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腕也是兵!

薛振川

<h3>应邀到东海文化骨干培训班讲课,11天很快。回到石家庄,从培训班的火热回到陪护老人的孤独,我的心依然不能平静。<br></h3> <h3>  2018年8月初,一群来自北京的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就是大名鼎鼎军艺的大腕儿来到上海吴淞码头附近的一座水兵军营,为东海战区海军文化骨干培训班上课。<br></h3> <h3> 开始,听说北京的艺术家大腕儿们要来给上课,学员都不免有些“惶恐不安”:最高层的艺术家给最基层的文化骨干上课,论级别论水平,那都差老远老远啦。过去只能在电视上看见他们,现在“真人”来了,他们真的教咱们吗?咱们能听得懂吗?<br></h3> <h3>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务处处长徐惠冬<br></h3> <h3>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 军旅音乐表演教研室梁召今<br></h3> <h3>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 军旅舞蹈表演教研室主任王芷苏 <br></h3> <h3>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 军旅戏剧影视表演教研室副教授任建军<br></h3> <h3>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 军旅戏剧影视表演教研室讲师李铎<br></h3> <h3>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 军旅音乐表演教研室讲师郭益<br></h3> <h3>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 军旅舞蹈表演方向在职研艺术硕士张磊 </h3> <h3>国防军旅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全日制研究生童鑫 </h3> <h3>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训练部教务处参谋周帅 </h3><h3><br></h3> <h3>首长可是够重视的,舰队政治部首长亲自赶来参加开班动员,学员代表也战战兢兢的在首长和大腕儿面前表了态。带着疑问,带着对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渴望,文化骨干培训班正式开课了。<br></h3> <h3>真没想到,这些北京来的大腕儿,一点儿点儿架子没有!你看,坐在地上就上课呀! </h3><h3><br></h3> <h3>管大腕儿的大腕儿,教大腕儿的大腕儿,军艺训练处长教务处处长徐惠冬大校,亲自给学员们讲课! </h3><h3><br></h3> <h3>梁召今老师,那可是央视全国歌手大赛的金奖获得者,学员们对他开始都是毕恭毕敬的。可梁老师马上就和来自最基层的水兵们打成一片。没有了大腕儿和小兵儿的隔阂,老师真教,学员真问,效果真有!声乐组的学员们都真心反映,学到了东西! </h3><h3><br></h3> <h3>没想到军艺的随营辅导组还有一位我的老朋友,戏剧系老师李铎!说起来我俩有缘,2001年他主演的毕业大戏《编队掠过海空》,我是第一稿编剧。这次上海相聚,我俩一见如故,一块担当起戏剧组的教学任务。<br></h3> <h3> 短短的11天时间,老师们和学员们都没有休息过一天!大课小课,理论实践。创作修改,排练演出。老师恨不得把东西全教给学员,学员恨不得把老师的本事全学到手。<br></h3> <h3>  戏剧小品组学员在老师辅导下,初步学会了在生活中怎样“找小品”,自己怎样创作小品,在舞台上怎样表演小品。<br></h3> <h3> 短短几天,大家竟然“侃出”许多小品“点子”!写出了《钓鱼》、《撇缆》、《再见759!》、《减肥》、《送菜》等12个小品剧本,加班加点排出了5个小品。<br></h3> <h3>  学员反映:通过这11天学习和实践,收获太大了!<br></h3> <h3>  第一是看到了方向:从军艺老师这次“扑下身子到基层,放下架子教战士”,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军队文化为强军助力,军事文艺为兵服务的正确方向。