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车万里天山行(下)—南疆风情

孤车远影

<h3><font color="#ed2308"><b>我不想</b></font></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我老了 </b></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走不动了</b></h3><h3><font color="#ed2308"><b>却还有某个 </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我曾梦中向往 却始终未能到达的 远方 ————孤车远影</b></font><br></h3> <h3>新疆一般划分为北疆、南疆(有时也把东天山以南的吐鲁番市、哈密市单独列为东疆)。南疆,是指新疆天山以南的部分。</h3><h3>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维吾尔、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艺术和绚丽多彩的风情,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h3> <h3>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丝绸之路经过新疆有三条主道,即所谓的南道、中道和北道。</h3><h3>丝绸之路南道,是一条最早的国际交通大道,它从甘肃敦煌的阳关往西,横穿足有500多公里的沙漠戈壁(即今日的罗布泊一带),过楼兰国,沿昆仑山北麓,经若羌、和田(古代称于阗)抵达莎车,越过帕米尔高原到中亚或印度。</h3> <h3>丝绸之路中道,汉代的时候称为「北道」。它从甘肃敦煌的玉门关往西经吐鲁番盆地的交河故城,沿天山南麓和塔里木河向西,到达喀什,经塔什库尔干出境。当中,高昌、交河、轮台、龟兹、疏勒,是「丝绸之路」中道上的历史名城。 丝绸之路北道,也称新北道,它是从伊吾(今哈密)北穿天山,沿天山北麓西行到木垒、吉木萨尔、乌鲁木齐地区、伊犁,然后出境。这条路线,西汉时期已经存在,但隋唐以后才日渐繁华。<br></h3> <h3>上图是20天新疆自驾游总行程表,6月24日至7月3日上午行程请点击链接 :<a href="https://www.meipian.cn/1h0tbes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孤车万里天山行(上)—大美伊犁</a></h3> <h3>上图是此次新疆自驾游景区费用表</h3> <h3><font color="#ed2308"><b>7月3号,那拉提——巴音布鲁克,行程约170公里。</b></font></h3><h3>诸位看官,上回说到我们在新疆伊犁游玩数日之后,7月3号从那拉提景区出发,沿218国道向东进发,正常情况下是应该在218与217的交叉路口向右转217国道即独库公路去到巴音布鲁克,但十多天前独库公路这一段山体灾害被临时封闭,所以我们只能继续走218国道东行再折转S321省道到巴音布鲁克。经过巩乃斯乡后,此时汽车开始进入险峻蜿蜒的盘山公路,而艾肯达阪就在那一层一层的盘山公路的最高点上。</h3> <h3>达坂,蒙古语的意思是“山顶上的隘口”。艾肯达坂海拔3050米,地势险要,多风多雪。它处于天山山脉西风气流的迎风坡,大风、低温、强降水,公路雪害严重,因此被过往司机们视为“鬼门关”。虽然现在已经是盛夏,但行至山顶,巍峨的山峰上依旧白雪皑皑,而雪峰下面的山坡草地上牛羊成群,一开始从远处看,我们还以为是一块块石头呢。看着车窗外风景壮丽牛羊怡然自得的情形,我们好不容易找了一个稍微宽阔能停车的地方想好好照几张美照,一开车门,好家伙,寒风凛冽夹着雨点,刚出去三分钟人就冻成狗了,只得赶紧又缩回车里。翻过艾肯达坂,就进入了广阔无垠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h3> <h3>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群山拱抱,河流如带,地势起伏辽阔,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优良。这里幅员辽阔,地势平坦,水草丰美,遍地是优质的“酥油草”, 哺育着60多万头(只)牛羊,是新疆的牧业基地之一。<br></h3> <h3>巴音布鲁克是天山山脉中段的高山间盆地,四周为雪山环抱,平均海拔约2000余米,面积23835平方公里(呵呵,相当于12个深圳大),是中国第二大草原和最大的高山草原。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丰泉——“丰富的泉水”,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想去或想了解的不妨先看看以下的宣传片:</h3><h3><a href="https://mr.baidu.com/np30uah?f=c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巴音布鲁克草原宣传片</a><br></h3> <h3>巴音布鲁克的天鹅湖实际上是由众多相互串联的小湖组成的大面积沼泽地,这里是全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中国最大的野生天鹅种群以及其它共128种的各种鸟类。</h3> <h3>巴音布鲁克草原共有大小13处泉水,7个湖泊,以及还有20条河流。蜿蜒在草原上的开都河更素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开都河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名字——通天河,传说唐僧取经的“晒经岛”就在和静县境内。这条宽度为40多米的开都河在平坦辽阔的草原上,蜿蜒曲折,缓慢宁静,不着一丝矫饰,静静地滋养着这片草原沃土。<br></h3> <h3>感觉这巴音布鲁克草原就是典型的伊犁风格啊!但不知为啥就划为了巴州的和静县管,而这和静县也是个奇葩,他位居新疆天山的中心,大致像个四边形,而四周居然有15个跟它放射状的毗邻的县市,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与周边接壤县市最多的县!俨然它是老大,众星拱月,而周边的乌鲁木齐、昌吉、伊犁、阿克苏、吐鲁番等各个大爷却成了它的跟班。</h3> <h3>再来说说这管和静县的巴州,这也同样是个奇葩。它的全称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它奇葩在哪呢?大,很大,飞常飞常的大,东西和南北最大长度为800余公里,面积达48.2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相当于三个江西,240个深圳那么大,但人口呢,却只有126万,深圳人口的1/10都不到,典型的地广人稀。自治州的名字倒是取得很好,蒙古语中巴音是富饶,郭楞是河流的意思,其实巴州绝大部分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和戈壁,包括那恐怖荒凉的罗布泊以及早已消失在历史沙尘之中的楼兰古国。不过,这个名字对于巴音布鲁克草原来说还是相当恰当的。这里气候凉爽,草原肥沃,河流纵横,湿地密布,确是人类、牲畜和禽鸟的天堂。<br></h3> <h3>陶醉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夕阳下,恨不能将这幅美妙图画印刻脑海。任凭寒风凛冽,直到十点多晚霞散尽才依依不舍离去。之后再赶坐景区区间车,回到宾馆已然午夜12点。<br></h3> <h3>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正月,因不堪忍受沙俄的压迫和奴役,“东归英雄”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等蒙古部落,3.3万余户,16.9万人,持家带口,赶护牲畜,携运辎重,自迁居了近百年的伏尔加河下游起程返归故土,他们沿途克服了长途跋涉、疾病饥饿、沙俄围追堵截等艰难困苦,用了半年多时间,以近十万人伤亡代价辗转万里回到新疆伊犁。清政府对归来的蒙古民众进行优渥抚待,乾隆皇帝特赐水草肥美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供他们游牧,并于1774年移居之。</h3><h3>为纪念这一段恢宏的历史,在巴音布鲁克镇的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每晚将有一场大型实景剧《东归·印象》上演,因为我们只在巴音布鲁克安排住一个晚上,所以很遗憾未能实地欣赏。</h3> <h3><b><font color="#ed2308">7月4日 巴音布鲁克——库车,行程约260公里</font></b><br></h3> <h3><font color="#010101">翻过海拔3700米的“铁力买提达坂”,在离库车大约120公里的天山深处,紧邻217国道,有两个高山湖泊,即大龙池、小龙池,其海拔约2390米。