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是汉人,我说汉话,我写汉字” ——余秋雨 </h3><h3> 这次的三国古道之行,我们将汉中作为寻访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因汉中在汉水上游,也叫汉上。加上汉武帝时期武功强盛,胡人把华夏人称为汉人或汉子,所以男人就是汉子(男子汉),丈夫也是汉子。把体魄健壮的叫壮汉,魁梧威猛的叫彪形大汉,年老深沉的叫老汉,英雄还叫做好汉(英雄汉),并且强势能干的妇人也被称之为女汉子…… 故而,“汉”已经在我们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h3><h3> 讲汉语、学汉文、写汉字、研汉学等这一切来由,都与汉中有关。这就必须追溯到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汉朝。关于汉朝的建立我们又必然会想到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这不,研学的一站就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拜将坛”。<br></h3> <h3>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h3><h3> 历史的车轮如白驹过隙,再大的辉煌都有衰败的一刻。很快,我们由西汉的辉煌来到了季汉灭亡。但即使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也还是出现了大量影响历史进程的英雄人物。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来到剑阁,我们不由得发出“可怜平襄侯,志继洪轨空”的哀叹。诸葛丞相垒石为关,因其险峻成为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剑门关在古金牛道中尤为重要,虽曾历经百战,却无一从正面攻破。然而“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也确为事实。何不让我们在此探其究竟。<br></h3> <h3> “桓侯瞠目一声吼,夏侯吐胆一跌亡” 。 </h3><h3> 大众对张飞的认知更多的停留在演义小说之中。而历史的真实如何?也是我们本次研学的目的之一。“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张三爷,已经是这座城市百姓心中的偶像和神,阆中人对张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此地不但有闻名中外的张飞庙,还有张飞牛肉、张飞牛肉面、张飞丝棉、张飞醋、张飞酒、翼德豆瓣、张飞水果,以及张飞酒店、张飞广场、张飞大道、张飞宾馆、张飞武校等。张三爷被誉为“虎臣良牧”,他打仗是猛将,是猛张飞,当地方官是好官,特别是在发展地方蚕桑,修建水利,除暴安良(还记得《张飞审瓜》的动画片吗?)等方面做出了非凡的政绩。同时他还是位擅长书法,写诗作文的文人。其相貌也并不是一个虎头豹耳,脸黑得像炭一样的粗人,原本活脱脱是一个美男子。这些可都是我们研学的成果。</h3> <h3>走泮桥(状元桥)</h3> <h3> 阆中古城中还有两处学府圣地——贡院和文庙。 </h3><h3> 阆中贡院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贡院之一,孩子们在这里清晰地了解了科举取士的过程以及严苛的考试制度。阆中的文庙和其他地方的文庙一样,是供奉祭祀孔子的寺庙建筑。地方文庙是地方官学教授儒家的学府,也称学宫。是重仰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圣殿。孩子们在这里过泮桥,进孔庙,着汉服,持汉礼,拜先师,学六艺……通过一系列的道德昭示,体味儒家神圣礼制的教化。<br></h3> <h3>拜师(拜孔子)</h3> <h3>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亡”。一笑倾人,二笑倾城,三笑倾国的褒姒,以千金一笑,而败亡其周,其故里就在石门。战略上,这里也是高祖“明修暗渡”出散入秦,取得关中的要塞。</h3><h3> 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栈道,是石门最耀眼的文化精品。人们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春秋战国以来,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沿河谷悬崖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上铺木板、装上栏杆形成栈道。车马悬空行走,极为壮观,它南起汉中褒谷口,北到眉县斜峪关,故称之为褒斜栈道。<br></h3> <h3>诸葛古镇</h3> <h3> 成县西狭,除了人文景观之外,自然景色也很优美。一条小溪贯穿整个峡谷,为潭、为瀑、为流,为西狭增添了柔性之美。西狭内两面的石山拔地而起,直插云天。整个山体,直上直下,神工鬼斧劈成。崖上绿树重绕,苍藤扶疏。
除了自然风光外,这里还是镌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的大名鼎鼎的“汉三颂”之一的《西狭颂》的保存地。虽然经历了1800多年的风雨,仍然碑立原址,风貌依旧。喜欢研习书法的孩子在此地喜笑颜开了。<br></h3> <h3> “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子张》
夫子少贱,而多做鄙事,终大成。原因就是以天地为导,以实践为师。这看似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但在我们天中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不拘泥于家庭与学校两点之间来回奔波,研学就是要突破现行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重视天地万物这本活生生的教材。 这不,研学的经历,也让我们都亲自体验到了“以天地为课堂”的妙处。<br></h3> <h3>温泉戏水</h3> <h3> 泱泱中华,千年文明。每次的研学出行在美篇中所反映的仅仅是自然景致,而更多的人文属性是无法直观呈现的。如此次活动中孩子们对典故、事迹、历史真伪、成语……的辨析与掌握,多多少少会转化成一种内在的积累。所以天中的研学活动一贯秉承着自己的原则和理念。当然这与家长的支持、同学的肯定、全体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定然会坚持以“演义”丰富大家的初中生活,开拓大家的眼界,提升大家的格局。</h3><h3>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研学老师们感谢大家对本次活动的关注,我们有缘再会。<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