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写作百花齐放

上饶市广丰区城南小学

<h3>  8月6日,一行四人来到上海参加为期三天的"作文导师团"暑期高级研修班培训。3大主题,5个专题讲座,8个主题报告,从早晨到夜晚,满满当当。闵行区远离城市喧嚣,看不见大厦林立,风很轻,夜很静,适合潜心学习。</h3> <h3>  三天的学习,会场纪律特别好,专家们一次又一次表扬,这是他们暑期见到过学风最好的班级。别说迟到早退,就是中途上厕所的人都很少,不管是晚上,还是最后一场都是座无虚席,甚至有人为此改签车票,大家真心想学啊!现场互动环节,机会不多,话筒简直是抢的,恨不得一股脑说出自己的困惑,好让大师们答疑解惑。</h3> <h3>  非常幸运,戴建荣老师也亲临现场,并为老师们传经送宝,这次上海之行,赚大了!</h3> <h3>  上海师范大学78岁高龄的吴立岗教授在讲座前几天就细心地嘱咐主办方将资料打印给300多位教师,现场还答应一位洛阳的教师去本地授课,我们都惊讶不已,他却轻松地说:"做教育的人是不会老的,我一直在路上,到处走走,证明我还有价值。"全场肃然起敬。你们看,多少老师找他签名呀,这才是我们的大"明星"。</h3> <h3>  会场中还有一位老师的学习笔记疯传微信群,顿时成了"网红",真是赏心悦目,可爱的纯手工繁体,整洁创意的排版,如此认真的学习态度,怎一个"好"字了得?</h3> <h3>  现场还有个小学生和老师互动,是一位家长带去会场的,很有胆量,回答得真不错呢!使得讲座锦上添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们和学员之间高度的默契。</h3> <h3>  三人行,必有我师,此次学习,刘斐校长带队,虽是领导,却更像朋友,处处平等,平等能带来了深层的思考,会后我们一起研讨、思辩,畅所欲言,发表真实的观点,探究新学期的教学方向。</h3> <h3>  同理,面对学生,我们是否做到了平等?有没有像朋友一样,给他们说真话的安全感?平日改作文,如果写了不文明的事必扣分;要是写了老师长得丑,脾气暴,就不喜欢他;假如写了爱情,直接零分。时代在改变,孩子也在变,真实的生活,真心的话,被道德洁癖绑架了孩子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作文写成了老师想要的样子:积极向上、文明懂礼、高喊口号,成了老师口中的"千篇一律",之后又埋怨:怎么就这么没有创意呢?</h3> <h3>  怎样教作文?我归纳整体一番,请听大师说--------</h3><h3><font color="#ed2308"><i><b>一 、给孩子安全感,尊重儿童的个性语言</b></i></font></h3><h3>  管建刚老师坚信儿童都是有母语潜能的,是鲜活个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的语言是有时代感的。为什么写的作文会感觉到假?因为不敢写真话,会被否认。为什么不能写网络语?口头禅?为什么不能写生气、吵架骂人的事?这是他们的生活,写作不就是源自于生活吗?儿童写作是情绪写作,要在自由安全、平等理解的环境下才能写真话。儿童作文是要儿童爱读,而不是大人爱读,怎能强加大人的语言?</h3> <h3>  特级教师刘发建也认为孩童写作就像蹒跚学步,这不是病,跌跌撞撞也是一种成长。作文可以不完美,但要有真情,有浓浓的生活味;敢说真话;有思想,更要有质朴的文字。"不做一个束缚者,只做一个引导者",“让孩子的作文会生长”!</h3> <h3><i><b><font color="#ed2308">二、坚持阅读浸泡,在读中写</font></b></i></h3><h3> 不管是《千字文》还是《百家姓》,《增广贤文》或是《声律启蒙》,传统国学不能丢;从诗词歌赋到四书五经,优雅古文不可弃。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感,孩童时代是培养诵读的最佳年龄,温文儒雅的丁慈矿老师推荐了《国语新读本》、《新订蒙学课本》、《古文观止》等,很适合儿童,是中国版的绘本。他将国学古文带进了写作课堂,形成“对课”,十分有趣,由字及词,由词到句,学生对得不亦乐乎。你听,电脑对光头,人去南非对马来西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对白鹅戏清波。春风拂扫二维码,玉犬勾描一剪梅。最后一对还是上海狗年对联征集比赛的特等奖呢!谁说这不是阅读的功劳?阅读是山巅的天池,写作是山脚的清泉。<br></h3> <h3> 还可以读绘本、中外名著、儿童作品、心情日志,奇幻小说,甚至可以看电影。张祖庆老师建议在读中学写,通过仿写、穿越写作、续写、改写、群书创写这几种方法实践指导。他的《光影中的创意写作》生动地演绎了将电影和写作完美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兴致勃勃写作文,可谓是创意十足。</h3><h3> 在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唯一的判断他是吝啬鬼、守财奴,可是读完原著第5回,发现有8个证据证明他并不吝啬。教材是节选的,要结合原著才能立体的了解人物形象。同教材的主题阅读是否显得尤为重要呢?读了,你的观点就和别人不一样。