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呼伦贝尔大草原骑自行车游

山里人

<h1><b>  向往已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骑自行车游,到祖国的最北端漠河找北去,终于实现了!</b></h1><h1><b> 2018年7月17日,德兴铜矿七位和永平铜矿一位,八位骑友从德兴铜矿出发前往省城南昌乘火车,36个小时后到达北国冰城哈尔滨,21日从哈尔滨铁路西站整装出发,至8月8日顺利抵达漠河北极村,终于找到北了!😄😄</b></h1><h1><b> 这一路,历时19天,行程两千</b><b>多公里,骑游了北国冰城哈尔滨,领略到了大庆油田的风采,感受到了北大荒湿地的壮观,翻越了仰慕已久的大兴安岭,到了内陆最大的口岸满洲里,体验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辽阔与壮丽,穿行了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终于到达了祖国的最北端北极村黑龙江边,尽管有劳累,但收获了健康,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毅力,还结交了不少新的朋友……</b></h1> <h1><b>  骑游路径是: 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博克图、牙克石、海拉尔、满洲里、黑山头、七卡屯、室韦、莫尔道嘎、金河、满归、漠河、北极村。</b></h1> <h1><b>D1、7月21日,从哈尔滨西站整装出发,先游太阳岛,再游大剧院,骑行到肇东市郊吃午饭(杀猪菜馆);下午沿老路骑行到肇东市的宋站镇住宿(路面破损严重)。今天的天气不错,阴天,气温26°C。全天行程123公里。</b></h1> <h1><b>  这是从哈尔滨西站“哈西假日酒店”整装出发</b></h1> <h1><b>  过松花江公路大桥</b></h1> <h1><b>  “太阳石”前留个影</b></h1> <h1><b>  骑游哈尔滨大剧院</b></h1> <h1><b>  这是骑行在肇东市至宋站镇(往大庆方向)的老路上</b></h1> <h1><b>D2、7月22日,今天一早起来骑行到安民乡吃早饭,然后骑上正在翻修的301国道,15公里路走了两个多小时,实在是难骑。午饭在绥化市代管的安达市用过。下午三点四十到达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拍照留念。在附近七天连锁酒店住下。</b></h1><h1><b> 天气艳阳高照,气温回升到38度,热得够呛,全天骑行89公里。</b></h1><h1><b> </b></h1> <h1><b>  这是抵达安达市地界的新修公路</b></h1><h1><b> 仔细看,车外胎都是泥巴。</b></h1> <h1><b>  心情就是不一样</b></h1> <h1><b>  到达安达市吃午饭</b></h1><h1><b> 安达市,黑龙江省辖县级市,绥化市代管。安达,源自满蒙语言,蒙语意为“朋友”,满语意为“宾客”,亦有安康顺达之意。安达素有"牛城"之称。</b></h1><h1><b> 安达是中国著名的奶牛之乡和肉牛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奶牛带。草原面积272万亩,年产优质牧草2亿公斤,是世界三大优质草场之一,草原植被以驰名中外的羊草为主,是亚洲东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种,素有"中国奶牛之乡"之称。</b></h1> <h1><b>  看看照片就明白了</b></h1> <h1><b>  在大庆市铁人纪念馆门口合影留念</b></h1><h1><b> “铁人精神”是:</b></h1><h1><b>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b></h1><h1><b>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b></h1><h1><b>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b></h1><h1><b>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b></h1><h1><b>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b></h1><h1><b> 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b></h1> <h1><b>D3、7月23日,今天的目的地是齐齐哈尔市。四点半从大庆住宿的酒店出发,向齐齐哈尔市骑行,在大庆通往杜尔伯特48公里长的快速通道上,两边尽然没有餐馆,只好骑行到杜尔伯特吃早饭,时间已是</b><b>近九点了。早饭后,有一骑友因感冒体力不支,搭车前往齐齐哈尔市,顺便把大家的驼包带走。