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39b54a"><i><u><b>
八月
记得那年的八月,我们都十八九岁,阿克塞这个小县城发生了大事,连孩们都知道,在阿克塞出生的我们将招工走向大城市,这是阿克塞建县来,我们连走敦煌都很奢侈的一件大事。我们的爸爸妈妈是阿克塞的第一代建设者和开拓者,我们走向了大城市,走向了明天,稚嫩的脸上带着对生活的向往天不怕地不怕,闯进了大城市,在那里成了家,生了子成就了事业。这一去就是三十年。
2008年的8月,我们的郝伟班长,组织了我们走出校门的第一次聚会,同学们激动万分,从四面八方赶到了阿克塞。我们激动的拥抱流涕,诉说着分离后的相思。这种感动,用语言难于表达。 在这次的聚会上,郝班长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同学们再不聚会将都没牙了,聚到一起会喝糊糊的”。我们的赵老师 还象当年给我们上课时那样,操着他那浓重的酒泉口音,讲了最经典的祝福。张会玲,李俊锋还是当年那样多才多艺,拿出了最拿手的文艺节目,哈萨克同学,能歌善舞欢,跳起狗熊舞,把欢推向髙潮,幸福在每一个人脸上。走时我们都恋恋不舍。
又是一个八月,我们又走在了一起,这一次的聚会很艰难,同学们都有了下下一代,没退休的同学都在领导岗位上,组织了将近一个月,我们才聚到了一起。还是有遗憾,有六七个同学没到,但我们多数同学还是走到了一起。我们感谢这次组织的郝班长,感谢苏正银跑前跑后,感谢我们最尊敬的赵老师的到来,最感谢的还是这一个八月,他又一次的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班的同学,每个人都很平凡,每个人都简单纯朴,都不忘初心,但都拆射着万丈光芒。以激动的心情附上一首诗:
见时难,别己难
四十年相聚两鬓霜。
虽时当年少年</b></u></i></font></h3><h3><font color="#39b54a"><i><u><b>,
过往往事如云烟
岁月蹉跎,皱了脸。
还如当年照样狂,
又是一个八月天,
相聚一起乐开颜。</b></u></i></font><br></h3> <h3>大家一起照相留念。</h3> <h3>我班全体男生,但缺了崔永刚,王忠武,齐英,欧尼尔汉。</h3> <h3>八0三处全体合影</h3> <h3>沙丽最后来参加,总算见到他。</h3> <h3>一个县委大院住着的同学。</h3> <h3>我们班是第一次哈汉两种民族混合班。</h3> <h3>吃的香吗?</h3> <h3>来到从小生活过的老县城。</h3> <h3>从小一起在这里长大藏猫猫,拾柴,抬水</h3> <h3>我们教室。</h3> <h3>爸爸的树</h3> <h3>电影城里的美女。</h3> <h3>去柳城子,民族同学真棒,让人感动,他们给我们做了最美味的野歺,一生难忘。</h3> <h3>快乐的玩,好好吃。</h3> <h3>爸爸的水利工程,一份思念。</h3> <h3>我们从小最爱的花。</h3> <h3>我们班最早一张合影。</h3> <h3>这是十年前的我们,看看老了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