</font></h3> <h3>从行政区域来说,翻过“铁力买提达坂”即进入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库车县为2000年前亚利安人建立的古龟兹国所在地。古龟兹国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公元1001年被回鹘所灭,存在了一千多年。龟兹国在汉唐之际是西域36国中的大国之一,其国土包括了库车盆地、赛里木、拜城、阿克苏、新和、沙雅和轮台等绿洲。当地的居民构成比较复杂,从人种上说,既有东方的蒙古利亚人种,也有西方的欧罗巴人种;从民族上讲,龟兹境内曾有羌、塞、月氏、乌孙、匈奴、突厥、回纥和汉人,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都逐渐融合成了龟兹人。</h3> <h3>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把穿行独库公路称为“冰与火的体验”了,从冰天雪地的“铁力买提达坂”向南一路下坡,在离库车县城约六十多公里时,两边山景忽然变成了红色,不是浅红,是火一样的赤红!</h3> <h3>在独库公路离库车约六十多公里处,天山神秘大峡谷就在路边,本来我们想顺路游玩后再去库车,但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不久前这下了一场雨,现在峡谷里有积水,暂停售票。看看这天确实好像随时都会再有雨下的样子,我们决定先去库车住下,明天再回头来这参观。<br></h3> <h3>下午5点左右,我们到达库车县内的宾馆。宾馆设施不错,价格也很实惠。</h3><h3>库车县现隶属于新疆的阿克苏地区,现总人口约50万,其中约90%为维吾尔族。库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龟兹”。境内保存有大量的古城墙、古寺、洞窟、烽燧、古冶炼地、古墓等文物古迹。龟兹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其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龟兹乐舞秉承中西合璧的深厚底蕴,把这种具多元特征和交融优势的文化推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人称龟兹乐舞为“天宫飞来的歌舞”。另外其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对于中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h3> <h3><b><font color="#ed2308">7月5日 库车周边,行程约150公里</font></b><br></h3> <h3>库车王府全称为“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回部亲王”就是“维吾尔王”,统领着天山南部维吾尔族的大部。 库车王府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也就是公元1828年。乾隆年间,回部亲王的第一代王爷名叫米尔扎·鄂对,是统领南疆重镇库车、阿克苏、拜城三城的地方官员。清朝政府在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叛乱时,米尔扎·鄂对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乾隆皇帝册封他为“一品扎萨克达尔汗”。 到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世袭亲王共计十二代。第十二代亲王达吾提·买合苏提(1927—2014),是中国最后一位的王爷,曾担任库车县政协副主席职务,他也曾经是新中国年龄最大(88岁)的国家公务员。<br></h3><h3>“库车王府”1937年被国民党军阀盛世才毁坏。2004年依照第十一代亲王时期的王府原样重建。王府内有龟兹博物馆、库车王府文物馆、库车民俗展馆、末代“库车王”官邰清代城墙等。<br></h3> <h3>第二次来到天山神秘大峡谷的门口,今天天气还不错,但也许是因为昨天下雨的缘故,峡谷里某些地段还有涓涓的流水,甚至要踮着脚才能趟过去,峡谷内有些路段在高处设置了安全岛,据说下大雨的时候,在峡谷里可能会形成很大的洪流,游客要立刻撤退到安全岛上。<br></h3> <h3>大峡谷全长有5000多米,不过因为有一段塌方封闭,我们没有走到谷端。峡谷最窄处仅容一人低头弯躯侧身通过。谷侧奇峰嶙峋,争相崛起;崖奇石峭,磅礴神奇;谷内蜿蜒曲折,峰回路转;步步有景,举目成趣;谷中有一始建于盛唐时期的千佛洞遗址,位于高约35米的崖壁上,但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去的那天没有开放。<br></h3> <h3><b><font color="#ed2308">7月6日 库车周边,行程约175公里</font></b><br></h3> <h3>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从库车县开车过去约70公里。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至8-9世纪,比我国四大石窟中最早的云冈石窟还要早200多年,可以说是中原石窟文化的祖师爷了,其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br></h3> <h3>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后,在新疆建立了察合台汗国。它后来的统治者秃黑鲁帖木儿及其后裔强制在新疆推行伊斯兰教,并大肆破坏佛教设施,至今克孜尔石窟内几乎所有的佛教塑像都已被毁,只有81窟还保存一部分壁画,而且因人为和自然原因,也大都破败不堪。因为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的需要,只有很少几个石窟对游客开放,参观的这些石窟也都不大。相比我们今年4月份刚去参观的云冈石窟以及去年参观的敦煌榆林石窟来说,这里确实性价比很差,门票(70元)也不算便宜,而且如果你不格外请景区的讲解员(60元每团)的话,工作人员只是负责给你打开洞窟的大门,不是专业人士的话,估计你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更令人失望的是,我们请的这位女讲解员基本是按照讲解词照本宣科,对我们提的一些问题和疑惑,也是爱理不理。对比去年我们去的榆林石窟,讲解免费,而且是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员亲自给游客讲解,对历史宗教和雕塑绘画艺术那是娓娓道来有问必答,一圈下来就跟上了一堂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似的。<br></h3> <h3>唯一欣慰的是,去年在武威拜谒鸠摩罗什寺后,我又见到我的偶像鸠摩罗什了。龟兹是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农历4月13)的出生地, 他父亲鸠摩罗炎出身天竺(即古印度)望族,弃宰相之位周游列国学道,后到龟兹,与龟兹国王妹妹金凤玉露一相逢,便生下了一个旷古奇才。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相貌出众,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7岁随母出家,每天能背诵三万六千偈颂,初学小乘经典。9岁随母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佛教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同时又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中国佛教八宗之祖。</h3> <h3>但天才也有天来妒。鸠摩罗什不仅名扬西域三十多国,也惊动了中原,那时候中原刚刚佛教兴起,为争夺这位高僧,前秦后秦不惜发动了两次战争。为此,也让鸠摩罗什历经了不少苦难和屈辱。 公元382年,苻坚遣大将军吕光攻伐焉耆,继而灭龟兹,可惜吕光还没回去交差,苻坚就被姚苌所杀,前秦灭亡。于是吕光干脆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鸠摩罗什只得随吕光滞留凉州(武威)达17年之久。直到公元401年,后秦姚兴攻灭后凉,才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尔后十余年间,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译出《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经论35部,294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几句的翻译真正达到了翻译“信、达、雅”的最高境界!