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水下飞机场》</h1><h1 style="text-align: left;">[原创]</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 ">李秀瑜/图文</h1><h1> 重庆的七月,连晴高温,气温徘徊于摄氏37-40度。长江、嘉陵江洪水超过警戒线,可重庆是平静的。夜来一场大雨,浇退了山城的高热。8月3日清晨,我车过菜园坝长江大桥,眼见得桥下的珊瑚坝已消失在涛涛的洪水中。珊瑚坝的故事不由浮现于大脑。</h1> <h1> 重庆珊瑚坝,位于渝中区长江主航道左侧,是万年长江河道淤积形成的自然沙砾洲,枯水期,陆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珊瑚坝头尾与长江左岸的渝中区相连。每年在5月至9月,长江水位在170米以上时呈江心洲状态,当洪水水位超过180米时,珊瑚坝完全淹没在水下。</h1><p class="ql-block"><br></p> <h1> 由长江、嘉陵江环抱的渝中半岛,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达到65万多人。人口密度超过上海,已经严重“超饱和”。山水城市的两江四岸,只有借助向上的天空拓展城市空间。高楼密度比肩香港,超越北、上、广一类城市。虽有一点国际大都市的风格。但更有市容繁华,身心压抑的焦虑。人们渴望稀疏宁静,开阔平坦的绿地,以释放平时生活,工作积累的疲惫。感谢上天给重庆人留下了这块时隐时现的湿地,那就是珊瑚坝。</h1><p class="ql-block"><br></p> <h1> 每年中秋以后,江水渐渐退去,珊瑚坝也慢慢地显现。坝上的植被快速疯长。站在高处一眼望去,珊瑚坝绿荫如毯,江中一片巨大的绿洲。远景是白云、南山;中景是江面行船、两岸的幢幢高楼、左右的长江大桥,桥上车来车往。景色立体、层次分明、动静有序、相互辉映。</h1><h1> 十月秋风渐起,忙碌的人们在周末或节假日,纷纷前往珊瑚坝休闲玩耍。人们三、五一群或江边戏水、或垒堡堆沙、或野炊烧烤。更有无数大人小孩,手执绞轮,仰天放飞着色彩斑斓的风筝,天空中飘飞着龙、蛇、凤、蝶,鬼怪超人,风筝借着下游吹来的东风,飞上长江大桥,与桥共舞。</h1><p class="ql-block"><br></p> <h1> 老重庆人都知道,珊瑚坝还有一个名称:珊瑚坝飞机场。那是1933年,四川军阀刘湘在坝上开始修筑飞机场。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里成为国民革命军空军机场,中国空军由此起飞迎战入侵的日本轰炸机。1942年,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飞虎队)进驻珊瑚坝机场,与中国飞机一起保卫驼峰航线以及重庆市区。</h1><h3></h3> <h3></h3><h1> 1949年后,珊瑚坝机场停止使用。珊瑚坝慢慢成了荒芜人烟,杂草丛生,且不属于重庆市管辖的飞地(据说属于原南京军区管辖的军事领地)。1960年困难时候,重庆第四十中学的师生在珊瑚坝机场跑道周围开荒种粮。附近居民跟着仿效,珊瑚坝慢慢地有了人气。</h1><h1> 上世纪六十年代,重庆的小学实行半日制上课,学生们玩耍时间多。空旷的珊瑚坝成了他们自由的天堂。挖野菜、放焖烟是孩子们的最爱。何为放焖烟?就是在土坎下挖一弯弯曲曲向上延伸的沟道,用树枝和纸板作衬垫,盖上土,形成地下坑道。然后在洞口点燃杂草树枝,江风吹来,烟雾灌入坑道中,升腾于上端出口。这种玩法的创意来源于电影《上甘岭》。学生们摹仿美军向坑道里施放毒气弹产生烟幕。他们口中唱着《我的祖国》,不停地忙碌于原始的土工作业,乐此不疲。</h1> <h1> 珊瑚坝也并非长期冷僻荒凉,也曾经有过数十万人聚会的热闹。文革初期,由重庆造反派组成的“革联会”与驻军部队一起,在珊瑚坝搭建临时会场,他们栽上木杆,挂上高音喇叭。于1967年2月17日,在此召开了批斗李井泉、鲁大东等“走资派” 的群众大会。参加人数号称六十万人。那天,江上有雾,珊瑚坝茫茫一片,但很快被群情鼎沸的人气冲散。那一次群集,也许是珊瑚坝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h1><h3></h3> <h3>笔者当年建桥写生一(水粉画)</h3> <h3></h3><h3> 笔者写生二(纸板油画)</h3><h1> 文革结束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珊瑚坝迎来了她的又一个高潮。</h1><h1> 1977年,重庆市请求修建“石板坡长江大桥”的申请,得到了四川省政府和国务院的批准。大桥横跨珊瑚坝,位于渝中区石板坡与南岸区梨子园之间,总造价为人民币6468万元。于同年11月动工兴建。1980年7月1日建成通车,“石板坡长江大桥”是长江上游第一座公路桥梁。修建近三年时间,重庆市委、市政府组织各机关、各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各大、中、小学校师生,轮流参加义务劳动。那些年,珊瑚坝红旗招展,人群涌动。人们挖沙捡石,臂挑手提到指定地点,然后人工手捶,敲碎坚硬的鹅卵石,沙石堆积如山,专供桥墩混凝土使用。珊瑚坝那“万人齐碎鹅卵石,宏声响彻冲云霄”的壮观场面,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可以说“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是当年重庆人民用双手堆砌起来的。</h1> <h3>笔者写生三(水粉画)</h3> <h3>笔者写生四(纸板油画)</h3> <h3></h3><h1> 江心水高,岸边起泡,洪水还在上涨。长江水潮起潮落,珊瑚坝时隐时见。2018年8月3日,长江洪峰淹没了珊瑚坝,淹没了坝上的机场跑道,但淹没不了珊瑚坝的故事。重庆没有大惊小怪,没有抗洪抢险。任由天热水淹。人们相信,江水一定会退去,绿洲还会再现。五彩风筝还会飞翔蓝天,与桥共舞。</h1><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8年8月8日于重庆</h3><div style="text-align: righ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