,友谊雪花膏……</h3> <h3>这个照片大概92年以前的</h3><div>因为第一招待所和第二招待所的大楼还在,第一招待所简单收拾一下变成了国税局,后来又翻盖了大楼!第二招待所后来盖了迎宾馆,现在又变成信访大厅!我溜达的时候,二百的大长房子还没扒呢,92年以后扒了。二百地下溜冰场我去过几次。小白楼商场还在!少年宫还是老模样。那时候对面的电影院还在,虽然没被拍进来!后来叫盛世影剧院,现在开发住宅了。政府后院家属楼当时是很牛气的住宅,都是领导干部!往远处看,有老体育场的模样,北侧红色的楼房,估计是最早的建筑了!图片里文化宫还在,学校没少集体去看电影!</div> <h3>全民运动会在体育场召开,每年一次都特别隆重。我喜欢开幕式,每年我都在开幕式的大队伍中心花怒放的自豪着!小学时候花束队,气球队。团体操表演,记得五年级时候,我们特意买了一套服装,绿色和黄色的,相邻的一列颜色不同。运动会那天赶上了雨,团体操有一个动作是躺在地上的,我勇敢的躺在了泥水里,心里还特别骄傲,我没给集体抹黑!图片里升旗仪式,扯会期的是我们大一中校服,我自然是骄傲的!但我在哪里站着看不见了!</h3> <h3>图片里显示的是辽中首次经贸洽谈会</h3><div>大概是1994年的9月,相当隆重了,中小学生也都不上课参与热闹去了,门口白衣红裙的是实验学校的欢迎队伍,院里左侧大方队是兴华的学生,白绿相间的校服。一般老百姓不让靠前呢,有警察在,当时我也忘了自己在哪,反正这事记得挺清楚,洽谈会以后就有了阿伯特啤酒,对于这个啤酒厂我现在也模糊,只记得啤酒挺好喝。后悔当时窜胡同时候没经常看看那里!</div> <h3>那时候周末只休一天,我习惯是放学第一时间把作业做完!然后就“走街窜巷”。礼拜天,和小伙伴能炸上一天。从西环顺着柏油马路向东走,天一热,沥青就化了,鞋底沾上确黑的沥青,就拿棍儿往下抠,不然走哪沾哪!过了环路就属于“城里”了,南面是内燃机厂,门口一排门面房,开商店的,理发店的,还有个内部幼儿园,我也溜达进去过。一铺大炕上,若干个孩子,炕边上有木质的栏杆,防止孩子们掉下来,严格意义上说,是内燃机厂职工的托儿所。再往东走过了电影院,就到了图书馆。头一回去,不懂得啥规矩,先用眼睛瞄一圈,看看大伙都在干啥,怎么干的。然后我小声示意小伙伴,看书,别说话,小人书,翻了不少本,内容基本没看啥,图个热闹。出来后想找厕所,大街上哪有厕所啊,这可咋整?我主意真挺多,还挺正!我看见斜对面是县政府,那里肯定有厕所!政府没门卫,我们进去也没人拦,挨个屋瞅,走道二楼的东头确实看见了卫生间,哈哈!喜出望外……出来之后我又把大楼的各个楼层都转悠一番,大摇大摆又洋洋得意的离开了那年我读5年级吧!</h3> <h3>现在教师学校的楼房盖在了当年一中操场的最南端,中间没有住宅楼,都是操场,曾经,全民运动会都在一中召开,可见我大一中的历史地位!1986年9月,哥刚读初一,赶上运动会,我也去卖呆!最喜欢那里的双杠,因为按得很矮,我玩起来方便,回家兴奋得做梦玩了好几天!后来盖了教师学校北面的第一排黄色家属楼,但是中间的路是半截的,东面到建委那就截止了,建委那位置是一中大墙外面了。想去一小学得从政府路绕过去。或者从小胡同里窜出去!一小东北角是个教室,我眼看着一辆汽车把教室东大山撞倒了!那时候没有转盘没有柏油马路,都是平房住宅之间的小土路。我在第四小学上学,五年级时候,说楼房危险要修,我们集体搬桌椅板凳到教师学校的老校区平房上课,就在一中东侧一墙之隔!灰尘爆土的教室里,我们也不觉得破。一趟一趟的从四小往这里搬东西!想想当时政策挺宽松,敢让学生搬家!</h3> <h3>这里就是辽中歌舞厅,是辽中标志性场所。现在盛京银行旧址。高档人群常去这里。后来这样的地方老干部局院内也有一个,有一次主持人出门,我客串了一礼拜,把我吓坏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敢在众人面前讲话了!</h3><div>还有一个银泰酒店,这个酒店多数人陌生。是最老那个客运站改的,现在老客运站东边紧邻的那个二楼,已经改成单个小门脸了!这个酒店当时可以说是顶级豪华呀!里面带乐队的,我也去过台上,不知道傻大胆儿啥时候练出来的!中间是舞池,音乐响起,人们就开始舞起来,那时候只有国标,没有拉丁,恰恰和伦巴,吉特巴啥的。都是“高档人”消遣的地方。舞池旁边是包厢,软座,当时可享受了,灯光昏暗,我坐里边吃饭,看不见是啥菜拿出4个人头那版百元大钞,都不用验钞机,舞厅里紫色的灯光直接验真假!我10几岁的年龄不喜欢这里……</div> <h3>家住造纸厂路北,那时候西环就是一个偏僻地儿,就是农村一样,照片都没人拍,出门上柏油马路,向西走,电视台西侧隔壁那院,在我心里一直很神秘,门口一大排柳树,门口像是没人打扫似的,院里荒草丛生,我好奇走进去,院里西侧是一个大大的游泳池,但没有水,能看到上下的楼梯和把手,我下去走了好几次。东侧是个简单的公园,有长廊,是我没见过的。北边一个二层办公楼,后来才知道是微波站。出门继续向西走,公路段路北,没有现在的楼房,是一个大理石厂,连个正经的大门都没有。随便进出,我常去那里玩耍,主要是喜欢大理石的边角余料!现在我也纳闷,怎么可以随便让我拿呢?我挑颜色好看,边角规整的拿回家,做镇纸。挑一些小的,让爸给我刻章!爸可真能耐,啥都能刻,我捡回的石头,家里人每人至少一个戳,甚至多个,还能在大理石上刻画,我可羡慕了,把带画的石头都摆在面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