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荷色

黄跃华

<h3>荷花是要仰望的。尽管它并不含苞于我们的头顶,怒放于我们的眉睫。 </h3><h3><br></h3> <h3>荷花生在池塘、河湖,远望是平视,近看是俯视,但我依然觉得,我们是在仰望。因为荷花从来都盘踞在我们的景仰之上。 <br></h3> <h3>当它从诗经的河流中崭露头角,一路上袅袅娜娜,羞羞涩涩,至遇上三闾大夫时,便大放异彩。<br></h3> <h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屈原慧眼识荷,把荷披在身上,让荷贴近他的肌肤,他的志向,他的情操。<br></h3> <h3>他高山仰止的形象,第一次将荷高高举过世俗的目光。 <br></h3> <h3>荷与诗人结缘,并且植根诗中。它在李白诗中徜徉,在杜甫诗中踌躇,在王维诗中禅定,在李商隐诗中啜泣。<br></h3> <h3>当它迈步北宋,一头闯进周敦颐的怀抱,它便登上高处。<br></h3> <h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br></h3> <h3>七种品质,卓尔不群,从此大写于我们的心空。 <br></h3> <h3>荷花载着高贵的品质,载着诗意的生活,姗然于我们的眼眸。<br></h3> <h3>在乐府民歌里,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翻动过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热过多少深挚的思慕。<br></h3> <h3>而《西洲曲》中绵邈的吟唱,更是青如莲子,柔似流水,萦心绕耳,千年不绝。<br></h3> <h3>而摊开王昌龄绝句,那种“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闻歌始觉”的采莲生活,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经典。<br></h3> <h3>周邦彦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幽梦,我们只能神往了又神往。<br></h3> <h3>也许我们也曾误入过藕花深处,只因为缺少几杯沉醉,便无法“惊起一滩鸥鹭”,栖息于暮归的诗情。 <br></h3> <h3>荷花无言,可它捧着清香的呓语,开在城市的边缘,乡村的怀抱,摇曳在我们的窗前屋后。<br></h3> <h3>它将深碧的绿意,送进我们的凝望,即使烈日炎炎,只要你能静对,你浑身上下便会流淌着潺潺的凉气。<br></h3> <h3>它将荷风吹进你的幽室,荷香渗进你心脾;它纯净的花色,一如处子的眼神,微匀的呼吸,那种宁静与安恬,让你不忍心有丝毫唐突。 <br></h3> <h3>荷花行走在唐诗宋词中,唐诗宋词是高于我们目光的永恒风景。<br></h3> <h3>荷花开在明清水墨画里,悬挂于厅堂,那是让我们永远仰望的艺术。<br></h3> <h3>荷花亭亭玉立在朱自清和余光中的散文,他们的散文是激荡于我们心灵河床的波光艳影。 <br></h3> <h3>那吒是站在荷花之上的,他舍去了血肉之躯,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br></h3> <h3>菩萨是站在荷花之上的,她普渡众生,是我们理想的寄托。 <br></h3> <h3>我们只能端坐在荷花下,用一生仰望,且慢慢将自己砸碎,揉进碧荷,揉进红莲,揉进埋没千年依旧能胚胎萌芽的莲子。<br></h3> <h3>所有照片均是本人拍摄于宝箴塞、遂宁湿地公园、肖家镇等地,如需转发请注明出处。本人摄影初学者一名,如有需要约拍和交流的朋友,请加我微信wsunis。</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