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諾曼第登陸曾經為許多影視所描寫,像電影《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拯救大兵雷恩》(Save Private Ryan),還有電視連續劇《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都再現了當時戰爭的慘烈。由於從小受家庭的影響,一直對軍事戰爭史存有濃厚的興趣,來法國工作後,曾經來過一次諾曼第。今年夏天休假,又一次再訪諾曼第,憑弔昨天的戰場。 </h3><h3><br></h3><h3><br></h3> <h3> 法國的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戰役之一,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最重要的重要的戰役之一,不僅在於它是一項史無前例的陸,海,空聯合登陸作戰,近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在諾曼第登陸, 更在於諾曼第登陸成功的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與亞洲和太平洋戰場相呼籲,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關鍵。<br></h3> <h3>1944年6月6日 (代號D-Day)凌晨6時,盟軍四千三百多艘艦船抵達諾曼第並對沿岸德軍陣地發起進攻。十三萬五千多名盟軍士兵分乘數千艘登陸艇搶攻代號分別為猶他(Utah),奧瑪哈(Omaha),黃金(Gold),朱諾(Juno),和寶劍(Sword)五大灘頭陣地,展開了極為慘烈的登陸戰。 </h3> <h3>猶他海灘 (Utah beach),是諾曼第登陸戰中最西邊的灘頭陣地,由美軍第4步兵師主攻。進攻之前由於盟軍海軍艦砲的猛烈轟擊,搶灘傷亡僅200餘人,是諾曼第登陸中傷亡最小的搶灘戰鬥。今天的猶他海灘依然可以看到當年德軍留下的防禦工事。</h3> <h3>美軍士兵離開登陸艇衝向灘頭的雕塑</h3> <h3>位與猶他海灘的海軍紀念雕塑,正是由於海軍艦砲實施了有效的砲火支援,使猶他海灘的登陸傷亡減少到了最小。紀念碑周圍的石碑上刻著當年盟軍海軍主要軍艦的方位和距離灘頭的距離。</h3><h3><br></h3> <h3>奧瑪哈海灘(Omaha Beach)位與登陸灘頭陣地的中心,是諾曼第登陸中戰鬥最為激烈,美軍陣亡最多的地段。10公里寬的平坦海灘與居高臨下的德軍陣地,讓美軍傷亡慘重。從登陸開始的六點到中午十二點的六小時中,共陣亡2400人,平均每9秒陣亡1人,每10米陣亡2.4人。因此,奧瑪哈海灘又被稱作“血腥的奧瑪哈”。</h3> <h3></h3><h3>奧瑪哈海灘山坡上留下的德軍炮台, 上面還留有當年的彈痕,可以想像當年德軍工事之堅固,盟軍進攻之艱難。</h3> <h3>奧瑪哈海灘上的登陸紀念碑和遠處海灘上由法國雕塑家安妮羅哈 巴儂(Anilore Banon)在諾曼第登陸60週年紀念時獻給美軍陣亡士兵的著名雕塑 《勇敢者》(Les Braves)。</h3> <h3> 《勇敢者》(Les Braves)雕塑整個以不鏽鋼製成,利刃般的造型象徵著戰爭的殘酷。中間彎曲的五支弧形表現了士兵搶灘登陸時被砲火擊中在海中掙扎的無助,而中間兩個筆直升向天空的不鏽鋼彷彿在合掌祈求和平。《勇敢者》雕塑還包含了三個更深的含義,正如雕塑家安妮羅哈 巴儂所說的:</h3><h3> 希望之翼 (The Wings of Hope):抱著必死的決心奮勇搶灘的勇士精神繼續激勵後人改變未來的希望。</h3><h3> 自由之翼 (Rise of Freedom):為自由而戰奉獻生命的英雄精神鼓舞後人反對任何反人類的罪行。