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巧结合,拨云见日亮洪州--写作教学工作坊研修第四天

陈明皎

<h3>  岁月正美,遇见正好。“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建设综合研究与协同实验”2018年实验校区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写作教学工作坊进入研修第四天,的确,正如董卿所言:只要开始去做了,永远为时不晚,而且在这个时候是一个最好的时候。</h3><h3> 上午是在周子房、王从华、邓彤、高晶、唐旭等专家指导下进行了研修小组(小学六个组,初中四个组)又一轮展示活动,我们一起来走进上午的写作教学学习支架设计展示活动:</h3> <h3>第一组A组小结 指导老师:唐旭 &nbsp;支架,相当于生活中的梯子,有了梯子,生活才能到达一定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恰当使用学习支架,能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帮助他们顺利达到写作的彼岸。在今天的“支架设计"展示中,各专家对我们小组《我有一个金点子》的教学支架设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很受用。 一、注意针对性。设计支架要考虑到情境与任务。其中提到“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孩子”,对于这部分孩子,我们在帮助学生选金点子的支架设计上要有指向,根据实际情况筛选点子突出“金"。 二、体现形象性。在头脑风暴过程中,呈现学生的金点子要去表格化,可以采用放射性的图片设计,以金点子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发散,显得直观,形象。 三、增强功能性。围绕学习元素,所设计的教学支架还是有所欠缺,不能落实“教会学生具体、有序写一段话”的目标。所以,在落实“具体、有序表达”上,还需想办法送出支架。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历学习、交流、反思、修改等系列过程,我们设计的教学支架会更加贴切、实用,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呈现出他们的精彩语段。<br></h3> <h3>一组B小组展示活动小记</h3><h3> 经历了昨晚小组共同备课,今天早上在报告厅进入展示汇报环节。我们第一组B小组设计了“自制小人书”、“幸运四叶草”、“呈现样例”三个学习支架,汇报后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尤其是小人书环节,非常有创意,图文并茂的运用触发了孩子的写作欲望,以活动方式卷入。 然后是全体研修老师质疑环节,最后是专家团队的炮轰指导。 邓彤博士:设计好,符合小学生的学情,考虑到了学生意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 王从华博士:设计针对几年级?“小人书”学习支架适合中年级,和后面的例文难度不统一。 高晶博士:运用“小人书”学习支架营造情境,倾诉本身就是目的。适合五年级。 周子房博士:选取元素的点很好,学生体验的过程有趣,体现得很到位。但是知识点教学呈现比较硬,要思考下如何以自然方式呈现。<br></h3> <h3>第二组A组活动展示小结 在今天“支架设计”的展示中,感谢王从华博士和高晶博士的建议。 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如何进行才更高效?王博士提出的把一段有关场面描写的段落拆散,让学生认知有关“点”和“面”的句子并进行恰当组合。这一提议让老师们豁然开朗、啧啧称赞。 今天的人们早已远离战争,如何帮助同学写好宏大的战争场面?“支架设计”中表现不充分。高博提出的问题激起现场、线上老师们的强烈共鸣。 是呀,立足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是“支架设计”永远的出发点。<br></h3> <h3>《少年说、勇敢说》学习支架设计展示小结 第二组(耀火组合) 指导老师:周子房 组长:刘海涛 成员:程丽云 何志敏 刘耀星 刘瑜 刘云 梁丽琼 龚萍 饶晓雯 卢钰 上午,刘海涛、龚萍两位老师代表耀火组上台展示,展示的内容为《少年说、勇敢说》这一写作教学内容的支架设计。该组通过“煲心灵之汤”将整个教学环节巧妙地串联起来,在典型事例的选择、心理体验的表达两大学习元素教学上,精心设计了学习支架。整个写作课例的展示,得到了现场专家的认可。 </h3><h3> 周子房博士用“课件制作好、构思创意好、讲解好”来评价,同时对“故事构思表”学习支架的设计提出了增加“内心体验”栏目的宝贵意见。</h3><h3> 邓彤博士评价“将知识和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想象整个课堂一定很嗨”。王从华博士称赞“推出了展示的小高潮”。 </h3><h3><br></h3> <h3>第三组A小组展示活动小记</h3><h3>首先由我们组员朱敏荣准确清晰地介绍支架内容,子房博士第一个问哪个图最符合学习元素,我们学员回应说:思维导图。 王博点评:肯定了我们的课例思路清晰,但是有几个问题:1.学习元素:确定人物特点要教什么?2.根据素材组织语言有点空 3.王博肯定了思维导图的设计,如跑得快,要从哪几个角度?比如写跑得快时的样子,想象场面、打个比方或者联想。 所以整个设计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导图要进一步转换成文字,要有语段的文字出现,写完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排序。 