他的翻译作品为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中国译经和佛教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h3><h3>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前与众僧道别时曾发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大师圆寂荼毗(僧人死后的火葬)后果然舌根不烂,这似乎不科学,但这绝对不是传说!现世界上唯一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仍在武威的鸠摩罗什寺供奉。对佛学有兴趣的小伙伴,如果有机会去武威的话,强烈建议去鸠摩罗什寺去拜谒一下这位天才大师。</h3> <h3>告别了鸠摩罗什,我们去了克孜尔魔鬼城。所谓的魔鬼城,其实就是雅丹地貌。“雅丹”这一专业名词自斯文赫定(Sven Hed in)自20世纪初正式提出,并为地学工作者逐渐接受。其在维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h3> <h3>那有小伙伴就会问了,为什么雅丹地貌又往往称为魔鬼城呢?good question!原来雅丹地貌往往地处戈壁荒漠的风口,每当风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离。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匠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如狼嗥虎啸,鬼哭神号,若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肃索,情形更为恐怖。可惜我们去的那天下午天气太好,有点风但不大,红日当头,又热又晒,因此没有感觉到魔鬼的存在。<br></h3> <h3>无人机航拍克孜尔魔鬼城。</h3> <h3><b><font color="#ed2308">7月7日 库车——库尔勒往返罗布人村寨,行程约485公里</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库尔勒市(Korla),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州府,</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库尔勒”维吾尔语</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意</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为“眺望”,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香梨”,又称“梨城”。它</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位</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倚天山支脉,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该地区重要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政</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治、经济、文化中心。</span></h3> <h3>来到了南疆,就一定要去看一下南疆的母亲河——塔里木河。它全长2137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地域上包括塔里木盆地周边向中心聚流的九大水系114条源流和塔里木河干流。塔里木河在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四周开辟了一片片绿洲和著名的丝绸之路,它孕育着几千年来西域各国的辉煌文明,滋养着新疆近千万的各族人民。对塔里木河人文地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点击以下链接看</h3><h3><a h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YwMjU4NjQ2MA==.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3d4f5f8e4927d5aca7d3a6268c4d0ce78"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塔里木河宣传片</a><br></h3> <h3>罗布人村寨,位于尉犁县城西南35公里处,距库尔勒市南85公里处。村寨方圆72公里,只有二十余户人家,是中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也是一处罗布人居住的世外桃源,寨区涵盖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移湖泊、塔里木河、原始胡杨林、草原和罗布人 。</h3> <h3>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他们仍基本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br></h3> <h3>有一种树,号称“生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这就是沙漠奇景胡杨树。胡杨喜光、抗热、抗大气干旱、抗盐碱、抗风沙。胡杨要求沙质土壤,沙漠河流流向哪,胡杨就跟随到哪。它是生活在沙漠中惟一的乔木树种,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h3><h3>据说秋天去内蒙古的额济纳可以看到最美的胡杨。我至今还没有去过那,不过有一次10月底到酒泉专门去看过一次胡杨林,太阳已逐渐西斜,蓝色的天空上白云朵朵,一棵棵千姿百态的胡杨拖着长长的影子,风平水如镜,四周悄无声,那一团团的金黄和妩媚倒影在水中,美得让人怦然心动。罗布人村寨里面也有很多原始的胡杨树,不知道金秋时这里会不会也有那种绝色的绚丽。</h3> <h3><b><font color="#ed2308">7月8日 库尔勒经博斯腾湖到吐鲁番,行程约500公里</font></b><br></h3> <h3>到一个省会或者地级市,博物馆是必不可少的行程之一。何况巴州博物馆不管是建筑外观还是布展内容,都确实相当不错。其新馆建成于2008年,其以楼兰佛塔为设计主体,配以蒙古金刚舍利佛塔为建筑基底,隐喻该建筑在寻觅和沉思古老的楼兰文化,千年的历史文明将在这里再现。由于今天还要去吐鲁番,我们只重点参观了东归壮举展厅、丝路楼兰文化展厅和古尸陈列馆。所谓东归,就是上次我们在巴音布鲁克讲述的土尔扈特蒙古族17万人历尽艰险花了半年时间终于从沙俄回到了中国故土的悲壮故事,看完真让人唏嘘不已。</h3> <h3>古尸陈列馆陈列了3000多年的多具真实的远古干古尸,以及墓葬出土的毛织品等文物近600余件,反映了生活在自治州范围内古代先民的生活习俗及生产状况。<br></h3><h3>从罗布泊附近的小河墓地现今的考古发现来看,西域(新疆旧称)的人类文明也已经有四千多年以上的历史,西汉时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记载西域有三十六国,著名的有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莎车、疏勒、尉犁、姑墨、车师等国,不过由于新疆的气候地理特征,气候干旱少雨,绝大部分是戈壁和沙漠,只有在高山附近有雪水融化流过的地方,才能形成一块块的绿洲,而这些绿洲往往都不是很大,所以所谓的这些国家其实都不太大,有几万人口就算个地区大国了,最小的国家可能只有千把人,就相当于一个村寨。而因为绿洲彼此又相距较远,中间隔着沙漠,也没能力通过不断兼并形成一个大一统帝国,所以与中原强盛的汉唐帝国,或者北方的匈奴等游牧民族相比,这完全就属于弱势群体。因此这决定他们往往只能做一颗墙边草,哪边强就跟着哪边飘,两边都不强的时候,他们就自己搞。当然古代信息闭塞,小国总有看不清革命形势的时候,有时候是跟错人站错队,有时候是自己以为自己很牛逼作死,总之结局都会很惨,有的是国王没了,有的是国家没了,而最惨的是整个国民都没了。究竟那个时候又没有联合国,不管怎么惨,也没人来替你主持公道。所以西域虽然国家很多,但搞定西域很简单,彻底打趴一个,其他国家就赶紧服你了。反过来,如果你被谁打输了,那这一群小伙伴们也可能纷纷对你敬而远之了。</h3> <h3>中学时背唐诗的边塞诗,经常念到“轮台”这个地名,尤其是岑参同志,轮台似乎成了他的口头禅(估计就跟现在去过几次西藏的人,天天把西藏挂在嘴边一样)。