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难以忘怀的工作经历

榕树下

<h3>  各位兄弟姐妹们您们好,早就想制作一个反映我们化验班工作时期的片子,但苦于没有图片加之水平有限迟迟不敢动笔。由于时间相隔太久,有些记忆也是支离破碎,缺乏时间性和完整性,难免有些出入或遗漏,请大家谅解和包涵。此篇只作茶余饭后的闲聊。谢谢大家支持!</h3> <h3>  当岁月指针定格在 2016年4月11日的时候,我们化验班迎来了“过年般”喜悦的时刻。这一天我们见到了久违的何大姐(照片前排中)。原来化验班的老班长何美苏大姐是随我们的老领导金局长一起来吉安的。我应公司电力勘察设计院杜志刚院长的邀请参加了这次宴请活动。这是我与何大姐事隔二十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显得格外亲切和激动。这是我们在席间的一张合影。这张合影我想的确来之不易。</h3><h3> 这张合影的顺序依次是:前排左起曾喜凤、何美苏、吴玉华;后排左起罗春保、耿江凌、杨晓红、杜志刚。</h3> <h3>  金局长夫妇是应吉安老电厂首届文艺宣传队成员之邀前来参加聚会,金局长歌唱的好极了。没想到的是,老局长一约既兴致勃勃地准时到达,令所有队员们感动不已。对我而言也是第一次遇见老局长的(左三),虽然比原来显得瘦了点,但还是这样的精神抖擞,不减当年。我们衷心的祝福金局长和何大姐幸福安康,顺心顺意!</h3><h3> 这是金局长与公司退休职工肖龙生、陈一太和曾洪英的父亲在庐陵文化生态园的合影。</h3> <h3>  每当我看到这些照片和这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大姐和师傅时,经常会勾起了我对那段岁月的回想和追忆 ,我有一种冲动总想要把这段工作经历形成白纸黑字,以示对这段时光的留恋。</h3> <h3>  我是1982年年底退伍后,1983年正式分配到吉安地区电力工业公司的。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去我们公司赫赫有名的化验班当了一名化验员。当时我来到化验班报到时,我发现我成了这里唯一的“党代表”,面对这清一色的女同胞,我还有点不好意思的,连说话都紧张的结巴。更“可气”的是她们都“欺负”我,一来就要我叫她们阿姨,连比我小的杨晓红也要我叫她姐姐。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亲切又耐人寻味的。</h3> <h3>  实际上我并不是这里唯一的“洪常青”,在我来之前就有位“小鲜肉”,那就是我们的黄庐生师傅,我刚来不久前被升职调走了。但当师傅们说到黄庐生工作认真,勤奋好学时,留给我的是思想和工作压力不小,作为唯一的班里男子汉理应如此感到这份工作责任和担当。</h3> <h3> 我们化验班当时担负着老吉安地区电网的所有绝缘油的试验化验和气相色谱分析工作。我们这个班不仅是一个团结友爱、很有亲和力的团队,而且她们还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在工作上生活中她们给予我好多帮助和照顾。</h3><h3> 这是何美苏、曾喜凤和耿江凌师傅在1990年赣州公司工作考察之余在八镜台公园休闲时的情景。<br></h3> <h3>  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化验班当时的六名师傅,她们依次(左起)是:曾喜凤、关南屏、吴玉华、何美苏、耿江凌和杨晓红。这是我们化验班的六位资深美女师傅在原公司南院办公大楼门口的集体合影。好像是1990年公司被江西省电力局实行代管挂牌后照的。<br></h3> <h3>  这是我们修试公司经理刘炳德与化验班六位美女师傅在公司南院办公大楼前的合影。刘领导对我们化验班的感情可是“情有独钟”的哈!</h3> <h3>  我们化验班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电力设备里的绝缘油进行定期试验,以确保绝缘油在电气设备中稳定可靠的运行。</h3><h3> 由于绝缘油在运行中,会经常受到氧气、湿气、高温、阳光等作用,性能会逐渐变坏,致使它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确保绝缘油性能良好,化验班的任务就是必须定期地对绝缘油进行试验。</h3><h3> 目的就是为了使绝缘油能够完成其本身的功能,它应具有较小的粘度、较低的凝固点、较高的闪点和耐压强度,以及有较好的稳定性。<br></h3> <h3>  这是耿江凌师傅在做绝缘油的ph值试验的情景。你看她专注一丝不苟的样子令人敬佩。据说是她30岁时的照片正是芳华岁月呀。</h3> <h3> 这是耿江凌、关南屏师傅与杨梅英(办公室)、黄群(生技科)和汤洁华(吉安供电所)的一张合影。</h3> <h3>  这是耿江凌和关南屏师傅与王冬秀(仪表班)和陈萍(继保班)的合影照片。这些照片现在看起来是不是显得好珍贵呀。</h3> <h3>  在化验班里我除了跟师傅们学习掌握一些日常试验分析的工作外,主要精力就是跟吴玉华师傅学习气相色谱分析工作,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当时还是在摸索阶段的技术,并不是很成熟的。