周博点评到活动二和三有什么关系?句子的顺序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 组员回应:这是我们在研讨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提供素材,组织语言就是用关联词,到底呈现什么样的范文还没有达成共识。 高晶博士:1.这一组针对三年级第一次习作,只要写一个片段,讨论这个片段写一个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个片段,加了一个信息卡的元素,这一段文字仅仅是说明这个特点,让学生学到这个特点是客观的、学生要达成共识的,这张信息卡要让学生根据这个片段找到这个人;2.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写出来的可能是词语扩充成句子,这三五句话怎么连成一个语段镶嵌在信息卡上,所以出现了一个组织支架。 周博继续点评:王博评价得很到位。课例具有实操性,但怎么让情境更好玩一点呢?有没有更好的思路?高博建议:1.“这个请你找到最有特点的同学”可否改为“能不能把同学跟动物,出生年份联系起来?可推荐几个特点明显的同学,类似封神榜的情境……所以说这个情境有点硬塞。 2.外星人有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特点,引导班上的同学找到这些特点聚焦在哪个同学身上。 3.若要把知识教扎实,要用更有吸引力的情境去点燃他们。<br></h3> <h3>小学第三组B队展示活动小结 我们组的题目是“江湖称号”,王博对我们小组课题的名字有质疑,认为三年级的孩子搞不明白“江湖称号”,不建议用这个,建议动画片“动物大逃亡”,绘本动物故事讲起,这样更让学生感兴趣。 </h3><h3> 另外我们的支架展现形式很复杂,设计不符合三年级孩子的认知,需要更简化更直接,图文并茂,截取动画片画面配上说明性的文字。让学生看起来清晰,操作性强,整体就是简单点。 其他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意见,没有教孩子们写长句,重点不清。 邓博:小贴士的例文,范例和写作任务无关联,和主题没关系,例子不够典型,出版新书很好,但是和江湖称号不匹配。<br></h3> <h3>“纸条串烧”游戏写作教学支架设计展示小记 第四组A“星星点灯”组 指导专家:王从华 组长:袁明 组员:吴秀华 熊英方 唐娟 辛增荣 陈明皎 黄怡静 傅晚晴 汪啊兰 李玲玉 上午袁明、汪啊兰老师代表“星星点灯”组上台展示,展示内容是“纸条串烧”游戏这一写作学习支架设计。我组是让学生先通过进行纸条串烧这一活动后,再在这两轮游戏的参与和观察中,学会在叙事中写出自己的心理变化,以及动态选点写出场景的立体感,抓住突出人物的夸张行为,体现游戏的趣味性。但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态选点”,在游戏设置中安排了两轮游戏。</h3><h3>有老师质疑学生玩游戏后,不能收心,写作指导教学有效性会打折扣。此时高晶博士引用“折纸飞机”的教学课例,建议采用老师指导停顿游戏动作的方法让学生更能真实地记录首次游戏的心理变化和动作变化,或者让同学联想虚构纸条组合出来的事件。</h3><h3>而邓彤博士也指出如果是在第二轮游戏中再让学生观察就缺乏了新鲜感,无法真切体味第一次做游戏时带来的陌生感和紧张感。</h3><h3>周子房博士提出选四个最有趣的“串烧句子”,分四组创作故事,一定是个能点燃学生的神奇种子。周博真是慧眼如炬!当然该组的学习支架“趣味元素构思”“游戏场景描写”等也得到了王从华博士的认可和赞扬,日后在具体教学中可视实际增删学习支架。 <br></h3> <h3>不断完善,精益求精――第四组B小组学习支架展示活动侧记 </h3><h3> 指导老师:王从华教授 组长:罗文华 成员:郭彬、叶兴平、王寅清、刘明华、刘恺昕、朱涵潇、周恋、庞俊利、邬若琼 今天上午,我们组周恋和王寅清两位老师代表全组同仁做了精彩的展示,得到周子房博士的高度赞扬!</h3><h3>首先,周恋老师在介绍五个学习支架时,重点对主支架和心理过程支架进行了深入阐述!接着,王寅清老师对老师们的质疑进行了精彩回应――解释了七年级学情与六年级学情的异同。</h3><h3> 随后,邓彤老师建议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对有关支架进行删减。</h3><h3>最后 ,王教授建议我们:增加学习支架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新理念,新创意,新体验,我们在进行一场写作教学的新革命。期待写作教学的春天早日到来!<br></h3> <h3>第五组A组 指导老师:邓彤博士 组长:卢春梅&nbsp; 成员:阮仕娟&nbsp; 江海娜&nbsp; 黄勤丽 &nbsp; 陈亮 艾青&nbsp; 孙兰&nbsp; 谢玉婷&nbsp; 李雯欣&nbsp; &nbsp;曹静 历经紧锣密鼓的备课后,终于迎来了共同研讨环节。 透过研讨,我组对学习支架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支架作为连接学生本有经验与目标能力的桥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本小组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首先,注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求。在设计写作教学内容时要充分思考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需要,思考学生在写作是可能遇到的困难,为其搭建学习支架,从而提高教学结果的有效性。 