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书法—柳公权书法与他的品操关系!

筛月楼

<h3>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陕西铜川市耀州人,唐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h3><h3>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任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南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追赠太子太师。</h3><h3>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遍临唐名家书法,吸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会贯通,自创柳体,以刚拔劲健为特点,被后世称为颜筋柳骨,于颜齐名,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世传《金刚经》、《玄秘塔》、《冯宿碑》等,行草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h3><h3> 柳楷刚劲,挺拔,骨感强烈,有块垒感。笔笔如石凿铁打,笔画少连接,独立性强,给书写和谐结构增加了不少难度。笔画多起收笔处突出且刚硬,棱角分明,转折处提笔扛肩明显,点画也多是斜梯形侧写,优突出棱角。李世民曾说“做点要有棱角”,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曾说“一点如高峰坠石”,《芥子园画谱》也曾说画山石“石分三面”。这一系列说法都说明了棱角在书法点画里的重要性。强调了点像石块,有棱角,有立体感,也就有了骨感。这些构成了柳公权楷书的特征。也说明了柳公权的骨鲠在喉,锋棱布脸的刚毅孤傲的廉吏品操。字如其人,真是如此啊!柳公权不阿权贵,穆宗皇帝问他用笔的事,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被后人称为笔谏,留为佳话!可见,艺术作品代表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书法问题不是写字本身,不是技法问题,是品格修为问题。是作者思想品格的外化,有什么品格就有什么作品!所以扬雄说“诗赋小道,壮士不为”。</h3><h3> 下面是柳公权楷书集联,与大家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