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老父亲

勇桦

<h3>  周六回老家看望91岁高龄的老父亲,他说明天赶场天,想去扎佐茶室玩玩,幽幽地说:“好久都没去了……”我随口大声说:“有什么玩法嘛,那么远。”他耳朵听力不行了,需要大声说他才听得见。他听了无语。 父亲一辈子是一个喜欢热闹场合的人,我和他相反。我知道他一天很寂寞,我们只要一回去,他便和你说过不停,有的话题都重复了千遍,有时很烦他话多。我从小知道,他一直话多。 周日我清早起来,发现他已穿戴整齐。问他:三妹(每天负责照顾他的保姆)煮早餐给他吃了没,他说吃过了,并叫我煮面条吃。之后沉默了半天小声说:“干脆不去喽,难走很……”我知道他怕麻烦我专门开车送他去十多公里以外的扎佐,仅为了他去喝一杯茶,同时他的腿脚已不再强硬,走路时倍感无力。 我又大声说:“去!我扶你走!” “好嘛!”他马上说,脸上露出笑容。我心里不禁一酸。 开车到扎佐,是赶场天,街上人很多,我扶着他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艰难地蹒跚而行。他腿脚已无多少力气,好像是软的,只得走一段息一下。 此时,我应该背他,但不能,因为人年老了,骨质已疏松,稍用力磕碰或挤压便会骨折。母亲去世前,我侄女背她上五楼,之后她说感觉胸肋隐隐疼痛。当时问她严重不,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她说不要紧,过几天会好的。不久她因别的病住院拍片,片子上有肋骨的裂痕,四十多天以后,母亲病逝。所以此时我只好扶着父亲慢慢在人流中蜗行了。 好不容易到了我之前曾陪他去过的茶室,一看曾经热闹的茶室大门紧闭,空无一人。父亲一连问好几个路人:“这茶室怎么没开了呀?”回答均说:“不晓得!”于是他坐在路边一脸落寞…… 突然他向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叫道:“老张!这茶室关门啦?” 那老张笑说:“老人,关喽,但那边有一个,我带你去。” 于是两个老人手拉着手向另一个茶室走去。 又是在人流里艰难的行走,终于到了一个更简陋的茶室,我谢过张姓老人,并给他和父亲要了茶。老张坐10来分钟之后说有事先走了。 我陪父亲在这茶室呆了一个小时左右,父亲说:“回去喽,不好玩。”我知道是他没有遇到合心的老人聊天。 父亲喜欢聊天,他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认得些字,年轻时又喜欢听人说书摆故事,并熟记于心。所以他能把《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什么《蟒蛇记》、《九人头》、《薛仁贵征东》、《三侠五义》等等古代传奇故事摆得有声有色。但聊天时他要选对象的,如对方对他所摆的不感兴趣或提出质疑,他便会大不高兴,有时会大为光火,贬人家说:“屁都不懂个!是个横板筋……” 父亲是个很喜欢热闹和喜欢找人聊天的人。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他是一个不落家的,哪怕白天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了一天,到傍晚收工回家后不会帮着母亲做晚饭帮家务的,而是跑到别人家去找人吹牛去了。母亲一人拖着劳作一天已很疲惫的身体把饭菜做好后,就叫我们喊他回家吃饭,于是我们便在家门口扯开长长的嗓音高声喊道:“爸爸回家吃饭……”好容易把他叫回来吃饭了,但他饭饱后,随即碗放、起身、出门,又找人聊天去了。又是母亲一人收碗洗碗、砍猪草、煮猛食、喂猪……一直忙到深夜。作为儿女的我们,在作业完成之后,会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比如洗碗,但所有家务大都是妈妈一人承担,从我记事起,父亲没有做过家务活。对于他在家务上的不作为,母亲在几十年中已习惯了,没有和他为此吵过架。我们小时候很少看到听见母亲和父亲吵架,都是父亲说一不二的。但到他们都老到做不动了的时候,母亲会偶尔埋怨以前父亲对于做家务的懒,有时说到生气处会骂他,这时父亲会笑着看着母亲不说话,有时也会和她吵。有时母亲生气了会拿拐杖打他,有一次把他的手都打淤青了。保姆周姐笑着跟我说,打得那么重,都痛得叫了起来,竟然没生气,反而大笑了,母亲也跟着笑了起来。 在不吵的时候,父亲便对着母亲和保姆周姐摆他那永远摆不完的,也是重复了若干遍的各种传奇故事和他听来的家长里短,不管她们听不听,他一个人就在那里自顾自的摆啊摆。 晚年里,父亲和母亲每天就这样打发着那静静流淌的,对于他们来说已时日不多的时光。然而2016年11月22日凌晨,母亲不治去世了,从此父亲再也听不到母亲和他拌嘴的声音了,他就更觉得孤独寂寞了。 我们儿女都在上班,也有各自家庭的事务,所以一般只有双休日去陪他,他的生活起居大部分是拜托照顾他的保姆了。然而他是那么需要人陪他说话。一天,同寨的我母亲生前特别要好的袁二姨妈和班保妈来看他,他十分高兴,那寂寞了多日的嘴巴便打开了话匣子,便滔滔说起了他那胸中装着的各种故事。那两个老人照例插不上话,人家直听得打起瞌睡来。两个老人告辞走出院坝时笑着说:“他会摆得很啊,但我们又听民懂……” 我陪他到茶室那天,依我观察,是别的老人聊得火热,他由于耳朵不好,听不清楚,所以插不上,于是被冷落在一边,所以倍感无聊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失落地说:“再不来了,难走……不好玩……”一会儿他问我:“你下午要走啊?”我大声说:“是!明天要上班啊!”他听了,不再说话。 我心想:“我老了时会是什么情形呢?顺其自然吧……” 注:在2018年6月10日的微信日志《陪父亲去茶室》的基础上充实加工而成此文。 2018年8月9日下午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