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8月10日一11日,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侯马市工商联组织党员干部赴延安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学习。</h3> <h3>1969年16岁的习近平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了延安梁家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下乡插队。艰苦的生话条件,造就了共和国总书记关爱民生的治国理念。</h3> <h3>侯马市工商联培训学员兴致很高,对熟悉的农村土地和庄稼有着别样的感情,因为我们中的许多人就来自于农村。</h3> <h3>据解说员说由于天气炎热,近期游客只有五,六千人,而旺季会有两,三万人。虽然不收门票,然电瓶车费用也已超过壹拾万元,还不算相关饮食,住宿等收入。这也只是梁家河一个点的旅游规模,如果连培训及延安各个景点的收入加起来,将会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h3> <h3>侯马市工商联张红霞书记带领商会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重温党的誓言。</h3> <h3>在党的总书记生活过的土地上宣誓,每个党员的心中都拥有了一种神圣和自豪。</h3> <h3>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去北京请华上学前与村民合影留念,这张照片还保存在许多的村民家中。</h3> <h3>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读过的书。</h3> <h3>偏远的山村再次来了一群年青人,他们来的目的是体验当年知青的感受,参观总书记习近平生活过的地方。</h3> <h3>踏着总书记曾经走过的路,我们不觉间浑身有力。</h3> <h3>鞋贸商会周立志手执党旗走在了学员们的前列。</h3> <h3>市工商联张国印手执学员旗帜心情愉悦。</h3> <h3>侯马市工商联蒋安生会长戴着知青草帽,感受知青心情。</h3> <h3>窑洞的门窗一体,上面却刻着不同的花饰,反映了陕北人民爱美的特性,同时艳丽的剪纸窗花,更是表现了陕北人民追求幸福的智慧。工商联王文霞在窑洞前留影。</h3> <h3>农民企业家赵小五,反客为主,好像站在自家的窑洞前。</h3> <h3>工商联贾世杰践行服务,主动担起接待工作。</h3> <h3>工商联卫娟,王文霞脸上挂着充满自信的笑容,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 <h3>坐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学习的小桌边,瞬间感觉到了知识的力量。</h3> <h3>躺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休息过的地方,快乐迅速感染了大家的心情。</h3> <h3>盘腿坐在坑上,仿佛听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油灯下讲述的故事。</h3> <h3>太行村镇曹行也兴致勃勃地盘腿而坐,全然不顾坑上的尘土。</h3> <h3>新田商会会长赵军也想体验一下盘腿而坐的感受。</h3> <h3>亚欧桥商会会长王豫才直接开讲起了总书记的故事。</h3> <h3>比起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所遇到的生活困难,我们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h3> <h3>细节决定成败,你看出了什么?是的,把上衣扎进腰带,便是成功的起点。</h3> <h3>二十多年一起生活的经历,让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h3> <h3>习近平总书记住过的窑洞成了学员们争相合影留念的焦点。</h3> <h3>今天的经历也会成为我们以后美好的回忆,快乐当下,幸福满满。</h3> <h3>窑洞以力学原理,可承受巨大压力,且冬暖夏凉,是陕北人民与大自然抗争智慧的结晶。党中央在此便具备了这种窑洞精神。</h3> <h3>怀旧的感觉。</h3> <h3>10日下午侯马市全体学员在培训中心接受延安李海际教授的培训学习。李教授集中讲述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历程,并总结了党中央在此期间的成就和收获。</h3> <h3>培训课上,李海际教授走下讲台,给予山西的学员极大尊重,而全体学员也以浓厚的学习热情对教授的辛勤付出报以热烈的掌声。</h3> <h3>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一个半小时的培训,让学员们感触颇多,意犹未尽。</h3> <h3>讲解员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插队后如何度过跳蚤关及思想观等四关,又是怎样带领村民打的井。</h3> <h3>解说员在讲习近平总书记怎样担起了村书记,又是如何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h3> <h3>一起走过,一起快乐,一起学习,一起收获。前行的路上有你也有我。</h3> <h3>10日晚九点,侯马市培训全体学员集体观看了中国首部红色主题秀《延安,延安,红秀》此剧展现了党中央从长征到延安生活十三年所经历的困难和收获。</h3> <h3>尽管在培训时李教授已做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讲解,但观看了场景剧后,让我们对党中央当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又有了更形象的了解。</h3> <h3>金色快捷酒店老总张金明与笔者在总书记窑洞前亲切合影。