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味道--糖油果子

铁胆火车侠  

<h3 style="text-align: left;">味觉,一个很神奇的感知能力。据说原始社会中,味觉灵敏的人或猿可以在接触食物一瞬间,尝到苦或甜,从而降低食物中毒的危险,成为自然选择里的赢家。我作为一个吃绿箭都会觉得苦的现代人,一直坚信如果回到原始森林,我应该能活过前三集。味觉的记忆功能更是常常被人称赞,之前还有报道,一位从小被拐卖的男子,依靠某种食物味道的记忆,找到了自己的故乡。对某种食物味道的记忆确实在脑海中会形成一个很深的映像。其实每每想到一个食物的味道时,你也想到了食物制作或购买的过程,和亲朋大快朵颐时的趣事,当然还有与之相关的人。正是这样一个综合性的记忆,让味道成为最重要的载体,承载着过去时光的点滴。</h3> <h3>思索我所记忆的味觉,家里的味道自不必言表。但在购买的食物中,最难忘的是一种小吃--糖油果子。作为成都小吃中很平常的一种,糖油果子在街边、小吃摊上到处可见,但现在真正能够吃到记忆中味道的真心不多,大多为了节约成本做的就一层脆壳,中间完全空心,勉强分类的话,应该算作另一种小吃--麻圆。只有二医院门口的那家目前是最正宗的,其店名也很直白“成都小时候的糖油果子”,老板也确实做到了。<br></h3> <h3>我能记起最早吃的糖油果子应该是铁路局大院西三巷菜市靠人民北路的门口,一家餐馆的侧门(对着789栋院子大门),玻璃柜台里,堆着做好的糖油果子,柜台上是用长竹签串好的。那时我应该才上幼儿园吧,每天晚饭后散步都会从那里路过,但感觉那么多年吃过不超过十次吧,毕竟不能作为主食,家长都不愿意小孩吃太多零食。<br></h3> <h3>而记忆最深的糖油果子是在奶奶家吃的。那时也还在上幼儿园,应该是一个暑假,在奶奶家住了很久。奶奶家是一街两巷中临街的平房,那条街叫“庆宪街”(府南河整治已拆迁),在通锦桥河边与北郊场路垂直。每天早上会有一中年男子,骑着三轮车,从靠北郊场路口一路吆喝到通锦桥路口离开。三轮上有着我能想到的大多数早点:豆浆、油条、油糕;馒头、包子、发糕、稀饭……最后,还有糖油果子。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把糖油果子作为早点了(二医院门口是从早点就开始出摊了)。隔三差五奶奶总会买点早点,算是改善伙食。每人一碗豆浆,大人们吃油条、发糕,我则是一串糖油果子。正宗的糖油果子其实不是满满的圆形,而是椭圆的,并且因为不是空心,凉了后一般中间会塌陷。作为早点它是和油条一样,泡着豆浆里吃的。那时一边吃,奶奶还一边给我讲解,再讲究一点的糖油果子和汤圆一样,是有芝麻馅的,奶奶还总说有空给我做一盘高档的糖油果子。当然,我也没机会尝到带馅的糖油果子,还是有些许遗憾。<br></h3> <h3>也许正是这份遗憾,让我对糖油果子很是喜爱,每次吃在嘴里,眼前总是昏暗灯光下的玻璃柜台,在叫卖声中醒来的清晨……那一瞬间好像时光倒流,我能够逃离眼前的嘈杂,回到只有我自己的记忆世界中。味觉的体验必须加入美食之外的感悟,是借物抒怀。<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