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关于作者</h3><h3>
李汝珍,号松石道人,清代小说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白话小说《镜花缘》。</h3><h3>李汝珍曾做过河南的县丞,但他并不热衷于仕途,而是倾心于学问。</h3><h3>他博学多才,精通书法、音乐、围棋、音韵学等许多学科,除了小说之外,他还著有音韵学著作《李氏音鉴》与围棋棋谱《受子谱》,他的博学也大大增加了《镜花缘》这部小说的知识厚度。<br></h3> <h3>关于本书</h3><h3><br></h3><h3>《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白话小说,总共有一百回。</h3><h3>它是一部虚构的海外游记,描写主人公唐敖、林之洋与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各国的奇特经历。</h3><h3>它带有非常浓厚神话色彩,同时富有非常浪漫的幻想。</h3><h3>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等小说共享盛誉。<br></h3> <h3>核心内容</h3><h3>
《镜花缘》这部小说一共有一百回,主人公们到访的国家一共有四十多个,其中涉及到博物知识更是难以细数——它为我们塑造了光怪陆离的海外世界,同时也讲述了主人公们脑洞大开的海外奇遇。</h3><h3>本文借由由女儿国、君子国、大人国等著名故事片段与读者共同探讨小说中提出的三个话题:</h3><h3>第一个是“女性问题”,第二个是“社会理想”,第三个是关于“博学知识”。</h3><h3>带着这三个话题来一起阅读这部妙趣横生的小说,在获得阅读乐趣的同时,去理解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次思考。<br></h3> <h3>前言</h3><h3>
一提到“大人国”“小人国”这些名字,你是不是立刻就联想到小时候听过的某个童话故事,或是看过的某部动画片?其实,这些奇妙的国家不仅出现在二次元的世界里,今天要为你介绍的“大人国”和“小人国”就出自于我国一部著名小说《镜花缘》。</h3><h3>
《镜花缘》是一部诞生于清代的百回长篇小说,它带有非常浓厚的神话色彩,同时富有非常浪漫的幻想。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它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等小说共享盛誉。这本书的作者李汝珍,号松石道人,他是清朝的直隶大兴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人。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学等许多学科,他的博学也大大增加了《镜花缘》这部小说的知识厚度。
“镜花缘”这三个字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爱情小说,然而实际上它与爱情无关,是一部海外游记。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唐代的故事:秀才唐敖和大舅子林之洋,另外加上一个名叫多九公的老船工,三人一起漂洋过海,游历了许多奇怪的海外国家,在途中经历了数不清的奇闻异事。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也就是1818年。自从问世以来它就一直广受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都对它进行过深入的研究。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曾经把它称为“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不仅如此,《镜花缘》还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各国文字。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称它是一部“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它在海外各国广为流传,被人们称作是“东方的《格列佛游记》”。
关于《镜花缘》这本书,咱们今天的解读将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第一个部分,咱们一起来了解小说中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第二个部分,由这些情节咱们共同探讨三个话题:第一个是女性问题,第二个社会理想,第三个是关于博学知识的讨论。《镜花缘》这部小说一共有一百个回目的篇幅,主人公们到访的国家一共有四十多个,其中涉及到的博物知识更是难以细数,我们带着这三个话题来一起阅读这部妙趣横生的小说,能够在获得阅读乐趣的同时,共同去理解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次思考。<br></h3> <h3>第一部分</h3><h3>
首先,我们就先来说说故事本身。小说一共有一百回,篇幅实在是很长,但你先不用觉得头很大,因为我保证,它的故事真的很有趣。这些故事可以被划分成三个部分。
从小说的第一回到第六回,是第一个部分,也是全书的序幕,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由:掌管百花的百花仙子与她手下的九十九位花神同时被贬下凡历劫,百花仙子本人投胎为故事主人公唐敖的女儿,而其余的花神也投胎为九十九名才女,她们之中还有十二名才女不幸流落在海外。
