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8月11日,一路迢迢,我与朋友自驾外游。依山傍水,这就是陶铸的故居。那一山一水,那一草一木,无不让人畅怀悦心。</h3> <h3>举步台阶,客入山腰,陶铸旧居尽展眼眸。(图为陶铸故居之地)</h3><h3>大门前左侧旁那醒目的【入党誓词】,让我久目凝聚。如此的几句言语,却能洗尽天下无数人的大脑,让人抛头颅洒热血。这叫我无法不相信这就是【“神”“话”】。实践告诉我,不服都不行啊!</h3> <h3>跨过门坎,人入正厅。那陶铸的先祖灵位,没有丝毫蒙尘之状。举头三尺,更发现陶铸先祖的发扬光大。刹那间,一种敬仰让我油然而生。</h3> <h3>正厅右侧第一间,就是陶铸的卧室。卧室的简陋,足以让旧时的那一张床榻、麻布织做的纹帐和那青布棉被说明当时陶铸家境是否寒酸或富有。我没见过那时的环境,也不知那时贫富以何为标准。我虽怀疑过这些床上用品,是陶铸从前是否曾用过。但我决对没有怀疑过陶铸的爱国思想和那般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h3> <h3>卧室的另一间,一台旧时的梳妆台靠土墙而立。最为遗憾的,是不知这梳妆台是何人所用。我也更不相信,一个靠佃租的农户家庭会用上这么精致的梳妆台。历史有记:陶铸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祁阳县石洞源。陶铸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为支持哥哥读书,陶铸12岁就在乡间背柴卖苦力。为躲避乡绅恶霸追杀……</h3><h3>我相信当地政府是一不小心,把那时地主家留下来的梳妆台搬到陶铸旧居的卧室,绝非有侮陶铸家境之嫌。</h3> <h3>正厅右侧的第二间房,泥土剥落的墙上贴着亮眼的几个大字――【陶铸回家乡办公的地方】。这个标签,无疑是告诉着后人,无论何时何地,陶铸无不日理万机。待我进入这所“陶铸回家乡办公的地方”的一刹那,我心亦茫然。四壁皆空,让我无法感受到陶铸那从前办公留下的蛛丝马迹。留住镜头的,唯是那经久“不腐”的一扇寒窗。我寻思着,当地的政府为何不在这所谓的办公场地留下些什么?不就是要增添些真实性和说服力吗?我当然相信当地政府的诚实性,我也决对相信这就是“陶铸回家乡办公的地方”。</h3> <h3>往右紧挨着【陶铸回家乡办公的地方】的是厨房。那是为陶铸先生的生命提供填饱肚子的地方,亦是为陶铸干革命提供力量的地方。那一座经烈火考验的土灶台,燃烧的是陶铸一生的光辉与荣耀。一担已破不入眼的水桶,担挑的竟是陶铸从前的汪洋惊涛……</h3> <h3>正厅往右到最外边的陈列室,房屋内所挂的每一张黑白照片,让我无不感动。那是陶铸一生历程的足迹,也是见证历史每一时期的前进方向。</h3><h3>附陶铸简介:</h3><h3>
陶铸,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湖南省祁阳县人,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是我国著名的卓越的领导人,生于1908年,1926年陶铸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1933年,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务。1933年5月-1937年,因为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狱中积极的与敌人斗争,度过了四年。
1937-1940年,担任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后来担任了鄂豫边区和新四军鄂豫挺进队政治委员。
1940-1949年,先后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1949-1969年,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他还曾当选为三届人大代表,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9年11月30日, 陶铸患上了胆癌,蒙冤去世,享年61岁。1978年12月24日,陶铸同志的追悼会在北京隆重的举行。
</h3> <h3>
下图是陶铸夫人。
陶铸夫人是曾志,曾志原名曾昭学,生于1911年,卒于1998年,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陶铸夫人曾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更是富有传奇性的一生,曾志早在其十五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始终没有改变过自己的信仰,为了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陶铸夫人曾志生于1911年,1998年去世,1924年曾志考上了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并且在学校中积极的参加进步运动。1926年,年仅十五岁的曾志考进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且为自己改名为曾志。1927年,曾志参加了党的工作,并且与夏明震结婚。1928年夏明震牺牲,后来曾志生下了遗腹子石来发。不久曾志与蔡协民结婚,并且一起上了井冈山。1934年蔡协民牺牲,曾志与蔡协民拥有一个儿子蔡石红。这个时候曾志与陶铸搭档扮演夫妻开展革命活动,随着感情的增加两个人最终成为了夫妻。
</h3> <h3>最后,小编补充一句。当地政府为陶铸之故居“添砖加瓦”,实不应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