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神奇的水和洞
施晶晶老师的这节《水和洞》,首先她在有趣的水中开展教学的,孩子们已经从不同的高低结构活动中获取了一些关于水的科学活动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细致观察是孩子探究世界的第一步,并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对大班孩子来说,有效的观察,比较,记录非常重要,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开始,让孩子们看一看,它和我们平常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如果瓶子里装满水,立起来,会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主积累了玩水的经验,感知了玩水的特点,为后续探究活动以及幼儿科学品质的培养做了铺垫。
第二步让孩子们在实验中和探索中发现不盖瓶盖2个洞都漏水,上面水漏的近,下面水漏的远。自由实验感知水的现象分析讨论拧紧瓶盖再次实验上面的洞不漏水,下面的洞漏水这个神奇的现象,也就是说积极地去验证不同的实验结果,猜测以后再去实验验证。真正把探究的舞台留给孩子,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反思失败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品质。增强了幼儿的成功感,进一步感受了科学的奇妙,体验探究的乐趣。
最后的拓展延伸活动更让本次科学活动达到了高潮。也体现了探究的渐进性。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品质。
本次活动,施老师已经做到了让教师不再成为活动的主宰者,把探究的舞台留给孩子,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但不“撒手”,成为本次科学活动力求凸显的鲜明理念。
幼儿科学活动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水和洞》这一活动,无论是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形式,都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