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时光的隧道1——老挝之琅勃拉邦

@tao¹

<h3>  去老挝纯属一时念起。一旦念起,便蠢蠢欲动起来。</h3><h3> 原本只是计划了在版纳的磨憨口岸呆一天,后发现车辆可以在磨憨口岸过关去老挝,便心动了,从磨憨至琅勃拉邦也就三百多不到四百公里的距离,考虑到13号公路的路况,考虑到一早便去排队通关的时间长度,怎么着的车速,六个多小时天黑之前到琅勃拉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h3><h3> 想得美美之时,突然发现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是热带地区的雨季,泥石流灾害经常发生,磨憨至琅勃拉邦路段全程山路,泥石流几率太高,整体路况不算乐观。毕竟,我大中国对各种灾害路段进行及时抢修的速度与能力,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做到的;若是租车,对车况毕竟不那么熟悉,老挝境内因经济落后,全国的车辆维修店是少之又少,若是车辆在半路耍耍小脾气很是麻烦,(后来发现老挝境内见得最多的车辆就是日系丰田,尼桑和韩系起亚),鉴于此,又有朋友建议不如报团。</h3><h3> 从版纳到琅勃拉邦的团有汽车团和飞机团两种,既然自己开车过去都没得保障,别人开车,我觉得更没有保障,而且汽车团都是从景洪出发,这样到琅勃拉邦的开车时长为近10小时,果断放弃汽车团,考虑飞机团。(版纳到琅勃拉邦的航班一周只在周四和周日两天有)。最合我意的是我看的飞机团仅仅只是负责往返机票与在琅勃拉邦的住宿,至于游玩,全程自助,无人参和。</h3><h3> 后来事实证明选飞机团太明智,到琅勃拉邦后才知因大雨,从磨憨至琅勃拉邦全线封路,汽车团根本无法成行。前面发过的版纳境内看到很多次的泥石流场景,估摸磨憨至琅勃拉邦路段灾害更为严重,否则不至于封路。</h3><h3> 琅勃拉邦机场极小,当然,小的不只是琅勃拉邦机场,即便其首都,万象的瓦岱国际机场,据说是韩国捐建,也是小得狠。</h3> <h3>  琅勃拉邦机场二楼全景</h3> <h3>  老挝是个小乘佛教盛行的国家,所谓小乘佛教,即佛祖在世时所称的原始佛教后来传至东南亚时的叫法,也称南传佛教;同时,传至中原的称大乘佛教,也称汉传佛教;翻越喜马拉雅山传至藏区的称为藏传佛教。 我的简单理解:大乘佛教讲究普度众生,小乘佛教讲究个人修行。在那几天,深刻感受到小乘佛教在对人的思想的控制上更接近藏传佛教,即一定要将家里最值钱的捐与寺庙🏯,即便自己衣食不保。当然,这种思想的控制依然只针对穷人,真正的富人并不受此思想限制。就如藏传佛教的黄教,喇嘛是不允许结婚的,而班禅除外。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在美国学佛读书,不得不感叹很多教终究只是对贫穷无知信众的一种愚昧。这里每家的男孩一生之中必要出家一次,无论出身贫富;出家时间长短不一,可以十天半月,也可终其一生。尤其对于家境贫困的孩子,出家可能还是生存的有力保障!老挝目前还有大量人居住茅草屋。<br></h3><h3> 所有的寺庙🏯都是金碧辉煌,沿法国街走走,不长的街道两旁,不下一二十个寺庙。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寺庙,因老挝地大人少,村与村隔不了几步,所以寺庙极为密集。</h3><h3> 此为比较有名的香通寺,距离我们住的客栈往右不过几百米距离。香通寺是琅勃拉邦最为宏伟的寺庙,大殿风格最有琅勃拉邦王国特色。刚进香通寺,豆大雨点落下,没怎么拍照。</h3> <h3>  进寺庙的女性不能穿膝盖以上的裙装,裤子不能破洞。入乡随俗,赶紧换条无洞裤。</h3><h3> 貌似小乘佛教对进寺庙者的着装要求严肃一些!还必须是脱鞋后方能进。包括后面去大皇宫也是,必须脱鞋。大乘佛教的寺庙好像对香客着装并无什么要求,全靠自己自觉把握吧!</h3> <h3>  香通寺大门斜对的是湄公河与南康河交汇的一段,据说在旱季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分界线,只是雨季已混为一色。