</h3> <h3>习近平总书记窑洞前的枣树硕果累累,如果是秋天,一定能吃上几颗脆甜的红枣。</h3> <h3>工商联贾世杰摘下遮阳帽戴上草帽,玩起了帽子戏法。</h3> <h3>不同界别,情同手足。</h3> <h3>11日早晨七点多,学员们已用过早餐,赶至今天第一个参观点宝塔山。宝塔山是延安的形象标志,塔身九层,高44米,周长也近40米。</h3> <h3>侯马市工商联全体学员在宝塔下集体合影!</h3> <h3>宝塔山前,鲜艳的党旗下,机关的党员幸福合影。</h3> <h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诗写在了路旁,让人回味无穷。</h3> <h3>对党忠诚,旗帜鲜明。任何时候我们都应牢记自己使命。</h3> <h3>侯马市工商联饮食商会会长贾世杰居高望远,朝气蓬勃。</h3> <h3>青山依旧在,几度迎朝阳。</h3> <h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h3> <h3>在宝塔山上下望,延安城尽收眼底。三山两河两条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曾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有希望的地方,这里曾经生活着共和国的缔造者和管理者。</h3> <h3>日本侵略者曾十七次派飞机轰炸过延安,但延安特殊的地貌保护了党中央,保护了毛主席。</h3> <h3>宝塔下面红旗飘,工商联合斗志高,</h3> <h3>宝塔,青松,红旗,使命。这样的场景,全国唯一。</h3> <h3>侯马市工商联全体培训学员在宝塔下集体合影,我们是团结的集体,更充满正能量的集体。</h3> <h3>侯马市工商联副会长马文革站在宝塔山下的标语前,让我们记住这几句话,并深深地刻在心中!</h3> <h3>全国各地的培训学员陆续赶到,不同的服装,相同的目的。</h3> <h3>第二站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耗资七亿,占地两万平方米,在全国也处在少有的位置。</h3> <h3>侯马市工商联全体培训学员在延安纪念馆毛泽东塑像前集体留影。</h3> <h3>毛泽东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h3> <h3>玉米,土豆,南瓜是开垦南泥湾大生产的最大收获,彻底改变了军民的生活问题。</h3> <h3>总书记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在大生产中被评为劳动模范。</h3> <h3>陕北的人民和毛驴,肩挑背驮,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后盾。为了不吃百姓的毛驴,战胜敌人,没有退路。</h3> <h3>毛泽东已经看到了中国革命之火的燎原之势。</h3> <h3>杨家岭是毛泽东及党政机关在延安生活居住最长的地方,长达五年。这里的环境绿树环绕,很好的保证了党和领导人的生命安全。</h3> <h3>侯马市工商联学员在毛泽东旧居留念。</h3> <h3>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从年青到成熟的重要年代,也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理论和思想的成熟阶段。</h3> <h3>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牌子简陋的让人难以想象。</h3> <h3>建材商会会长解诚同学员们坐在中央办公厅的桌旁非常的开心,感觉那是相当的好。</h3> <h3>服装商会邵建铮会长也想找找这种感觉。</h3> <h3>侯马市工商联全体学员在专心的听解说员讲解。</h3> <h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h3> <h3>穿着红军服装的培训学员在这里倍感荣光。</h3> <h3>几位小红军战士对前辈们的光辉历程充满敬意。</h3> <h3>毛泽东亲手开垦的土地上仍长着蔬菜,但那些辣椒,西红柿却只能见到参观的人们,再也见不到过去的主人。</h3> <h3>枣园占地约八十亩,曾经是一个老地主的庄园,说是枣园,其实以梨桃居多,直到今天,上百年的梨树星罗其布,还有许多,这些见证共和国诞生前的一批有志之士生活点滴的老树,像对游客有说不完的故事。</h3> <h3>解说员讲的生动形象,学员听的专心入神。</h3> <h3>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连窗户都没有,很难想象当时的一场场胜仗战役是在这样简陋的房子里制定指挥的。</h3> <h3>打扮俊俏的小红军战士手握手枪,站在了几个伟人中间,他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h3> <h3>参观任弼时旧居后感慨万干,45岁便因病去逝,英年早逝,国家损失了一个卓越的领导人,同时对任弼时如此年青便已堪当大任的能力很是钦佩。</h3> <h3>刘少奇在枣园的油灯下写出了重要的文献材料。</h3> <h3>朱德朱老总战功显赫,却从不居功自傲,慈祥忠厚的性格是中国的福份,也是中国人民的福份,更是上至主席,下至百姓尊敬的主要原因。</h3> <h3>"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主席对彭德怀元帅的最高评价。</h3> <h3>看着这平凡的茶壶,茶杯,总能令人联想到朱老总给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斟茶的样子。四大伟人在这里不知商议出了多少良策。</h3> <h3>枣园出口的路平坦宽阔,两旁挺拔高大的银杏树生机盎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行进在这样的路上,正像生活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广大民众一样,幸福着,快乐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