</h3><h3> 兄弟之翼 (The Wings of Fraternity):這裡陣亡的不僅僅是士兵,更是我們的兄弟。消弭仇恨,融合人類兄弟之情的責任應該永存。<br></h3><h3><br></h3><h3><br></h3> <h3>黃金海灘 (Gold Beach)是登陸日由英國軍隊負責進攻的兩個海灘之一,另一海灘則為寶劍海灘 (Sword Beach)。在黃金海灘登陸搶灘中,英軍25000名順利登陸僅傷亡400人。在黃金海灘,英軍利用在英國建造分段度過海峽,再在黃金海灘組裝的人工港(Mulberry Harbour)創下了現代工兵渡海作戰的戰例。在登陸後的十個月裡,黃金海灘的人工碼頭共卸下了250萬人,50萬車輛和四百多萬噸物資補給。今天的黃金海灘遠處依然可以看到當年遺留的的人工碼頭。</h3> <h3>今天黃金海灘上享受沙灘陽光度假的遊客,近處當年德軍留下的灘頭地堡與遠處英軍留下的人工港。</h3> <h3>朱諾海灘(Juno Beach) 是由加拿大第1军第3步兵师和第79装甲师的一个特种坦克旅主攻的灘頭。登陸作戰一開始便極為慘烈,有三分之一的盟軍登陸艇慘遭德軍的水雷和障礙物摧毀。加拿大的攻擊部隊雖然很輕易地越過沙灘,卻在沙丘前遭到德軍火力無情的攻擊,使得首波進攻部隊的傷亡率高達一半以上。在登陸後的六天裡,共有1107名加拿大士兵陣亡。為了紀念陣亡的加拿大士兵,這裡建有加拿大朱諾海灘紀念碑和紀念館。</h3> <h3>朱諾海灘加拿大軍隊紀念碑。參加朱諾海灘登陸戰的加拿大軍隊共21000名,傷亡1200人。來朱諾海灘的遊客,特別是加拿大遊客都會來這裡,獻上一面象徵自由的加拿大國旗。</h3> <h3>加拿大朱諾海灘紀念館前的紀念柱,上面刻著所有在朱諾海灘登陸戰和諾曼第戰役中受傷和陣亡士兵的名單。</h3> <h3>在朱諾海灘還留有為紀念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將軍率領自由法國軍隊登陸的巨大十字架。1944年6月14日,在D-Day登陸的第八天,戴高樂將軍在離開法國四年後,與加拿大軍隊一起重返法國。</h3> <h3>通往朱諾海灘的沙灘小道和殘留的德軍地堡。作為當年德軍大西洋防線的一部分,朱諾海灘留下了最完整的德軍工事群,並成為今天遊人的參觀之地, 然而當年正是這些工事讓登陸的加拿大軍隊付出了巨大傷亡。</h3> <h3> 戰爭的代價是殘酷的,在D-Day 登陸的當天,僅美軍就損失1萬多人,其中陣亡4415人。在整個諾曼第戰役中,盟軍和德軍雙方共損失42萬多人,其中:</h3><h3>美國:29,000人陣亡, 101,600人受傷或失蹤;</h3><h3>英國:11,000人陣亡, 54,000 人受傷或失蹤;</h3><h3>加拿大:5,000人陣亡, 13,000 人受傷或失蹤;</h3><h3>法國:12,200平民死亡或失蹤</h3><h3>德國:23,019人陣亡, 67,060人受傷,198,616人失蹤或被俘</h3><h3> 所以,這朵象徵陣亡士兵生命和花樣年華的鮮紅的罌粟花就成了每年“陣亡將士紀念日”時所配戴的標誌。</h3> <h3> 位與奧瑪哈海灘附近的美軍陣亡士兵公墓和紀念館。在這裡安葬了9387名美國士兵,其中有41對兄弟和4名女兵,另有一大塊碑專門用於紀念那些犧牲但沒能找到遺骸的戰士。電影《拯救大兵雷恩》的原型尼藍德兄弟(Niland Brothers)中的兩位也安葬在這裡。電影的開始與結尾也都以這裡為背景。</h3> <h3>公墓入口彷彿從怒海中衝出的巨大勇士藝術雕像,象徵著不屈和為自由而戰的精神。</h3> <h3>排列整齊的白色大理石墓碑,刻著姓名、生卒年月、所屬部隊、職位、軍號和軍銜。根據宗教信仰的不同,墓碑的形狀也有所不同,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是十字架形而猶太教的則是大衛星形。