</h3> <h3>  这是找到的一张当地赛龙舟时的照片,湄公河与南康河清晰的交汇线</h3> <h3>  此为大皇宫里的寺庙,距离我们住的客栈往左不过几百米距离</h3> <h3>  走在法国街上,稍稍撇头,便可见僧侣在寺庙院内自由活动。</h3><h3> 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在西藏每每看到喇嘛,内心总隐隐地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在琅勃拉邦,看到僧侣时感觉平和很多。</h3> <h3>  琅勃拉邦的寺院是不开伙的,僧人每天清晨赤脚走向大街小巷寻求布施,无论天气如何。布施过程中,僧侣也会将自己得到的布施分给旁边的乞丐。布施结束后,僧侣们会回到寺庙享用布施食物,中午12点至第二天早上布施前,僧侣们不能再进食。</h3><h3> 95%信奉佛教的老挝人们心中,布施是神圣和庄严的行为。<br></h3><h3> 只是现在很多游客的参与从某种程度上也破坏了布施真正的神圣。</h3><h3> 我们看布施是在一个雨天的早晨,特意选了一小段没有游客参与的地段隔着马路看。</h3><h3> 看似天公并不作美,但我觉得雨天看布施别有一番感觉。一直从天还黑着看到天亮。</h3><h3> 很让我佩服的是当地那些坚持每天早上给僧侣布施的人!要知道不管什么天气,每天早上六点布施开始,那就意味着一年365天,每天都得至少5点就得起床洗漱做饭吧!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力量在做支撑啊!</h3> <h3>  整个布施的时间,法国街上是禁止车辆通行的。</h3> <h3>  布施结束后依然安静的街道,为数不多开门的店面。老挝人比较懒散,容易满足,做生意的店每天开门较晚,经常周末不开门,自己消遣去了。在这边呆过的中国人说原本10分钟可以做好的事,老挝人可以做上一个小时。</h3> <h3>  而金碧辉煌的寺庙旁边便是简陋之极的学校,若不是有门牌,真看不出来</h3> <h3>  在老挝的几天,深感这是一个靠吃百家饭而生存的国家。特别是在去了首都万象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如何的百家饭,后面再续。</h3><h3> 从下飞机,这个国家就给我倒退二三十年的感觉,恍若回到我们小时候。</h3><h3> 这是国内前身为三轮车的那种车型吧?人家现在在老挝充当出租车的角色。若不是看到车身上的TAXI字样,真心没能联系起来。就是这样的出租车,当地也称突突车,堂而皇之进出机场,成为载客的主力军。</h3><h3><br></h3> <h3>  还有这样的三轮突突车。没有生意时,司机普遍都在车厢内系一摇床🛏,不急不躁,躺在上面悠哉悠哉休息,老挝人的闲散生活态度一览无余。</h3><h3> 琅勃拉邦是一个没有公共汽车,没有红绿灯的千年佛都。很多路为单行线,我们居住的客栈面向湄公河,湄公河边这条路就是单行道。</h3> <h3>  就是这样的出租车,其消费标准瞬间颠覆去前以为经济落后的老挝会低消费的想法。约7公里的里程,三人消费为9万基普,折合人民币72.5元。琅勃拉邦的出租车按人头计费。</h3><h3> 刚刚用老挝币时,那叫一个狼狈!在国内都很少现金支付,突然不光要使用现金,还得一张张认票额数0啊!人家都是以千为单位。有几次付钱,都是抓了一把在手里,老板看我们稀里糊涂认半天,直接自己从我们手上抽钱再给我们确认。</h3><h3> 下面这是刚到老挝时换的价值一千人民币的老挝币。换了一百多万,瞬间觉得自己土豪了,出去晃了一圈,想法突变!</h3><h3><br></h3> <h3>  在首都万象的西餐厅里一杯15000基普的咖啡☕。服务生端上来时,真是惊艳了我的眼睛,杯子本迷你,量更迷你,下细上粗的杯里估计只有1/3杯。想想星巴克的一杯可以装出这样的迷你杯大概十多杯来。</h3> <h3>  这个除了食物,其他东西几乎全靠进口的国家,有些进口东西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h3><h3> 带去的接线板因为是三头,房间只有两孔插座,便去买了一个两头插座,45000基普。用了不到5分钟,玉石俱焚,吓得此后几天也不敢再买插座。