他在轮台戍边时候所作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感觉是他写的最好的一首:</h3><h3><font color="#ed230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font></h3><h3><font color="#ed230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b>轮台</b>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font><font color="#ed2308">。</font><br></h3><h3>还<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那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span><br></h3><h3><font color="#ed2308">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平沙莽莽黄入天。</font></h3><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17px;"><b>轮台</b>九月风怒吼,</span></font><h3><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一川碎石大如斗,</span></font></h3><h3><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17px;">随风满地石乱走。</span></font></h3><h3><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font></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font color="#010101">因为这些诗,当在实地看到路牌上的“轮台”两个字时,总觉得分外的亲切,似乎见到熟识的老朋友。</font></span></h3> <h3>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巴州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南部的博湖县境内,水面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水域面积变化较大,最高达1646平方公里,湖水灌溉着巴州孔雀河流域万顷良田。博斯腾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它包括多个独立售票的景区,我们去的是大河口(西海渔村)景区,这个是新疆卡卡通可以免费的景点。</h3> <h3>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有机鱼生产水域;是全国四大芦苇产区之一;湖内有全国最大的野生睡莲群、数量众多的候鸟以及大漠、高山、绿苇、碧水,相映成辉的自然景观。<br></h3> <h3>从博斯腾湖的大河口景区出发,经过焉耆县很快就上了吐和高速。设好去吐鲁番酒店的导航路线后,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一段路大概只有350公里,但导航显示却要五个多小时,当路线绝大部分都是高速啊,而现在显示的高速限速是120公里,前面也没有塞车的红黄路段,为此一直迷惑不解,直到看到限速60的路牌以及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山时,才醒悟过来,哦,高速公路也要盘山了。又想不对呀,吐鲁番不也是属于南疆的吗?这不可能是爬天山吧?</h3><h3>不管怎么样,车慢慢的往山里边走,而且海拔在不断的一点点升高,气温也在慢慢降低。路两边的山体都不太高,黑嘘嘘的,粗沙砾石,寸草不生,倒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昨晚回到酒店已经很晚有点疲劳了,而且一看基本上是高速,所以没有对今天的路线以及地理状况做功课,想在车上手机查一下这山到底什么情况,但又没有网络信号(提示一下小伙伴们,新疆没有4G信号,有些路段上的联网信号也比较差,大家自驾的时候一定切记要下载离线地图!),后来到了吐鲁番宾馆赶紧查一下,哦,原来跟伊犁相似,天山到此也劈了个小叉,我们经过的这山叫觉罗塔格(维吾尔语「觉罗」意为荒漠,「塔格」即山脉),是天山的一个小支脉,它位于吐鲁番盆地与库米什盆地之间,近东西走向,是不对称的拱形隆起山地。总体来说,吐鲁番还是处于天山主脉之南,所以还可以说属于南疆,而过了此山,以东的吐鲁番和哈密也可称为东疆。</h3><h3><br></h3> <h3>车进山走了三四十分钟以后,差不多到了最高点约两千米左右海拔后开始长长的下坡,而气温随着海拔的逐步降低也从十五六度一点点的上升。根据以前学的物理知识,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会降低0.6度,那么海拔从2000米下降到200米,气温应该升高10.8度,但怎么感觉远远不止啊,到加油站加油的时候,一打开车门,哇噻,怎么一下子感觉到到了干蒸的桑拿房啊,尤其是一阵阵热风吹过来,烫得脸都有点生疼。原来我们已进入了“火炉”吐鲁番盆地。</h3><h3>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它也是全国地势最低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最低点的艾丁湖水面,比海平面还低155米,是我国大陆最低的盆地,这点在全世界也可拿亚军。那为啥这旮瘩会这么热呢?简单,吐鲁番本身为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夏天日照时长、降水稀少,增热迅速但四周又高山环抱,热量又散不出去,所以自古素有“火州”之称。吐鲁番全年平均气温为14℃,但夏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这里春短秋更短,冬天也不长,只有夏季过不完,平均达152天,而我们来的7月,正是吐鲁番最热的时候。<br></h3> <h3>晚上9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预定的吐鲁番箜篌驿站文化酒店,酒店走廊和房间设计颇有维吾尔族风味,一句话总结就是很有调调,我很喜欢。<br></h3> <h3><font color="#ed2308"><b>7月9号,吐鲁番周边,行程约125公里。</b></font></h3> <h3>吐鲁番最有名的景点肯定就是火焰山喽,《西游记》里头的这段故事可谓妇孺皆知,这事我一直觉得孙悟空不对,铁扇公主怨你曾欺负她娃不愿借扇是她的自由,你怎么能借不着就耍流氓钻在别人的肚子里去乱逛呢?一点都不尊重人家的身体隐私权!而且这个人还是你曾经的结拜兄弟的老婆,人家以后还怎么出去做妖?她老公牛魔王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她儿子红孩儿对你去抄他出生前的老巢会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h3> <h3>幸好这些究竟都是瞎编的神话故事,但火焰山确实存在,不过没有八百里长,只有近一百公里,最宽处约10公里,平均海拔500米左右,跟天山比,这就相当一个小土包。火焰山确实也是我国最热的地方,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热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夏季最高可达48℃,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9℃,沙窝里烤熟个鸡蛋随随便便。火焰山光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叫它火焰山确实也没有冤枉它。<br></h3> <h3>那么究竟唐僧有没有真的经过火焰山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他来这的时候只是一个人,并没有三个活宝保护他。玄奘从长安出发,一路经过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跨过疏勒河和绵延800里的大沙漠,死里逃生终于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短暂停留后便来到了吐鲁番。当然,火焰山没有给唐僧的西行之路带来什么困扰,相反,在吐鲁番,他真正遇到了一个贵人。</h3><h3>这个贵人便是高昌国国王麴文泰,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只是我至今还搞不清楚为什么麴文泰对唐僧会这么一往情深一见钟情(难道是唐僧长得特别帅)?他对唐僧说:“我曾和先王一起去过中原,一听到您的名字,就法喜充满。希望您能驻锡于此,作为国师,传法授徒。”玄奘虽为国王的诚意所感动,但是他决意去西竺取经。国王依然挽留,并威胁他说,如果他不听从,就将他遣送回国(因为唐僧是未经批准偷渡出国的)。