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陈诗豪(1918-—2012)是长乐市医院的创建人之一,更是长乐市外科的奠基人。他一生跌宕起伏, 精彩传奇。他医德高尚, 深受到人民爱戴。他医术精湛,有口皆碑。<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乐医院院史记载</h3></font></h3> <h3> 陈诗豪(1918—2012),长乐梅花人。1947年毕业于福建省医学院,同年,受聘于长乐“圣教医院”任医师。1950年2月,圣教医院在长乐金峰设立分院,由陈诗豪任院长。</h3><h3><br></h3><h3> 1951年10月,圣教医院被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接管,并入县卫生院,李庭康任院长。1962年8月,陈诗豪晋升外科主任医师,历任长乐县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1955年和1962年先后两次在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外和胸外科进修,长期从事普外和胸外科临床工作,是长乐外科创始人。1962年他首次应用头皮浆修复一例全头皮撕脱伤患者获得成功。在《中华耳鼻喉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及《福建医药杂志》上发表《破伤风鼻饲死亡例》《单输精管一例》《头皮浆修复全头皮撕裂伤一例》等发表论文,他以擅长普外和胸外科闻名于世,成为长乐当代名医,曾任莆田地区第二届科协委员、长乐县第五届人大代表,长乐县政协委员、长乐县第三、四届科协委员、长乐县卫生系统学术委员会委员。</h3> <h5><font color="#808080">陈诗豪在福建医学院实验室看显微镜看病理片(1946年)</font></h5> <h3> 陈诗豪的儿子、原长乐市医院副院长、肿瘤科主任陈书圣说,父亲从立志学医,成长为救死扶伤的医生,并成为医术精湛的医学专家。他从创办“豪慈医院”,到长乐市人民医院的创建者之一,退休后又到纽约华埠开设“陈诗豪诊所”,无论他身处何时何地,他都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于自己挚爱的治病救人的卫生事业。他常常教诲子女“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没有高尚的医德,绝不会有精湛的医术”这句话不仅适合于医生。</h3><h3><br></h3><h3> 陈诗豪时刻把病患的疾苦和保护民众的健康装满心头。他常说:“医生的好坏, 病患心里都知道。”他精益求精的医学探索,并救治和感动无数的病患。他视病人如亲人,用爱表达着崇高的道德风范,他医者仁心,无愧于杏林楷模。</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梅花镇陈诗豪故居</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立志献医</h3><h3><br></h3><h3> 1918年陈诗豪出生在福建长乐梅花的一个普通渔民家庭,当时民国政府非常腐败,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幼年的陈诗豪看到农村百姓求医无门,苦不堪言,他暗下决心,学医学,办医院,救民于水火之中。在他伯父陈秋发(时任上海海关缉私处长)的培养资助下,1942年,23岁的他考上了福建医学院。他一边上学,一边利用假期为富家子弟当家教,以供学费。 1946年医学院毕业后,福州几家大医院邀请他留在省城医院工作,但他目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百姓求医无门,苦不堪言的惨状,就立志留在长乐,为家乡父老乡亲诊病治病。1948年他与太太施肖慈在金峰埕头顶开设了该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医院----豪慈医院,从此解决了长期来乡民们看病难的问题。因他出身贫苦之家,深知乡民疾苦,常对贫困、垂危病人减免药费,乡民们纷纷前来看病求医,不到数月便治愈了大量病人,拯救了许多垂危病员,他的名字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h3> <h5><font color="#808080">闽医第六班福州毕业同学留影 医学院1946年6月25日 前右1陈诗豪</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1997年,福建医大校庆六十周年,施肖慈、陈诗豪专程从美国回榕,参加母校校庆 。</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奠基人的风度</h3><h3><br></h3><h3> 解放后,长乐人民政府接管圣教医院,召集了李庭康,陈诗豪夫妇共商组建长乐县医院。 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百业待兴、卫生条件更糟。