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8月6日,山西省工笔花鸟画会一行八人应邀赴万荣孤山三益书院“修福第”国学基地传播国画传统文化教育,这个修福第是一个集优秀文化为魂、生态文明为根、有机农业为基、休闲养老为本、旅游观光为韵的产业示范园。三益书院以弘扬经典文化、传播人文艺术为宗旨,以促进传统文化交流,培育国学人才为理念。传播耕读文化,耕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内涵十分丰富,包含做人、行事、信仰等方面。例如:敬天、敬地、敬自然、尊老、孝亲、敬师长等。</h3><h3>八月的晋南骄阳似火,地表温度达40多度,可我们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了净化,坐在日月湖边,用画笔描绘圣洁的清莲,用心追寻先贤的足迹,聆听圣人的教诲。</h3> <h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荷花的真实写照。然而,这么美好的花,却不需要人们专门施肥松土,没有一个花房或花坛能适合它生长,今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细心描绘她的清雅之姿。<br></h3> <h3>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h3><h3>修福第日月湖写生作品</h3> <h3>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h3><h3>修福第日月湖写生作品<br></h3> <h3>荷花是一种纯洁的花朵。人们常说它,“出污泥而不染”。荷花长在湖里的淤泥里,它的根就深深地扎在那里。荷花冲出水面后,却一点也不脏。<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中国人爱荷花,摄影人更爱她。8月7日早晨,</span>我来到荷塘。这时荷塘四周还没赏荷的人。走近池边,一阵淡淡的幽香袭人而来,俯视池中,洁白的荷花竞相绽放,翠叶鲜嫩,宛如朵朵美玉洒落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我架起照相机,用镜头记录下了</span>荷塘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h3> <h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r></h3> <h3>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br></h3> <h3>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br></h3> <h3>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br></h3> <h3>折荷有赠
唐 · 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br></h3> <h3>曲池荷
唐代: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br></h3> <h3>得胜乐·夏
元代:白朴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br></h3> <h3>采莲曲二首
唐代: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br></h3> <h3>白莲
唐代: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br></h3> <h3>子夜吴歌·夏歌
唐代: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br></h3> <h3>莲花
唐 ·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br></h3> <h3>古风·其五十九
唐 ·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h3><h3><br></h3> <h3>莲藕花叶图
元 · 吴师道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br></h3> <h3>渌水曲
唐 · 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