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谈到龙潭上街头的锥子山,虽称呼为山,那也不是什么山?大家都这样称呼!习惯了,凡龙潭人及周边的十里八乡的都称锥子山,那就是锥子山。</h3><h3>孩童时的我,在记忆中,锥子山就是石头和粘土天然行成的小山包,上面有个由人工制作的小塔。大约五六米高,塔头尖尖似锥子,锥子山是不是因此而得名呢?……。</h3><h3>塔的北面相隔不远处有一块大石头,大概有几个立方大小,似圆非圆,上大下小的蹲守在那里。听大人们讲是一块飞来石,是什么神仙用鞭子从对面江北抽过来的,哪位神仙记不清了,反正当时就是个小屁孩,朦朦胧胧地认为大人们讲的,那肯定是真的,对的!</h3><h3>站在锥子山最高点向北望去,天空晴朗时隔着长江隐约看见两座圆顶式山头,不知叫什么山?同学们讲是奶头山,当时龙潭小学有不少同学都这么叫。管它什么山呢!不过从远处看上去确实也像两只奶头。那就取名奶头山吧!至少我们男同学内部一直叫奶头山。</h3><h3>当时,我家住在现龙潭汽车站南面,也就是龙潭医院马路对面。离龙潭小学很近,而龙潭小学离锥子山近在咫尺,由于年幼没有地方可去,也没有什么地方可玩,所以经常中午饭后爬锥子山玩。有时玩的高兴,连下午上学都忘了,直到听到上课铃响起,才匆忙往学校跑,难免不迟到,为此受到班主任(女,她丈夫是采石公司的管教干部)蔡老师训斥,并警告再迟到就回家喊家长来,当时心想万万不可喊家长,如果老爸知道一定会上演男子单打,毛竹絲燒肉的悲剧场面。那滋味可不好受。</h3><h3>小学四年级时,老爸在中国厂申请到公房后,我们全家便搬到中国厂公房区居住,距龙潭小学约有三里路,由于时间关系,爬锥子山的机会少啦!但不代表不想。有空还是去光临光临的……。</h3><h3>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回想起来,当时情景历历在目,人老物非,孩童时代的锥子山,你在哪里?我好想再一次登上你那宽厚的肩膀看看江北的奶头山。</h3><h3><br></h3> <h3>2018年8月8日于南京晓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