其次,在进行写作学习设计时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正如邓彤博士所言,打靶式教学,促进写作教学内容的微小化与递进化,也能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br></h3> <h3>第五组B组学习支架设计展示小记</h3><h3>指导老师:邓彤 组长:彭景华 成员:刘亚萍 李文海 刘检妹 左凌 林饶敏 何光玉 陈琳 方文娟 周亚凡 欧阳会 </h3><h3> 下午由刘亚萍、周亚凡两位老师作为代表上台展示了本组的共同备课成果。根据“许愿树” 情境,我们确定了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确立愿望,构建框架:主要通过画出愿望树以及列举愿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确定愿望,让学生写出故事开头 任务二、设置障碍,丰富故事: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并制作“实现愿望的障碍”表格,让学生明确自己愿望实现中存在的障碍,同时通过故事模板构建出故事并加以丰富。 任务三、设置行动,完善故事:通过师生角色扮演使学生对情境和愿望树的合理介入有清晰的认识,同时用片段范文示例的方式——自救法和求助法等等启发学生,以达到完善故事的目的。 专家们对本组的展示给予了很大程度上的认可。与此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h3><h3>王从华博士在肯定情境设计和学习支架的同时,指出要思考如何将学习支架中的指导方法有效落实到容量有限的课堂中真正帮助到学生的写作。经过一番讨论后王博士也进一步指出,需要对学习支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考虑学情和语篇,再去对支架中的方法进行选择和排序。</h3><h3>高博士则指出,故事的不同类型,决定了其中人物如何行动,因此应该让学生构思好故事类型再来对方法进行选择和排序。这又是一个宝贵的补充和建议。</h3><h3>最后周子房博士总结并提出,可以将情境中“许愿树提供三次帮助机会”改为“许愿树给了三个锦囊”,通过举例充分说明稍作修改的设计对学生的写作会更加具有发挥空间 。 </h3> <h3>下午是邓彤博士的《微型化写作教学:要素与设计》专题讲座。</h3><h3>邓彤,教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实验室主持人。</h3> <h3>讲座从“写作教学从哪里开始?从学生的学情开始”导入,分析讲解“学生作文没啥可写,怎么破?”“写作教学重心沿革:怎么教--教什么--为何教”“叫学生写VS教学生写”等,然后重点讲授“微型写作教学概述”“微型化写作教学”等,最后结合《复杂任务微型化--填词》《故事写作--知识的开发与运用》(3D打印妈妈)等大家不常见的课例具体详细的介绍微型化写作教学。</h3><h3>邓彤博士在讲座中反复强调的是,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的内心感受,考虑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老师尽可能的设计方案予以解决。总之,写作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h3><h3> </h3> <h3>晚上继续研修。</h3><h3>来自深圳南山实验集团南头小学的名师邓玉琳给大家带来专题讲座《小论文写作实践与思考》。</h3><h3>邓玉琳老师是一位传奇老师。用王从华博士的话来说,邓玉琳走过了一段传奇的历程,赶上了中国两次人口大迁徙,支援大西北和“孔雀东南飞”。</h3><h3>在深圳南山教育实验集团期间,她独树小学生撰写科技小品文的旗帜,成长了学生,成就了自己。在她的带领下,许多学生小小年纪就成了中国科学院小院士,甚至有申请到几十万元的课题经费,还有的学生走向世界,在美国科技比赛中获得金奖。</h3><h3><br></h3> <h3> 邓老师分享时,她先是讲述了由学生阅读书目引发了对科技小论文写作的思考,再介绍了如何在不同学段开展科技小论文的写作:</h3><h3>在低段,邓玉琳老师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问题意识;</h3><h3>在中段,实施“合作箱”策略,教会学生在合作中发现可研究课题,利用身边有效资源,结合阅读书目,撰写小论文;</h3><h3>在高段,她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作用,邀请专业老师、大学教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继而完成课题研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系列问题。 <br></h3> <h3>邓老师重点和学员分享了她的学生小论文,比如《电磁推进器的研究》、《光盘的回收与利用》、《“瓢虫侠”爬行器的发明研究》、《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探究农村爷爷家生活污水处理》、《香蕉皮造纸术的研究》、《关于儿童智能手表的调查与研究》等,看这些论文题,够震撼了吧?!</h3><h3><br></h3> <h3>又一天的头脑风暴和思维冲刷,种种震撼不言而喻,但精彩绝不是一次就能筑成,正如邓彤博士有言:写作教学不是一锤子买卖。不忘初心,坚持前行!</h3> <h3>编辑:苏丽华、林礼佳、宁宏明、刘海涛、詹腼、卢杏、袁明、罗文华、卢春梅、欧阳会、何光玉、陈明皎</h3><h3>审核:王从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