无奈,玄奘只能绝食抗议宁死不从(看来被一个人太喜欢了,有时候也是个麻烦)。</h3> <h3>看着奄奄一息的唐僧,高昌王也只能屈从,但他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希望与唐僧结拜兄弟,二是希望玄奘取经回来,在高昌国讲经三年。临走那天,高昌王城全城出动,为玄奘送行。麴文泰事无巨细为玄奘西行准备了充分的财物,包括黄金100两,银钱3万,30套法衣,新备了遮避风沙的面具、手套、靴袜;另度了4位沙弥,作为玄奘取经路上的侍者;备有30匹马,力夫25人。为保证他一路上能得到照料,还给沿途各国写了24封书信,每封信都附大绫一匹为礼。为保证他的行路安全,高昌王还派专人护送他到叶护可汗处,并附绫绢500匹及果味两车。这可谓是倾心倾力、细心至极。这样一种情谊,着实感人,也的确是真爱无疑了。</h3> <h3>有了这样一位大贵人的鼎力相助,唐僧西行取经的路上从此顺风顺水。在印度求经学法15年后,唐僧决定携带大量经书回国,当时戒日王也非常尊崇他,并且允诺要派船从海路护送他回国,但是,因为答应了高昌王的要求,他仍坚持选择陆路回国,不为别的,只为报答高昌王,遵守曾经的那一个诺言。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初,玄奘到达于阗境的勃伽夷城,准备从此到高昌国。但是此地人告诉他,四年前麴文泰已暴病身亡,而高昌国也已被大唐所灭。玄奘大恸,朝高昌国的方向三拜,想起15年前他与高昌王泪别交河城的情景而感叹:"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意思是麴文泰对他的恩泽,比交河之水和葱岭之山还要多还要重。可惜昔人已逝,今生再也无法报答!唐僧于是中止了去高昌的计划,改变行程直接沿丝绸之路的南道回到长安。</h3><h3></h3> <h3>但小时候读西游记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唐僧要不远万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呢?他可以叫孙悟空代劳啊,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一个上午就取回来了。后来才慢慢明白,唐僧此行,不止是取经,更多是做一个访问学者,去到佛教发源地和佛教中心与印度的高僧共同交流学习,如果光光是去取个经搬些东西回来,哪用得着在印度呆十多年啊?</h3><h3>唐僧,俗名“陈祎(yī)”,幼年好学,10岁破格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求得名师,学有大成。但深研佛法之后,他也痛感现有佛经不全,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对一些重大的佛经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为探究佛教真经,玄奘在苦学了梵文,锻炼好身体,上网查询了西行路线和攻略后,于贞观元年毅然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和磨难终于到达了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并在其后遍游天竺各国求经拜师。十五年后(641年),玄奘42岁时终于成为了当时佛教届的世界顶尖大师,在曲女城召开的有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的佛学辩论大会上,玄奘作为论主讲经论法,任人诘问发难,但无一人能辨得过他。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h3> <h3>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526筴657部佛经带回长安。有幅壁画《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取经归来时,在长安受到首都各界人民的盛大欢迎的壮观场景。虽然当初他是背着唐太宗私自出国的,但回来时,唐太宗依然亲自接见了他,并对他的博学多才和舍身求法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他还俗做官共理朝政。但遭到了玄奘的断然拒绝。</h3><h3>此后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开始潜心译经讲法,至他圆寂的664年,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比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还多一倍多,所译之经,后人称为新译并传颂至今。他还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全书记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等。此书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古印度和中亚各国因战争、迁徙和改朝换代的原因,很多史料丢失,这本书记载的一些内容倒成了他们的唯一凭据了)。此外,玄奘又奉敕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天竺。</h3> <h3>亲爱的小伙伴们,看完以上内容,那个在小说《西游记》中显得懦弱、迂腐的唐僧,是不是在你心中陡然间变成了一个有雄心,有毅力,有学识,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伟大人物?是的,我认为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百强的话,玄奘法师应该没有异议的当选。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和佛教传承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无与伦比的,鲁迅先生赞叹玄奘法师为中国历史上堪称“民族脊梁”的优秀杰出人物。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对玄奘的评价是“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在印度,只要读过小学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玄奘的。1956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我国时还专门提出要礼请玄奘顶骨,并在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学院建纪念堂供奉。</h3><h3>最后让我们以最虔诚的心来读一段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吧:</h3><h3><font color="#ed2308">观自在菩萨,行深般(bō )若(rě)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font><br></h3> <h3>告别唐僧师徒四人,我们来到了火焰山下的葡萄沟。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由于吐鲁番的独特气候,即晴天多,雨量少,日照充足,气候干燥,以及日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网上养分消耗少,因此吐鲁番的葡萄甜得让你即使是抑郁症也会怀念人生,可惜我们来的稍微早一点,虽然我们一路唱着“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但葡萄沟的葡萄确实还没有熟(声明一下,上图手摸的那串大的葡萄是摆pose专用的假葡萄)。</h3><h3>葡萄沟是个峡谷,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维吾尔族把葡萄沟叫做布依鲁克,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葡萄沟内据说栽种的无核白、马奶子、白加干、红玫瑰、索索等近百种葡萄,使其形成一所天然的葡萄博物馆。8月份以后来的朋友可以进去尽情品尝一下,我们只到门口溜达一下,就没有买门票进去了。</h3> <h3>中午回到宾馆小憩一会后,我们又出发前往著名的交河古城参观。<br></h3> <h3>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它位于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我觉得很像台湾岛)。