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东北(中)

沙子

<h3></h3><h3>  9⃣️ 加格达奇是一个区,隶属大兴安岭地区,是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办公所在地,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素有"大兴安岭门户"之称,"加格达奇"源于鄂伦春语,是"樟子松生长的地方"的意思。加格达奇常住人口15万,是一个美丽宜住的小城镇。<br></h3><h3></h3> <h3></h3><h3>  10</h3>今天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纪念日,老兵和家属们下午参观北山公园的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晚上观看加格达奇区人武部,森林武警支队和区艺术馆联合举办的纪军节文艺演出。这个建军节和退役老兵一起过得非常有意义。深切感受到这些老兵们的拳拳卫国之心和对军营生活的怀念。<h3><br></h3> <h3>黑土深理众英魂,人民愐怀建设者。铁道兵纪念碑在1988年7月建成,旨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对开发大兴安岭的贡献,并缅怀为此殉职的300多位铁道兵战士。纪念碑由主碑、附碑、碑前雕塑三部分构成,主碑的造型是两根由铁道兵征标连接起来的铁路轨道,附碑上有描绘铁道兵工作情况浮雕,碑前雕塑的造型是一头麋鹿,象征着边疆人民曾用麋鹿为铁道兵运送物资。<br></h3> <h3>晚上的演出在区艺术馆举行,所有的演员均来自区内的各部队和单位,虽然没有明星出场,但演员演得认真,观众看得认真,绝对称得上一次成功的演出,水准高于一般区级单位演出。</h3> <h3>晚上的演出按时进行,老兵们在演出的文艺馆前自觉整理队形,按序排队进入,看演出时的坐姿比平时规范了许多,他们是多想重复当兵时操练过的动作,那怕是几分钟也好.....<br></h3> <h3></h3><h3> 11</h3><h3>一个城镇要赢得远近闻名,不仅仅是它拥有一个漂亮的外壳,重要的是它拥有丰富的禸涵:有一个尊重历史的态度和一颗感恩的心,这点加格达奇做到了! <br></h3><h3></h3> <h3>为了纪念江浙沪知识青年在支援大兴安岭地区建设中所作出的贡献,加格达奇区政府拔出专款,辟出黄金地段,建成了一座知青广场。广场内风景优美,有桥有水,有树有花,有大型雕像,大型碑文,正面碑文的正面粘贴了大量的照片,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部分知识当时参加建设时劳动和生活的场景,碑文的背面铭刻了所有支边青年的名字,无一漏下,加格达奇区政府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欢迎知青回访他们第二故乡,并将免费提供住宿和交通,随时恭候知青们的到来,任何时候来都可以,据了解这项便利政策在全国独一无二。<br></h3><h3><br></h3> <h3>区政府在不富有经费里还拔款提供广场的修善和日常维护,我们参观游览广场时正好看到一位女工用油漆维护河边的铁栏杆。</h3><h3>来这儿来参观、缅怀的人们真不少,或结伴而行,或单个独来,在我们参观的当儿有仨仨俩俩的人在拍照,一问全是曾经来这儿支边的知青。<br></h3> <h3></h3><h3>我们一行边参观游览,边听当地老战友的介绍,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感恩之心所感染,加格达奇人了不起,他们走在前面了。据了解全国还没有一座城市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支边而专门建一个广场。他的意义不仅仅建一个广场和一座纪念碑,而是在于从当今社会人们纷杂、混沌的认知中,厘出人的本心即一棵感恩之心,城市亦应这样,尊重历史,表现出对过去的感恩,这样城市才会越来越好,才会被人尊重。 我为加格达奇人做的事而深深感动! 我们为加格达奇人点赞!<br></h3><h3></h3> <h3>12</h3><h3>鄂伦春人在大家的印象中并不陌生,他是个游牧民族,勇敢强悍,不折不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页。在加格达奇的第三天,汇聚后的老战友一行来到了鄂伦春自治旗,参观鄂伦春博物馆,并在风景如画的乌力嫩逗留游玩。</h3> <h3>鄂伦春博物馆位于阿里河镇中心地带,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分设鄂伦春民族博物馆、鄂伦春自治旗50年成就展馆和鲜卑民族博物馆。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内,又分为林海猎民、攫取经济、传统工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五个部分,展览以实物形式直观详尽地展现了鄂伦春民族在定居前的生活模式和狩猎文化。