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绵阳九院,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绵山路64号, 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的简称; 其前身为"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 是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和生产单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科学城春雷广场上的"不锈钢核爆纪念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九院, 1958年创建于北京, 始称"二机部核武器局", 代称"二机部九局", 局长李觉; 后迁往青海金银滩草原上的221厂核武器研制基地。1964年, 更名为"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 简称"九院"。 1969年, 在三线建设期间, 因为战备需要, 依照"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的原则, 九院搬迁到四川梓潼; 内部代称902基地, 对外则托名国营曙光机器厂。1990年, 九院开始逐渐向绵阳科学城(839基地)调整搬迁, 实施相对集中。九院在梓潼期间, 相继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 因此, 梓潼九院旧址被称为"两弹城", 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弹城, 位于梓潼长卿山下; 占地3千余亩, 建筑面积20万㎡; 鼎盛时, 约有2万余名科技人员曾在此工作; 是我国继青海"原子城"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这里山深林密, 便于隐蔽; 且风景优美, 环境宜人; 确实是一处世外之地!相传司马相如当年读书的"长卿石室", 就在附近; 城北不远处的"七曲山大庙"供奉的则是大名鼎鼎的文曲星张亚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精英门"门柱上刻的是, 邓稼先在我国第二代核武器试验成功后, 即兴的一首打油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云冲天照九霄, 千钧核力动地摇;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十年来勇攀后, 二代轻舟已过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用研制团队科学家照片组成的巨幅蘑菇云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院部办公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九院首脑机关所在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国核武器研制方案在这里制定并组织实施。现在旧址, 虽然对外开放, 但大楼内部依然处于保密状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办公楼紧邻的"情人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情人湖畔, 垂柳依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年"两弹城"里最热闹的大礼堂和图书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听指示、表决心、看演出的大礼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知识的海洋 —— 图书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经"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高度绝密的情报中心, 内部墙体用特殊材料进行过处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弹精神": 爱国奉献, 艰苦奋斗, 协同攻关, 求实创新, 永攀高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列宁主义者看来 —— 标语就象坦克一样有用"。极具中国特色的宣传标语, 的确是"打击敌人教育人民的有力武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档案馆, 紧邻防空洞, 便于在紧急状况下技术档案的转移疏散。它是我国保存核武器研究、生产、实验核心资料的重要场所, 有着极严格的保密措施和保卫措施, 只有极少数掌握核心机密的人员才能靠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防教育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防空洞, 60年代修建, 全长约800米; 为了防止毒气的攻击, 特意挖成了U字形。当年, 九院的很多工作都是在这防空洞里完成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军的"三打三防" : 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穷人喝惯了自己的酒, 点点滴滴在心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如此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院士别墅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弹元勋"邓稼先旧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张爱萍诗赞邓稼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桌上的红机, 属521专线, 可直通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邓稼先的配车尼桑公爵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9年9月13日, 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空投氢弹试爆失败。9月14日, 邓稼先与赵敬璞副部长身穿防化服在准备进入爆心前合影留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首次解密的邓稼先手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身许国、隐姓埋名28年的王淦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爱萍赠物理学家李英杰的堂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将军楼 (又称白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爱萍视察九院时下榻并接见邓稼先等科学家的两层小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领袖的决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了裤子, 也要把我国的尖端技术搞上去", 为了核武器, 陈毅元帅可谓豪情万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再穷, 也要有根打狗棒", 这是张爱萍上将的一句经典名言(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然而, 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 晚年的张爱萍却对儿子说: "原子弹不是武器, 可能永远都不会用到它的。" 儿子问: "不是武器, 那是什么?" 张爱萍说: "它只是一种精神,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令人胆寒的题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弹历程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十分钟的核爆视频, 看得人毛骨悚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6年10月27日, 我国第一次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成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9年9月23日, 我国第一次地下核爆炸试验成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核试后形成的"永久沾染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6年7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 从1996年7月30日起, 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1996年9月24日,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代表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自1964年首次核试至1996年暂停核试, 在这32年时间里, 中国政府和军方, 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前后共进行了各种类型的核试验, 总计45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9年9月18日,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钱学森、邓稼先等23名优秀科技工作者, 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该奖章直径8㎝, 重量515g, 用99.9%的纯金铸造, 数量仅23枚, 弥足珍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年主要承担核武器试爆任务的8023部队, 曾被陈毅元帅赞誉为"撑起了国家的脊梁"。(此处原有一段我国核试验过程中人员遭受核伤害情况的外电报道, 被屏蔽)</span></p> <p class="ql-block">一家之言, 姑妄听之!</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尘封的记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专家和苏联顾问, 在大西北戈壁荒漠, 为核试验基地勘察选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郴州711铀矿"欢送苏联友人留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的苏联专家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首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少将, 在他的诗集《奚囊集》后记中, 写了这么一句令人回味无穷的话 : "可以这样说, 如果中国独立于战争之外, 就不会有世界大战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任何一种武器在铸造时都铸进了一种审美观, 一种意识形态, 一种哲学构思。它才有魅人的造型、色彩、质感与动感, 它就象被某种美裹着, 呈示很高的观赏价值, 以至于人们忘却它的根本属性而爱上它, 军事科学家们也刻意这样做。于是, 便有了战争智慧与战争艺术等玄妙主题。人们这样形容核弹头: 外型乖得象个孩子; 人们这样形容核爆时的绝伦壮美: 比一千个太阳还要亮!</span></p> <p>"开发原子能是20世纪最令人望而生畏的遗产" (尼克松《1999年: 不战而胜》)。</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4年, 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和"长滩"号、"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无补给环球航行, 历时64天, 总航程3万多海里, 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作用。在"企业"号的飞行甲板上, 水兵们排成了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E=mc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武器 : "挥一挥手, 却难说再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美国, 有这么一首匪夷所思的流行歌曲 ——《幸福是一支温暖的枪》。然而, 更令人惊奇的是, 里根总统在被精神病患者欣克利持枪刺伤后, 仍然重申反对控制枪械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中国, 核爆炸的"现场"体验系统, 就堂而皇之地安放在"高大上"的科技馆里。体验核爆炸, 与其说是科普, 不如说是游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核战略"确保相互摧毁"的逻辑支配下, 在可预见的未来, 人类注定将生活在核武器的"恐怖平衡"之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永别了, 武器》, 对于人类而言, 恐怕它就是海明威的一部长篇小说, 仅此而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18年10月18日.梓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