</h3><h3><br></h3> <h3><i><b><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 三、做小而巧的手艺人</font></b></i></h3><h3>  "月亮的光是借来的","我是一个生活的人""写作的博与奕""文学应该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东西","教作文就是教一个个手艺活儿",这样诗一般的语言就出自张学青老师之口,她用传统文学的方式让我们做小而巧的手艺人,不是给他们生活而是放大生活体验。技可以教,但巧要靠练达成。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h3> <h3>  <font color="#167efb">1.任务型写作</font></h3><h3> 为什么孩子阅读了很多书,语文能力却不高?为什么教材中的作文题目学生不愿意写?关键是缺乏生活任务。任务型写作是在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中,围绕某种具体学习任务,整合课程资源,通过需要活动,训练语文关键能力,最终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杭州师范大学的叶黎明教授的这一观念,有特色性、针对性和颠覆性。</h3><h3> 比如,教材中要求学生写应用文,张祖庆老师就设置了一个任务“毕业季”,设计成三个板块“X班那些事”’“X班那些人”“成长记录册”,其中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应用文:举办活动,写策划书;要家委会支持,写倡议书;邀请老师参加,写信,还有调查报告等一系列都串联起来,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任务,带着任务去写作,服务学生生活,学生有成就感。妙哉!</h3> <h3>  <font color="#1564fa">2.写好故事最关键</font></h3><h3> 小学阶段还是以叙事作文为主,李竹平老师说“好作文就是好故事",建议一年级绘本慢慢聊,读一半,写一半;二年级故事接龙,连载故事创作;三年级写自己的故事日记;四年级写想象的故事;五年级创设班级生活故事漂流本;六年级可以综合训练,可以尝试冒险小说。</h3><h3> 叙述故事有起承转合的结构,故事是藤蔓,爬高要支架,七步写出一个好看的故事:愿望、阻挠、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h3> <h3><font color="#1564fa">3.练就过硬的基本功</font></h3><h3><font color="#1564fa"> </font><font color="#010101">图像、音韵、动作、对话、布景,都是写作的小手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看的见得用白描,看不见的化抽象为具体;有押韵和节奏的句子读起来师有音韵的;连续动作和慢动作,让语言流动有力量;一样的人物还他一样的语言,描写人物性格比长相更有用,用口语化;用细心烘托氛围和心境,静态的远景,流动的中景,具体突然运动的近景,称之为“三点式构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张学青教授的这些方法,大家不妨实践揣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4.有效地点评作文</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点评作文可以让孩子有持续写作的兴趣,习得提升水平的方法。以鼓励为主,降低难度,一文一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管建刚老师是作文讲评课的领军人物,讲评课上,出示学生的作文或语段,挖掘出写法和训练点,激励学生比拼挑战,刊登在班级周报上,进行传阅,何等自豪。<br></font></h3><h3><br></h3> <h3>  说到学生的写,老师们爱写吗?如果问我,教了那么多年书,记得哪些深刻的教学故事?其实脑海里牢记的还是曾经学校逼我们写的教学随笔,每天的教学生活那么多,没有记录,故事就石沉大海,再想找起来就像大海捞针。</h3><h3> 其实,化被动为主动是件快乐的事,每场听完,我总用手机先把自己最深的感悟记录下来,然后再慢慢修改,改着改着灵感来了,越来越起劲,不料,千把字也就这么跃然纸上了。</h3> <h3> 让孩子写"真",尊重孩子的语言;让孩子"敢"写,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我笔写我心,为童年存档。</h3><h3> 所谓百花齐放,并不是说,每朵花都必须要定期开放。已经开放的,让它自由生长;含苞待放的,浇水施肥,尽心呵护,某个早晨会有惊喜;而始终不没有开放的,也许是花期晚,或许这期它就是不开,它也照样存在,生命不息,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盛开。</h3><h3> 班班有读、 导师团负责人阿牛老师说:研究作文教学的这条路上的人太少了,大家一起走,会走得更好!我们可以立着于自己的教学,抓住一个点,深入研究,挖地三尺,总会有不同的发现。新学期快到了,老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