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h3> <h3>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登桥远望,不远处的黄河如带,蜿蜒盘曲,桥身钢构非常漂亮,夜景很美。</h3> <h3>兰州刻葫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主要用刀或者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随着技艺高超的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欣赏收藏的艺术品</h3> <h3>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黄河南岸的滨河东路上,在中山桥的东侧约2.6km。兰州水车历史悠久,是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而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h3> <h3>白塔山位于兰州市北,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黄河边上的景色不错哦,登高视野特别好。挺好的地方,挺美丽的。</h3> <h3>兰州羊皮筏子:俗称排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也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h3> <h3>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也是兰州民俗文化的遗产。</h3> <h3>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2006年5月20日,兰州太平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兰州太平鼓在每逢大的庆典活动,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那铿锵有力的鼓点,显示了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其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魄力。</h3> <h3>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h3><h3>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h3> <h3>黄河母亲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说明了中国人内在的实力。</h3> <h3>我想西游的玄奘也会感叹一望无际的戈壁</h3><h3>也会欣喜马儿欢快蹄声阵阵的山丹马场</h3><h3>想象自己骑着汗血宝马路过沉寂在夜色中的兰州</h3> <h3>一声古埙伴着黄河水一路尽头</h3><h3>捎去兰州游子的思念</h3><h3>不曾想便多了一丝彷徨</h3><h3>晚安兰州</h3><h3>这个城市</h3><h3>留下历史长河的脚印</h3> <h3>喝了一口黄河水</h3><h3>前面是高山</h3><h3>后头是黄河</h3><h3>不畏惧 似老牛</h3><h3>伴着后世的赞美</h3><h3>早就撒下了文明的种子</h3><h3>借着渡口</h3><h3>作一曲龙回九天</h3> <h3>西北偏北,醉在金城</h3><h3>西北偏北,醉在兰州</h3><h3>停下你的脚步</h3><h3>留下你灿烂的笑容</h3><h3>感受少年在历史长河当中的英姿飒爽</h3><h3>感受黄河穿城而过的伟岸与震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