从第七回到第四十回,是全书的第二个部分,讲述了唐敖等人游历海外各国、寻找才女的故事。这也是全书最主要、最精彩、最有趣的部分,我将在后面着重的讲解这部分的内容,请你稍作等待。
从第四十一回一直到一百回结束,是第三个部分。这个部分的内容就比较庞杂了,先是唐敖的女儿唐小山海外寻父的故事,然后是百名才女考取科举、宴会玩乐的故事,最后是才女们与忠臣的后代一起,帮助唐中宗复位的故事,并且有十位才女在战争中先后殉难。
从这一百回的内容安排上来说,其实可以看得出这本厚厚的小说并不单纯是一部“游记”,而是以神话故事开头、以政治故事结尾,而它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主人公唐敖等人“海外游”的故事。这部分的内容在全书中占据的篇幅虽然只有三分之一,但是它的重要性以及有趣程度几乎达到了整本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程度。相比之下,其余三分之二的内容看上去更像是在为这部分内容做铺垫以及收尾工作——这种不均衡的篇幅安排一直以来都饱受读者们的批评:如果我们把《镜花缘》这部小说拦腰砍断,强行把它分为上下两册拿到清朝去卖,那么讲述海外游记的上册一定卖到脱销,而情节与前文几乎脱节的下册恐怕就无人问津了。
《镜花缘》中总共写了四十多个国家,作者的笔墨有详有略,有的重点国家占据好几个回目的篇幅,而有的国家却只用寥寥几句话就带过去了。我们不禁好奇,这到底都是哪些国家呢?主人公们沿途遇见的可不是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这些实际存在的国家,而是你闻所未闻的君子国、大人国、无肠国、黑齿国、两面国、女儿国、轩辕国等等。
《镜花缘》的书名取自佛典“镜花水月”,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镜中花”“水中月”。这些事物美则美矣,但是却寓意着“虚幻”与“无常”。《镜花缘》整部小说正如书名所暗示的,充满了“虚构”与“奇幻”的色彩。如果我们要给这段“海外游”定一个基调,那么它一定是“脑洞大开”。
故事的背景被设置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主人公唐敖科举考试中了探花,但是却因为受到政治牵连而被贬为秀才。他在睡梦中受到梦神的指引,要他去海外寻访名花并将它们带回。唐敖的大舅子林之洋经常去海外进行贸易,于是唐敖就搭上了他的商船,和老船工多九公等人一起,开始了漫漫的海外奇妙之旅。<br></h3> <h3>第二部分
虽然作者以惊人的想象力和澎湃的创作热情将四十多个国家都写得光怪陆离,各不相同,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今天无法逐一向你细细介绍,只好删繁就简,讲一讲主人公在几个重点国家的奇遇。
与此同时,咱们展开第一个话题的讨论:女性问题。咱们不按照主人公的旅行线路来说,而是先来介绍一下他们在旅行后半段遇到的一个神秘国度——女儿国。
小说的第三十二回到三十八回,讲述了唐敖一行人在女儿国的奇遇。这个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并不同,它不是一个完全由女人组成的国度。这里有男也有女,但是却“男女颠倒”:女人们穿靴戴帽、男人们穿裙带花,女人管外面的事,而男人管家。女儿国的国王自然也是女人,她看上了唐敖的大舅子林之洋,硬要把他抢去做王妃。
在女儿国的王宫中,林之洋受尽了“婚前准备”的折磨:先是穿耳洞,宫女们拽住林之洋的耳垂用缝衣针径直穿了过去,疼的他呼天唤地;接下来是缠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裹小脚。宫女们把白矾洒在林之洋的脚缝里,将他的五个脚趾挤在一起,狠狠的折弯然后压在脚底。一边用白布用力的裹,一边用针线缝口固定,缝了又裹,裹了又缝,一层又一层……十几天之后,林之洋脚上腐烂的血肉都已变成脓水,脓水渐渐流光之后林之洋的脚就只剩下几根枯骨,所以显得十分瘦小,非常受女儿国国王的喜爱。
这段描写实在是令人毛骨悚然。著名学者胡适写过一篇论文叫做《〈镜花缘〉的引论》,他认为女儿国的故事是整部《镜花缘》小说中最精彩的一个故事,他甚至还说,这个女儿国就是“李汝珍理想中给世间女子出气伸冤的乌托邦”。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不论是穿耳洞还是缠足,都是中国千百年来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而让女子们遭受的酷刑。放在女儿国这样一个男女颠倒的国度里,作者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他就是要让男人们也尝尝这种滋味到底有多痛苦。胡适认为《镜花缘》中首次体现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且称作者李汝珍为中国最早提出妇女问题的人。他甚至将《镜花缘》定义为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并且预言这本书“将来一定会在中国女权史上占一个很光荣的位置”。
咱们今天客观的来看,《镜花缘》这部小说的层次很丰富,“妇女小说”这个词显然不能概括它的全部。但是诚如胡适先生所说,对于女性问题的探讨确实是它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小说开头的序幕部分,讲到有一年寒冬,武则天心血来潮下令让百花全部开放。天上的九十九位花神不敢违抗命令,于是只好在一天之内竞相开放,并因此获罪被贬落人间。作者李汝珍写《镜花缘》这部小说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为天下的薄命红颜立传——就连天上的神仙也蒙冤被贬,更何况是人间的苦命女子?