</h3><h3>交河故城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br></h3> <h3>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br></h3><h3>交河故城最奇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座<font color="#ed2308">雕刻</font>出来的城市,这在世界上基本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等等等会儿,你说的“雕刻”是什么意思?——所谓“雕刻”就是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都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即整座城市是往下挖建的,而不是像我们普通建房子那样的往上长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这座古城既是一座设计巧妙,防守严密的军事堡垒,就像一个庞大的古代城市雕塑,其建筑工艺之独特,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h3> <h3>交河故城的北部是佛教寺院区,其中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废墟。城北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h3><h3>高昌(吐鲁番古称),与于阗、龟兹并称西域三大佛教中心。公元4世纪,佛教流行于交河城,一千多年间高僧云集、佛寺栉比,梵音袅襲,直至交河城毀弃。如今遍布故城的五十余座大小佛教遗址,记载了丝绸之路佛教的东传西渐,兴衰荣辱,是吐鲁番乃至西域悠久佛教历史的有力见证。</h3> <h3>回到宾馆已是晚上9点多,绚丽的落日正好透过宾馆西边的窗子照进整个走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日虽美,但又总能勾起人无限的感慨。吐鲁番是我们此次新疆之行的最后一站,明天我们就要离开南疆,回到我们的起点乌鲁木齐。</h3> <h3><b><font color="#ed2308">7月10号,吐鲁番—达坂城—天山大峡谷—乌鲁木齐,行程约220公里。</font></b><br></h3> <h3>此次到吐鲁番有两个遗憾,一个是吐鲁番博物馆,因为某领导要来视察那天临时不对外开放,所以没能参观,而吐鲁番博物馆据称是除了乌鲁木齐的区博外新疆最好的地方博物馆。第二个遗憾是没能看到《吐鲁番盛典》的演出。这个是新疆卡卡通里边的免费观看节目,票价188元,当初买卡卡通时,有一半也是因为其中含这个免费项目,然而当我们通过导航找到这个地点的时候,看门的老头说他们已经搬走一段时间了。之后我们一直打节目的联系电话都没有人接。NND,这明显是个坑啊!</h3> <h3>在吐鲁番往达坂城的高速公路边,你可以见到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风车森林,巨大的风车在蓝天的映照下一排排一行行整齐的站立着,延绵数十里,数不胜数。这里就是所谓的“中国风谷”。这里也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一年四季,不分日夜,风刮起来都不含糊,风猛起来刮倒卡车也不奇怪。原来这里是巍巍天山的一个最大豁口,南北疆巨大的温差和压差导致空气在这一个地理缺口处频繁急速对流。而毋庸置疑,这里也是自古沟通天山南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从南疆的吐鲁番轻松的穿行过几座并不太高的荒山之后,便可以到达狭长的柴窝堡—达坂城盆地,此盆地三面环山,西面开阔,呈半封闭状态,是南北疆的地理、气候分界线。</h3> <h3>除了现在的小屁孩,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就听说过达坂城。但它的名气,不是来自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不是来自醉人的民族风情;它没有惊人的古迹,也没有特别的故事。相反,这里干燥少雨多风沙,是个干旱荒漠、半荒漠的偏僻小镇。但它居然出名了,而且是特别的出名,而只是因为一首歌(可见文艺作品的传播力量太强大了!),这首歌就是西部歌王王洛宾从维吾尔民歌改编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而这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民歌。1938年,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在兰州组织联欢会,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唱了一首简短的维吾尔语歌曲。王洛宾敏锐的音乐神经被触动了,他用在学校学习的速记方法很快记下了这支歌的旋律,并请在兰州的维吾尔族商贩对歌词作了简单的翻译。据此他很快就改编配成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最初的名字叫《马车夫之歌》(我认为叫《马车夫之幻想曲》更合适),因其优美的旋律和质朴诙谐的歌词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其实那时候王洛宾先生不仅还没有去过新疆,甚至连达阪城在哪儿也不知道呢!</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 西瓜大又甜呀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两个眼睛真漂亮<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你要是嫁人 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 带着百万钱财 领着你的妹妹 赶着那马车来</font><br></h3> <h3>当然我们远道而来这,也肯定不是来看这里的姑娘,而是来朝拜我们心中真正的歌神——“西北民歌之父”和“西部歌王”王洛宾。</h3><h3>王洛宾(1913年-1996年),汉族人,出生北京,193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王洛宾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脍炙人口的歌曲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康定情歌》《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等。王洛宾的大半生都在西北边陲度过,青藏高原、塞外戈壁、草原牧场、哈萨克毡房、维吾尔族的绿洲果园……处处留下了他生活的足迹和情真意切的歌声。他在与人民大众的共同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丰富、充实了自己,积蓄着创作的灵感。在这充满人间真情、散发着生活泥土芳香的伊甸园中耕耘收获,一首首风格新颖、优美欢乐的歌曲就这样不断的诞生。</h3> <h3>王洛宾一生坎坷而传奇,他既为国民党青海省主席马步芳的军队当过音乐教官,又参加解放军任过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解放前他坐过军统的黑牢,解放后又在狱中关了11年。他有两任妻子,首任是他的初恋却背叛了他,第二任妻子黄静为他生下三个孩子后却在23岁就染病身亡。从此王洛宾没有再婚。1975年出狱后,作为一代歌王的王洛宾穷困潦倒,已过花甲之年却不得不四处打小工来维持生计,他创作改编的许多歌曲被广泛传唱却与他没有一毛钱关系。直到1981年他被平反恢复军籍才重新迎来人生的第二春。在他的晚年,他与三毛的交往也演绎了一段传奇。在三毛自杀之后,他才收到三毛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震惊之余,他老泪纵横的为三毛写下了以下这首歌词:</h3><h3><font color="#ed2308">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96年3月14日,王洛宾因患胆囊腺癌医治无效在乌鲁木齐去世,享年83岁。</font><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h3>离开达坂城,我们来到了乌鲁木齐的南郊的天山大峡谷。这里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北坡,博格达峰和天格尔峰之间,地形上高山和山间盆地兼有,山势雄耸,起伏多变。平均海拔2200米,由于海拔较高而且邻近高山,这里气候凉爽宜人。峡谷中有连绵的崇山峻林、圣洁的雪山冰川、神秘的原始森林、辽阔的山谷草原、纵横的峡谷河流以及浓郁的游牧民族风情,确实是休闲度假避暑的好地方。<br></h3> <h3>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照相?因为我们对这里的美景爱得深沉。