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时间飞逝转眼已走过半生。从部队退役也15年了、这些年经过了太多的事太多的人,有很多事情终随岁月而去。也有那么一些事情在经过淡忘后又长久的忆起!更有<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很多事情历久弥新总是难以忘怀!</span>常忆起援建施工那段亦苦亦乐时光,也想起那纯洁的支部,纯洁的友谊,团结的集体,每忆及此总让人无限的怀念!</h3> <h3>记得那是2001年的初夏时节。我所在的部队接到了援建拉萨市达孜县邦堆小学,校区操场和路面硬化的任务(援建完后更名为:西藏达孜县西藏军区邦堆希望小学)。<br></h3> <h3>接到命令后我所在连队就具体的任务布置、分工、如何协作等作了详尽的讲解并作了动员。特别说到了用水困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全连剃成了清一色的光头。指导员进行了相关的群众纪律和思想教育。<br></h3> <h3>几天后,我们齐装满员抵达施工现场。对于我们这些每天只知道训练和扛惯了枪,从来都没有与水泥河沙打过交道的军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工地的一切。当然迷茫是暂时的。安营扎寨后,经过短时的适应后,我们便得心应手地干了起来。<br></h3> <h3>出发前就知道学校用水困难。没想到在这个离拉萨市区仅仅25公里远,距我们营区只有20公里的地方。用水居然困难到了如此程度。学校放假了,自来水停供。我们整个的生产、生活用水都只有流经学校外的一条人工水沟。</h3> <h3>水是未经任何无害化处理纯天然的。但就是这天然却让我们望而却步。水脏得让人无法相信。每天,沟渠里飘着的是上游村庄老百姓冲洗牛羊圈的残渣剩草。还有菜邦腐叶,洗衣做饭的一应污物。时而还有死老鼠及女人专用的卫生用品漂下。总之这个天然让我们害怕,让我们想起了营区条件的优越。幸而大家身体都比较好抵抗力强。但每天的洗漱总是让我们感到无比恶心。做饭用的水是炊事班每天晚饭后抬回去经过自然沉淀了的,大量的劳作和眼不见为净,所以饭吃起来依然是香喷喷的。</h3> <h3>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挖沙筛土挖路基。初春时节风儿让我们吃尽了苦头,筛沙时真的是一铲泥沙一铲尘,扬尘起处无可避让。灰尘和日照让我们的脸受到了最大程度的损伤。列队时你以往看到的高原红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一张张或开裂或结痂的黑黝黝的蓬头垢面的,原本稚嫩但却沧桑的面容。<br></h3> <h3>到后来沙土不能满足使用了我们又到河边用汽车运回。当然装车比筛沙稍轻松点点。为了能够缓解一天劳作的疲惫,连队每天晚饭都为每个班准备了一瓶高度白酒。<br></h3> <h3>料备齐了后开始铺路了,此时每一个岗位工作更加辛苦。有了推车就有了我前面照片中的打闹方式 ,或许这是休息的间隙大家缓解疲劳的一种方式。每天的任务我们连队都是最先完成的,不管多累集合站队歌声依然嘹亮。累不垮、拖不垮是我们响亮的口号!其它连队都只有望我们休息而兴叹!</h3> <h3>休息日,我们都尽量的最大限度的放松。整理完个人卫生后,或安静休息,或棋牌休闲,或请假远离营地,去拍下初春近处的牛远方的山及各种美景。用一些文艺的手法来表达宣泄身体的疲惫,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里我们依然保持微笑。这也是我在后来生活工作中常常用的解压方式,面对困境笑对生活,不惧艰辛负重前行……</h3> <h3>一座经过岁月洗礼的老桥。达孜大桥在拉萨市东郊,跨越拉萨河,为支线交通桥梁。它的主索跨径为500米,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径的吊桥,已进入世界长跨悬索桥的行列。</h3> <h3>达孜县老桥,全钢结构斜拉桥。</h3> <h3>2015年建成通车的新桥。那一次自驾经过本打算过去看看的,因为援建的学校就在过大桥几公里的地方。但由于桥未通车而放弃。</h3> <h3>美到让人窒息的达孜县自然风景。</h3>