李汝珍对于女性怀有一种很纯净的感情,他创作《镜花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和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一样,歌颂内心深处那些“金玉其质、冰雪为心”的女子们。《镜花缘》写成于《红楼梦》问世的半个世纪之后,它无疑受到了《红楼梦》很大的启发。《红楼梦》中有著名的“金陵十二钗”,而《镜花缘》中恰恰也有“十二朵名花”。这些女子全都是十三岁至十五岁的年龄,豆蔻梢头、青春澎湃。她们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有的精通诗书,有的武功高强,有的至纯至孝……把这些女子比喻成花朵,也正是李汝珍内心美好情感的寄托。
不过,李汝珍对女子的情感还并不仅仅局限于欣赏她们的美好,而是升华到“尊重她们”,甚至是认为“女子并不比男子差”。《镜花缘》借用的时代背景是女皇武则天当政时期,在这个历史上特殊的时期里,女性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甚至还可以参政。
唐敖等人在海外偶遇的第一位女子就是一个“女英雄”式的人物。小说的第十回里写到,唐敖等人在山上不幸遇到猛虎,一群人命在旦夕,这时候一个少女放出毒箭,一下就射中了猛虎的眼睛,救了大家的性命。而这个女子就是十二名流落海外的名花之一:骆红蕖。作者假托她是唐代名臣骆宾王的女儿,而“红蕖”的意思正是红色的荷花,暗示着她就是被贬的荷花仙子。
在咱们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中,“阳刚美”似乎与女性是不相称的,可是李汝珍却十分偏爱这种勇敢、独立甚至是身手了得的女英雄,主人公唐敖后来多次遇到危险,都是被这样的女英雄救下。这些女子中没有任何一个是生活在深闺之中,她们很多都是自己养活自己,甚至靠自己的双手赡养父母长辈。在李汝珍的笔下,她们绝对不比男子差。
以女性为主角的清代小说并不少见,但是《镜花缘》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第一次将女子们的活动舞台从家庭搬离到了社会,并且这些女子都是独立的、不依附于男子的。作者并没有刻意的在小说中拎出“男女平等”这个话题,但是这种思想却在小说的行文中时时刻刻,毫不隐晦的流露出来。怪不得胡适会给《镜花缘》的作者这样高的评价——他认为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将中国的妇女问题写的这样深刻、忠厚,并且怨而不怒。
接下来,要给你介绍的是两个地理上相邻、风俗上也有点相近的国家,“君子国”和“大人国”。同时,也切入第二个话题的讨论,那就是“社会理想”。
作者李汝珍把君子国作为唐敖等人在海外遇到的第一个国家来写,并且用了第十一回、第十二回两个回目来描写主人公们在君子国的经历和见闻。唐敖等人一来到君子国的地界,立马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这里的人长得倒跟大唐人差不多,语言也相通,但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方法实在是令人感到困惑。市场上大家买东西时的“讨价还价”和我们日常的做法完全相反:买肉的人说,你这么好的肉怎么能这么便宜就卖给我,我的良心怎么过得去;而卖肉的人却说,我卖这么高的价格已经感到非常惭愧了,如果你一定要加价,我必须再给你加一斤肉。
买肉的人死活不肯占便宜,而卖肉的人硬是要多给,这样争执不休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君子国的城门上写着“惟善是宝”四个大字,意思就是,只有善心才是唯一的珍宝。而君子国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全都遵从着唯一的行为标准,那就是“好让不争”。这里看上去似乎是一片祥和景象,但是实际上,由于人人都太过于谦让,反而导致市场运行不下去。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的著作《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第一章就曾经引用过《镜花缘》中君子国的故事,他指出君子国中的景象虽然看上去很和谐,但是实际上由于违背了经济规律,最后只能成为滋生小人的温床。作者李汝珍当然也深知这一点,他写君子国的“好让不争”当然也并非完全是赞许的态度,而是带有一种揶揄的意味在其中。
实际上,李汝珍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君子国”是他所描述的另一个国家——“大人国”。说到大人国,我们立刻会联想到那种身形比楼房还要高的巨人,他们走起路来地面都要震三震。但是实际上,《镜花缘》中的这个大人国却并非这样,按照今天的计量单位来算也就是比普通人高六七十厘米而已。设想一下,咱们普通人走在大人国里,可能就跟走在一群篮球运动员中的感觉差不太多。那为什么还要把这个国度要叫做大人国呢?其实是因为,这个国度里的人民都一心向善、见义勇为,毫无小人习气,所以才被称为“大人国”。其他国家的人不清楚缘由,都误以为是因为这里的人长得高所以才叫大人国。那么真正巨人云集的国度叫什么呢?唐敖他们后来也遇到了,叫“长人国”,长短的长。
大人国除了民风正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这里的人脚下都踩着一片云朵,根据云朵的颜色不同可以判断出此人心性的善恶。五彩斑斓的的云朵最为尊贵,是心胸正大光明之人才能拥有的,黄色的云朵稍微次之、黑色的云朵最为卑贱。但是这些云朵也会根据一个人的心性变化而随之变化,只要是痛改前非的人,脚底的黑云也会渐渐颜色变浅,慢慢变成其他的颜色。
