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赞高原女文艺兵
世界没有比西藏更高的高原,也没有比高原红更美的女兵。高原的文艺女兵,是我心中的达瓦(月亮)、尼玛(太阳),是格桑美朵给宁吉布度(漂亮的格桑花),更是我心中的女神!
图片库中的老照片,我几乎天天在看,每张图片背后都有一段往事。我是60年代参军到西藏军区文工团的,文工团身处高原,与内地部队文艺团体不同,演员们在本专业的基础上还要担任其他非专业的文艺宣传演出,舞蹈演员要参加合唱,承担服装、道具等服务性工作;而歌唱演员必要时要承担舞蹈或话剧的演出任务。那时没有评什么几级演员,也没有特殊津贴,有些老同志至转业时头上也没戴上什么“家”的称谓!甚至从来没有评功授奖!
今年八一前夕,中国西藏网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原西藏军区文工团话剧团王勉之老战友进行了采访,期间他哽咽地讲述文工团第一批跳《洗衣歌》的一个舞蹈演员,她跳《洗衣歌》的时候是姑娘,从洗衣姑娘跳到洗衣妈妈,又跳到洗衣奶奶。一直跳到70多岁,最后还是工人身份退休的,工资待遇还不如我刚才说的老战友,可是她始终没有主动向党和国家提过要求。这些老西藏,说实话付出的太多了!
文工团除了宣传演出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种菜。文工团在拉萨西郊有片菜地,平时由炊事班的战友管理,在生产收获季节忙的时候,团员们要轮流到菜地住上一段时间,女兵们也不例外。逢年过节食堂加菜会餐,帮厨是女同胞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包饺子、包包子样样都会。下部队演出期间她们不顾劳累,还要帮战士们洗衣缝被子,她们吃苦耐劳,完全没有娇骄二气。
有位女演员回内地生孩子,刚满月就返回西藏,可奶水却浸透了内衣和军装。可想那撕心裂肺的离别、嗷嗷待哺婴儿的哭叫,爷爷奶奶含辛茹苦帮助看护孩子,再看到母亲时叫“阿姨”,那是什么滋味?
有一年我随军区业余演出队到成都,见到战友的儿子,他看到穿军装的我们,第一句就说:我要妈妈!回到西藏后,这位妈妈哭着说:谢谢你看到了我儿子!
我要说西藏军区文艺女兵个个都是好样的,李俊琛编导了享誉国内外的舞蹈《洗衣歌》,孟玲培养了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等一批优秀的歌星,达娃拉姆创编了舞蹈《酥油飘香》,现担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西藏军区文工团曾受全国妇联表彰。西藏文艺女兵伟大、光荣!<br></h3> <h3>帮厨</h3> <h3>身背道具去哨卡</h3> <h3>在珠峰脚下</h3> <h3>能歌善舞</h3> <h3>观众空前</h3> <h3>在塔克逊</h3> <h3>苦练</h3> <h3>迎风展示</h3> <h3>为战士洗衣</h3> <h3>老师与学员</h3> <h3>在泸定桥上</h3> <h3>藏汉一家</h3> <h3>圣开的雪莲</h3> <h3>《洗衣歌》剧照</h3> <h3>1964年全军文艺会演获奖舞蹈《洗衣歌》原班人马</h3> <h3>因受伤不能参加全军文艺会演的第一代洗衣姑娘何楚平担任培训老师</h3> <h3>敬爱的周总理与《洗衣歌》编导李俊琛(穿军装者)</h3> <h3>达娃拉姆编导的获奖舞蹈《酥油飘香》</h3> <h3>战友们,扎西德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