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皇都侗寨的凌乱让四闷迫不及待地想离开,中午时分包车赶往芋头古侗寨,据说那边开发没那么成熟,应该更加原生态。游玩几个小时,我们都没有想到竟然在这儿收获了预想不到的惊喜体验……</h3><h3> 已经在皇都人品爆发无心逃过每人100银子门票的四闷<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到了芋头侗寨大门处,售票处</span>居然仍然无人把守,老天又给了我们一次人品爆发的好运✌🏻✌🏻每人又省下了60银子。(温馨小提示:坐本地人的车无票进寨的几率可以提高好多好多百分点哦😏😏)</h3><h3>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芋头侗寨,已经在静默中走过了六百余年的历史。清代顺治年间曾经遭遇火灾,经过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交叉分布的七个聚落群。</h3> <h3> 下车落地,我们已经站在了芦笙楼的前方,它处于寨子的中心位置,是寨子里最大的鼓楼,抬头看楼,层叠而上,飞檐斗拱。</h3><h3> 无寨不鼓楼,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每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是寨子里聚众议事的地方,芋头侗寨里就有四五座,这些鼓楼由群众集资筹建,由侗族能工巧匠自行设计建造。整个建筑没有图纸,根、梁、枋、柱的尺寸全凭心中计算,不施一钉一铆,历经<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数百年</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风雨仍然牢固如初,这真是令人不得不惊叹侗家先人的智慧!👍👍👍</span></h3><h3> <br></h3> <h3> </h3> <h3> 经过芦笙楼前,入口溪头的玉头侗家客栈门口绣着珠绣的阿婆吸引着我们,见识了客栈女主人的手工侗锦作品和能干的当家能力。</h3> <h3> 午餐后,我们踏上了古驿道,路边的小溪潺潺流淌,我们逆溪而上,只见寨子里的房子傍山而建,路边摊上见不到义乌小商品,全是当地老百姓的手工制作的特产。</h3> <h3> 崖上鼓楼,芋头最具有特色的标志性鼓楼,一半依托山体崖石,一半悬空,由16根木桩支撑,很是特别。</h3> <h3> 鼓楼内已经成为侗家人卖特产的地方了,三三两两的老人聊家常,有的老人含饴弄孙,有的静坐沉思……好吃的二货们还蹭到了店主阿姐用心挑制的“茶界猫屎咖啡”的虫茶😍</h3> <h3> 鼓楼中用条石围砌的石坑是冬天烤火的地方</h3> <h3>侗家小女孩和妈妈讨要买糖的拉锯战😄😃虽然听不懂,却也从她们的表情中看出一些味道</h3> <h3> 站在鼓楼往外看,近处是悠然的农家小院,远处是旖旎的田园风光……</h3> <h3> 走到红军路,我和刘闷跃跃欲试要体验当年红军走过的青石板路。兵分两路,另外两闷右边直上,我和刘闷左下走不寻常的田间山路,一边感叹红军当年步履艰辛,走到路的转弯之处,看到了一汪绝美的麦田景色,对焦中看到远处走来一个身穿蓝色衣服的侗家阿婆,双肩担着山里菜地里采回的新鲜蔬菜。</h3> <h3> 沿田间小路掉头折回,偶遇上刚才和妈妈讨糖吃的小女孩,她们在河中嬉戏打闹,天真无邪,田野间晌午时分炎热暴晒的景色中因此有了一丝生动和清凉<br></h3> <h3>通往龙脉鼓楼的石板路</h3> <h3>龙脉鼓楼内部也有火坑可以供人跳😝</h3> <h3>农家山里摘的山胡椒,刘闷又管不住自己的手了😏她居然不管另外还有俩闷在山顶广场等我们,径直坐下,就开始了一边拣胡椒,一边和侗家阿嫂拉家常</h3> <h3> 和侗家阿嫂嗨聊完,我们俩往前走去寻找同伴,转眼遇见了一个视野开阔之地,这是寨子里一个集中表演场。</h3> <h3> 正要转身离开的时候,只听见童声鼎沸,低头一见,一群约莫十岁左右的侗家小男孩爬上了阶梯,此时我们俩又迈不开步子,忘记了在寨口客栈里等我们的两闷,留下来和他们策聊一番,孩子们非常的淳朴,几包小鱼仔就“哄骗”着他们唱了几句山歌😏<br></h3> 亲兄弟的拉拉手举起来<br><h3><br></h3> <h3>为了逃避唱山歌,装休克🤭</h3> <h3>胆子大的孩子还是不一样</h3> <h3> 离开了淳朴的孩子们,我们找到了心心念念的乾隆古井,舀一勺井水,清甜可口……</h3> <h3> 路边的池塘里的给小鱼遮阴小阁楼和池边的给鸭子避阳的木板盖无不体现了自然淳朴的侗家人对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灵的关爱</h3> <h3>我们四个汇合时,两闷已经和老板娘聊起了她的人生,他们竟然策动老板娘唱起了山歌😂</h3> <h3> 登高处,看全寨的景色,芋头就像深山里的一位小家碧玉,内敛而羞涩,走入她的深处才能感觉她透露出的魅力,悠悠岁月斑驳了记忆中的鼓楼,却带不走村寨的灵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