</b></h1><h1><b> 近十点大家骑车出发,骑到克尔台湖农庄大门口,接到前面搭车骑友电话说,前面道路非常难骑,估计天黑之前到达不了齐齐哈尔市。并且帮助联系到一台14座面包车,集体搭车下午两点到达齐齐哈尔市。全程143公里,骑行67.44公里。</b></h1> <h1><b>  这是早起赶路</b></h1> <h1><b>  在大庆至杜尔伯特快速通道路边吃瓜果补充体力</b></h1> <h1><b>  到达杜尔伯特地界</b></h1><h1><b> 杜尔伯特,蒙古语意为“四”。据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尔根之兄道蛙锁呼尔有4个儿子,被称为杜尔伯特氏,世代相因,游牧于嫩江两岸,成为杜尔伯特部。</b></h1><h1><b>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大庆市的一个县(旧称泰康县),是黑龙江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被欧盟及国内绿色食品认证组织誉为“绿色净土、天然宝石”。境内不但拥有大草原、大湿地等自然景观,而且还有众多古文化遗址。</b></h1> <h1><b>  骑友自行车爆胎就地更换</b></h1> <h1><b>  到达目的地齐齐哈尔市</b></h1><h1><b> 齐齐哈尔,别称鹤城、卜奎,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黑龙江省地级市,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b></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b> 齐齐哈尔是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中国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具有独立立法权的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的中心。辐射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内蒙古北部。有着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龙江省省会史。</b></span> <h1><b>D4、7月24日,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了,骑友发现有两辆自行车的前轮漏气了,紧急进行修补。五点半从阳春快捷酒店出来吃过早饭,六点半向甘南县骑行。天气凉爽,但在离甘南县还有三十多公里的时候,老天开始下雨了,只好雨骑到甘南县城,骑行87公里。时间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原本计划下午骑行到阿荣旗的,为了不至于过度劳累,就地找宾馆宿营并吃午饭。</b></h1> <h1><b>  这是过嫩江大桥</b></h1> <h1><b>  甘南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县城距齐齐哈尔市87公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嫩江中游冲击平原右岸,盛产以“甘葵二号”为主导品种的优质葵花,2000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是国家级绿色葵花生产基地县、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b></h1> <h1><b>D5、7月25日,今天从甘南县骑行到阿荣旗的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全程92公里,海拔从100多米上升到300多米,全天逆风骑行。早上出发是雨骑,接近阿荣旗时,雨停转多云。午饭在途中的霍尔奇村用过。下午三点多到达查巴奇乡。</b></h1> <h1><b>  这里开始进入内蒙地界</b></h1> <h1><b>  到达阿荣旗</b></h1><h1><b> 阿荣旗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旗,位于大兴安岭东麓,西北部与牙克石市接壤,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b></h1> <h1><b>  开始显现草原特色了</b></h1> <h1><b>D6、7月26日,今天要骑行到博克图。早上五点半出发,气温14.6度,午饭在大时尼奇日新饭店吃面条,时间是10点,因为前面没有餐馆了。十点三十八出发,下午四点多到达博克图镇山城旅店住下。全天骑行114.8公里。</b></h1><h1><b> 博克图系蒙语,意为“有鹿的地方”。具有百年历史名镇的博克图,有一座百年机车库,它是中东铁路重要设施之一,也是滨洲线最大的机车库,历史悠久,具有超越时代的工程设计水平。