<br></h3> <h3>辽宽壮美的兴安林海是孕育中国北方民族的摇篮,一代一代的北方游牧民族从这里面向草原,进而问鼎中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兴安岭北端的鲜卑族拓跋部就是最著名的一支。公元前一世纪,拓跋鲜卑走出森林,跃马草原,不断发展壮大.....开北魏基业......统一北部中国.....,他们就是鄂伦春人。</h3> <h3>鄂伦春乌力嫩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旅游胜地。</h3><h3><br></h3><h3><br></h3><h3><br></h3> <h3>这里阳光明媚,风景如画。</h3> <h3>这里游人川流不息</h3> <h3>这里别墅成群,色彩明丽。</h3> <h3>这里水波荡漾,水草丰美。</h3> <h3>这里可以穿上民族服装,尽情地演绎心目中的民族风情。</h3> <h3>这里雕像群立,威武雄壮。</h3> <h3>这里建筑宏伟,极具民族特色。</h3> <h3>参观游览的尾声,肯定是吃饭,有牛羊肉佐餐,还不亦乐乎?!</h3> <h3></h3><h3></h3><h3>  13 俗话说:人生不能找不到北,那"北"究竟在哪儿呢?中国地理上的最北在漠河的北极村,有句玩笑话说得好"到了北极村人生就完美了!"意思是人的一中必须要北极村走一遭。</h3><h3>加格达奇到北极村的路程近600公里。南北两路老战友加起来有二十五人,早早起程上路,告别了加格达奇,为了"人生完美"向着漠河北极村进发!<br></h3><h3></h3><h3></h3> <h3>因为要穿越森林,因为路途遥远,又怕信号不好,加格达奇的战友特地调来三部对讲机,便于在途中相互联系。<br></h3> <h3>4辆汽车,加满油整装待发。</h3> <h3>汽车行驶在美丽的大兴安岭林区中</h3> <h3></h3><h3>中途休息会儿,来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刚好处在: --北纬 52 13 14 --东径 124 41 31<br></h3><h3>北纬,用粤语发音,意思是我你一生一世,</h3><h3>东径,头一个数124与52是一样的和,后二位数是13、14反过来的数。哈哈,神了。</h3><h3></h3> <h3>人们称他是爱情停靠站,纷纷合影留念。</h3> <h3>汽车继续北上</h3> <h3></h3><h3>四辆汽车一路疾驰北上,来到漠河市境内,有一处景点是不不能漏下的,那便是: 龙江第一湾 黑龙江水自源头沿着内外兴安岭交界处的低谷,一路东流经过漠河县境内时,江水急转回流,形成一个完美的Ω形江湾,这个长达30公里的神奇江湾就是号称黑龙江第一湾。 <br></h3><h3></h3> <h3>江湾中方一侧,山顶平缓,森林茂密,远眺江对岸的俄罗斯,则是一个江水环绕的美丽岛屿,因为有金色沙滩环绕,宽阔碧水环抱,江水绕过美丽岛屿形成半环状金色沙滩,于是这个美丽岛屿就有个好听的名字~金环岛。<br></h3> <h3></h3><h3></h3><h3>观赏第一湾的最佳位置得要爬998阶的木楼梯,大慨相当50层楼高,这群年逾花甲的退伍老军人,除了个别身体原因外,大多数登上了山顶,观赏到了美景,艰辛的登临没有白费,美美欣赏是最好的回报,立此存照,是最好的交代。 壮哉,黑龙江第一湾!<br></h3><h3></h3><h3></h3> <h3></h3><h3></h3><h3>  14 千里森林一日穿 一带连结北红村 找北无须连夜行 完美人生不在臾 我们从加各达奇出发一路北行,穿过茫茫林海,在爱情停靠站和龙江第一湾两个景点稍作停留,奔驰近600公里,历时十个小时,终于到达漠河的北红村,下榻于与俄罗斯只有一江之隔的农家小院,此地离北极村还有六七十公里的路程。 一望无际的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茂密;林间的公路宛如丝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和熙的阳光,宜人的气温,清新的空气。在森林里穿行一近十个小时车程大伙觉得一点也不累。 今天我们尽管还没到达北极村,还没找到最后的北,人生还没有"完美",但是我们来到祖国边陲小村~北红村,找到了与传统小村不一样的美.....<br></h3><h3></h3><h3></h3> <h3></h3><h3>  15 边陲小村-北红村 <br></h3><h3></h3> <h3>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h3> <h3>客栈、农家小院鳞次栉比</h3><h3><br></h3> <h3>派出所</h3> <h3>学校</h3> <h3>教堂,一应俱全。</h3> <h3></h3><h3></h3><h3> 这里客栈都是带园子的 <br></h3><h3></h3><h3></h3> <h3> 蔬菜是自家种的<br></h3> <h3>猪是自家养的</h3> <h3>木柴是备而不用的</h3> <h3>窗外是自然景色一般都很漂亮的</h3> <h3>室内是干干净净的</h3> <h3>游客、驴友的留言是挂满墙的</h3> <h1><font color="#ed2308"><b>中篇完 待续</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