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极列岛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又叫中街山列岛。它拥有20多个小岛和上百个岩礁,有东极岛、西极岛、东福山岛、西福山岛、庙子湖岛、青浜岛、黄兴岛、大西寨岛、四姐妹岛、两兄弟屿等。这些岛屿似一串耀眼的珍珠镶嵌在广袤的海面上,其中大的岛屿有庙子湖岛、青浜岛、黄兴岛和东福山岛,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东福山岛。<br></h3> <h3>东极地理位置独特,东极诸岛远离舟山本岛,距沈家门45公里,拥有大小26个岛屿和108个岩礁。岛外12海里就是公海。东极即是舟山群岛东端岛屿,同时也是中国海洋最东端的边境岛屿 ,“东极”——名副其实。其中庙子湖、青浜、东福山、黄兴为4个居人岛,是舟山群岛中海山风光和渔家风情最典型的岛屿,堪称绝佳的旅游、避暑、度假胜地。<br></h3> <h3>东极不仅有浓厚、古朴的渔家特色,更有那美不胜收的风光,它几乎包揽了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碧海、岛礁、海味。气候宜人,水质清澈,是少有的纯洁之地。这里海面一年四季变化有常,静胜杭州西湖,一马平川;怒比钱塘秋潮,惊涛裂岸。东极诸岛有"云雾岛"美称,每年春、夏,岛顶上云雾飘绕,而海岸边却是阳光普照,蔚为奇观。东福山、叶子山奇山峻岩,巧夺天工,伟比泰山,险近两岳,怪如黄山,异似磐砣。<br></h3> <h3>祖国最东边岛屿两兄弟屿</h3> <h3>中国海事两兄弟屿灯塔</h3> <h3>庙子湖灯塔</h3> <h3>东福山灯塔</h3> <h3>很多人只知道东极列岛之东极是个美丽的海岛 却不了解东福山岛 坐船都跟着旅行团在东极岛下船了 很可惜...
东福山岛是我国最东边的有人居住岛,岛东12海里外即为公海,也是我国第一缕曙光照耀到的岛屿,岛上景点众多是东极列岛中最好的岛屿,也是东极列岛的一个最原生态的小岛,一年四季山顶云雾缭绕,有海上富士山之称。<br></h3> <h3>东福山岛
该岛距庙子湖公海200海里处,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碑。名称来由,据传与秦时方士徐福出海寻丹有关,以“徐福至此”而得名。
岛上山高,临大海,悬崖,岩峰众多,周围海水清澈。主峰常有白云笼罩,山、水、云、石融为一体,构成了该岛奇特的自然景象。站在山顶,一望无遗,蓝天碧水尽收眼底。<br></h3> <h3>刀劈石</h3> <h3>海疆卫士门</h3> <h3>军人第二故乡</h3> <h3>巨大的福字石,可与普陀山的磐陀石比美!</h3> <h3>九曲十八湾的盘山公路</h3> <h3>东福山夜景</h3> <h3>黄兴岛全景。</h3><h3>黄兴岛曾名黄星岛,位于沈家门镇东北42.9公里处,东近庙子湖岛。呈长形,南北走向,长3.4公里,宽1.45公里,陆域面积2.44平方公里,均为丘陵。海岸线长11.6公里,均为基岸。最高点为北部平岗山,海拔207.1米。<br></h3><h3>黄兴岛因岛表层大部为黄土,从东南海面远望一片黄色。据当地群众传说,最早来此定居的黄姓祖先盼望岛上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故名。<br></h3><h3>黄兴岛在清朝康熙年间已有人居住,从事开荒种植和海上捕鱼活动,历史上除1954~1960年、1963~1992年设黄兴乡外,余皆属东极乡镇(公社)管辖。<br></h3> <h3>黄兴岛居民生活掠影</h3> <h3>浪岗山列岛位于朱家尖岛东北方向42海里处,因附近海域水深浪大,渔谚:"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故名浪岗山。<br></h3><h3>元大德《昌国州志》称"浪港山",明嘉靖志,清康熙《定海县志》皆称"浪岗山",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定今后。列岛由以中块、东块、西块三块岛为主的10个岛7个礁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在长宽各约1.85公里的大海中,岛礁陆地总面积约0.4平方公里。<br></h3> <h3>中块岛最大,面积0.28平方公里,位于浪岗列岛中心,南北走向,长约800余米,宽300米,最高点海拔94.4米,北部较高,中部略低,中部西侧设有固定码头一座,东侧有登岸点,周围水深在20米以上,岛上建有若干个坑道井,岛上遍生名为荠艾的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西块岛最高,约为96米。均为花岗岩。