2013年3月,国务院批准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镇上铁路员工家属居多。铁路运输非常繁忙。</b></h1> <h1><b>  这里油菜花还在盛开</b></h1> <h1><b>这美景不拍照那就太遗憾了😄</b></h1> <h1><b>  博克图镇火车站</b></h1> <h1><b>D7、7月27日,今天骑行到牙克石市。早上五点半吃过早饭,六点出发,翻越大兴安岭(海拔1030米)。午饭在邬努尔镇301国道旁用过,在五菜一汤中上了一个炒猪肺片(为了记住这个地方)。下午五点到达牙克石市。全程128公里。</b></h1> <h1><b>  开始爬坡翻越大兴安岭</b></h1> <h1><b>  大兴安岭上的“中东铁路”遗址公园</b></h1> <h1><b>  大兴安岭上的兴安村</b></h1> <h1><b>  漫山遍野的鲜花</b></h1> <h1><b>  欣喜若狂</b></h1> <h1><b>  前面的路还很长,但风景更美!</b></h1> <h1><b>  到达目的地——牙克石</b></h1><h1><b> 牙克石(满语)意为“要塞”之意,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和交通中心;是滨洲线、牙林线两条铁路干线,绥满高速公路和301国道两条公路的交通枢纽。市区凤冠高级滑雪场为全国最大的多功能雪上运动基地。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冰雪之乡”的美誉。号称:岭上林都、北国药都、中国薯都。</b></h1><h1><b> 请仔细看看照片中的字</b></h1> <h1><b>D8、7月28日,今天骑行到海拉尔市,行程86公里。六点十五分从牙克石出发。早上气温19.8°C。午饭在临近海拉尔开发区的一个农家小院用过。下午三点多到达海拉尔区,住在一家家庭旅店。老板姓王,骑友们戏称“隔壁老王家”!😃</b></h1> <h1><b>  向海拉尔骑行</b></h1> <h1><b>  牙克石市是呼伦贝尔市管辖的县级市,地理位置处于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过渡带,往西就是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b></h1><h1><b> 这里已经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了。</b></h1> <h1><b>  到达呼伦贝尔市国家高新开发区</b></h1> <h1><b>  到达海拉尔区</b></h1><h1><b> 海拉尔,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蒙古族发源地,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出产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境内有上千个大小湖泊。</b></h1><h1><b> 把照片放大看看雕塑上面的人物形象,就大致知道这个地方的特点了。</b></h1> <h1><b>D9、7月29日,今天要到满洲里,行程205公里。因昨晚开始下雨,早上起来雨越下越大,气温只有15度,我们包了两辆车(一车坐人,一皮卡车放自行车)直达满洲里国门,雨也停了。卸车后,骑车游览国门、套娃广场等景区。随后,送别一位因急事须返回的骑友到火车站,办好自行车托运和买好到南昌的火车票,在火车站附近吃过午饭后,向返回的骑友道别后往扎赉诺尔骑行。</b></h1><h1><b> 到了扎赉诺尔后参观博物馆,游览猛犸公园,随后找宾馆(巴尔虎宾馆)住下。</b></h1> <h1><b>  美丽的草原</b></h1> <h1>  <b>进入满洲里地界</b></h1><h1><b>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俄语名“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为“满洲里”。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市,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b></h1><h1><b> 满洲里是由呼伦贝尔市代管的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和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准地级市,是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境内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b></h1><h5><b><font color="#01010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font></b></h5><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7px;"><b></b></span></h1> <h1><b>  满洲里市容</b></h1> <h1><b>  扎赉诺尔博物馆</b></h1><h1><b> 扎赉诺尔因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呼伦湖(达赉湖)而得名,由蒙古语“达赉诺尔”音转而来,意为“海一样的湖”。