<br></h3> <h3><font color="#ed2308"><b>7月11号,乌鲁木齐往返天山天池,行程约150公里。</b></font><br></h3> <h3>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地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的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天山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0.8~1.5公里,最深处103米。湖滨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蒙古语“博格达”,意为灵山、圣山)海拔达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h3> <h3>哎,说这些数字和地理,可能有些小伙伴们会觉得很枯燥,尤其是女同胞。那今天就来八卦一下吧。</h3><h3>关于天山天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三千年前,西周天子周穆王姬满,曾坐八匹骏马的宝马车,由京城出发,千里迢迢,沿天山到瑶池来会见西域部落联盟首领西王母。当西周天子周穆王和他的卫队来到时,盛装以待的西王母站在瑶池边上,以最隆重的部落礼节迎接来自远方的尊贵客人。瑶池如镜,绿草如茵,人们“吹笙鼓簧,中心翱翔”。周穆王将随行带来的大量丝织品和圭、壁等珍贵礼物送给西王母,主人则捧出各色丰盛的西域名肴、特产奶酒和葡萄酒盛情款待。瑶池“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的奇异风光,加上西王母的典雅和柔媚,兼具西域女性的野性与健美,使周穆王如痴如醉神魂颠倒。两人在瑶池边的殿堂里饮酒作乐,歌舞唱和,颠鸾倒凤,好不快活!</h3><h3>不过欢聚的日子总是特别短暂,离别那天,西王母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席上柔情似水的西王母离席起舞,用婉转的歌声唱道: <font color="#ed2308">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font> 意思是路远道艰,愿君保重,希望有空再来。</h3><h3>周穆王郑重举酒,即席唱和: <font color="#ed2308">予归东土,和洽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font></h3><h3>大概意思是我不得已要东归回去治理国家,三年以后我还会再来。 周穆王在与西王母依依惜别之前还亲手栽下一棵槐树,立了一块石碑,上刻“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但三年之后,周穆王是不是又来了这呢?或者西王母又亲自回访了穆王呢?史书上没有记载,可能性也极小,因为相隔实在太远,西安至乌鲁木齐的航线当时还没有开通。成仙后的西王母后来托唐朝大诗人李商隐之手专门写了一首《瑶池》来表达她对周穆王这种不守信用乱放鸽子行为的幽怨之情:</h3><h3><font color="#ed2308">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font></h3> <h3>这听起来就是一个牛郎织女般的神话故事,只不过偷情的女主人公换成了西王母也就是王母娘娘,诶,不对吧?就是那个专门棒打鸳鸯,狠心的把织女抓回天上的那个王母娘娘吗?她是不是因为被人放了鸽子,所以心理变态,看着凡间的男人就不爽吗?反正是神话传说,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但三千多年前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的这一茬事儿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它记载在很多正儿八经的史书里,包括那个特别严谨的司马迁写的《史记》。</h3> <h3>当然最初记载着这事儿并且记得最详细的是那本《穆天子传》。众所周知,先秦的大部分书籍都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中被焚毁,西晋咸宁五年(279年)一个盗墓贼在今河南汲县盗掘了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挖出一大批竹简,经当时的学者研究编录了这本《穆天子传》,书中详细记载了周穆王西巡的过程,疑为当时的史官所记。所以周穆王八骏西巡并且会见了西母娘这件事,大概率是真的发生过(因为古代的史官真的是很严谨很有职业道德的)。</h3> <h3>那么问题来了,西王母到底是个什么人,而他俩又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会的面?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倒不难,西王母应该是那时候西部少数民族的一个很大部落的女首领,该部落那时应该还处于母系社会,是个女儿国。而且西王母应该有几份姿色,不然周穆王也不会慕名而去。第二个问题就众说纷纭了。中国自古以来叫瑶池的地方可不少。《周天子传》虽然记录了此次西巡的路线和过程,但究竟年代太久远,当时的地名已是多次更改,地理状况也可能完全不同了(例如原先有湖泊河流的地方,现在可能已经干涸变成沙漠)。近的呢,有人说周穆王西巡也就是到了甘肃青海转了一下;远的呢,有人说周穆王西巡到了中亚帕米尔高原甚至更远。离谱的呢,说他到了埃及。从书中所记载的往返走了两年多来看,大多数专家认为他最有可能到了现在新疆的天山或者昆仑山。当然要明确回答这点,其实还要先搞清第三个问题:周穆王西巡到底是想干什么?</h3> <h3>是啊,周穆王劳师动众万里迢迢千辛万苦走这么大老远西巡到底是想去干什么?专门去会见女网友西王母?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西王母到底长得怎么样?也没办法先传个照片过来,难道周穆王不怕“见光死”?何况他身边也永远不会缺美女。那周穆王是不是像徐霞客或者我一样特别喜欢诗和远方呢?确实古代有些皇帝像隋炀帝呀,乾隆啊也都是特别喜欢四处游山玩水。但他们都是往富庶安全,而且风景好的地方去旅游。往西北走,就不得不经过那些条件极为恶劣的黄土高原、荒山野岭和戈壁沙漠,古代的路肯定比现在要差得远,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路,途中还要提防各种自然的灾害和敌人的攻击。《穆天子传》中也记录了一次在沙漠中,水喝没了,下面的人只能宰马取血给周穆王饮。总而言之,周穆王如果只是纯粹为了旅游跑这么远也很说不过去。<br></h3> <h3>事实上,如果谁能够有理有据的把周穆王西巡的目的路线说得清清楚楚令人信服,那明天就可以去清华北大当个博导了。千万不要小看了周穆王西巡这件事儿,或者只是把它当作一件神话故事中的风流韵事。因为如果3000年前周穆王西巡确实历时两年行程万里,带着几千人以上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到了新疆或者更远,那1500年前的隋炀帝西巡张掖以及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跟这位老前辈的驴友比起来,不是小巫见大巫了吗?陆上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的交流的实证历史不就可以往前推一千年了吗?瑶池相会不正象征着中原民族与西域民族在三千年前就开始友好交往了吗?</h3>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要回答周穆王西巡的目的,我们得首先了解周穆王这个人及当时的历史环境。首先周穆王继位时,他面临的是他的父王征楚失败<span style="font-family: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葬</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身汉水、</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王权开始衰微的状态</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周穆王面临这重大变故,他不甘平庸,很想做个有志有为青年。那时候周朝的实际控制范围主要还只是黄河中下游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带,要开疆扩土,就要强军政治。而冷兵器时代决定战力的无非是三个方面:人、战马和武器。跟周边的蛮夷比,周王朝的人口质量和数量倒都占优,但中原不产好马,武器方面中原贵族有青铜剑,一般战士估计还是以木棍为主。如何提升战马和武器的质量,周穆王把希望寄托在了西域。为啥?因为</span><font face="Microsoft YaHei"><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西域有好马,而且有铁!