岛上除人工种植有小量松树外,只生长杂草,并生有鼠蛇等动物。三块岛中,除中块岛西部平缓外,余皆四壁陡峭,岸线弯曲割裂,不易攀登。
浪岗山列岛曾经驻军,但现在均已撤回,只留下这些舍弃的房子,不过给渔民倒是带来了避风的好场所,在经历几年的孤单后,现在的浪岗山也已较为热闹。<br></h3> <h3>废弃的民居</h3> <h3>废弃的军营</h3> <h3>庙子湖岛是东极岛主岛,是普陀区东极镇人民政府驻地,距沈家门镇45.7公里。是电影《后会无期》的主要拍摄地。庙子湖岛的渔民画以层次分明、海洋气息和渔腥风味浓郁而着称。主要景点有,财伯公庙、东极渔民画展厅、财伯公塑像(自由男神像)、东海游击队烈士纪念碑、东翔亭观潮、战士第二故乡、海疆卫士门、东海第一哨、极恋区(直升飞机场、《极恋》拍摄址)。庙子湖岛四周海水清澈,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良好海域,庙子湖海域是舟山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街山渔场的中心所在。庙子湖岛相传在清朝前期已有居民。</h3> <h3>庙子湖岛四周海水清澈,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良好海域,庙子湖海域是舟山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街山渔场的中心所在。调查表明,有经济鱼类近200种、虾类经济种35种、蟹类经济种近35种、海洋贝类经济种25种、藻类经济种30种。<br></h3> <h3>庙子湖岛相传在清朝前期已有居民。清中期海寇蔡牵等扰海后,人迹不至。海寇平后,又有渔民上岛从事渔业生产。相传当时福建渔民最先来此岛,见岛上有一小庙,庙下有一水池。福建渔民称庙为"庙子",称水池为"湖",故名岛为庙子湖。1934年成立东极乡,以庙子湖为驻地。1935年6月改为庙子湖乡,后与青浜、黄兴乡合并为东极乡。1953年11月13日,庙子湖解放,成立东极乡人民政府。1954年为东极区公所驻地,庙子湖复为乡。1958年10月为东极公社庙子湖大队,1962年改为庙子湖公社。1984年复为庙子湖乡。1992年设东极镇。
岛上现有3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br></h3> <h3>开满鲜花的民居阳台</h3> <h3>面朝大海的民居阳台上,观看庙子湖岛的落日。</h3> <h3>财伯公庙
为东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传大约二百年前有个遇难渔民陈财伯漂泊到此,每逢雾天在高山上堆薪点火引导过往船只出险境,死后人们建庙,以其人形塑泥像供奉,并有“青浜庙子湖,菩萨穿龙裤”之说,龙裤是旧时渔民穿的一种出海作业特制的裤子。<br></h3> <h3>财伯公雕像</h3> <h3>青浜岛。</h3><h3>青浜岛素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称。由于岛上渔民建筑沿势而造,层层叠叠,驾舟远望,呈现出似布达拉宫又似海市蜃楼的壮观景象而得名;此外还有菩萨空龙裤、西福山卧佛传说等,以及即将展示在世人面前的“里斯本丸”号沉船海底宝库。<br></h3> <h3>岛上景区指路牌</h3> <h3>东极人民营救英俘遗址</h3> <h3>这是张记忆久远的照片,前排左起分别是伊文斯、缪凯运、詹姆斯顿、王继能、法伦斯。王继能时为民国定海县国民兵团抗敌自卫第四大队大队长,缪凯运为副大队长,伊文斯是英国商人(二战后供职于英美烟草公司香港烟厂任总监),詹姆斯顿为外交官(二战后任英国驻华使馆九龙办事处),法伦斯是军官(二战后服役皇家海军舰队),后排六人为驾船护送渔民,分别是唐品根、许阿台、李朝洪、郭阿德、任信仓、王祥水。这张拍摄于1942年10月10日的照片,反映的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拯救,是获救英国军官与舟山军民的一段国际主义往事。<br></h3> <h3>1941年圣诞节,香港沦陷,逾万名盟军成日军战俘。次年9月27日,“里斯本丸”号载着1816名以英国籍为主的战俘驶往日本。10月1日凌晨4点多,从公海潜入的美国潜艇“鲈鱼”在东极青浜岛东霍洋发现“里斯本丸”,遂于7点04分连续发射了4枚鱼雷,最后一枚击中了“里斯本丸”燃料舱。