</b></h1><h1><b> 扎赉诺尔是一座缘矿而建、依煤而兴的工矿城市,煤炭开采始于1902年,百余年的开采历程形成了扎赉诺尔独有的“百年矿山文明”。1984年,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现了我国第一座较为完整的猛犸象化石,随后,又连续发掘了2座,其中一座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骨骼最大、最为完整的猛犸象化石,在世界上也是罕见,故扎赉诺尔又素有“猛犸故乡、草原煤城”的美誉。</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b></b></span></h5><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3><b style="font-size: 17px;"></b></h3><h5><b style="font-size: 17px;"></b></h5><h1><b style="font-size: 17px;"></b></h1> <h1><b>D10、7月30日,今天早饭后六点多出发,先到二卡湿地公园游览,再转上301国道往黑山头方向骑行。一路自驾游的车特多,沿路两侧有许多为游人提供服务的蒙古包(骑马、射箭、餐饮等)。午饭在途中的一处蒙古包吃饭休息,有一位本地的户外朋友,看见我们非常热情,送了一盆奶茶慰劳骑友们。下午五点多到达1732胡列也吐旅游景点宿营。行程88公里。</b></h1> <h1><b>  我们要往黑山头口岸骑行</b></h1> <h1><b>  这条904县道基本是沿着中俄边境线南北走向</b></h1> <h1><b>  难得见到的民屋</b></h1> <h3></h3><h1><b>D11、7月31日,今天要骑行到黑山头镇,行程118公里。早上五点半出发,八点半到达陈巴尔虎大孟镇吃早饭(路边蒙古包旅游景点)。早饭后继续前进,接近黑山头镇时,旅游景点越来越多,下午近两点到达黑山头口岸,两点半到达黑山头镇住下。</b><b>五点半上黑山头镇西南山顶看日落并照相。</b></h1> <h1><b>  朝晖下的蒙古包</b></h1> <h1><b>  草原上的马群</b></h1> <h1><b>  不要惊动吃草的羊群</b></h1> <h1><b>  右边路牌:“蒙古族源地,世界蒙源情”</b></h1> <h1><b>  黑山头,蒙古语称“哈拉陶拉盖”。因镇址东北2公里处的黑山群而得名。</b></h1><h1><b> 黑山头镇位于额尔古纳市西南部45公里处,西部、西北部与俄罗斯普里阿尔贡斯客区隔额尔古纳河相望,南与陈巴尔虎旗接壤,东北与三河回族乡、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毗邻。边境线长130公里,水界长86.7公里。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后,清政府在额尔古纳河设置卡伦(哨所),其中三卡、四卡、五卡、六卡、均在黑山头境内。</b></h1><h1><b> 黑山头镇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是一个以华俄后裔与俄罗斯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居住区。</b></h1> <h1><b>  黑山头湿地</b></h1> <h1><b>  小镇夜景</b></h1> <h1><b>D12、8月1日,今天我们从黑山头镇骑行到七卡屯村。早上六点多吃早饭,近七点出发,沿边防卡线从五卡、六卡到七卡,基本是沿着额尔古纳河东岸由南向北骑行,全程85.8公里。午饭就在六卡额尔古纳河边的一家“自由人家驿站”用过。下午三点半左右到达目的地,在“边城家庭游“旅店住下。</b></h1><h1><b> 今天行程的内容特别,先是有一广东肇庆的女骑友要跟我们同伴;再是出发18公里处趟了两次水(有大腿深);三是路遇大庆两位70岁左右的骑友合影留念,并为我们介绍了前面的路况和旅店;四是午餐后65公里处看到了额尔古纳河太极锁水的景观,美极了;五是一骑友“招蜂引蝶”被蜜蜂蛰了两次,爬了两个大坡,下了一个大坡(一千三岭)就到了七卡屯。</b></h1> <h1><b>  沿边防卡线出发骑行18公里,就趟了两次水,第一处有大腿深,二三十米长;第二处有膝盖深,七八十米长。有交警在守护和指导。</b></h1> <h1><b>  与广东肇庆和大庆的骑友合影留念</b></h1> <h1><b>  太极锁水景点</b></h1> <h1><b>  与骑马的牧民合影</b></h1> <h1><b>  到达七卡屯</b></h1> <h1><b>D13、8月2日,昨晚就开始下雨了,早上还没停。