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碗好吃的面线,取决于制面人的手艺。<br>台湾彰化县福兴村林厝头的林记,就在古色古香的三合院里,来到这里除了拍照,还想看看这三合院店家对传统的坚持。<br></h3> <h3>过去台湾西部沿海,因为海风大、日照足,有很多手工制作面线的人家。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手工技法如今成为极稀少的民间工艺。福兴乡在全盛时期曾有十多家手工面线厂,如今大多为机械取代,只剩下林记手工面线,仍遵循手工古法制作。林记现由70多岁的张玉枝与儿子林正义经营,传承做面的家业,坚持手工制作,慢工出细活的拉出的好味道。<br></h3> <h3>工作间小小的,密不透风,我踏进去就汗流不止,全身又是白粉又是汗水,相机的观景窗都快看不清了,林正义则处之泰然,他看起来一点也不觉得闷热。面条要在面柜里静置一段时间,等待第二次醒面,并让它受到重力的影响慢慢拉长,直到一定的长度后,才能开始进行下个步骤拉面。用高筋面粉、粗盐与水搅拌成面团,再将面团分块,搓揉成圆条状,盘在竹竿上静置一段时间,待其醒面,盐的作用是让面团更有弹性,以便之后能抽拉出更细的面线。<br></h3> <h3>手工面线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必须要反复的拉、翻、晒及阴干,加上水分太少容易断,太多又会黏在一块,所以须要细心及耐心。从搓面团、拉面丝、晒面线环环相扣,一旦启动了就不可能停下来。这些手工面线都必须经过太阳的曝晒去除水分后,才算完成,若遇到坏天气,就得在室内升起炭火来烘面线。<br></h3> <h3>我们中午去时8月骄阳如火,夫妻俩在三合院舞弄白色银丝,形成千丝万缕的壮观场面。又是挂面,又是撑竹竿,不一会儿功夫,面线就像窗帘布般挂了起来。<br><br></h3> <h3>夫妻俩进进出出,来回走着,一下子甩面一下子移位置,并不时查看每一挂面线的情形,必要时再甩上一回,十分忙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