既然提到了“大人国”,咱们暂时岔开话题,提一下另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非常有趣的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格列佛也周游了很多海外国家,其中就包括大人国和与之对应的小人国。虽然格列佛所经历的大人国与唐敖等人经历的的大人国完全是两回事,但是《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这两本书却有很多相似之处。
《格列佛游记》实际上比《镜花缘》要早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他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居住在英国,而咱们的作者李汝珍生活在中国,两位作家在地理上相距十万八千里远。《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前后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和马人国这四个地方,而《镜花缘》的主人公游历的范围相比之下就要广阔的多,遇到的国家也要多上十倍。不过有趣的是,这两本书的作者达到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不谋而合”,他们都因为对自己所处现实环境的不满,将自己的社会理想投射到了虚构出的海外世界中。
在地球的东西两端同时出现两部类似题材的小说,绝对不完全是巧合。《格列佛游记》产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社会的动荡程度完全不亚于中国的晚清时期。而《镜花缘》中描写的“淑士国”“两面国”中,掌权者杀人如同儿戏,统治极为残暴,也正是对清王朝的真实写照。所有大胆的想象和虚构的情节都是以现实作为基础的,两部小说无一不是如此。被称为三大英文百科全书之一的《柯里尔大百科全书》中,就将《镜花缘》这本书定义为“中国的《格列佛游记》”。
《镜花缘》中的四十多个海外国家,虽然全部都是子虚乌有,但其中绝大部分在《山海经》中已有原型。前面提到过的女儿国、君子国、大人国等都能够在《山海经》中找到影子。此外还有更多的古怪的国家,它们不仅风俗习惯与大唐有很大的差别,就连人们的身体构造也非同寻常。
比如《山海经》的《海外南经》记载了一个叫做“贯胸国”的地方,这里的人胸口都有一个大洞。到了《镜花缘》中,作者将这个国家的名字改为“穿胸国”,字面上更加通俗易懂,并且还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这里的人胸口会有一个大洞:正常人的心都长在胸膛的中间,而穿胸国的人由于行为不正,总是将心偏在一边,久而久之心就偏离原来的位置,胸口生出一个大疮,最终烂成一个大洞。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取材于《山海经》,但是《镜花缘》却对《山海经》做了进一步的演绎。《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远古的神话故事与地理概况,但是它却有着明显的“有神无话”“有地无理”的特点。大多只是用极为简略的文字记载着在某某地方有着某某国家,而并不会详细叙说其中的故事因果和人情世故。而李汝珍的《镜花缘》在对这些海外奇国进行再加工的时候,融入了浓厚的个人解读色彩,他不再是单纯的介绍某个地点,而是像在描述“穿胸国”时这样,掺杂进许多讽喻的意味以及哲学的思考。
我们从李汝珍对君子国、大人国、贯胸国这些海外国度的虚构中,很明显能够窥见他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的不满。李汝珍所生活的年代并不太平,他的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个王朝,而这正是中国封建皇朝由盛转衰、急转直下的时期:当时的清王朝内外交困,一方面残酷的镇压各族人民,另一方面又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李汝珍只有将自己的社会理想通过小说寄托在君子国和大人国这样的虚幻国度中。<br></h3> <h3>第三部分
李汝珍想象力之丰富简直是天马行空,而他学术能力之扎实更是无所不通,这些学术才华被李汝珍巧妙的融汇进自己的小说之中。在下面的解读中,咱们就一边来看看李汝珍到底是如何的博古通今,一边来进行第三个话题的讨论,那就是关于本书中的“博物知识”。
小说中曾写到,唐敖等人来到歧舌国,向当地人学习音韵知识,并且得到了一张神秘的字母表。这里的人都拥有歧舌,即舌头一分为二,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唐敖等人在歧舌国得到的字母表,其实也是李汝珍本人在音韵学方面的真正研究成果。
李汝珍出生在书香门第,清代的学风以博文多识著称,李汝珍不仅从小酷爱钻研学问,少年时代还曾经师从著名的音韵学家凌廷堪。在所有的学问中,李汝珍最精通的就是音韵学。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声、韵、调以及其中规律的一门重要学问,在当时的学术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汝珍不仅仅是一位具有奇思妙想的小说家,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除了《镜花缘》之外他另外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重要的音韵学研究著作《李氏音鉴》。