</h3><h3> 熨衣服,没几分钟,闻到一股糊味,寻味看去,吓我一跳,此时,几个手机都在充电中,我的个天,第一时间关掉了我带去的接线板的开关,万幸手机都还完好!</h3><h3> 所以,再有要来老挝的亲们,请自带好两头或三头接线板各一个,会比较稳妥!</h3> <h3>  来看看我们住的位于湄公河畔的房子🏠。简单的客厅与外院,窗明几净很清新的感觉。</h3><h3> 但房间就不敢恭维,特别是对于怕闷的我们,几天都难以适应。房间也有窗户,但那种房型结构,我是不大愿意开窗的。进到房间的第一感,便是想起法国电影《情人》里出现过的越南房子🏠。老挝与越南,在房型结构上应该有很多相似之处吧?但这是旅行社定的房间,如果是我自己,肯定不会选。</h3><h3> 但如果要住湄公河畔,估计都是差不多的房型。房子所处地段应该属于黄金地段了,前面提到过的香通寺,大皇宫就在房子左右不远,房子后面几百米便是有名的法国街。</h3> <h3>  一楼客厅的窗户,临街面向湄公河,白天是全部的敞开状态,晚上则会全部关闭</h3> <h3>  房间里放置的凳子,重到搬不动。老挝也是红木多。</h3> <h3>  房子马路对面紧挨湄公河的一条街,基本为吃喝类消费点。</h3><h3> 这家据说是2016年奥巴马在中国杭州参加完G20峰会后前往老挝参加东盟会议时曾在此下车到这家椰子摊前买椰子。这样的不需要代言费的广告,店家赶紧用起!</h3> <h3>  浓浓法式风的建筑。法式风格建筑屋顶多采用孟莎式,坡度有转折,屋顶多有精致的老虎窗。处于中南半岛的老挝,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量大:屋顶斜坡能使雨水快速下流,这种风格颇有益处,甚至与当地寺庙和民居的风格相互融合。</h3><h3> 湄公河畔的这一条房子全都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每年都会接受检查。老挝的房产属于私人世代制,但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房子,房东只能改变屋内结构,外部不能有任何改变。</h3><h3> 湄公河畔的房子,当年也只有皇家国戚才能拥有。现而今,大多有钱人也还是移民了。</h3><h3> 说到法国街,会觉得即便是被殖民了那么久,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被殖民对于这个东南亚最不发达的内陆国家,也未尝不是件幸事,好歹帮忙打开了老挝的眼睛,让新生事物得以进驻。</h3> <h3>  湄公河畔长满寄生植物的大树。看到这棵毛茸茸的树,我就想起孙猴子。</h3> <h3>  琅勃拉邦著名夜市。满大街特征鲜明的欧美人,听语音人数也不少的中国人与韩国人。</h3><h3> 所有鸡同鸭讲的摊主和顾客之间都有一个神器在默契地你来我往着,猜猜是什么神器呢?估计神器的发明者在发明之初怎么也不会想到此神器还被使用者们衍生出了如此功能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br></h3><h3> 老挝夜市无论多热闹,晚间11点都是要开始宵禁的!</h3> <h3>  吃饱喝足再晃悠悠地去做个老挝手法的Spa,感觉超级好!</h3> <h3>  1/2个椰子壳内壁涂画得闪闪发亮<br></h3> <h3>  老挝特有的用玉米🌽芯还有一系列植物捶碎,纯手工原始方法制作的本子。具体怎么制作,我也说不清</h3> <h3>  熟知各种植物特性,依然利用原始方法在进行人工染色,织布。</h3> <h3>  夜间出来买饮品的小僧侣。有些奇怪,不是说僧侣们中午12点以后不能进食了吗?还是说喝东西可以?还是说这小僧侣们是偷偷跑出来的?不得而知。</h3><h3> 提到饮品,不能不说一下老挝的啤酒🍺,整个老挝只有一种黑啤,8000-10000基普一瓶。比之中国五花八门的啤酒,黑啤在老挝可谓一枝独秀,独霸一方了。</h3> <h3>  看一下两份菜单,图1直观通俗易懂,给人强烈的看图既视感,图2感觉正常专业很多!</h3> <h3>  很土豪的盛饭器皿,纯银。</h3> <h3>  先在琅勃拉邦看看老挝吃百家饭的表现,大皇宫,法国人为老挝国王修建的!