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去东北(四)——哈尔滨之行

安安

<h3> (一)果戈里大街</h3><h3> 早晨, 阳光依然灿烂,天气依旧凉爽。</h3><h3> 继续逛一逛,首站果戈里大街——</h3><h3> 果戈里大街是哈尔滨市的一条著名商街,建于1901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br></h3><h3> 这条商业街,很长,白天去感觉没什么意思,可以逛逛商场而已。商场店铺之类很多,道边还有许多小吃……<br></h3> <h3>  秋林公司最初是俄人开办的跨国公司,其公司声誉和经营特点名扬中外,经久不衰。是哈尔滨老字号,在秋林,可以买到大名鼎鼎的哈尔滨红肠、大列巴,还有小肚、月饼、果酒等。</h3><h3> 进去看一看,人可真多,来一趟,怎么也得捎点特产回去,于是买了红肠、小肚、大列巴,准备晚上满载而归了。</h3> <h3>哈尔滨红肠原产地——</h3> <h3>大列巴——</h3> <h3>  满大街都在卖哈尔滨红肠和马迭尔冰棍儿!</h3><h3> 昨天家里的小Z给大Z打电话强烈要求:‘’一定要给我捎回一只马迭尔冰棍!‘</h3><h3> 大Z一手举着吃完的棍棍,一手举着手机坏坏地说:“冰带不了,棍还是可以滴!”哈哈……</h3> <h3>  紧挨着繁华的街道拐角,有一所学校,从来没见过身处繁华闹市中央的学校,是要闹中求静吗?</h3><h3> 原来是哈尔滨花园小学校——</h3><h3> 原为日本驻哈尔滨特别市总领事馆。对面是领事馆的官邸,现为省外事办公室,是栋博采众长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外部端庄高贵,内部装饰典雅华丽,堪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br></h3> <h3>  听说果戈里大街的夜景比较漂亮,还有酒吧一条街,充满俄式风情,可惜现在是白天,感觉就是普通的一条商业街,于是匆匆走完一遭,离开了。</h3> <h3> (二)黑龙江省博物馆</h3><h3> 不远处,就是黑龙江省博物馆。</h3><h3> 国家文博政策要求逐步实现各级博物馆的免费开放。</h3><h3> 所以现在的许多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这个资源不能错过,还是要补一补的。</h3><h3> 温馨小贴士:爸爸妈妈们,带孩子旅行别忘了这一免费资源哦!</h3><h3><br></h3> <h3> (三)哈尔滨工业大学</h3><h3> 传说中的哈工大,必须去一趟!</h3> <h3>  大Z看见我拍照热情比较高,就顺势采访到:“请问,你是回母校探访的吗?”</h3><h3> 我咳了咳嗓子,学着老者的音调顺势说道:“是啊,当年的时候,这儿有一排树,那边有一条河流,眼前的高楼啊,都没有……”</h3><h3> 哈哈哈……我从来没来过哈工大!</h3> <h3>  来到哈工大的操场,小W说要去踩一下草坪,返回时做胜利欢呼奔跑状,你是得冠军了吗?</h3> <h3> (四)关于“仓买”</h3><h3> 一路走来,在路边经常看到写着‘’仓买‘’的店铺招牌,这是干啥的?咋从来没听说过呢?</h3><h3> 原来啊————</h3><h3> 仓买是小卖部的别称,主要出售糖果、点心、冷饮、烟酒、日用品等。仓买多见于哈尔滨地区,广泛分布在城乡各处,学校、小区附近或内部居多。</h3><h3> "仓买"是显得比正常的零售要便宜。 一开始哈尔滨有的地方叫食杂店或者小卖部,后来货源增多了就成了仓库形式了,卖的一般都比较多,进货相对便宜,储存室也就在"仓买"的里面,所以消费者相当于是在仓库里买一样,就叫"仓买"了。</h3><h3> 哈哈,又涨知识了!</h3> <h3>  (五)关于哈尔滨人的热情</h3><h3> 几天时间,不仅感受到了哈尔滨人的率性、豪爽,更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h3><h3> 走出圣索菲亚教堂广场,正犹豫去哪儿吃饭呢?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背着旅行包,一看就像外地人的样子,所以穿着白色衣服的保安大哥主动走了过来:”去哪呀?”</h3><h3> ‘’我们打算找个吃饭的地儿——”</h3><h3> ‘’到对面吧,过马路左拐100米,好吃,实惠,去那儿吧!‘’</h3><h3> 接着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起来:</h3><h3> “到这儿来一定要去XXXXX这些地方玩一玩……”</h3><h3> “中央大街逛逛可以,不要买东西,我们当地人称‘小贵一条街……’”</h3><h3> ………………</h3><h3> 热心人!!</h3> <h3>  这是在中央大街,一位保安哥同样主动走过来询问:“怎么了,想去哪里?”</h3><h3> 之后给我们把中央大街做了个详尽的介绍。</h3><h3> 热心人!</h3><h3><br></h3> <h3>  这是在美食城内,坐在这家餐馆门外吃完饭,不过吃的不是他家的饭。</h3><h3> 饭后有些口渴,问这家店员,”哪里有提供热水的地儿?‘’</h3><h3> 小伙子只说了一句“把杯子给我”,转身进屋倒了一杯热水给递出来,接着就又忙起生意了。</h3> <h3>  这是在老道外,我们背着背包往前走,边走边拍照。</h3><h3> 坐在路边聊天的两个人在我们身后冲我们说道:‘’拍照啊,看,楼顶上的树一定要拍下来,有年岁了!‘’然后给我们介绍了老道外的一些故事……</h3><h3> 热心人吧!</h3> <h3> (六)关于洋姑娘</h3><h3> 知道下面图片中是什么吗?</h3><h3> 告诉你,她叫‘’洋姑娘‘’,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有趣呢?</h3><h3>  洋姑娘是什么?</h3><h3>  洋姑娘是一种浆果,外表状似灯笼。</h3><h3> 至于它为啥叫“姑娘”果,据说是因为它的果实裹在一层薄如蝉翼的“衣服”里,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口感像牛奶,也有点像草莓,甜甜的,淡淡的。</h3><h3> 其实老家也偶有卖的,只是价格昂贵,很少买。</h3><h3> </h3><h3></h3><h3><br></h3><h3> </h3> <h3>  第一天到这儿,就见路边有卖的,标价8元一斤,比老家便宜,买,10块钱的! 晚上,又见路边有卖的,标价5元一斤,更便宜,买,10块钱的! 第二天回住处的路上,一大车‘’洋姑娘‘’,小贩吆喝着:“10块钱3斤,10块钱3斤啦!‘’太便宜了,买,10块钱的! 回到住处外面的菜市街,好大的洋姑娘,“多少钱?”“5块钱2斤。”超级便宜,买,10块钱的! 就这样,我们天天有姑娘陪伴,姑娘成了我们每天玩笑的话题。 最后回家带了一大群东北的洋姑娘!<br></h3> <h3>  就这样,带着哈尔滨旅行的愉悦,带着东北人的率性热情,带着红肠小肚大列巴,带着马迭尔棍棍,带着大群洋姑娘,返程了!</h3> <h3>再见,哈尔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