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永丰塔

王鹏制作

<h3> 作者:毕建国 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了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 那鲁西平原上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那灿烂阳光下洁白、金黄、泛红的......棉花、大豆、小麦、玉米、高粱、地瓜……然而,尤其令我在这异乡怀念的,藏着童年甜蜜、憧憬的,却是故乡巨野的永丰塔。 永丰塔在我的记忆中,它代表着故乡,是故乡的象征。出门的人儿,从塔旁走过,便明白离家越来越远了,陪伴自己的将是异乡的月亮;归来的游子,远远的瞥见它就知道到家了,流浪的心再也不驿动。永丰塔日夜守望着小城,护卫着这片安宁的家园,它给远走的人们以祝福,给归来的游子以欢迎。 背起 故乡那一片月色,放进梦的深处,把自己放逐得太远,他乡与永丰塔天各一方,从此游子的心里多了一份牵挂。 异乡人啊,驿路看枫,寻觅久违的归路,炎炎夏日,我又回到了离别的故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夜晚月华,小城华灯初放,霓虹闪烁,街上车流不息,广场游人闲逛,商店市民购物,人们也从一天的劳累当中解脱了出来。但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云集永丰塔周围,吸纳着千年古塔的灵气,赞赏这姣好的塔容水意。 在这永丰塔旁的屏盗碑亭和麒麟园里,欢笑溶满人们的脸颊,享受着"风月无边"的清爽。还记得,童年时坐在石板长凳上,听老人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拉远近奇闻,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如今,人们谈国事、话家常、看露天电视……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地方风味的小曲,灯灯影影里,弦音和着巧笑连波。岸柳小桥绿水池塘,月光清辉古塔倒影,楼舍层叠模糊迷离,似一幅淡雅妩媚的写意画,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我对永丰塔知之甚少。读过了一点文章诗句,聆听了老人的一些故事,这才知道:又称梵塔、大佛寺塔。据新编《菏泽地名》一书记载:"始建于五代后周,由北宋续建而成"。相传古大野地势低洼,诸水集积,常有黑龙作乱于此,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托塔李天王奉命降妖,将宝塔分为三截,底部降郓城,塔身掷巨野,塔尖落金乡,分别将黑龙之首、身、尾三处牢牢镇住。这虽是神话传说,却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强信念和对幸福美好的向往祈盼。 明朝嘉靖年间,按察院监察御史马文建来家乡省亲时,曾登临古塔,赋诗一首:“浮屠筑塔自何年,深锁烟霞势若穿。光映扶桑连日出,影承埤傀压晴川。剿鸾戴月鸣仙语,茂薛牵风接洞天。谁信登高能作赋,挥毫长为彩云篇。”此诗道出了此塔“天地人合一”的真蕴。又取名为:“永丰”,希望百姓五谷丰稔。 永丰塔为砖石结构建筑,七层楼阁式,八角造型,既玲珑美观,又气势雄伟,高耸入云,庄严古朴,通高三十余米,巍然屹立。后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沉砂淤积所致,现在显露可见的只有五层。逐层盘旋登级而上可达塔顶,扶栏四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甚为壮观。古塔距今约千余年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是巨野古老文明的象征。 永丰塔累累印痕,遭无数劫难,嗣经历代多次重修,方得以保存,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1990年,全县人民集资捐款18万元,对该塔进行了全面修缮,梵塔焕然,再现了昔日风彩。永丰塔经历了岁月的沧桑,见证了历史的演义,目睹了人间的悲欢;在你的视线里,有巨野城市的建设,巨龙煤矿的开发,工业、农业的兴旺;你注目着在和谐社会里,盛世的繁荣景象,幸福生活的塔城人民。 啊,故乡的永丰塔!当我离开家乡,走了太长太长的路,见过了异地各式各样的塔,我才强烈地感觉到:异地的塔也很美,但故乡的塔却是我的最爱。在我的心里你是那么高贵、那么伟岸、那么坚强,岁月里无声的表达着你的人生追求,诉说着你的人生境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对你的崇敬也与日俱增。 童年时的小城已今非昔比,不再是破旧印记,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却始终感受着永丰塔的神圣与永恒。走近古塔,一边扶摸,一边慨叹,仿佛听到古人登塔吟哦,渔歌鸟唱。 故乡的永丰塔,它承载着一部千百年的通史,它纵览小城发展与变迁的巨著,它就是小城本身文人咏叹的诗。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