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de红砖大学之天赐庄校园

姑苏夫子哥丨苏州

<h3>关于天赐庄,本是五代吴越国钱元璙治吴时的一座庄园,儿子钱文奉任衙前指挥所造,称“东园”,遗址在今苏州大学本部。 到南宋,皇帝将此处赐给抗金名将韩世忠,所以人们称此处为“天赐庄”,意为“天子赐予的庄园”。<br></h3> <h3>暑假里的一天,清晨,我迎着灿烂的阳光,听着那蝉儿的鸣叫,闻着小草的芳香走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园里。从苏大本部干将路北门进入,当你走在红墙楼里,才知道真正的红砖大学的美誉。<br></h3><h3>苏州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於1982年正式改名为苏州大学,被称为中国的红砖大学。校园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尚存有多栋民清建筑,时过境迁,那如教堂式的数学楼(精正楼),维格堂,子实堂,钟楼等那些古建筑依旧巍然屹立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中。 </h3><h3><br></h3> <h3>天赐庄校区,它的风景尤为迷人,不仅保留了民清年代风格的红砖小洋房,甚至还包括哥特式建筑群,特别值得欣赏的还有亭台楼阁傍水走廊,以及里面有很多古树都是有百年以上的历史。</h3><h3>你知道么,电视剧《我在法兰西的光荣岁月》就是将苏州大学的古建筑群作为剧本中法国的部分,这也可说明苏州大学的校园景色是非常优美的。</h3> <h3>我在这里待了几个时辰,临近中午时分从东吴大学十梓街西门出来到了最美的教堂圣约翰堂。快离开大学校园时,使我渐渐懂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去了解过才能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读懂一句话。以培养“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优秀学生为目标。时过境迁,匆匆百年,你已成历史,但人们却绝不会忘记你。</h3><h3>看看那些名门学子,著名文学家杨绛、社会学家费孝通,蒋纬国/蒋介石次子,孔令俊/孔祥熙的掌上明珠,宋美龄的干女儿,都来自东吴大学校友会,现在的苏州大学著名校友有熊黛林,孙杨,马可等业界名人,她们都是当代年轻人的学习楷模。</h3> <h3>我从东吴大学天赐庄周边观瞻起,古老的校门坐南朝北,上書“东吴大学“,校门以南便是原东吴大学校址,也是苏大本部建筑精华所在。<br></h3><h3>校门柱子南面石刻有东吴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br></h3><h3>那是1929年时任华人校长杨永清提议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原文出自国父孙中山先生墨宝。</h3> <h3>校园古建钟楼,据史载建于1903年,原为东吴大学图书馆、礼堂,现为苏州大学办公楼。</h3><h3>高耸的钟塔位于学校中轴线上,顶部有报时大钟,故称为钟楼。</h3><h3>钟楼北入口门厅,柱头雕刻精美。 </h3><h3><br></h3> <h3>走在红楼前,让我想到史料中的景海女子师范学校,现已作为苏州大学会议中心,小红楼位于东吴大学校门东北方位。<br></h3> <h3>精正楼(数学园),位于钟楼西南方位,史料记载建于1912年,现为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h3><h3>它是一座城堡式建筑,风格属哥特复兴式,有三座塔楼,非常漂亮,国内少见。正门入口,石雕异常的精美。</h3> <h3>苏州大学博物馆,此栋楼建于1937年,原为东吴大学体育馆,现为苏州大学博物馆。入口处“体育馆”题字是孔祥熙所书。<br></h3> <h3>崇远楼,建于1936年,原为景海女子师范学院校舍,现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位于东吴大学校门西北方位。<br></h3> <h3>春晖楼,小别墅,建于上世纪30年代,位于东吴大学校门东侧,原是东吴大学教师住宅,与之相邻还有其他几幢别墅,楼外墙经过修缮,风格大变,只剩春晖楼和冬瑞楼韵味犹存。</h3> <h3>东吴大学法学院,那个年代学校的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称。他培养了一大批现代著名的法学专家。<br></h3> <h3>我们一行人还去了苏大图书馆,因为有很多古书,格外有古典追忆的味道,也是真的好看。值得一提的是里面还有很多珍贵的树木,你可以借此机会拍照合影留念。<br></h3> <h3>看这些布满藤蔓与破旧的红墙砖都在诉说着它超过一个世纪的年代故事,它才是见证历史变迁最好的证明。<br></h3> <h3>逸夫教学楼,现代建筑。</h3> <h3> 子实堂,据史载建于1930年,为纪念博习书院创办人曹子实而命名。原是东吴大学学生宿舍,现为苏州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br></h3> <h3>值得欣赏的校园环境景观,那里的亭台楼阁傍水走廊,以及里面的古树都是有百年以上的历史。</h3> <h3>这是苏州大学内的方塔建筑。</h3><h3>校园风景如画,我期待与伙伴们分享。</h3> <h3>圣约翰教堂,建于1915年,为纪念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而命名。<br></h3> <h3>光绪年间,修建苏州博习医院,医院设门诊部,内、外科病房,手术室,另有戒烟所和讲堂,住院部有床位三十张。民国十一年新院建成,当时有病房大楼、门诊大楼,设床位一百张。1954年10月16日,博习医院改名为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br></h3><h3>这是十梓街上苏州博习医院院址老房子。</h3><h3></h3> <h3>编辑摄影:夫子哥</h3><h3>2018.8.10 於苏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