徐处长不但给学员讲基层文化活动理论,还天天到教室,和老师们一起手把手辅导学员!<br></h3> <h3>徐处长和张磊在课余时间,观察和体验海军生活,寻找水兵的舞蹈语汇。</h3> <h3> 第二是学到了精神:学员们一致反映,没想到军艺老师们这么敬业!李铎老师又是讲理论又是亲自示范,每天都是汗流浃背!<br></h3> <h3>一位学员因为回到原部队参加一项比赛而耽误了一课,非常遗憾!任建军老师就利用休息时间,单独给这位学员补上了这一课!</h3> <h3>  任建军老师父亲病重已经住院,可她还是参加“随营辅导组”来到东海骨干培训班。我亲眼看到任老师课余时间经常打电话询问老人病情,联系治疗事情。可走进教室,她就把对老人的牵挂和担忧压在心底,满怀热情和激情的辅导学员。<br></h3> <h3>  任老师全心全意辅导学员,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困难告诉给学员们,丝毫没有影响教学。汇报演出前三天,任老师接到家里老父亲病危的消息,不得不连离开上海夜赶到医院。可就在当天晚上,她还若无其事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一位学员的简单“生日聚会”<br></h3> <h3>第三是得到了方法:文艺圈有句老话,“宁送一锭金,不团一句春”,意思就是可以给你钱,但是不能告诉你来钱的门道儿。可这次老师们对学员毫无保留,亲传真授。海军福建某基地的谢鹭,也曾五次参加央视的歌手大赛,和梁老师很熟悉,但是没有得到过梁老师的辅导。这次谢鹭抓住机会,虚心向梁老师请教,受益匪浅。<br></h3> <h3>徐处长不顾“年事已高”,在教学中亲自给大家示范有难度的舞蹈动作。<br></h3> <h3>看看!大腕儿就是不一样,舞蹈学员们过去也知道这动作叫“托举”,可过去生怕举不起来,托举的使劲儿用双手掐住被托举的腰,劲儿都实在双手虎口的“举”上,原来关键在“托”,在双手内侧手掌下部的托上!<br></h3> <h3>徐处长这一讲,这一亲自示范,托举的轻松了,被托举的放心了,两个人托举的动作更高更好看了!举了还几年,原来是托呀!就这一个字,大家都服了!<br></h3> <h3>郭益老师手把手辅导学员合唱指挥。<br></h3> <h3>戏剧小品班的学员,过去创作小品总是“顺撇子”,经过老师“点拨”,学会了逆向思维,学会了“反着来”,学会了在生活的消极现象中去寻找和提炼积极因素。李涵创作的小品《减肥》由出访前水兵减脂肪,改成了减肌肉;谢翀的小品《送菜》由过去驻地阿婆给山上的雷达兵送菜,改成了山上的雷达官兵给不能再给部队送菜的阿婆送菜。<br></h3> <h3>第四是坚定了决心!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有一部分是原来东海舰队各单位战士演出队的队员。在军改大潮中,基层业余战士演出队纷纷“依法”解散,回到了原单位,干起了老本行。基层业余文艺以后怎样开展?基层文艺骨干以后怎样发展?大家的顾虑和犹豫在这次培训中“烟消云散”。<br></h3> <h3>这次培训班,学理论,重方法,用汇报演出拉动培训实践。短短10天,老师口传身授,学员互帮互学。不会写的入门了,不会唱的出声了,不会演的上台了,不会跳的有范儿了。新作品,新节目呈现在了汇报的舞台上!</h3> <h3>11天培训很快很快!分别的时刻,学员和老师们难舍难分!<br></h3> <h3>汇报演出圆满成功!学员们激动的把老师们一个个高高抛起,表达自己的敬意!</h3> <h3>号称100公斤的梁老师,被学员们齐心协力高抛三次!</h3> <h3>为表演小品《小水兵与小和尚》,这个小战士下决心理了和小和尚一样的光头,结果汇报演出因节目太多而被"拿下",老师李铎主动拉“小和尚"合影鼓励!小和尚连说:无事无事,主要是学到了东西!</h3> <h3>看!经过11天培训,喜欢小品创作表演的战士刘品晶,脸上也有了和老师一样生动的表情!</h3> <h3>11天,舞蹈老师把学员练得最苦,可学员和老师感情最深!</h3> <h3>来!自拍一个,不用美颜,老师已经很美!凝固下11天的美好,变成永远的回忆,一生的财富!</h3> <h3>再见!我们一定会再见!</h3><h3>记住了,从此北京有你们的老师!</h3><h3>别忘了,东海之滨,到处有您的学生!</h3> <h3>向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致敬!欢迎你们常来,基层需要你们!基层战士们需要你们!基层文艺骨干更需要你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