李汝珍不仅博览群书、精通音韵,同时还有非常广泛的兴趣爱好:文学、经学、书法、围棋,甚至于占卜、射箭、打麻将,无一不通,我们可以将他称为一位真正的“杂学家”。在创作《镜花缘》时,李汝珍也把自己的学识无一遗漏的融汇了进来。虽然有四十多个国家的精彩游记,另外还有百花仙子被贬的神话背景以及武则天相关的政治故事,但是支撑起一百回的篇目的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知识。李汝珍让我们读者在跟随小说情节心情起伏的同时,同样也潜移默化的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
可能我们还不能够称《镜花缘》为一部“百科全书”,但是它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博物小说”。例如,在黑齿国中,多九公与紫衣、红衣两位女子争论《论语》《孟子》《礼记》《周易》中的学术问题,从读音、断句到意义,每个话题都谈论很有学术深度。这实际上都是作者李汝珍本人在经学方面才能的展现。
书中还详细的记载了许多出门旅行、居家必备的药方。唐敖等人途经炎火山时中暑,多九公详细的讲述了降暑药的配方:牛黄四分、冰片六分、麝香六分……即使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降暑醒神的中药,也基本沿用着这个配方。再比如跌打损伤药、保胎药、治疗蛔虫病的药,书中不仅有配药的名字、准确的剂量,还有制作过程和服药的疗程。此外,李汝珍甚至还懂得兴修水利,例如女儿国遇到了水灾,唐敖就带领女儿国民众一起用一套科学的治水方法疏通了河道。
无论主人公们来到哪个国家,作者李汝珍都不忘在字里行间展露自己的才学。这种写法在小说的后三分之一处达到了最高潮。尤其是唐敖的女儿唐小山连同另九十九位由花神投胎而成的才女全部考取科举之后,她们聚在一起进行了一场长达数日的聚会。在这场聚会上,李汝珍丝毫不吝惜笔墨的描述了才女们的才艺活动。这其中包括弹琴、吹箫、书法、绘画、围棋、象棋、秋千、钓鱼、对联,乃至于解数学题……而且李汝珍绝非是泛泛而谈,他对于每一种才艺活动都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极为详细的介绍它们的玩法、专业技巧与以及取胜要领。对于每一种才艺活动的讲解几乎都可以单独抽出来,作为一本专业知识类的小册子。
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将《镜花缘》归入“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一类,意思是说,《镜花缘》是通过小说的形式来体现作者的才学。这样做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优点当然是极大的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鲁迅评价说“论学说艺术,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由于作者对于才学展现的实在太多了,导致篇幅太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小说本身的情节故事。
既有对海外世界的猎奇,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讥讽,还有对理想国度的描绘,更有对自身才学的展示,无论是从文化趣味、艺术精神,还是博学知识方面,《镜花缘》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魅力。正如作者李汝珍的好友许乔林在给《镜花缘》这本书的序言中评价的,这是一部“雅俗共赏”之作。从不同的角度来阅读这部小说,都可以获得不同的阅读乐趣。
这样一部题材新颖、风格独特的小说,也给后世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曾经以《镜花缘》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梅派经典剧目《廉锦枫》,讲述的正是小说中第十三回少女廉锦枫为了重病的母亲下海捕捞海参,与巨蚌搏斗并取出珍珠的故事。后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又将《镜花缘》改编为评书,用另一种方式将这些奇妙的故事展现在听众面前。
《镜花缘》中充满想象力的奇妙旅程和探险故事也是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91年创作了四集动画木偶剧《镜花缘》,这部剧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br></h3> <h3>总结
现在,</h3><h3>咱们再来回顾一下说过的重点吧。
首先,咱们一起了解了《镜花缘》这部书的故事梗概,知道了这部长达一百回的小说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而其中主人公唐敖在海外游历各个奇怪国家的故事是其中最重要和最精彩的部分。
