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凌鹰摄影作品所想到的》

原野

<h3>  我的案头上最近新增了两部摄影书籍,一部名为《美妙而无言》,一部名为《捕风捉影》,这两部书可以说是姐妹篇,她们的共同作者叫凌鹰。 <br></h3> <h3>  我认识凌鹰老师有三十多个年头了,虽然原住在同一座城市,都在地直单位工作,但却不相识。是大学教育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成为同学,由相识到相知。学习之余,经常走动,相互交流,成为好同学好朋友。时隔不久,凌鹰老师举家迁往合肥,虽有联系,但因各自都有工作,走动交往的就少了些。直到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我,他爱好摄影,想更换一部莱卡相机,全国各地到处走一走,拍拍照片。我才知道他喜欢摄影,而且是喜欢拍摄黑白胶卷照片。实际上从它出版的这两部摄影书籍中可以看到,他在六安工作期间就已经开始摄影了,只不过我不知道而已。<br></h3> <h3>  过去,我对摄影一窍不通,出差时拿个卡片机,遇到好的风景,与同伴立此存照。现市摄协主席过去曾多次劝我业余时间学习摄影,但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未能实现。直到2015年初,才真正拿起相机,才开始走上学习摄影之路。我对摄影知识知之不多,缺乏感性认识,更谈不上理论的认知。所以对凌鹰老师的作品只知敬仰和羡慕,但却不知怎么去欣赏,去学习,去理解,去感悟,去借鉴,去从中获取有益的营养。<br></h3> <h3>  其实,不论是《美妙而无言》也好,还是《捕风捉影》也罢,应该说它是两部人文纪实作品,也就是俗话说的街拍作品居多(当然偶尔也插上一两幅风光作品,譬如《捕风捉影》第99-100页的黄山风光图)。从这一幅幅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凌鹰老师对摄影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对作品质量的追求和努力,他那爬山涉水、远涉重洋,克服困难、闯过难关,不畏辛劳、不知疲倦,孤身一人、独来独往的痴迷身影,以及几十年的心血,在作品的每幅图片中都清晰可见。据我所知,凌鹰老师不是哪一级的摄协会员,但他的摄影精神一点也不比摄协会员差,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窥见一斑。<br></h3> <h3>  不知哪位摄影老师说的,不要比谁的摄影作品好坏,谁的摄影作品经典,谁的获奖最多,而是要看你的作品有故事吗?你的作品内涵是否丰富,你的作品能告诉人们什么,你给世人留下点什么?我认为很有道理,可以说这是评判一幅作品好坏的最基本的标准。我认为,一幅作品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形象塑造和形式美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作品个性突出、视觉独特,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读者的冲击力很强。使读者能够从你的作品中受到启迪和教育。<br></h3> <h3>  凌鹰老师的每一幅作品都有情节,都有内涵,都在向人们述说着动人的历史故事。譬如《美妙而无言》中的8-9页,《渔歌》和《河沙滩》,就勾起了我对六安城区老淠河和童年的回忆。此书中的许多老照片让我闻到了皋城老街以及九拐十八巷的味道。因为过去工作的原因,我对此非常熟悉,因此感触很深。凌鹰老师在这两部摄影著作中的每一幅图片,不仅记录下了全国各地和异国他乡的精彩瞬间,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人文风情和历史见证。<br></h3> <h3>  实际上凌鹰老师的真正大名叫金辉,由于他发表的作品署名为凌鹰,随着其作品的影响深远,知道金辉这个名字的人反而不多了,而更多的则叫他凌鹰。我认为这就是摄影作品的魅力所在! 只有随时随地捕风捉影,才能达到美妙而无言的境界!<br></h3> <h3>  原野匆匆写于农历戊戌年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