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血疙瘩”

神经外科李医生

<h3><br></h3> <h3>神经系统有一种肿瘤,叫“血管母细胞瘤”。自然人口年发病率:0.16/10万,占所有颅内肿瘤:1.3-2.4%。</h3><h3>一听说“母细胞瘤”,很多人认为这应该是个恶性肿瘤。</h3><h3>恰恰相反,“血管母细胞瘤”是由脑神经和脊髓神经所产生的一种高度血管分化的良性肿瘤(WHO I级)。大多数的血管母细胞瘤是由单一病灶所产生的。然而,在一种所谓“von Hippel Lindau”(VHL)疾病(林道氏病)的病人身上,血管母细胞瘤是这个基因病症候群的表现之一,林道氏病致病基因为WHL基因,位于染色体3p25-26区,呈显性遗传,可与肾囊肿、肾肿瘤、胰腺囊肿和视网膜血管瘤等并发。这类患者终其一生,会在他们的脑和脊髓里出现许多的肿瘤。</h3><h3>在脑组织发生的“血管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整个脑部的後下部,也就是所谓的小脑和脑干部分。血管母细胞瘤会有两种基本的形态:实质性和囊性的,或者囊、实性混合。实质性肿瘤几乎全部由细胞所组成,而囊性肿瘤则是小部分的细胞(瘤结节)伴随著大部分的囊泡所组成。通常的规律是,实质性易发生在脑干,囊性囊实性容易发生在小脑。</h3> <h3>美丽的“伞”下很多触须</h3> <h3>一个“血疙瘩”下很多血管</h3> <h3>行内人喜欢将“血管母细胞瘤”简称为“血母”。</h3><h3>“血母”?它跟“水母”像吗?</h3><h3>有点像!</h3><h3>首先,它们看上去都很美。“血母”具有血供丰富的特点,实体性肿瘤看上去红艳艳的,很美。“水母”看起来也很漂亮。</h3><h3>其次,在一个漂亮外表下,会有一些可怕的“触须”。“水母”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身体下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血母”肿瘤实体一定会有一些供血血管,也像“触须”一样可以走形多样,延续很长。</h3><h3>再次,它们都不好惹。“水母”触须上的刺细胞具有很高的毒性,接触后可以造成严重的过敏症状,甚至威胁生命,是对浅海游泳者的重要威胁。“血母”的“触须”(就是它的供血血管)在术中处理不好,就可能发生出血或梗塞各种并发症。</h3> <h3>“血母”的特点就是血运非常丰富,简直就是一个“血疙瘩”,只要不慎进入肿瘤实质内,立马就是“血漫金山”。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神经外科医生,你说切了一个“血母”,同道们会给你道个“辛苦了!”</h3><h3>因为这个类型的肿瘤切除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力气活。</h3> <h3>今年上半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切除了3例大型的“血母”。简单总结一下。</h3> <h3>病例一:25岁,男性,主诉“反复头痛20天,加重2天”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20天,以枕部胀痛为主,经休息好转,无发热、抽搐,无恶心、呕吐,外院颅脑MR:后颅窝占位性病变。2天前头痛症状加剧,为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急诊到我院。入院查体:嗜睡状态,呼唤睁眼,能发声,对答基本切题,基本按指令动作,GCS13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颈稍抵抗,脑膜刺激症(-)。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双足babinski征(-)。辅助检查:急诊头颅CT:小脑占位性病变,继发梗阻性脑积水。</h3> <h3>手术切口</h3> <h3>术前外院头颅核磁共振(MR)</h3> <h3>术前患者出现脑积水,病情加重</h3> <h3>术前CT脑血管成像(CTA)显示肿瘤血肿丰富</h3> <h3>术后当天复查,显示肿瘤全切,术野无出血。</h3> <h3>术后约4个月头颅核磁共振(MR)复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无异常信号。</h3> <h3>病例二:女性,24岁。主诉“反复头痛伴恶心、呕吐3月”入院。患者近3个月开始反复出现头痛,以胀痛为主,部位头顶部,头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病期间有反复黑矇、视物不全或变形。外院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转我院就诊。 既往史、家族史:患者本人无特殊病史,患者母亲多年前行后颅窝开颅手术,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入院查体:意识呈清醒状态,对答基本切题,GCS1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辅助检查:外院MRI:右侧颞叶类圆形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病变。血常规:红细胞增多。</h3> <h3>手术体位和切口</h3> <h3>术前头颅CT平扫</h3> <h3>术前CT脑血管成像(CTA)显示肿瘤血供丰富</h3> <h3>术前增强核磁共振(MR)提示肿瘤增强后异常高信号,提示血供丰富</h3> <h3>术前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显示肿瘤血供非常丰富,进行术前肿瘤部分栓塞</h3> <h3>术后复查头颅CT,肿瘤切除干净</h3> <h3>病例三:女性,25岁,这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主诉“停经9+月,间断性头痛伴呕吐3月余”入住妇产科。患者在晚孕阶段(7个月开始)已经有间断性头痛,临产前头痛加重并呕吐,检查发现后颅窝肿瘤,坚持到生下孩子后才转神经外科治疗。既往史:曾于2015年因“颅内肿瘤”开颅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脑膜瘤",否认家族中类似病人。 入妇产科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萎靡。产科检查符合孕周表现,在产科医生的严密观察和悉心照料下,正常分娩一名女婴后马上转入神经外科。辅助检查:2016-02-17颅脑磁共振结果提示:1、脑肿瘤术后改变,右侧小脑幕小结节异常强化灶,考虑脑膜瘤。2018-04-19外院眼底检查提示:视乳头水肿。在完善术前准备(尤其是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后,我们给患者尽快进行了开颅手术。</h3> <h3>手术切口</h3> <h3>术前增强核磁共振(MR)提示肿瘤异常高信号,呈囊、实性表现,血供丰富</h3> <h3>术前8天患者出现颅内高压表现,头颅CT提示脑积水</h3> <h3>术前CT脑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均提示肿瘤染色明显,血供丰富</h3> <h3>术后复查头颅CT,肿瘤切除干净</h3> <h3>因为“血母”是良性肿瘤,所以一般生长期长,患者就诊时都是肿瘤比较大了,因为日益增大的肿瘤将会压迫到脑部,并且造成一些神经学上的症状,例如头痛、肢体无力、感觉丧失、平衡和协调问题,或是脑积水,才被诊断。也有少数病例是由于一些和神经学不相关的症状或是疾病,而无意中被发现。</h3><h3>确诊后手术切除为治疗脑血管母细胞瘤的最佳方案,对于囊性者一定要全部切除肿瘤结节和基底部附着处的部分囊壁,实质性肿瘤则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决定手术切除范围和程度。完整切除肿瘤是王道,不能做分块切除的打算。如果对这种肿瘤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术中做到了正确处理,肿瘤全切除者预后良好。</h3> <h3>看看患者灿烂的笑容,都是帅哥靓女!</h3> <h3>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