在农村,人们饱受外伤,脓肿、骨折、阑尾炎、肠套叠、胃出血、胃穿孔等多种外科疾病的折磨,同时受到高死亡率的威胁。为此,他就大胆地向县政府建议,成立了外科。当时全科只有他们夫妇两个医生。虽然面临着医疗设备简陋,经验缺乏等种种困难,但他们俩凭借着所拥有的丰富的医学知识,善于观察、思索的作风以及极佳的医学悟性。夫妻俩边学边干,时而互相研讨,时而外出进修,逐步克服这些困难。他们密切注视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新动向,不断更新医学知识,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为外科事业的发展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长乐市外科从无到有,从普外发展到胸腔外科,腹部外科,肿瘤科,泌尿外科,脑外科,骨外科,周围血管外科的大外科。从单一外科发展成妇科,五官科,口腔科的系列科室。从两个医生扩增到百多个大夫。救死扶伤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他待病人不分贵贱,和蔼可亲。他一生拯救了无数垂危病人,深受长乐人民爱戴,无论走到本市的金梅潭,还是江田,古槐。甚至走到外县,乃至远在南平、三明等福建边远县市仍有长乐人迎上前来与他打招呼,说是曾经救过他一命。他的名字也因此在长乐市叫开了,人们称他为“诗豪师”。他成了长乐市家喻户晓,名噪一方的医生。人们不会忘记他-----长乐的外科第一人,开山之父。</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圣教医院)长乐医院前身</h3></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长乐县医院全景 1961年国庆摄 </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病人永远放在第一位</h3><h3><br></h3><h3> 他一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心系病人。他把患者永远放在第一位。他既是领导又是医生,住在医院里,不分昼夜,24 小时随时接诊,遇到洪水,台风,工伤等特殊情况,他更是夜以继日。他一年365日天天上班,根本没有安排自己休息。外科手术是一项高技术高体能高难度高责任的工作。一个综合性的外伤修复手术,一个多脏器联合切除的手术病例,往往需要七八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连续手术才能完成。每当决定实施大手术,他总要组织医生们反复研究讨论,分析病情,明确诊断和手术目的。探讨可能发生的突发变化,设定种种替补方案和危机处理手段。他常说:“在手术最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保证步步为营。”“大出血时主刀医生神定, 才有有效的止血措施。“临危应变的能力来源于深厚的基础理论和手术经历”。每一台手术他都认真完成, 力求做到最好。他一心扑在手术上,只要手术能成功,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长年累月的手术生涯不但耗费了他的大量精力,而且也催残了他健壮的体魄。一次在连续做了两个胃癌根除手术,历时13 小时后,他终因胃溃疡出血病倒了并急送省立医院抢救,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昔日的大忙人,今日一下子成了大闲人,心系病人的他在病床上,怎么也躺不下,无论别人如何劝说都不听,术后10 天他就自行出院,又回到了手术台,为病人做手术。随着岁月的催残,体力衰退了,他才不得不退居二线,但他仍经常在手术室当总指导,为每台手术解决难关,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完成。</h3> <h5><font color="#808080">长乐县医院手术室手术情景 左2为陈诗豪(1975年)</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长乐医院手术室后排左1施肖慈,左3陈诗豪 </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传染病和癌症宣战</h3><h3><br></h3><h3> 旧中国遗留下的传染病----血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在广大农村肆虐,劳动力受到严重影响,有些地区甚至“万户萧疏鬼唱歌”。国民党时期曾多次发动 “围剿”,终未成功。解放初期陈诗豪先生响应人民政府号召,担任疫病防治副组长。为消灭这些传染病,他曾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足迹踏遍长乐山山水水。他向乡镇医疗人员介绍这些传染病的危害,病原虫的生活习性和杀灭方法。并定期检查,逐村,逐田,逐溪,逐沟,步步为营。从源头上扑灭这些传染源。同时他组织技术力量治疗“橡皮腿”、“大肚病”、“钩虫病”。