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符号——家乡银峰的桥(二)

王珏

<h3 style="text-align: left;"> <b>最气派的桥——龙飞桥 </b> </h3><h3> “发大水的日子,满河的水从堰顶上冲下去,声音象连续打闷雷一样,水花乱飞,雾气腾腾。桥墩上两个尖角在水浪中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那,那是相当的气派——气派啊!”谈到孙家石桥时,年近八十的孙广生大叔操一口地道的泾县土话激动地说。</h3> <h3>  孙家石桥是一座双桥墩三孔石桥,整座桥全麻石砌制。桥长约八米,高约四米,宽约两米,横跨在孙家河上。</h3><h3> </h3><h3> </h3><h3> </h3> <h3>  桥墩呈船形,麻石凿制的船首翘角昂扬,正对着上游堰坝飞泄而下的瀑布,仿佛两艘迎风破浪的航船,气势非凡。</h3> <h3>  桥面由九根麻石条(长两米多,宽零点六米左右,厚约零点三米)拼接,平铺在桥墩和引桥上。 桥墩和引桥都由人工凿制的方方正正的麻石砌制。凿制和砌制工艺精湛,一般工匠的技艺无法与之比肩。</h3> <h3>桥墩下游立面靠近桥面部分各嵌有一方小石碑。右面石碑文字尚可辨识,左面石碑大面积剥落,只残存“泰山石”三字。</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右石碑行文规范典雅,其文如下:上横行“大清龍飛”,下竖左行“魯班仙師工成做造萬古”,下竖右行“光緒叁十三年歲次丁未菊月 谷旦 ”。(注:1、工成做造,相当于现在正规的建筑工程公司。2、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距今111年。3、谷旦:良辰,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h3> <h3>  大清龙飞”可能是建此桥的“工成做造”社的名称,也可能是他们给这座桥起的名字,己无可考证。不妨就称之为“龙飞”桥吧,也算有点根据,更何况这名字响亮气派,更有腾飞的寓意。</h3> <h3>  龙飞桥原来是当时正规的“工成做造”社建造的,难怪其设计如此科学、用料如此讲究、建筑技艺如此精湛。龙飞桥是银峰境内耗资最大、形制最规整、外形最气派、质量最过硬的古桥。</h3> <h3>  石桥的上游十米左右为一座横亘河道的大型堰坝。堰坝上有瀑流飞泄,冲向下游的桥墩。堰坝是蓄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有人工沟渠从阴边山脚下引水向下灌溉良田。石桥阴边的引桥较长呈月牙形与堰坝连为一个整体,可以推断这两个工程可能是一个整体工程。在111年前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对于小小的银峰来说,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耗资之巨可想而知。要么是政府投资,要么是民间集资建设。无论如何都可看出当时当地经济的繁荣,政府与民间对交通水利设施这些民生工程的重视,以及建造者的责任良心。</h3> <h3>  石桥的下游是宽直的河道,以利于泄流。巨石砌制的石坎高大坚实,牢不可摧。</h3> <h3> 有桥的地方总有树,树是桥最好的伴侣。 据老人说阴边桥墩下游河岸上,当年有一棵巨大的枫树,树径三人方可合抱,高耸入云,枝桠横杈,树叶繁茂,与石桥相拥相抱。深秋时节,树叶一片火红,与青山绿水,构成一幅壮美的画面。可惜,大树己损毁在那大炼钢铁的时代。让人欣慰的是现在那里又长出了一棵直径一尺左右、高约六七米的枫树,横斜在石桥上方,虽没有原来的壮观,却也多了几份妩媚。一桥一树,不离不弃,凝视着高天流云,倾听着溪水潺潺,诉说看着亘古情话。</h3> <h3>  一百多个春秋,斗转星移。龙飞桥依然耸立在新屋村通往搁树墈(音译)村的孙家河上,纹丝不动,昂首破浪,意欲腾飞………</h3> <h3>  一个世纪以来,它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特别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3><h3> </h3> <h3>  四万多个日夜,它默默守护着银峰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它俨然成了银峰的一张名片,寄托着广大银峰儿女的深深的情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