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一、民国小区概述</b></p><p class="ql-block">「南京民国小区」是南京市颐和路公馆区的俗称,2015年4月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将这里命名为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不过我还是觉着叫民国小区顺口。该街区是南京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花园洋房住宅区和国外使节公使馆区,是南京民国历史文化风貌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地。保护范围:北到江苏路、东至宁海路、南抵北京西路、西至西康路,占地35.19公倾。</p> <h3>在江苏路与山西路交汇的环形岛上,有一座上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三层黄色小楼,最早这里是南京特别市第六区区公所;日本侵占南京期间,曾作为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1949年南京解放后,是鼓楼区图书馆。</h3> <h3>现在这个小楼里有一个旅游公司的咨询处,里面有一个“民国小区”的迷你模型。</h3> <h3>模型清楚、准确地标出了小区的范围。那个年代建成287处独立花园住宅,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住宅仍有225幢( 处 ),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被珞珈、灵隐、普陀、牯岭、琅琊、天竺、赤壁、西康和宁海等道路分成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这些道路名称都有特点,很有些民国范儿。</h3> <h3>片区里的道路分布纵横交错,就连南京“地保”级的出租车司机开到这一带,都有点儿昏头转向。只有从小就生长在这里的人,对片区里的每条路,才知根知底,无论怎么走都是捷经。</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珞珈路及毗邻的名人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在片区内,珞珈路是我最熟悉的,它是一条偏向于东西走向,中途与牯岭路和琅琊路形成交叉的长路。我们的上一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居住在这里。</p> <h3>珞珈路与牯岭路口交叉处。</h3> <h3>珞珈路与琅琊路交叉的路口。</h3> <h3>珞珈路老宅。</h3> <h3>老宅斜对面的珞珈路46号,建于1936年,曾为奥地利驻民国政府公使馆用房。</h3> <h3>相邻院内的结构。</h3> <h3>珞珈路5号,建于1935年,曾为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区司令汤恩伯的住宅。</h3> <h3>珞珈路48号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旧居</h3> <h3>珞珈路的东侧入口处,原来有一个“老虎灶”,已被著名的艳阳天饭店取代了。现在附近有一座三级医院,还有配套齐全的商业区和多处公交车站,居住在这里,购物、医疗和出行都十分便利。</h3> <h3>西康路33号院正门,里面是西康宾馆。</h3> <h3>院内的这幢房子,是原任国民党副总裁,后来的大汉奸汪精卫的住宅之一。抗战胜利后为美国驻国民政府大使司徒雷登的寓所。</h3> <h3>颐和路9号,民国期间掌管城市建设的政府要员李起化旧居。这幢房子主要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新艺术运功”的现代建筑风格。</h3> <h3>颐和路12~14号,抗战早期美军援华唐纳德飞虎队空军飞行员住地。</h3> <h3>颐和路18号,建于1937年,国民政府常务委员邹鲁曾居住于此。</h3> <h3>颐和路34号,国民党一级上将顾祝同寓所。</h3> <h3>颐和路35号,原墨西哥驻民国大使馆所在地。</h3> <h3>颐和路37号,民国时期任海牙国际法院常驻法官郑天锡寓所。</h3> <h3>上面这两幅照片显示的是国民老人 任仲琅 旧居的全景和近影。</h3> <h3>牯岭路10号,国民党兵团司令胡链的官邸。</h3> <h3>牯岭路21号,前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唐生智旧居。</h3> <h3>牯岭路22号,前国民党复兴社代理书记长,国民党军统局、保密局局长郑介民旧居。</h3> <h3>牯岭路28号院,近期“江苏省慈善总会”由颐和路9号移至此地。</h3> <h3>普陀路10号 前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陈诚旧居。</h3> <h3>普陀路15号 陆军指挥参谋大学付校长蒋纬国( 蔣介石次子 ) 旧居 。</h3> <h3>天竺路3号 加拿大驻国民政府大使馆旧址。</h3> <h3>天竺路21号,主要建筑呈黄色拉毛外墙,房顶和同上墙上沿是红色小筒瓦很有特色。为民国时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小石旧居</h3> <h3>琅琊路9号,前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旧居。</h3> <h3>琅琊路1号 据说亦为民国时期美国大使馆用地旧址。</h3> <h3>赤壁路3号 国民政府秘书长钮永建旧居</h3> <h3>赤壁路17号 前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旧居。</h3> <h3>宁海路2号,民国甘肃省政府主席马鸿逵在南京的寓所。</h3> <h3>宁海路11号院,国民政府交通部警察总局局长蒋锄欧旧居。</h3> <h3>宁海路14号,巴西驻国民政府大使馆。</h3> <h3>宁海路21号,前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付委员长、陆军一级上将冯玉祥旧居。</h3> <h3>莫干路9号,泰国驻国民政府大使馆旧址。</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b></p><p class="ql-block">作为“民国小区”的改造范本,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由26幢风格各异的民国时期别墅组成。</p> <h3>修缮后的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十分新颖豪华,片区内有民国文化展示,现在成为影视拍摄和旅游热点,显得商业气息浓了些,历史沧桑少了点儿。于2014年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四、民国建筑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南京民国小区,是中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大部分被完好保存下来,主要得益于其公有住房的性质。南京民国建筑依地势而建,具有众多造形各异的小楼和独门小院,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p> <h3>宁海路转盘是「民国小区」的一个交通枢纽。</h3> <h3>这里成为许多影视作品的选景地。</h3> <h3>颐和路街心公园。</h3> <h3>颐和路老树上的青苔。</h3> <h3>颐和路23号院。</h3> <h3>浓郁的节日气氛,欢快的孩子们奔跑着,琅琊路小学放学了。</h3> <h3>颐和路成为南京市鼓楼区的标准化和模范路段。</h3> <h3>上面两图是著名的琅琊路小学两个校区。</h3> <h3>小区内街心花园里,人们正在锻炼身体,一个小孩儿在欢快地荡着秋千。</h3> <h3>西康路是一条比较宽畅的要道。</h3> <h3>西康路口的蔷薇盛开时,这里便成了人们赏花、留影的好去处,一时间游人不断,有时为了不妨碍交通,还需要公安辅警来维持秩序呢。</h3> <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民国小区」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然而小区内繁多的民国建筑群,其沉淀了80多年的历史文化还有待继续进一步发掘。( END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