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灭绝了这些危害中国人民上百年的传染病。</h3><h3><br></h3><h3> 在狂犬病爆发的那一年,一个妇女被狗咬伤,送到长乐县医院。陈诗豪先生亲自询问受伤过程,启发病人详细叙述狗的动作,结合伤口情况,他认为完全有可能是疯狗,尽管长乐的防疫部门不认同,他仍坚持自己的意见,与防疫站长,送狗头到省防疫站复查,证实为狂犬病。当时县委就根据这个报告,在全县捕杀疯狗。尽管长乐附近县市发现众多疯狗病,但长乐平安无事。被狂犬咬伤的女病人,由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也未发作。陈诗豪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保卫了一方平安,得到人民的好评。</h3><h3> </h3><h3><br></h3><h3> 他行医数十年,做过数不清的手术。他治疗过大量的胃癌患者,于是对病历、家庭及民风民俗等进行统计调查,发觉长乐漳港仙歧胃癌发病率特高。1963年在厦门召开的“省肿瘤学术会议“上,他以大量的病例为依据向大会作了报告。当时不但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还惊动了远在京城的医学名流、权威。北京医学院不断派遣学者前来调研,调查病因,终于确定”长乐漳港仙歧村全世界胃癌最高发病区”。为此联合国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多次组织专家进行普查治疗,并开始胃幽门螺旋菌试验性治疗。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长乐胃癌的发展,饱受病患的人民自此走出了癌症的恐怖阴影。</h3><h3> </h3><h3><br></h3><h3> 他对医学精益求精,善于总结、善于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解决重大的医疗问题, 造福百姓。他的才智、业绩也自此留在了人民的心中,成为千古佳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总结经验探索发展</h3><h3><br></h3><h3> 陈诗豪潜心学术,治学严谨,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清晨四至六时,雄鸡破晓是他最佳的充电时段,他总是翻阅大量医学杂志,记录当天手术要点,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几十年来他的学术功底逐年加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不但经常给医生们讲课,还频频组织讨论,参加省、市以及全国学术活动,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医学论文。“破伤风鼻饲死亡一例”探讨了呕吐与呼吸困难的相关因素,从基础理论上提示新的诱发因素和机制,刊登于《中华耳鼻喉杂志》;“单输精管”的报导刊登于《中华外科杂志》;“皮浆植皮术治疗全头皮撕脱”刊于《中华外科杂志》,该疗法在当时尚属全国首例。他一生追求完美,对手术精益求精。长乐胃癌手术病例特别多,而胃切除后的胃肠缝合方式也是变化多端,残留胃的大小,吻合方式,吻合角度,吻合口大小、缝合方式等诸多因素都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了重大的影响。病痛折磨着病人,而陈大夫更是牵肠挂肚,夜不能寐。他翻阅了许多国内外资料,当他发现国外医学杂志发表了胃肠吻合后组织粘合的基础研究的新进展,他以当时世界最新理论为依据,一改传统的缝合方式,大胆实施单层胃肠吻合,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提高了安全性并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胃肠粘膜下单层吻合90例的论文”在多家杂志上发表并多次在全国、省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受到省市乃至全国卫生系统的广泛关注并得已推广。</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陈诗豪、施肖慈合写的论文</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论文照片资料:长乐县医院副院长李廷康、主治医师施肖慈精心为长乐机器厂女工王爱娟检查头皮复活情况的情景(1962)</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跌宕人生</h3><h3><br></h3><h3> 他是一位勇敢的“拓荒者”,在长乐外科这块古老而荒芜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着,他的勇敢与无畏,让世人惊叹,他的医德医术,有口皆碑。