</span></font></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span></h3> <h3>铁?铁很重要吗?当然,在古代,铁对军事和农业生产简直是划时代的重要!要不怎么历史学家把人类的文明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呢?西周时期整个远东都还处在青铜期时代,但是至少在公元前1200年之前,中东地区就已大致掌握了铁的冶练技术并进入铁器时代,铜因为熔点低不容易生锈,所以铸造成鼎啊容器啊箭簇啊等各种青铜器都挺好,但跟铁比起来,铜有个致命缺点:硬度不够!没办法做成锋利的劈刀或者农业用的犁铲。虽然中东和周朝相距甚远,但当时一定有一些铁器经丝绸之路辗转从西方传到了东方,例如在甘肃省临潭县的一个墓葬就出土了两块铁条,经考古检测其年代大约为3510年前~3310年前,也即在周穆王时期之前几百年。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已经知道有铁这个好东西,但还不知道怎么去冶炼铁(因为炼铁的温度要比铜高得多而且工艺更复杂),只是知道它来自西方。周穆王是不是为了去找铁或者学习西方炼铁技术而西巡万里的呢?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因为在他之后不久,中国就逐步出现了成规模的生铁制品,并将其运用到武器和农业生产中。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号称“中华第一铁剑”和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虢国玉柄铁剑其冶炼年代即在公元前800年左右,也即周穆王死后一百多年。因为铁容易生锈,不像青铜器那样可以在墓葬中长期保存,所以我估计西周时期铁应该在贵族间有了一定的普及,但因为没有真正掌握冶炼技术,所以铁应该比铜贵得多,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才逐步掌握炼铁技术,并逐步在军队里普及铁制武器。而铁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对军事和农业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h3> <h3>哎呀,不好意思,本来只想八卦一下,说着说着又说成一个学术问题了,也许这就是理工男的通病吧。但事儿已说到这,总不能把来打酱油的小伙伴们撂在半路啊。所以我来最后作个总结(个人观点,仅供参考):<br></h3><h3>1.周穆王肯定是见过西王母。这点我相信中国古代的史官是不会瞎编的。但他俩是不是干过什么,这事肯定不会让史官看见,所以他们没写,我也当然不知道。</h3><h3>2.周穆王西巡的终点大概率应该是在新疆,沿着丝绸之路的中道经过了天山天池附近,并一直走到了帕米尔高原的东边。至于他与西王母会见的地方待考,但应该不会是在天山天池上,究竟从山下走到这深山里来,最少也要爬一天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男女见面没必要这么先把自己折腾半死。</h3><h3>3.周穆王西巡肯定不会只是为了见见网友或自驾游。而是希望能西巡找到一些很重要的战略物资,例如战马、铁器以及玉石,并打通一条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周代重玉之风极盛,自天子以下,人人都佩玉,并把玉当作与上天和祖宗的通灵之物。而周穆王又是一个赏玉专家,他不会不知道新疆和田玉是世界上最好的玉。而《穆天子传》中也确实记载了周穆王西巡时带了上万块的好玉回去,至于是买的,交换的或者抢的,那就不得而知了。</h3> <h3>美景看不够啊,但太阳已经快下山了。我们也只能恋恋不舍的坐区间车下山,下山大概要走一个小时左右。景区大门的停车场停满了好几排区间车,颇为壮观。看来来这里游玩的游客还真不少。再见了美丽的天山瑶池,再见了,美丽的王母娘娘!只是想跟你提个建议,现在到处圣女太多人口老龄化严重,仙女们恋个爱结个婚也不容易,希望你以后手下留情,千万不要像对待织女那样轻易的就把他们拆散。</h3> <h3><font color="#ed2308"><b>7月12号,乌鲁木齐市区到机场还车,行程约40公里。</b></font><br></h3> <h3>乌鲁木齐,通称“乌市”,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旧称迪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乌鲁木齐地处中国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毗邻中亚各国,有“亚心之都”的称呼。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乌鲁木齐最初是因清朝在新疆驻军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城市,1763年清乾隆扩建筑城,改称迪化。1884年迪化为新疆省省会,从此成为全疆的政治中心。因“迪化”为“启迪教化”之意,有大民族主义色彩,1953年根据政务院关于更改具有歧视少数民族含义的地名的决定,恢复旧名,改为乌鲁木齐市。</h3> <h3>《平定准葛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其原碑位于新疆昭苏县城西南60公里的格登山上,立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碑文由乾隆皇帝亲撰,由满、汉、蒙、臧四种文字书写,记述乾隆二十年(1756年)清军在格登山平定准噶尔部叛众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h3><h3>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蒙古部落进行了历时68年的长期残酷战争,最终才彻底消灭准噶尔蒙古族,在盛唐之后约千年再次将新疆地区纳入中国的完全控制之下,新疆之名即由此得。乾隆帝在重新统一新疆后为了杜绝后患,采取了极为残忍的屠杀政策,男丁一律当场屠杀,女子和儿童被掳掠为奴,原有60多万人口的准噶尔部蒙古族被彻底灭族。</h3> <h3>这位维吾尔族的小女孩是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她口齿清楚,语言流利,对讲述的内容聊熟于心,今后一定会有大出息。</h3> <h3>明天就要离开新疆了,我们来到了新疆国际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来买点新疆的土特产带回家。新疆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落成,它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2004年入选乌鲁木齐市“十佳建筑”,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h3> <h3>终于又顺利的回到乌鲁木齐机场的神州租车处了。感谢小黑这十九天来驮着我们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尽情的遨游。同时在结篇之际,我还要特别的感谢一个人,虽然这个人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多年了,但如果不是他当年一再坚持塞防应与海防并重,并在古稀之年抬棺出征表达出不收回新疆就宁愿死在疆场的豪情和决心,新疆现在很可能就象中亚那几个小国一样成了什么什么斯坦了,我国将失去1/6的土地以及无数的能源和矿藏,而我们也更不可能这么方便和顺畅的去纵横驰骋游览新疆的大美河山。</h3><h3><font color="#ed2308">大将筹边尚未还,</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湖湘子弟满天山。</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新栽杨柳三千里,</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引得春风度玉关。</font></h3><h3>当年左宗棠下令在西征路上遍植杨柳,并写下以上这首七绝来,这种被称为“左公柳”的树,至今还剩不少,去年在嘉峪关游玩的时候就曾见到。左宗棠最终长眠在湖南长沙市雨花区的跳马镇,离我老家不远。下次争取找个机会去当面感谢和祭拜一下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吧!<br></h3> <h3><font color="#ed2308">常常有人问 远方有什么 为什么你总 向往着远方 其实, 远方有什么并不重要 你只要向往远方 就说明你还年轻 说明你的心中还有不灭的梦想</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