“里斯本丸”被击中爆炸后失去动力开始倾斜下沉。10月2日早上8点左右,船长决定弃船。关押在3号舱里的数百名英国皇家炮兵部队官兵最先集体遇难。1号、2号舱的战俘们奋力撬开舱盖跳入大海逃生,但被候在旁边的日军和水手射杀,一时海面飘满了战俘们的尸体。<br></h3> <h3>落海的战俘们向遥远的岛屿游去,途中不少人葬身大海。“里斯本丸”号下沉时巨大爆炸声惊动了附近洋面捕鱼的东极渔民。海浪推着许多布匹涌向岛屿。当渔民摇着小舢板打捞货物时,发现海面上漂浮着很多尸体,还有一些奄奄一息挣扎的外国人。见此情景,东极渔民放弃打捞布匹,开始救人。由于抢救不及,很多战俘都死亡了,尸体一直漂到葫芦岛。渔民们共救起英军战俘384人。<br></h3> <h3>青浜、庙子湖都是悬水孤岛,面积均不到2平方公里。岛上渔民生活本就困苦,被日军侵占后更是雪上加霜。岛上生活物资极为匮乏。被救上来的英国士兵上岸后,双方语言不通,英国士兵出示了写有“香港英国人”的中文标志,渔民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是盟国战俘。善良的渔民们拿出自己的衣服给英俘穿,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粮食、鱼干和番薯拿给英俘充饥。<br></h3> <h3>10月3日,日本飞机飞临东极上空,在“里斯本丸”沉没海域投下大量炸弹。这引起了英俘和岛上渔民的警觉。参与营救的两岛渔民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计划尽快把这些英俘送往大陆,交给国民政府帮助他们回国。然而决议还未来得及执行,从沈家门方向驶来的五艘日本军舰包围了青浜、庙子湖岛。他们首先控制了岛上所有通道小路,然后挨家挨户搜,吊打岛上渔民,并扬言不交出英俘将屠村。为不连累岛上渔民,381名英俘主动集合列队,被押上日舰。
当日军在岛上四处搜寻时,青浜渔民将其中3名英俘——伊文思、詹姆斯顿和法伦斯,藏在青浜南田湾海边一个极隐蔽的天然石洞里,由唐如良夫妇、翁阿川等人照料保护。10月4日至7日,日舰频至东极巡弋。3名英俘在洞里藏了5天。受惊吓、伤病致伊文思高烧不退,身体虚弱,危在旦夕。<br></h3><h3>10月8日,日军停止巡弋,赵筱如等人决定尽快将3名英俘送到安全地带,便将情况告知庙子湖岛第四保保长沈品生。沈品生当即到葫芦岛,向定海县国民兵团抗敌自卫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缪凯运寻求帮助。缪凯运,今东港街道施家岙村人,舟山沦陷前,被时任登步乡乡长的王继能聘为登步乡鸡冠礁小学校长,抗日战争发生后,他随王继能投笔从戎,加入国民党定海县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
通晓英语的缪凯运连夜赶到青浜,与伊文思等人顺利沟通。9日晚,3名英俘乔装成渔民,由唐品根等6人驾船,缪凯运另派船武装护航,护送转移至葫芦岛,入住缪凯运岳父杨福林家,并从沈家门秘密请来李启良医生帮助诊治发高烧的伊文思等人。暂时休整后,缪凯运带人护送伊文思等抵达郭巨甘露庵大队驻地。后几经周折,抵达重庆,平安回国。在重庆,3人以亲身经历在广播电台揭露日军暴行,引发国内外强烈公愤。
汉密尔顿上校就是一个幸存者,他在回忆文章中说:“原先,日本人的本意是让战俘全部淹死,这样他们可以说船是被美国人击沉的,而他们没有机会实施救援。后来他们在海上看到中国人救了如此多的战俘后,才明白他们的计划不可能实现,所以改变了策略。”
60年后东极再相拥
2005年8月,当年“里斯本丸”事件幸存者英国老兵查尔斯·R·佐敦,带着妻儿和两位遇难者亲属,从英国来到东极岛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与仍健在的沈阿贵、吴兰舫等7位老渔民热烈拥抱。在“里斯本丸”出事海域,佐敦老人沉默地看着这片水面,为曾经的战友祷告。随行的人也纷纷把鲜花撒向大海。
佐敦老人说:“回国后,我要把当年舟山东极渔民营救盟军战俘的感人故事讲给朋友们听,通过媒体赞扬当年舟山东极渔民拯救盟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中英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br></h3> <h3>在事件发生地的普陀档案馆,现存有1942年10月2日“里斯本丸”号820名英籍遇难人员的名单、水下探索“里斯本丸”影像资料、英国老兵与当年救命恩人相拥照片等等档案资料。<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