早六点,被蜜蜂蛰的骑友说要终止回家了,原来是昨天被蜂蛰的右眼部肿得睁不开眼睛了。</b></h1><h1><b> 大家决定,今天原地休息。正好店家买了一头羊,我们改善伙食,吃全羊宴。</b></h1> <h1><b>D14、8月3日,早起天还是下雨,大家决定搭车前往室韦俄罗斯民族乡。店家帮忙叫了一辆双排座农用车,连人带车送到了室韦。我们住在一家俄族家庭游旅店,午饭后休息,下午游览风景区。全天行程87公里。</b></h1> <h1><b>  额尔古纳河边的风景</b></h1> <h1><b>  到达室韦俄罗斯民族乡</b></h1><h1><b> “室韦”原系蒙古语音译,森林之意。用作族称,意为“林中人”。</b></h1><h1><b> 室韦作为地名,又叫吉拉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的北端,它依山傍水,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契仅一河之隔。2001年4月成立俄罗斯族民族乡,这里居住着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室韦在2005年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入选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另一个是这里是我国屈指可数的俄罗斯族民族乡。</b></h1><h1><b> 蒙古民族的名称就起源于古蒙古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它开始只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b></h1> <h1><b>  室韦虽小,但历史久远。早在隋、唐时期,蒙古室韦部落就在这里过着游牧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清光绪34年(1908年),设吉拉林治局,管理行政事务;民国9年(1920年)中华民国在这里设置室韦县。19世纪末,沙俄贵族、资本家拥进我国开矿、经商,俄国农民也越境打草,并定居下来;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闯关东”的贫困农民也来这里采金、伐木、打猎。许多华俄青年男女结成夫妻,生男育女,逐渐形成了华俄后裔。</b></h1> <h1><b>D15、8月4日,早起又是下雨,吃过早饭后还在下,大家决定雨骑前往莫尔道嘎镇。雨一直下到中午十一点,午餐在途中吃大饼。下午天气阴转多云,我们两点半到达目的地。住下赶紧洗澡洗衣服。全天行程88公里。</b></h1> <h1><b>  今天正式从草原进入大兴安岭林区</b></h1> <h1><b>  “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b></h1> <h1><b>  这段下坡路长达十多公里</b></h1> <h1><b>  到达莫尔道嘎林场</b></h1> <h1><b>D16、8月5日,天气晴天多云,气温16°C。今天从莫尔道嘎镇骑行到金河镇,行程72公里,全是泥沙路,而且满路都是坑。早上七点出发,下午三点到达金河镇。</b></h1><h1><b> 金河镇是中国冷极村(金林林场)所在镇,往南距金河镇31公里。最低气温零下58°C。</b></h1> <h1><b>  一出莫尔道嘎镇就骑上了泥沙路</b></h1> <h1><b>  路边林子里面的蘑菇</b></h1> <h1><b>  莫尔道嘎与金河的分界处</b></h1> <h1><b>  野生蓝莓</b></h1> <h1><b>  采摘尝鲜</b></h1> <h1><b>  到达金河镇</b></h1> <h1><b>D17、8月6日,早上气温16°C。今天要骑行到满归镇,行程120公里。上午十点一刻骑行60公里到达阿龙山吃午饭。中午气温29°C,沿途道路下坡多,下午近四点到达目的地满归镇。</b></h1> <h1><b>  满归镇“山门”!</b></h1> <h1><b>  满归镇广场</b></h1> <h1><b>D18、8月7日,今天从满归骑行到漠河,骑了141公里。早上起来下雨,吃过早饭六点二十出发,午餐在途中吃大饼,下午四点半到达漠河广场。在即将离开内蒙境内的途中,有一黑龙江自驾游的车主动停车给我们骑友送矿泉水和热水。进入漠河地界不久也下雨,但老天照顾,雨就是躲着我们走。沿途蓝莓真多!</b></h1> <h1><b>  温馨的场面</b></h1> <h1><b>  从内蒙地界进入黑龙江地界,还是穿行在大兴安岭林区。</b></h1> <h1><b>  到达漠河市河边广场</b></h1> <h1><b>  漠河市北极星广场</b></h1> <h1><b>D19、8月8日,今天集体包车前往北极村和北红村游览(带上了我的自行车)。下午四点整回到漠河市,接着骑车到火车站托运自行车,转道丹东市。</b></h1> <h1><b>  两位过花甲的老人😄😄</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