紧接着,咱们谈论了三个话题:一个是女性问题,一个是社会理想,另外一个是博学知识。在光怪陆离的国家之中,咱们首先挑选出了女儿国的故事展开了第一个话题。主人公林之洋在女儿国的遭遇既滑稽有趣,但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尊重女性、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
接下来,咱们介绍了主人公们在君子国和大人国中的所见所闻,并且将《镜花缘》与题材类似的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进行对比,谈论了两位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讽刺以及在小说中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第三个话题的内容最庞杂,不仅介绍了穿胸国这种匪夷所思的小国家,同时也一起见识了作者李汝珍的博学知识,有音韵学、经学、医药学,甚至还包括许多艺术和生活常识。它当之无愧是一部“博物小说”。
最后,咱们还简单介绍了《镜花缘》这部小说的地位和它在后世的改编创作。<br></h3> <h3>李汝珍纪念馆</h3><h3>
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祖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因其兄李汝璜于乾隆四十七年调任海州(即今连云港)。李汝珍随兄宦游,在板浦生活达三十年。他在板浦精研经史,花费了三十多年心血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镜花缘》。这部名著别具匠心,以《山海经》为引子,通过对海外幻想世界的浪漫主义描写,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为纪念李汝珍,板浦镇在镇中心建了一座“李汝珍纪念馆”供人瞻仰。纪念馆采用仿古建筑形式,馆内正堂塑有李汝珍半身雕像,馆内陈列着与之相关的文物及《镜花缘》各种版本和国内外研究《镜花缘》的成果资料。一面翠竹掩映的围墙上刻有“水月镜天”四字,令人联想起书中描写的情景和寓意。李汝珍纪念馆建成后,每年都有许多中外学者及游客来此探访,一睹为快。
中文名
李汝珍纪念馆
地 址
江苏省连云港市
类 型
纪念馆
建设时间
乾隆四五七年
李汝珍个人简介
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祖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因其兄李汝璜于乾隆四十七年调任海州(即今连云港)。李汝珍随兄宦游,在板浦生活达三十年。他在板浦精研经史,花费了三十多年心血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镜花缘》。这部名著别具匠心,以《山海经》为引子,通过对海外幻想世界的浪漫主义描写,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李汝珍纪念馆
纪念馆简介
为纪念李汝珍,板浦镇在镇中心建了一座“李汝珍纪念馆”供人瞻仰。纪念馆采用仿古建筑形式,馆 内正堂塑有李汝珍半身雕像,馆内陈列着与之相关的文物及《镜花缘》各种版本和国内外研究《镜花缘》的成果资料。一面翠竹掩映的围墙上刻有“水月镜天”四字,令人联想起书中描写的情景和寓意。李汝珍纪念馆建成后,每年都有许多中外学者及游客来此探访,一睹为快。
李汝珍纪念馆建成于1992年,坐落在海州区板浦镇东大街,占地1500平方米。由新建的门厅、主展厅和修葺一新的故居组成,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大厅陈列厨内展出了中外多种文字的《镜花缘》版本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研究资料。李汝珍在板浦生活了30多年。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故居内写出了巨著《镜花缘》。在纪念仪式上,《镜花缘》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对纪念馆的建设、保护、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他们希望各级有关部门能扩大纪念馆的规模,全方位收集李汝珍的各种文物和《镜花缘》的国内外版本、研究资料,不断充实馆藏文物,逐步扩大规模,把李汝珍纪念馆建成《镜花缘》研究中心。书画家许厚文还向纪念馆赠送李汝珍内弟许乔林、许桂林的画像,和珍贵字画。
板浦镇简介
板浦镇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南部,历史上曾是淮盐的重要集散地,曾出过二许(许乔林、许桂林)、二乔(乔绍侨、乔绍傅)等著名文人,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19岁随哥哥李汝璜来到板浦镇,在这里娶妻生子,并花了半生精力完成《镜花缘》、《李氏音鉴》、《授子谱》等传世著作。当年李汝珍住处附近的一座庭院,被辟为李汝珍纪念馆,经过修缮和扩建,已于1992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晚明建筑,清静幽雅,院中古木名花,青草绿苔,颇有当年著书时的遗韵。
板浦镇现隶属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是江苏文化名镇之一。<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