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原创/秋实<br>图片来源/网络摘取</h3> <h3>立秋刚过,蝉声携带着酷暑仓惶逃逸,秋像卷起的门帘“吧嗒”一声落了下来,与夏成了屋里屋外。<br><br>秋亦与风有关,刮来适宜的温度,刮来田野金色的馨香,刮来碧云天和黄叶地。在秋色秋香的季节里,我举目四望,寻找一只绿色跳动的生命;我侧耳倾听,捕捉一种久远的歌唱。<br><br>看见了,听见了!那“吱吱”悦耳的声音响彻耳畔,那窸窣跳跃的身影映入眼帘。轻轻的摸索着,悄悄的走近它,再听听,再看看,失落了,不是啊!真的不是,那是貌似想象中的一只小蚂蚱。心里大失所望,眼前一片迷茫。<br><br>没有了它的鸣叫,秋真的少了一道风景,它就是那绿色跳动的生命,田野里声声不息的演奏家,蝈蝈!<br><br>我们常常忙于生活大计,一些美好的东西从手中悄悄溜掉,还浑然不知,比如童年,也不知何时,蝈蝈从家乡的田野销声匿迹,察觉到的时候只剩下对蝈蝈的记忆了。记忆中的蝈蝈伴随着我的童年。或者童年不是那般美好,若没有许许多多小动物的出现,没有一辈子忘不了的童趣。也或者蝈蝈不是想象中的可爱,如果它的出现不在童年。然而,一切不是,或者,也不是,也或者,都已成为过去,可我的耳畔响彻那片绿草中的蝈蝈声依然清晰如新,悦耳。对,就是童年记忆中的那一只!<br><br>那时的蝈蝈在秋日里到处都有,道旁草棵里,花生地,大豆田,玉米地,随便一听就能听到它们的欢叫,田野做舞台,轮番上场,有独唱,有合唱,还有对唱。一切演出都是那么唯美,和谐。<br><br>那时稚嫩的我还写过一首稚嫩的诗句,记得好像:<br><br>轻轻展翅<br><br>绿色的悠扬<br><br>便飘过肥美的大豆叶<br><br>飘过果园和村庄<br><br>飘过童年的目光<br><br>落在小小的心灵上<br><br>嚼了多日的秋天<br><br>终于破译收获<br><br>酝酿成诗<br><br>在清风中<br><br>反复吟诵……<br><br>童年的乐趣还在于捕捉蝈蝈,我有过多次逮蝈蝈的经历。<br><br>秋日,阳光的午后,是捕捉蝈蝈的好时机,此时它们是最开心的时候,它们唱的正欢,玩的更酣。<br><br>首先要用成熟的麦秸精心编制一个不大不小的笼子,一定要精致,美观。因为捕到的蝈蝈要撒在里边,把它放到屋檐下,倾听它清脆的乐声和优美的舞动。然后换上最短最凉快的短袖和裤头,因为这时候虽然是秋天,可秋老虎还是很凶恶,大大的太阳依旧会让你感到炙热难耐。<br><br>蝈蝈的耳朵很灵敏,你的脚步声随时会惊扰它,它的叫声会戛然而止,还会警惕的寻觅逃跑的路线。这时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意志,必须离蝈蝈的叫声不远处就得轻手轻脚的,小心翼翼的不触碰任何障碍物,不发出任何声音,眼睛还要不断的定位,从叫声的来源判断小家伙在哪里。近了,再近了,终于看到小家伙了!背上的翅来回摩擦,简直就像别样的琴音,发出的声响那样动听。两根触角还不断臭美的摆动。趁它痴迷演奏的当口,弯腰,伸手,双手一扣,呵呵!来啦!扣住了,接着就是“啊”的一声,蝈蝈那锋利的牙齿咬了我一口,手一松,它三窜两跳的逃到草丛中不见了。被咬了一次,下次就吸取教训,跟伙伴学来的,用小偷般的手法,拇指和食指顽成钳子状,快速直接捏取蝈蝈的后脖子,就再也要不到我了。<br><br>蝈蝈有好也有孬。好孬区分就在于它叫的时间长短问题。我只记得一句口诀,“大肚小鞍,一叫半天”。说的是如果蝈蝈肚子大,翅小,就能叫的长久,而且悦耳。其实,逮蝈蝈并非易事,能抓住就算不错了,还管它样式如何呢。<br><br>蝈蝈的叫声不同于其他虫鸣。和蛐蛐相比,蛐蛐演奏的是小夜曲,是低婉的。蝈蝈演奏的更趋于阳光,是明媚的;蛐蛐的叫声是倾诉,蝈蝈的叫声是喜悦,是丰收。蛐蛐是低吟浅唱,蝈蝈是引吭高歌。<br><br>童年捕蝈蝈,有着与秋千、操场、树荫、蜻蜓、放学……等异曲同工之妙的记忆,在农民大量的使用农药下,在灭草剂的驱使下,逃离了,隐匿了,有如逝去的童年时光。它的叫声总会出现在我的梦里,绵绵不断,不绝如缕……<br><br>现如今,各种乐器,各种音乐推陈出新,谱曲繁多而缭乱,可以任意下载,翻唱百遍。而我,只想在听流行音乐听得烦腻的时候,再听一次蝈蝈的叫声,再听一次那已逝去的田野琴音——那绝对是纯真无饰的自然之音!<br><br>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