政府和人民没有忘记他,赋予了许多荣誉,诸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科协常委”、“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然而文革的厄运使他的人生降到了最低谷,他成为全县最大的“反动学术权威”,一时间大字报铺天盖地,“反党分子”、“里通外国”、“美国间谍”等的诽谤中伤如疾风暴雨般向他袭来 ,侍侯他的是高帽、黑牌,外加洗厕所、挖防空洞、除草、搞卫生等各种形式的劳动改造,则是家常便饭。一些不学无术的政治人物随时主宰了医生治病救人的命运,手术室里同样渗透着浓郁的政治色彩,正常的救死扶伤也横遭干预,妄加指责。他被撤销了副院长、外科主任职务,然而让他心痛的是从此不能再看英文和德文资料,由于不懂外文的政治人物掌控了外文杂志订阅审批权,而最让他心痛的是离开了手术台,不能看病。原因是“会图谋阶级报复”。然而,这些诽谤与中伤在现实面前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一次,金峰部队医院在为抢救车祸病人手术时出现大出血,顷全院之力仍无法止血,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这个“反动学术权威”请来解围。文革期间“改造对象”进学习班,总是一进到底,一待便是数月或数年,直至审查结束。而唯独他是个例外,他进出频繁。不是因为他改造得快,更不是因为造反派手下留情,而是人民需要他。遇有疑难病症或患者是政界要员,总要请他出山压阵。这样他时尔被贬为“牛鬼蛇神”,时尔被捧为救命天使,时代赋予他啼笑皆非的命运,使他的人生极具奇特色彩。</h3><h3><br></h3><h3> 陈诗豪一生严谨治学,矢志探索,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在他身后留下的不仅是那勇敢无畏的“拓荒者”形象,还有那在学术上执着追求,一丝不苟的学者风范,更有那为民排忧的高尚情怀。那些光彩鲜活、栩栩生辉的形象,将永远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h3> <h3>1988年,长乐县医院外科人员欢送陈诗豪、施肖慈夫妇合影<br></h3> <h5><font color="#808080">陈诗豪、施肖慈夫妇,退休后赴美,在唐人街开了家诊所,为许多家乡人就诊看病,年纪大后搬到波斯顿养老。</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1990年代末陈诗豪、施肖慈夫妇</font></h5> <h3>陈书圣(陈诗豪长子、原长乐医院副院长、肿瘤科主任、现美国梅花同乡会会长)</h3> <h5><font color="#808080">2018年4月,97岁的施肖慈(左)与妹妹施肖华在美国波士顿合影</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其他历史照片</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陈诗豪、施肖慈结婚照 1949年</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808080">陈诗豪与父母、妻子施肖慈、孩子们合影 1954年左右 </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 陈诗豪、施肖慈与孩子们(1960年)</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陈诗豪一家与岳父一家的合影</font></h5><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5><font color="#808080">左2陈诗豪,后排左1施肖慈,左3施肖慈弟弟,左4施肖慈弟媳;中排左1陈书圣(大儿),左2施肖慈父亲施迪,左3陈书峰(女儿),前排左1陈书颖(三子),左2施肖慈大侄儿施维平,左施3肖慈二侄儿施维坚,左4陈书劭(四儿),左5陈书行(二儿) 1962年左右</font></h5><h3><br></h3><h5><font color="#808080">施肖慈父亲施迪(施贻惠)早年留学日本千叶医科大学七年,20年代回国后在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医学院任教,先后也在福州一家外资医院,省立医院(省立眼科他手上创立的)厦门市第一医院(现厦大附院)当医生,文革前夕离休,1969年在福州去世,受其影响,施肖慈和弟弟施作师都考入福建医学院,肖慈大儿子陈书圣和二儿子的女儿陈婷(美国医科院校毕业在美当医生)一家四代投身救死扶伤。</font></h5><h3></h3> <h5><font color="#808080">1918年,吴航十子留日合影 后排左3施迪 前左4 林素园(施迪外甥 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合影照中有三位梅花籍:林家訚、林鹗如、吴高考。</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摘选:蒋滨建办公室</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