</h3><h3> 所谓的气相色谱分析就是由于变压器油在运行中因受温度、电场、氧气、水分,以及在铜、铁等材料的催化作用下,会发生裂解,生成氢气、低分子烃类气体,以及生成碳的固体颗粒和碳氢聚合物等。在绝缘油起氧化反应时,伴随生成少量CO 和CO2,并且CO 和CO2能长期积累,成为数量显著的特征气体。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这些气体含量判断变压器故障,并提出处理意见上报。<br></h3> <h3>  为了尽快让我熟悉气相色谱工作,公司还专门派我去北京分析仪器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培训。让我更进一步对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工作有个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收益匪浅。也让我结交了一些同仁朋友。</h3> <h3>  这是我在培训班期间认识的四位同行,他们有的来自山东化工、河南电力和浙江镇海石化的,遗憾的是由于后来工作变动渐渐的与他们失去了联系。</h3> <h3>  记得我刚到试验班化验室时是工作刚起步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工作上什么也不会,全靠师傅们传帮带,在生活中是我父亲病重的最后日子需要护理的期间。我所面临的这些困难都得到师傅们理解和支持。特别在生活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关照。能不出差的尽量不安排我去,让我有时间去照顾弥留之际的父亲,让我尽了最后的孝道,光这点我是终身难忘的。</h3> <h3>  我父母亲先后离去后,基本上是我带弟弟生活的。在我面临男大当婚的情况下,又是她们帮我出主意想办法,特别在我筹备婚礼等日常生活过程中总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关心和关照。点滴之恩历历在目难以忘怀。</h3><h3> 这是化验班全体人员在公司生技科的陈庚华科长带领下,去赣州公司考察学习时在赣州八镜台公园的合影。</h3> <h3>  在工作中由于我不是科班出身,整个绝缘油的各项化验工作都是从零开始,是师傅们言传身教的传授经验,让我尽快熟悉工作,胜任这份工作。并且有机会带我们出去向兄弟的老大哥单位学习取经。这是我们在去赣州供电公司学习期间在八镜台时照片。</h3> <h3>  实际上我在化验班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因化验班的地方较大,我把一间空闲的房间作为我的画室,有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为她们画素描头像,修理一些桌椅,陪她们打打牌,圈圈毛线,还在她们的熏陶下喜欢上了交谊舞,并得到系统的培训。</h3><h3> 在化验班工作期间就因为我的特长和爱好我一直是公司工会的业余电影放映员和公司宣传科的编外宣传员,负责公司主要宣传栏的制作编辑任务。</h3> <h3>  后来在何大姐的引导下,还成为公司演出队一名宣传队员。这些都对我今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真诚的感谢何大姐,感谢化验班的全体师傅们。<br></h3> <h3>  这是耿江凌、曾喜凤、王冬秀和关南屏在某年春节时的合影。那个时候她们都风华正茂青春靓丽的时候。</h3> <h3>  由于工作需要,后来我们的化验班由于扩编又增加了二名新成员,她们是钟秋莲大姐和曾广梅小妹。这是我们在工作间隙的合影。</h3> <h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1990年6月,根据工作需要,我开始了我的第二个工作岗位——保卫科搞内勤。从此离开了我工作八年之久的化验班,离开了温暖如家的姐妹们。同时,也标志着我从基层转入机关管理工作的开始。</h3><h3> 这是我与师傅们在化验班大门口分别时的合影。</h3> <h3>  在我离开化验班不久,化验班增加了一名学化学的本科高材生,他叫杜志刚(后排左一)。也是继黄庐生和我之后第三个“党代表”。同时,公司成立了油务班,钟秋莲和曾广梅去了油务班,化验班又增加了蔡敏。小杜和蔡敏的到来真是让化验班如虎添翼,也为化验班输送了新鲜血液。</h3> <h3> 这是杜志刚师弟和师傅们在公司城北变电站施工现场的工作场景。</h3> <h3> 时光如梭,岁月无情。我们这些50后的兄弟姐妹们都已经步入暮年了。在这里我衷心的祝福您们保重身体,健康长寿!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常联系常走动,以年轻的心态去迎接幸福美好的晚年!祝愿我们的化验班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祝愿我们吉安供电公司的明天会更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