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行记

老韩

<h3>青海行记——下篇</h3><h3> 青海之行蓄谋已久。8个老兵(平均年龄55岁以上)2辆车,临时相约,说走就走,历时16天,跨越8省区,行程8000公里,所到之处景色之美超乎想象。感叹大自然之神奇,感恩老天爷之神助,行程完美无憾。为此,从手机里筛选部分照片,试着编辑一个相册,也是我制作的第一个美篇,留存为念。</h3><h3><br></h3><h3>接中篇</h3> <h3>返航之旅第一站:甘肃玛曲县</h3><h3> </h3><h3> 玛曲县隶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曲部。</h3><h3> 青海行永远离不开黄河这一话题。过黄河到米脂,黄河治富银川,黄河清去探源。</h3><h3> 黄河在玉树发源,在果洛汇百流成河,离开故土哪里去似乎成了一个问题?</h3><h3> 天上黄河不入川,</h3><h3> 尼玛转弯进甘南。</h3><h3> 行天下或急或缓,</h3><h3> 创文明华夏灿烂!</h3> <h3>尕海湖景观</h3> <h3>返航之旅第二站:郎木寺</h3><h3>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虽然宽不足2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岸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和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就在这里隔“江”相望。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着。</h3> <h3>郎木寺小镇夜景</h3> <h3>郎木寺</h3> <h3>若善若水若尔盖</h3><h3> 若尔盖花湖是镶嵌在若尔盖草原上的蓝宝石,浮光跃金,一碧万顷,湖岸边芦苇草丰茂。黄鸭、溪鸥、黑颈鹤常栖于湖畔,嬉水自乐,旱獭、灰兔穿梭出没。天鹅、白鹤、黑颈鹤成群结队,或舞姿翩翩,或翱翔于蓝天,欢快的百灵鸟在空中翻飞、身临其境,犹如进入梦幻的动物王国。壮观的草原蜃景更是妙不可言。</h3> <h3>返航之旅第三站:若诗若画扎尕那</h3><h3> 扎(za)尕(ga)那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的一座古城,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h3> <h3>诗意扎尕那</h3> <h3>水墨扎尕那</h3> <h3>小品扎尕那</h3> <h3>返航之旅第四站:拉卜楞寺</h3><h3> 拉卜楞寺,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大夏河岸边,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拉卜楞由拉章音变而来,意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整个寺庙是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h3> <h3>返航之旅最后一站:陕西韩城</h3><h3><br></h3><h3> 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古称“龙门”。 韩城历史悠久。西周初,周武王封子于此,称韩国。</h3><h3> 韩姓溯源地之一:韩姓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 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 ( 陜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h3> <h3>史记韩城,追风司马。</h3> <h3>党家古村,大秤分银。</h3> <h3>返航之旅的最后一抹晚霞</h3> <h3>这正是:</h3><h3><br></h3><h3> 八条汉子青海行,</h3><h3> 无限风光旅途中。</h3><h3> 八千里路云和月,</h3><h3> 彩霞迎君返京城。</h3><h3><br></h3><h3> 2018年8月1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