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我小的时候中苏还是友好关系时接触了一些苏联的文学作品,总有一些会提到高加索三个字,幼小的心里就对它萌生了一些神秘感。<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到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旅游就是因为它们处于高加索地区,尽管都不知在世界地图的哪个位置。</span></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2018年7月,北京酷热。想着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纬度要高于北京应该会凉快一些吧,没想到一下飞机那股热浪焦焦地扑上身来,更甚于北京。</span></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第比利斯是个古老的城市,建于公元4世纪。库拉河在城中蜿蜒穿行,一边是新城一边为老城。房屋建筑或依山或傍河,各显神通地盖出了各自的风格。</span></h1><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 <h1>夜晚的第比利斯温柔了许多,库拉河在两岸灯光的映射下风情万种,这个城市的标志建筑—圣三一大教堂更是熠熠生辉。</h1> <h1>第比利斯有线条流畅的和平桥,古老的硫磺浴室,童话般的老街钟楼等等</h1> <h1>但给我印象深刻的却是那建于苏联时期的地铁。很便宜,无论坐几站都只需买合人民币1块3毛的票。只是很深,搭乘滚梯少至一分半钟多至二分多钟,足够谈一场恋爱。看到墙上修建的年代是1967年,那时正是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一号线开挖的时候。</h1> <h1> 现在说到葡萄酒,有名气的是法国葡萄酒。在国内也可见西班牙的澳大利亚的甚至智利的,殊不知格鲁吉亚才是葡萄酒的发源地,而且是用陶罐酿制出来的。格鲁吉亚人非常喜欢他们的陶罐,满街都可见到陶罐的身影。</h1> <h1> 西格纳吉小镇是真正的葡萄酒的故乡,据称7000多年前就开始酿葡萄酒,镇上家家户户都挂着葡萄藤。小镇的妙曼风光又浸透着爱的滋味,流传着一个悲剧性爱情故事,故又称爱情小镇。朴素的民政局不断有情侣携亲友进出,进行结婚登记,或奢华些或简单些。那婚车也只是挂几条彩带,登记完毕,车队会鸣着喇叭快活地通过小镇。</h1><h1> 小镇海拔790米,一夜的雨声终于带给我们久违了一个多月的凉爽。当然,品尝当地居民自酿的葡萄酒是必不可少的。遗憾的是,那夜正是世界杯决赛之日,满处寻找也找不到一家有电视的饭店,那些挂在墙外的卫星天线都成了摆设。在那里似乎没人关心世界杯,真正的世外桃源!</h1> <h1> 驱车前往卡兹别克的路上,一山接着一山,风景也越发的旖旎。卡兹别克山位于高加索山脉,海拔5000多米。据说高有雪山低有草甸,只可惜我们赶上下雨,低云压顶下没能一睹雪山壮景,只有那绿油油的草甸和满坡的野花一路相伴。</h1> <h1>网红孤独星球城堡的Ananuri教堂</h1> <h1>俄格友谊纪念碑。只是现在格鲁吉亚并不亲俄,在米国的挑唆下,10多年前还和俄国打过一仗,现在作为一个中亚小国却加入了欧盟。</h1><h3><br></h3> <h1>大雨滂沱中到达预定的Sno小村的民宿。小村的房子都是用黑片石堆垒。雨后的小村恍若仙境。</h1> <h1>墙边的小花</h1> <h1>村口的碉楼</h1> <h1> 到卡兹别克一定要去位于半山腰的圣三一修道院,尽管向上爬时浓雾弥漫,一脚深一脚浅地爬上海拔两千多米的半山坡都看不见修道院。也许是我们的执着感动了上帝,当我们到达修道院时浓雾渐渐地消散了一些,卡兹别克山也微微地露出一点山顶。</h1> <h1>卡兹别克的圣三一修道院号称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建于14世纪,已孤独又虔诚地耸立了700多年了。</h1> <h1>经过5个多小时的跋涉从山上下来,累不可支的我们到著名的Rooms Hotel酒店前平台来个下午茶。</h1> <h1>眼前的风景壮观宜人,对面山顶那小小的修道院已留下了我们的足迹。</h1> <h1> 这里离俄格边境很近,沿军事大道开车过去不过半个小时。到那儿一看通关的车队排得长长的,导航显示的shopping mall 似乎还在修建中。</h1> <h1>路边的风景还不错</h1> <h1>回小村时的风光可以拿来做屏保了</h1> <h1> 离开卡兹别克一路向南到姆茨赫塔去看看格鲁吉亚最著名的生命之柱大教堂,据说是埋藏着耶稣的斗篷,是仅次于耶路撒冷大教堂的圣地。</h1> <h1> 前往斯大林故乡哥里途中去看了据说建于青铜时期的石头城,大大小小在岩石上凿出洞穴在当时被赋予各种用途。回来谷歌了一下,属于乌普利斯齐赫洞穴王朝,是 格鲁吉亚 的历史,也许也是亚欧大陆的历史起源。</h1> <h1> 到了斯大林故乡哥里。虽然这座城市并没逃脱当年斯大林的恐怖镇压,但仍感觉当地民众对他还是敬仰的。</h1> <h1> 那晚入住博尔诺米,又称泉水小镇的民宿,房东送上她老父亲酿制的葡萄酒一点不输那些名贵冰酒。第二天花合人民币8元的门票到泉水公园转转,在那个玻璃凉亭下两个大妈从泉水口接水供游人免费喝,是带气的,和我国五大连池的泉水相似,这里的泉水也直接灌装到各地销售。</h1> <h1> 前往巴统的途中经过库塔伊西,苏联时期的工业重镇,1991年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的工业崩溃一蹶不振,那里的许多人也都经历了下岗。只有山坡上的巴格拉特大教堂在默默地守护着它的子民。</h1> <h1> 巴统是此行最期待的地方,因为它坐落于黑海之畔。比起第比利斯更现代、更摩登。而我最想做的事是到黑海游游泳尝尝黑海水的滋味。结果是游泳因那海滩遍布卵石没了兴趣,掬了捧海水尝尝真的不太咸。</h1> <h1><font color="#333333"> 信奉穆斯林教的青年Ali和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公主Nino爱情悲剧被雕刻家用两尊会移动的金属雕像定时演绎着。看着他们相互靠近、亲吻、相拥到决绝离开,有一丝痛又有一份敬佩。</font></h1> <h3><br></h3><h1> 结束了巴统的游玩就要驱车返回第比利斯了,然后开始下一个国度的游走。</h1><h1> 有旅游宣传称格鲁吉亚的风光堪比瑞士,依我看对有些地方来说此言不虚。如果格国能进一步改善公路建设将会更方便啦。</h1><h1> 本篇结束时奉上绚烂的黑海日落,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自己在走不动时记得翻看回味。</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