国王曾经的座驾分别来自美国与日本的捐赠,美国捐赠林肯,福特,日本捐赠的</h3><h3> 皇宫内的墙壁主要有两种装饰,一为壁画,都是由法国画家绘制,内容为当时老挝人的生活场面,画得惟妙惟肖。一为当时国王去日本访问后很喜欢日本的琉璃,用琉璃粘贴出的各种场景。</h3><h3> 当年的皇宫,现在已是国家博物馆,陈列着各国送给老挝的礼物。</h3><h3> 皇宫的选址就在湄公河畔,国王的寝室三面有门,四通八达,据说是为了便于逃走到码头过湄公河。如我这等小家子气之人从来都是很可怜皇家生活的!</h3> <h3>  从大皇宫出来,皇宫外面已然成为一个自由交易市场,各种小摊小贩在路边摆满了商品。在版纳也好,在琅勃拉邦也好,所有的市场,无论大小,都是极为安静的,完全听不到什么声音。想起国内老师说乱糟糟的课堂环境时总喜欢用“自由市场”来形容,现在看来,这个也是有地域限制的,并非普天之下自由市场都是乱糟糟的。</h3> <h3>  低调的银行🏦,有没有?</h3> <h3>  老挝琅勃拉邦中华理事会,看到的第一眼,“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啊!</h3> <h3>  烈日之下,男性都不好意思撑伞防晒,都是硬着头皮给自己消毒的,人家僧侣倒是很坦然地防晒呢!</h3> <h3>  穿过静谧的巷道返回客栈</h3> <h3>  普西山上看湄公河、看日落。</h3><h3> 夕阳下的湄公河,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讲述着它的前世今生。全无早些时印象中只要提到湄公河便是一片肮脏混乱的场景。</h3> <h3>  这张横屏看感觉会更好吧!夕阳之下,普西山上,俯瞰琅勃拉邦城,岁月静好,时针都忘了走动。</h3><h3> 放大图片,你会看到河流上有一座桥,这也是琅勃拉邦唯一的一座水上桥,为法国在二战时期修建。后面也有提及。</h3> <h3>  在大皇宫外的码头坐了轮渡去湄公河对岸,想看看比较原生态的老挝村落。</h3><h3> 看着黄黄的河水,想着自然界的奇妙,这发源于中国青海的澜沧江,从南腊河口出境后踏上中南半岛后摇身一变成了湄公河,将缅甸的掸邦高原、老挝西北部山地、泰国北部台地切开,于绵延起伏的两岸间穿行。</h3><h3> 湄公河的名称Mekong源于泰语,意为母亲,在中南半岛人民的心目中是万水之源,几千年来,两百多个部族正是有了这位母亲的哺育而在此繁衍生息。而他们共有的这位母亲却是源自中国。其实,因了湄公河,可以说中南半岛的国家与中国都是一脉相承的!<br></h3> <h3>  每个渡船前头都会见缝插针放置一两盆绿植,简陋的渡船挡不住热爱生活的心。诗和远方首先是存于心中的!</h3> <h3>  轮渡上让人脑洞大开的老外</h3> <h3>  下船,这边晴空多少里不敢说,转头一方,乌云,大雨🌧<br></h3> <h3>  泥泞的村路,淳朴的村民,可能看出我们是游客,还会面带微笑地招呼“撒拜迪”。<br></h3> <h3>  简陋的幼儿园,旁边就是金碧辉煌的寺庙。教育与信仰的地位可见一斑!可惜忘了拍个对比照。</h3> <h3>  隔河而望之前登山看日落的普西山</h3> <h3>  坏掉的小桥,无人维修。</h3><h3> 琅勃拉邦的桥极少,湄公河上迄今无一桥,想想我大武汉的长江之上,架桥几座,车来车往好不热闹!为政府创收无数!</h3><h3> 湄公河的某条支流上的一座桥还是二战时期法国人修建的,使用至今。后来去往光西瀑布的路上,见到在二战片中看到的一些桥的身影,依然是法国人当初为了运送战备物资而修建的。老挝当地人则是每年旱季在湄公河上用竹子搭建桥,雨季会被冲垮,来年再搭再冲,如此搭搭冲冲,循环往复。若是我们的愚公还在,估计也是忍无可忍的了。</h3><h3> </h3> <h3>  本应清澈的光西瀑布在雨季,就在我们去的那天早上,还是大雨🌧中,虽然进去后天空放晴,但瀑布的清澈一时难以还原。清澈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善若水。</h3><h3> 瀑布区内设置了几个更衣室,便于游客换衣跳水与瀑布亲密接触。一早,就有几个老外已经换好衣服在瀑布旁跃跃欲试。</h3> <h3>  离开光西瀑布时恋恋不舍的蝴蝶🦋<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