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瓷板画并列排放的照片,是以春、夏、秋、冬四幅瓷板组成,这四幅瓷板即可组合成画,又可独立为画,四幅瓷板各个精到,无不体现作者高超的绘画技艺与生动的艺术表现力。春、夏、秋、冬题材表现了四季轮回变化,大自然永不间断的重复延续,是宇宙生命力的呈现,寓意生生不息、源远留长。</h3> <h3>春风和鸣,是表现春天的意思,作者用黄鹂牡丹入画,寓意富贵满堂、吉祥欢乐的美好生活,画面以两只黄鹂鸟站在岩石旁,面对盛开的牡丹欢快的歌唱,体现了春色满园花胜景,黄鹂只拣好枝啼的姹紫嫣红、勃勃生机。作者在绘制这幅画作时,采用青花“分水”技法,体现出墨分五色的技巧,以青花分水代替中国画水墨皴染技法,使此幅画形成了淡雅清新的风格,在瓷器上展现了中国画的幽美意境。</h3> <h3>荷塘清趣,是画夏天的,作者以荷塘翠鸟的画面入画,展现了荷花芳香纯洁、温文尔雅。翠鸟平静安宁孤傲镇定的气质,两者合在一起体现了二者孤芳自赏,高洁孤傲的品格。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风摇荷花飘清香,粉色欲滴羞红妆。翠鸟难舍荷色秀,醉入荷叶忘返乡”的清新美好生活画卷。</h3> <h3>此幅东篱秋色图,表现了秋天的景色,两只麻雀站在错落的竹枝上遥相呼应,淡淡的菊花、青竹陪伴着两只可爱的小鸟,一幅远离尘世,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跃然画面,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清雅的生活景象。</h3> <h3>凌寒生香,是表现冬天的意思,画面上两只喜鹊,一只站在岩石上回头张望,一只则从老梅枝干上张开大嘴向着那只小鸟俯冲下来,大声疾呼,梅花开了,冬去春归啦,春天到了。多么生动活泼的画面。这是作者告诉我们,即使冬天再寒冷,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冬去春回,万象更新,我们生活的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一个新的轮回又要开始了。</h3> <h3>此图片是瓷板画的背面图,主要是介绍瓷板画的边框及背板特征。这组瓷板画的尺寸为:61.5厘米x37.5厘米,边框宽度3.5厘米,厚度3厘米。</h3> <h3>春、夏、秋、冬这组瓷板画是王步于丙戌年(1946年)绘画制作的,这一年中国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全国人们欢欣鼓舞,特别是对于王步本人是一个特别值得庆祝的事情。这是因为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百业凋零,用于绘画青花的钴料及其短缺,不得以,王步为了谋生只得开始绘画粉彩瓷器,到了1946年日本投降,百废待兴,很多人从操旧业,开始了新生活,王步也又重新开始了他青花瓷的再次创业。他绘画制作青花瓷的激情被过去多时的压抑释放出来,绘画制作了许多充满美好寓意的瓷器作品,这组瓷板画就是其中之一,这组瓷板画,从绘画技法上充分体现了王步“青花大王”的美称不是徒有其名,而是实至名归,名不虚传。他的青花“分水”技法体现的淋漓尽致,青花绘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青花绘画,画深容易、画浅则难,这是由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所决定的。青花瓷属于釉下彩,先用调制好的氧化钴在涩胎上画出图案,然后罩透明瓷釉,实际上用氧化钴在涩胎上绘画图案就类似中国水墨画在宣纸上做画,皴、擦、晕、染在涩胎上画完很难看到绘画效果,不像在宣纸上作画,马上就可看到成画后的效果,只有在罩上瓷釉入窑经过高温烧制后才能最终看到成形后瓷器最终的效果,画的力度不够,烧的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烧成后瓷器的成败。特别是有时青花料画浅了,罩上釉水烧成之后,可能会使绘画的图案看不清晰,或模糊不清,甚至看不到绘画的痕迹,这就要求制作者具有对胎、釉、钴料,窑温等因素了如指掌,胸有成竹,要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功底方可实现,在这组瓷板画上,充分展示了王步青花“分水”的功力。各种花草采用非常浅淡的钴料绘画,出来的效果是非常的淡雅,真正看到了作者绘画功力,与运用钴料的高深技艺,整个画面虚实相衬,层次感强,青花绘画过渡自然,画面生动活泼,清新脱俗,淡雅优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另外从绘画内容上也体现了王步美好的祝愿与期许。每幅瓷板画中的小鸟根据不同的情景是有所不同的,而且都是成双成对,活灵活现,体现了作者对于新生活的良好愿望,这就是美满幸福,国泰民安。小鸟的表现上也充满了活波欢快,生动自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表现春、夏、秋、冬的形式上,他运用了体现君子之风的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以及体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这些花草的运用也体现了王步期许抗日战争的结束,让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平安祥和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他个人对自己的一个更高的要求,体现了他高尚的情操与品格,这组瓷板画是王步作品中非常难得的精品力作。也是他青花瓷器的代表作,是一件艺术性,知识性,历史性以及收藏价值非常高的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