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画不论工笔或者写意都讲究立意造型,画者通过笔墨在宣纸上,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才能画出传神的作品,才能绘出情景交融的作品,没有生活的作品必然枯燥无味,难引起观者的共鸣。</h3><h3>只有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经过对大自然的理解、认识、分析,从而画出心中的美景。古人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出自唐朝画家张璪,他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造化指的是大自然,心源指内心的感悟。清代画家郑板桥曾经有精彩的论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郑板桥对于事物的认识是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说明了绘画创作的全部过程。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胸中之竹是对眼中之竹提炼与慨括,手中之竹是运用艺术手法对艺术形象的再现,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创作。</h3><h3>五代时期,荆浩的山水画成就与他长年生活在太行山有密切的关系,宋代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则是画家对自己熟悉生活的描写,现代画家齐白石为了画好虾,自己养虾,反复摸索,仔细观察,所以他笔下的虾生动。是他长期观察,提炼出来的作品,即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刘海粟有枚印章,印文是¨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黄山是我友¨。作者十上黄山,终于画出自己心里的黄山。</h3><h3>国画作品需要画家真情实感,也只有饱含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与观者产生共鸣,作品才有生命力,好的作品人们才会记得,才会被别人收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