</h3> <h3>十字架墓碑前的鮮花。因為是夏季假期,來墓地的遊客很多,有從美國,加拿大來的,也有從比利時,荷蘭來的,還有許多德國遊客,為的是憑弔昨日的戰場,紀念這些在戰爭中失去的年輕生命。</h3> <h3>無名陣亡士兵十字架。上面寫著“這裡安葬著只有上帝知道名字的戰友”(Here rests in honoured glory a comrade in arm but known to God)。</h3> <h3>公墓入口處兩邊刻滿陣亡士兵名字的大理石牆。</h3> <h3>美軍陣亡士兵紀念館陳列著在諾曼第戰役中陣亡士兵的照片,遺物還有當時的歷史照片。當人們從門廳走過,一個個年輕士兵的名字被輕聲呼喚,使每一個參觀者彷彿走進了歷史,來到了他們的身邊。</h3> <h3>《士兵十字架》這是今年美軍駐歐總部為紀念諾曼第登陸74週年為紀念館所立。拔除槍栓倒立的步槍和士兵的鋼盔象徵著士兵並沒有倒下,依然在陣地上站立。據說在諾曼第陣亡的2萬多美國士兵的棺木都是豎著放下去安葬的,表明他們誓死站著守衛祖國,遙望故鄉。</h3> <h3>位與Bény-sur-Mer和Bretteville-sur-Laize的兩座加拿大軍人公墓共安葬了5000名在諾曼第戰役中陣亡的加拿大士兵。在諾曼第戰役中,加拿大軍隊付出了巨大傷亡,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加拿大皇家空軍的轟炸機組擊中了指揮諾曼第戰役德軍最高指揮官隆美爾元帥的座車,隆美爾身負重傷而不得不推出指揮。</h3> <h3>位與拉康貝(La Combe)的德國陣亡士兵公墓。在這裡安葬著諾曼第戰役中陣亡的大約21000名德國士兵,是諾曼第地區最大的一座軍人公墓。儘管以前曾經去過德國北部基爾(Kiel)的德國海軍潛艇(U-Boat)軍人公墓 (二戰後,德國三萬多人潛艇部隊只剩下一萬多人,其餘大都葬身大西洋中),但拉康貝的德軍公墓更讓人感到震撼和對戰爭的反思。同時也對法國人的包容,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和平的渴望所感動。正是德國人的懺悔得到了世人的尊重,讓歷經戰爭創傷的法國人在一片廢墟的家園上,給德軍留出了這塊墓地,也給為國捐軀的士兵們找到了歸宿。</h3> <h3>作為戰敗國的墓地,沈重,壓抑而未失特色,處處流露著對歷史的反思。一座僅容一人通過的小門通向墓園,兩邊是小小的紀念堂。</h3> <h3> 公墓進口旁的小紀念堂,牆壁上用德文和法文寫著“這裡安葬著德國士兵”。作為軍人,這裡是他們最後的安息之地。</h3> <h3>走進墓地,首先看到的是中央園丘,下面掩埋著207名無名士兵。圓丘頂部是一尊由黑色火山岩雕刻而成高達5米的十字架以及一對父母形象的雕塑。這對父母默默地看著腳下逝去的孩子,他們的神情令人心中產生另一種無名的悲痛。墓碑平躺在草地上,上面照例刻著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每隔幾排墓碑就會有五個一組的象徵德軍最高榮譽的鐵十字架勳章的褐色十字架,以紀念同時陣亡的同一坦克的乘員,因為這裡安葬著德軍最精銳的黨衛軍虎式坦克師,包括著名的米歇爾 魏特曼上尉。</h3> <h3>當昨天已經成為歷史,當長眠於地下的士兵已成為回憶,再回昨日的戰場,紀念那些為國家犧牲的軍人,無異是為了讓歷史告訴未來(Learning from the past for the future),戰爭應該是人類的悲哀,失去親人的悲傷,對於交戰的雙方都是一樣的,因此,戰爭從來沒有真正的勝利者。 昨天的戰爭正是為了今天和明天不再有戰爭,祈望世界永遠和平,祈望戰爭永遠成為歷史。記住歷史而不是仇恨,這就是再回諾曼第的意義所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